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络设备存储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柜。
背景技术: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和拓展,为了将应用到计算机网络的设备集中存储,人们发明了网络社诶存储柜,以此对网络设备进行集中存放,网络设备存储柜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省各种设备独立占据的空间,还能有效的对各种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和连接。
3.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部分区域网络设备存储柜受外部环境影响,高湿度的空气进入设备存储柜内部后,容易对设备存储柜内部的设备零件及电子元件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长期处于高湿度的工作环境下,电子元件容易加速老化,而现有的除湿装置仅对机房内部进行集中除湿降温,无法对机房外的设备存储箱进行除湿,并且现有的设备存储柜内部缺乏火灾自动扑灭装置,一旦起火容易造成重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4.(一)实用新型目的
5.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柜,能够对单个设备存储柜内部进行降温除湿,并且设备存储柜内部设置自动灭火单元,同时本实用新型机构稳定性高,移动方便,适合推广。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柜,包括柜体、灭火单元、上支撑板、显示器、除湿箱、冷凝板、冷却液箱、泵机和制冷片;
8.柜体上铰接设置侧门,灭火单元设置在柜体的内部并位于柜体的顶部,灭火单元的下端设置喷射口,喷射口朝向柜体的内部下方;上支撑板水平设置在柜体的内部,显示器放置在上支撑板上,上支撑板的下端滑动设置下支撑板,且喷射口位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侧面;柜体的背板内侧固定设置若干组安装板,柜体的侧板内侧对称设置若干个滑槽,且滑槽位于安装板的两侧;
9.除湿箱设置在柜体的内部,冷凝板等间隔设置在除湿箱的内部,且除湿箱顶板和底板上的冷凝板内部均设置冷却液管,冷却液管在各冷凝板的内部呈蛇形排布;除湿箱的侧面设有进气管,进气管穿过柜体并连通柜体内外两侧;除湿箱的上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的内部设有第一风扇,第一风扇朝上吹向柜体的内部;
10.冷却液箱设置在柜体的内部,冷却液管的一端插入冷却液箱的输入端,泵机设置在柜体的内部,泵机的输入端与冷却液箱的输出端连通,泵机的输出端与冷却液管的另一端连接;制冷片设置在冷却液箱的底部,且制冷片的冷端与冷却液箱的底板连接,制冷片的热端上设有散热鳍片;柜体的底部设有散热孔,散热孔的内部设有第二风扇,第二风扇位于
散热鳍片的下方,且第二风扇吹向地面。
11.优选的,侧门靠近柜体的一侧设有密封圈,侧门上设有观察窗;侧门上还设有锁体,柜体上设有与之对应的锁钩,锁体与锁钩相互配合。
12.优选的,侧门远离柜体的一侧还设有把手,把手上设有防滑套。
13.优选的,柜体的底部设有四个万向轮,且万向轮上设有自锁组件,万向轮与柜体之间还设有减震装置。
14.优选的,灭火单元的上表面设有滑块,柜体的顶板下端设有滑轨,滑块插入滑轨内部,灭火单元与柜体滑动连接。
15.优选的,除湿箱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单向阀。
16.优选的,柜体的顶板内部设有若干个散热器,且散热器的出风口处设有防尘网。
17.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器,灭火单元的下端设有烟雾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柜体的内部设有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控制连接,柜体上还设有声光报警器,控制器控制连接声光报警器。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9.密封圈有效的保障了侧门与柜体之间连接的紧密性,观察窗方便巡查人员查看柜体内部设备运行状况;灭火单元能够及时对柜体内部产生的火情进行扑灭,并通过声光报警器及时发出警报;温湿度传感器实时对柜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测量,并将数据反馈到控制器;除湿箱内的冷凝板间隔设置,使外部湿润空气进入柜体内部前,空气中的水分与冷凝板表面接触从而凝结成水珠,水珠沿排水管排出;泵机循环抽取冷却液对冷凝板实现实时降温,制冷片冷却液箱底板接触,对冷却液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快速降温,散热鳍片将制冷片产生的热量采集并通过第二风扇排出柜体;并且本实用新型移动和拆装都非常方便,实用性强,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柜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柜的剖视图(俯视)。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柜的结构示意图(俯视)。
23.附图标记:1、柜体;2、侧门;3、密封圈;4、观察窗;5、锁体;6、灭火单元;7、喷射口;8、声光报警器;9、温湿度传感器;10、上支撑板;11、显示器;12、下支撑板;13、安装板;14、滑槽;15、除湿箱;16、冷凝板;17、冷却液管;18、进气管;19、进风口;20、第一风扇;21、排水管;22、冷却液箱;23、泵机;24、制冷片;25、散热鳍片;26、第二风扇;27、万向轮;28、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5.如图1
‑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柜,包括柜体1、灭火单元6、上支撑板10、显示器11、除湿箱15、冷凝板16、冷却液箱22、泵机23和制冷片24;
26.柜体1上铰接设置侧门2,灭火单元6设置在柜体1的内部并位于柜体1的顶部,灭火单元6的下端设置喷射口7,喷射口7朝向柜体1的内部下方;上支撑板10水平设置在柜体1的内部,显示器11放置在上支撑板10上,上支撑板10的下端滑动设置下支撑板12,且喷射口7位于上支撑板10和下支撑板12的侧面;柜体1的背板内侧固定设置若干组安装板13,柜体1的侧板内侧对称设置若干个滑槽14,且滑槽14位于安装板13的两侧;
27.除湿箱15设置在柜体1的内部,冷凝板16等间隔设置在除湿箱15的内部,且除湿箱15顶板和底板上的冷凝板16内部均设置冷却液管17,冷却液管17在各冷凝板16的内部呈蛇形排布;除湿箱15的侧面设有进气管18,进气管18穿过柜体1并连通柜体内外两侧;除湿箱15的上端设有进风口19,进风口19的内部设有第一风扇20,第一风扇20朝上吹向柜体1的内部;
28.冷却液箱22设置在柜体1的内部,冷却液管17的一端插入冷却液箱22的输入端,泵机23设置在柜体1的内部,泵机23的输入端与冷却液箱22的输出端连通,泵机23的输出端与冷却液管17的另一端连接;制冷片24设置在冷却液箱22的底部,且制冷片24的冷端与冷却液箱22的底板连接,制冷片24的热端上设有散热鳍片25;柜体1的底部设有散热孔,散热孔的内部设有第二风扇26,第二风扇26位于散热鳍片25的下方,且第二风扇26吹向地面。
2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侧门2靠近柜体1的一侧设有密封圈3,侧门2上设有观察窗4;侧门2上还设有锁体5,柜体1上设有与之对应的锁钩,锁体5与锁钩相互配合,通过设置密封圈加强设备存储箱的密封性,防止外界灰尘进入柜体内部。
3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侧门2远离柜体1的一侧还设有把手,把手上设有防滑套,方便操作者开启柜门。
31.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柜体1的底部设有四个万向轮27,且万向轮27上设有自锁组件,万向轮27与柜体之间还设有减震装置,方便移动本实用新型,自锁装置方便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位置锁定,并且用过减震装置能够有效的减小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颠簸对本实用新型内部设备产生影响。
3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灭火单元6的上表面设有滑块,柜体1的顶板下端设有滑轨,滑块插入滑轨内部,灭火单元与柜体1滑动连接,方便灭火单元的拆装。
3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除湿箱15的底部设有排水管21,排水管21上设有单向阀,单向阀使水能够从排水管排出,外界空气不能从排水管21进入柜体1内部。
3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柜体1的顶板内部设有若干个散热器28,且散热器28的出风口处设有防尘网,散热器28配合温湿度传感器9进行动作,当柜体1内部温度高时,散热器28启动散热。
3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灭火单元6的下端设有烟雾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柜体1的内部设有温湿度传感器9,温湿度传感器9与控制器控制连接,柜体1上还设有声光报警器8,控制器控制连接声光报警器8。
36.本实用新型中,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摆放位置,通过按压万向轮27上的自锁组件完成万向轮锁定,将设备沿滑槽14插入柜体1内部,并通过安装板13进行固定,接好线路后,关上侧门2,即完成安装;
37.当温湿度传感器9检测到柜体1内部温度高时,散热器28启动,对柜体内部进行降
温;当柜体1内部湿度高时,第一风扇19启动,同时制冷片24启动工作,制冷片24制冷,对冷却液箱22内的冷却液进行快速降温,泵机23启动,抽取冷却液箱22和冷却液管17内的冷却液形成循环,冷凝板16表面的温度快速下降,而在第一风扇19的启动下,除湿箱15内产生负压,外界空气经进气管18进入除湿箱15内部,外界空气中的水分经过温度低的冷凝板16表面时,水汽凝结,空气中的含水量减少,湿度迅速降低,含水量极少的空气进入柜体内部,极快的降低了柜体1内部的空气湿度;制冷片24在制冷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导向散热鳍片25,第二风扇26转动对散热鳍片25进行快速降温处理。
38.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