一种多PCI卡的液冷服务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15856发布日期:2022-03-12 11:1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PCI卡的液冷服务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多pci卡的液冷服务器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服务器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pci卡的液冷服务器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高密度机柜的不断增加,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处理能力也逐渐增高,但设备的功率消耗也随之增大,使机柜内设备的发热量增多,且基本都是全年8760h不停运行,对于不采用新风的机房而言,全年均需供冷,导致空调系统能耗巨大,其空调能耗约占数据机房整体能耗的40%-50%。所以,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旧的机房空调设备设计理念无法满足当代数据中心的散热需求,同时也导致了极高的能耗。
3.传统机房精密空调通过压缩制冷循环,再将室内空气冷却,通过专用通道将冷空气送入机房内,冷空气经由机柜底部或前部进入机柜,而高温空气被服务器自带的风扇由服务器后方吹出,机柜易造成局部过热现象、机房空调能耗过高、噪音大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机房高密度机柜的制冷需求。
4.目前有直接采用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为机房降温的方案,其优点是制冷效率高、初投资低、能耗低,但缺点是引入室外冷空气后,使得室内空气洁净度、湿度难以保证,带来了安全隐患,后期运行维护量较大。另外也有采用翅片换热器,将热管的热空气与室外冷空气间接换热,从而降低机房内温度,其优点是在利用室外冷源时不引入室外的空气,不影响机房内的空气的洁净度和湿度,缺点是初投资相对较高,换热器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定期清洗,维护工作量大。
5.相对于精密空调风冷散热技术,液体冷却因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和更低的能耗近年来在高热流密度数据中心冷却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应用,但目前大部分液冷技术主要针对主要发热元件cpu精密降温,但其他元件和模块所产生的热量依然由精密空调散热技术解决。因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解决。
6.因而现有技术中有专利号为2020115737336,名称为一种结合管壳式换热器的服务器机柜液冷系统及控制方法,其通过采用外循环单元来给机柜内的液冷服务器进行输送回收冷却液,实现液冷服务器内部芯片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如此有效的增加了服务器的冷却效果,然而现有的液冷服务器采用全密封结构,如此在多pci卡服务器需要置换pci卡的时候,就需要将整个液冷服务器停止工作,然后再通过其他方式排空服务器内的冷却液,如此才能够实现对于pci卡的置换,然而往往服务器是一个需要长时间运行的电子设备,一次停止服务都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现有的服务器机柜的液冷系统并不适用于多pci卡的服务器。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适用于多pci卡服务器的装置。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pci卡的液冷服务器装置,
包括柜体和若干个服务器单元,所述柜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安装支座,若干个所述服务器单元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安装支座上,所述柜体的底部设有外循环单元,所述外循环单元通过管道与服务器单元连接,用于驱动冷却液在服务器单元内循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单元包括单元外壳、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均通过管道与外循环单元连接,所述单元外壳内设有若干个隔板,用于将单元外壳内部空间分隔成主板腔和若干个pci卡腔,各个腔之间相互隔离,所述进液管道包括进液主管和若干个进液支管,所述进液主管与若干个进液支管相互连通,所述进液主管通过管道与外循环单元连接,若干个所述进液支管与主板腔和若干个pci卡腔一一对应连接并连接在主板腔和若干个pci卡腔的下侧面上,所述出液管道包括出液主管和若干个出液支管,所述出液主管与若干个出液支管相互连通,所述出液主管通过管道与外循环单元连接,若干个所述出液支管与主板腔和若干个pci卡腔一一对应连接并连接在主板腔和若干个pci卡腔的上侧面上,若干个所述pci卡腔的下侧壁上均设有清空孔,所述清空孔通过管道与出液主管连接,用于清空pci卡腔内的冷却液,若干个所述pci卡腔的侧壁上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外侧孔沿上设有密封圈,所述进液支管和出液支管上均设有控制阀门。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元外壳的左侧设有进液接头,该单元外壳的右侧设有出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包括进液头外壳、进液头连通管,所述进液头连通管设置在进液头外壳内,所述安装支座包括左支座和右支座,所述左支座和右支座分别固定在柜体的左右两侧壁上,所述左支座和右支座内均开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进液头外壳与左支座通过滑槽滑轨连接,当进液头外壳滑入到左支座内时,进液头连通管与连通通道连接,以连通进液主管和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通过管道与外循环单元连接。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液接头包括出液头外壳、出液头连通管和若干个清空通道,所述出液头连通管和清空通道均设置在出液头外壳内,若干个所述清空通道通过管道与清空孔一一对应连接,还与出液头连通管连通,所述清空通道内设有电磁阀,所述出液头外壳与右支座通过滑槽滑轨连接,当出液头外壳滑入到右支座内时,出液头连通管与右支座的连通通道连接,以连接出液主管和右支座的连通通道,之后通过管道连接至外循环单元。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支座还设有出液总阀和出液锁定杆,所述出液总阀设置在柜体右侧的外侧,通过管道穿过柜体右侧壁后与连通通道连接,所述出液头外壳朝向右支座的一侧开设有锁定槽,所述出液锁定杆的一端与出液总阀联动,另一端穿过柜体后与右支座可滑移连接,以可滑移的插入到锁定槽内,或是从锁定槽内滑出。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液总阀的阀杆处于外部的位置上固定有底杆,所述底杆背向出液总阀的一端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背向底杆的一端与出液锁定杆的端部铰接,所述右支座内开设有有延伸至锁定槽的滑道,所述出液锁定杆滑移的设置在滑道内,所述滑道分为滑移段和摆动段,所述滑移段供出液锁定杆滑移,摆动段穿过柜体延伸至外界,以供连杆摆动。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液锁定杆整体呈中控圆柱状,所述滑道的滑移段呈中空圆柱状,所述锁定槽为环形槽,其朝向连杆的一端的侧边固定有用于与连杆铰接的连接杆,所述出液锁定杆朝向连接杆一端同轴固定有挤压环,所述出液头外壳和右支座相对的一侧均嵌设有密封圈,所述挤压环与密封圈相抵,以在出液锁定杆插入到锁定槽内
锁定时,挤压环挤压密封圈。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柜体的前侧设有观察门,该柜体的后侧设有维修门。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单元外壳分隔成主板腔和若干个pci卡腔,然后再将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设置出若干个进液支管和出液支管适配主板腔和若干个pci卡腔,如此便可实现若干个pci卡腔之间均具有独立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同时通过清空孔的设置,可实现在需要置换pci卡的时候,利用清空孔的作用将该pci卡腔内的冷却液进行清空,如此有效的实现热拔插的效果,大大的方便了对于pci卡的置换,同时还不用关闭服务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多pci卡的液冷服务器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服务器单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服务器单元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b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出液锁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多pci卡的液冷服务器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18.参照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多pci卡的液冷服务器装置,包括柜体1和若干个服务器单元2,所述柜体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安装支座3,若干个所述服务器单元2一一对应的安装在安装支座3上,所述柜体1的底部设有外循环单元,所述外循环单元通过管道与服务器单元2连接,用于驱动冷却液在服务器单元2内循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单元2包括单元外壳21、进液管道22和出液管道23,所述进液管道22和出液管道23均通过管道与外循环单元连接,所述单元外壳21内设有若干个隔板,用于将单元外壳21内部空间分隔成主板腔212和若干个pci卡腔211,各个腔之间相互隔离,所述进液管道22包括进液主管221和若干个进液支管222,所述进液主管221与若干个进液支管222相互连通,所述进液主管221通过管道与外循环单元连接,若干个所述进液支管222与主板腔212和若干个pci卡腔211一一对应连接并连接在主板腔212和若干个pci卡腔211的下侧面上,所述出液管道23包括出液主管231和若干个出液支管232,所述出液主管231与若干个出液支管232相互连通,所述出液主管231通过管道与外循环单元连接,若干个所述出液支管232与主板腔212和若干个pci卡腔211一一对应连接并连接在主板腔212和若干个pci卡腔211的上侧面上,若干个所述pci卡腔211的下侧壁上均设有清空孔2111,所述清空孔2111通过管道与出液主管231连接,用于清空pci卡腔211内的冷却液,若干个所述pci卡腔211的侧壁上开设有插接孔2112,所述插接孔2112的外侧孔沿上设有密封圈,所述进液支管222和出液支管232上均设有控制阀门,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装置并需要置换pci卡时,首先关闭需要置换的pci卡腔211所对应的进液支管222和出液支管232上的控制阀门,该控制阀门可以为电子阀门,如此该pci卡腔内的冷却液便不再循环,之后通过清空孔2111的设置,对pci卡腔内的冷却液进行
清空,清空的动力主要依靠外循环单元产生的负压,其中本实施例中对应的pci卡腔的上侧壁上分别一一对应的设有单向通气阀,以提供清空冷却液时的空气补充,如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可有效的实现pci卡热拔插的效果,如此在pci卡置换的过程中就不需要关闭服务器主板了。
19.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单元外壳21的左侧设有进液接头4,该单元外壳21的右侧设有出液接头5,所述进液接头4包括进液头外壳41、进液头连通管42,所述进液头连通管42设置在进液头外壳41内,所述安装支座3包括左支座31和右支座32,所述左支座31和右支座32分别固定在柜体1的左右两侧壁上,所述左支座31和右支座32内均开设有连通通道311,所述进液头外壳41与左支座31通过滑槽滑轨连接,当进液头外壳41滑入到左支座31内时,进液头连通管42与连通通道311连接,以连通进液主管221和连通通道311,所述连通通道311通过管道与外循环单元连接,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便可简单有效的实现单元外壳21与安装座3之间连接和进液主管221与外循环单元的快速连接,大大的方便了对于整体单元外壳21安装到柜体1上的过程。
20.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出液接头5包括出液头外壳51、出液头连通管52和若干个清空通道53,所述出液头连通管52和清空通道53均设置在出液头外壳51内,若干个所述清空通道53通过管道与清空孔2111一一对应连接,还与出液头连通管52连通,所述清空通道53内设有电磁阀,所述出液头外壳51与右支座32通过滑槽滑轨连接,当出液头外壳51滑入到右支座32内时,出液头连通管52与右支座32的连通通道311连接,以连接出液主管231和右支座32的连通通道311,之后通过管道连接至外循环单元,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具体效果大致与上述进液接头4相同,其通过清空通道53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实现控制清空孔2111是否清空腔内冷却液了。
21.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5所示,所述右支座32还设有出液总阀321和出液锁定杆322,所述出液总阀321设置在柜体1右侧的外侧,通过管道穿过柜体1右侧壁后与连通通道311连接,所述出液头外壳51朝向右支座32的一侧开设有锁定槽511,所述出液锁定杆322的一端与出液总阀321联动,另一端穿过柜体1后与右支座32可滑移连接,以可滑移的插入到锁定槽511内,或是从锁定槽511内滑出,如此便可实现出液总阀321的开关与锁定出液头外壳51之间进行联动,以此实现在出液头外壳51安装锁定完成以后,出液总阀321能够处于打开状态,以及在出液头外壳51解锁完成以后,出液总阀321能够处于关闭状态,如此避免在安装完成以后出液总阀321忘记打开以及在解锁完成以后出液总阀321忘记关闭的问题,进一步避免冷却液泄漏的问题,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左支座31结构与右支座32相同。
22.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出液总阀321的阀杆处于外部的位置上固定有底杆3211,所述底杆3211背向出液总阀321的一端铰接有连杆3212,所述连杆3212背向底杆3211的一端与出液锁定杆322的端部铰接,所述右支座32内开设有有延伸至锁定槽511的滑道323,所述出液锁定杆322滑移的设置在滑道323内,所述滑道323分为滑移段3231和摆动段3232,所述滑移段3231供出液锁定杆322滑移,摆动段3232穿过柜体1延伸至外界,以供连杆3212摆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曲柄连杆结构实现出液锁定杆322与出液总阀321之间的联动了,且采用与出液总阀321外部结构联动的方式,如此避免了内部联动因为空间不足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23.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5至6所示,所述出液锁定杆322整体呈中控圆柱状,所述滑道323的滑移段3231呈中空圆柱状,所述锁定槽511为环形槽,其朝向连杆3212的一端的侧边固定有用于与连杆3212铰接的连接杆3221,所述出液锁定杆322朝向连接杆3221一端同轴固定有挤压环3222,所述出液头外壳51和右支座32相对的一侧均嵌设有密封圈6,所述挤压环3222与密封圈6相抵,以在出液锁定杆322插入到锁定槽511内锁定时,挤压环3222挤压密封圈6,如此便可实现在出液接头5与右支座32锁定连接的时候,出液锁定杆322能够对密封圈6进行一个挤压的作用,进一步增加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24.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柜体1的前侧设有观察门7,该柜体1的后侧设有维修门8,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进一步方便人们对于pci卡的置换了。
25.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装置,采用了单元外壳21内划分主板腔212和若干个pci卡腔211,然后通过若干个进液支管221以及出液支管321的配合,便可实现主板腔212和若干个pci卡腔211之间具有独立的循环系统,以此实现热拔插置换的效果。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