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系统的故障自检方法及照明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9356865发布日期:2022-03-23 00:15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照明系统的故障自检方法及照明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照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照明系统的故障自检方法及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照明灯具从原来的手动开关,逐渐发展成感应开关,并且灯与灯之间可以进行互相控制,从而实现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目前大型的照明系统缺乏故障自检的功能,需要采用人工巡查的方式来找出照明系统中出现故障的灯,这种方式耗时长、效率低,且作业人员需要沿照明系统逐一排查,劳动强度大,且人工排查容易出现漏检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系统的故障自检方法及照明系统,能够实现照明系统故障的自检,无需人工逐一排查,使照明系统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5.一种照明系统的故障自检方法,包括n个照明装置,n取值2,3...,n,所述照明装置成排或成列分布;所述故障自检方法包括:每个照明装置的传感模块实时监测外部信号;当传感模块收到外部信号,主控模块控制照明模块启动;光感应模块感应照明模块产生的光照强度变化,生成自检信号;通信模块通过无线信号将自检信号发送至终端;终端根据自检信号判断照明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6.进一步的,所述光照强度变化为所述照明模块在环境光照强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光线强度变化。
7.进一步的,定义相邻的两个照明装置分别为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还包括:通过第一照明装置的光感应模块监测第二照明装置的照明模块的光照强度,以判断第二照明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8.进一步的,包括步骤:若第二照明装置的照明模块启动,第一照明装置的光感应模块生成第一光线变化信号,第一照明装置的通信模块将第一光线变化信号发送至终端;若第一照明装置的照明模块启动,第一照明装置的光感应模块生成第二光线变化信号,第一照明装置的通信模块将第二光线变化信号发送至终端;若终端依次收到第一光线变化信号和第二光线变化信号,则判断第二照明装置正常工作;若终端只收到第二光线变化信号,则判断第二照明装置故障。
9.进一步的,所述光感应模块的感应距离与相邻两个照明装置的距离相匹配。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线变化信号和第二光线变化信号为在环境光照强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光线强度变化。
11.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间隔预设的时间向所述终端发送在线信号。
12.一种照明系统,包括n个照明装置,n取值2,3...,n,所述照明装置成排或成列分布;所述照明装置包括:主控模块;照明模块,用于照明;传感模块,用于感应外部信号,并根
据外部信号控制所述照明模块的启动和关闭;光感应模块,用于感应光照强度变化;以及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无线信号与终端通信。
13.进一步的,n个所述照明装置通过终端构建为群组,所述通信模块间隔预设的时间向所述终端发送自检信号。
14.进一步的,所述传感模块包括微波雷达、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声音传感器中的一种或组合。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照明装置的光感应模块能够通过感应光线变化,判断自身的照明模块是否正常工作,从而实现单个照明装置的自检,有效提高故障检测的效率。
16.2、照明装置的光感应模块还能够通过感应相邻照明装置产生的光线变化,从而实现对相邻照明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可避免照明装置因主控芯片异常而无法自检,有效提高故障排查的精度。
17.3、通过通信模块能够实时将故障上报终端,便于工作人员将数据汇总后进行点对点的维修更换,节省时间,使照明系统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照明系统的故障自检方法的流程图。
19.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第一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22.如图1所示,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种照明系统的故障自检方法,包括n个照明装置,n取值2,3...,n,照明装置成排或成列分布,以组成照明系统。
23.其中,故障自检方法包括:s1、每个照明装置的传感模块实时监测外部信号。
24.示例性的,监测外部信号可通过现有的传感器实现,可选的,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微波雷达中的一种或组合。外部信号可以是车辆、行人移动或运动时发出的信号,也可以是车辆、行人产生的声音或热量信号。
25.s2、当传感模块收到外部信号,主控模块控制照明模块启动。
26.示例性的,照明模块可采用现有的灯具。主控模块可采用现有的控制电路,如单片机。s3、光感应模块感应照明模块产生的光照强度变化,生成自检信号。
27.示例性的,光感应模块可采用现有的光传感器,其能够感应照明模块的光照强度,进而判断照明模块的工作是否正常。
28.s4、通信模块通过无线信号将自检信号发送至终端。
29.示例性的,通信模块可采用现有的无线通信模块,如蓝牙、wifi、zigbee、红外线等,终端可以是照明管理系统,也可以是现有的移动通信终端,如手机等。
30.s5、终端根据自检信号判断照明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31.示例性的,判断照明装置自身的照明模块是否正常工作具体可以是:光感应模块具有预设的工作阈值,当照明模块处于工作状态,且其光照强度在光感应模块的工作阈值内,此时光感应模块判断照明模块正常工作,生成正常工作的自检信号,并通过通信模块将自检信号发送至终端。若照明模块在工作时,光照强度低于光感应模块的工作阈值,或光感应模块未感应到光照强度变化,则光感应模块判断照明模块出现故障,生成故障的自检信号,并通过通信模块将自检信号发送至终端。
32.在上述实施的过程中,光照强度变化是指照明模块在环境光照强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光线强度变化,环境光照强度为照明系统中任一照明装置未启动时,环境存在的自然光的光照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光感应模块能够感应环境光照强度,并根据环境光照强度控制照明模块的工作,例如,当环境光照强度大于预设值,光感应模块判断为白天,此时照明模块不工作;反之,当环境光照强度低于预设值,光感应模块判断为黑夜,此时照明模块由主控模块控制工作。
33.在上述的实施过程中,照明装置能够判断自身的照明模块是否正常工作,从而实现单个照明装置的自检,有效提高故障检测的效率。
34.在本实施例中,定义相邻的两个照明装置分别为第一照明装置和第二照明装置,还包括:通过第一照明装置的光感应模块监测第二照明装置的照明模块的光照强度,以判断第二照明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35.具体包括步骤:若第二照明装置的照明模块启动,第一照明装置的光感应模块生成第一光线变化信号,第一照明装置的通信模块将第一光线变化信号发送至终端;若第一照明装置的照明模块启动,第一照明装置的光感应模块生成第二光线变化信号,第一照明装置的通信模块将第二光线变化信号发送至终端;若终端依次收到第一光线变化信号和第二光线变化信号,则判断第二照明装置正常工作;若终端只收到第二光线变化信号,则判断第二照明装置故障。
36.请参考图2,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故障自检方法,以下用举例的方式说明其具体工作原理:行人或车辆从a点向b点移动,a点至b点依次设有照明装置1、照明装置2、以及照明装置3,当行人或车辆进入照明装置1的传感模块的感应范围,照明装置1的照明模块启动,此时照明装置2的光感应模块感应到照明装置1的光照并生成第一光线变化信号,照明装置2的通信模块将第一感应信号传送至终端。行人或车辆继续移动至照明装置2的传感模块的感应范围,照明装置2的照明模块启动,此时照明装置2的光感应模块第二次感应到光线变化,生成第二光线变化信号,照明装置2的通信模块将第二感应信号传送至终端。终端依次收到照明装置2的第一光线变化信号和第二光线变化信号,则可以判断照明装置1或照明装置3正常工作。
37.若照明装置1故障,行人或车辆在经过照明装置1时,其照明模块不启动,则终端只能收到照明装置2的第二光线变化信号,从而可以判断照明装置1或照明装置3故障。此时,行人或车辆继续移动至照明装置3的传感模块的感应范围,进一步结合照明装置3的信号情况,若照明装置3正常,则终端能够接收到照明装置3的第一光线变化信号和第二光线变化
信号,进而判断出出现故障的是照明装置1。
38.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通过光感应模块对相邻的照明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从而避免照明装置因主控芯片异常而无法自检,有效提高故障排查的精度。
39.其中,第一光线变化信号和第二光线变化信号为在环境光照强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光线强度变化,环境光照强度为照明系统中任一照明装置未启动时,环境存在的自然光的光照强度。
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的过程中,光感应模块的感应距离与相邻两个照明装置的距离相匹配,从而保证光感应模块能且只能感应到相邻照明装置的光照,避免其他照明装置的光线对信号造成干涉。
41.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模块间隔预设的时间向终端发送在线信号,从而能够通过终端判断照明装置的通信模块是否正常运行。
42.一种照明系统,包括n个照明装置,n取值2,3...,n,照明装置成排或成列分布。照明装置包括主控模块3;用于照明的照明模块2;用于感应外部信号传感模块1,其根据外部信号控制照明模块2的启动和关闭;用于感应光照强度变化光感应模块5;用于通过无线信号与终端通信通信模块4。示例性的,传感模块1包括微波雷达、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声音传感器中的一种或组合,通信模块4包括wifi、蓝牙、红外线中的一种或组合。
43.在上述的实施过程中,n个照明装置通过终端构建为群组,通信模块4间隔预设的时间向终端发送自检信号。通过将多个照明装置分成不同的群组,便于终端对不同群组进行判断和检测,降低操作难度,提高自检效率。
4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虽然对本发明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第一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