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于散热的多层板。
背景技术:2.pcb板即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在现如今的多层板上因为所设置在内层板上电子元器件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多层板的散热性能变的尤为重要。电路以及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导致多层板内部的温度上升,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使多层板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会影响多层板上电路以及元器件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散热的多层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于散热的多层板,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板体、第一半固化片、第二板体、第二半固化片和第三板体,所述第一半固化片上表面设有第一绝缘导热层,所述第一半固化片下表面和第二半固化片上表面均设有第二绝缘导热层,所述第二半固化片下表面设有第三绝缘导热层,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由上往下依次贯穿第一板体、第一半固化片、第二板体、第二半固化片和第三板体,所述导热件上设有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和第三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第一绝缘导热层接触,所述第二散热片与第二绝缘导热层一一接触,所述第三散热片与第三绝缘导热层接触。通过导热件将多层板内部的热量及时传输到外侧,避免热量聚集在多层板内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5.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件中部开设有中部通孔,所述导热件上沿径向开设有若干侧面通孔,所述侧面通孔的长度大于导热件的直径,所述侧面通孔与中部通孔连通,所述中部通孔与侧面通孔内均填充有散热胶。通过散热胶将多层板与导热件粘接在一起,避免导热件脱落。
6.所述侧面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一所述侧面通孔的位置设置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另一所述侧面通孔的位置设置于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之间。通过散热胶将第一半固化片上的热量和第二半固化片上的热量传导至导热件上。
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侧面通孔的长度均大于第一半固化片的厚度,两个所述侧面通孔的长度均大于第二半固化片的厚度。其中一个侧面通孔内的散热胶将其中一片第二散热片与第一散热片粘接,另一个侧面通孔内的散热胶将另一片第二散热片与第三散热片粘接。通过散热胶将第一半固化片上的第一绝缘导热层的热量和第二绝缘导热层的热量传导至导热件上,通过散热胶将第二半固化片上的第二绝缘导热层的热量和第三绝缘导热层的热量传导至导热件上。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导热层、第二绝缘导热层和第三绝缘导热层均由编织线
编织而成,所述编织线为玻璃纤维线和铜线中的一种。玻璃纤维线和铜线均用于传导热量。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和第三散热片均为硅胶片和铝片中的一种。通过硅胶片和铝片将第一绝缘导热层、第二绝缘导热层和第三绝缘导热层的热量传导至导热柱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件为铜柱。通过金属铜进行导热,将多层板内部的热量传导至外部。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导热件将多层板内部的热量及时传输到外侧,避免热量聚集在多层板内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12.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标记:第一板体1、第一半固化片2、第二板体3、第二半固化片4、第三板体5、第一绝缘导热层6、第二绝缘导热层7、第三绝缘导热层8、导热件9、第一散热片10、第二散热片11、第三散热片12。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1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17.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
18.实施例1
19.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于散热的多层板,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板体1、第一半固化片2、第二板体3、第二半固化片4和第三板体5,所述第一半固化片2上表面设有第一绝缘导热层6,所述第一半固化片2下表面和第二半固化片4上表面均设有第二绝缘导热层7,所述第二半固化片4下表面设有第三绝缘导热层8,所述第一板体1上设有导热件9,所述导热件9由上往下依次贯穿第一板体1、第一半固化片2、第二板体3、第二半固化片4和第三板体5,所述导热件9上设有第一散热片10、第二散热片11和第三散热片12,所述第一散热片10与第一绝缘导热层6接触,所述第二散热片11与第二绝缘导热层7一一接触,所述第三散热片12与第三绝缘导热层8接触。通过导热件9将多层板内部的热量及时传输到外侧,避免热量聚集在多层板内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20.所述导热件9中部开设有中部通孔,所述导热件9上沿径向开设有若干侧面通孔,所述侧面通孔的长度大于导热件9的直径,所述侧面通孔与中部通孔连通,所述中部通孔与侧面通孔内均填充有散热胶。通过散热胶将多层板与导热件9粘接在一起,避免导热件9脱
落。
21.所述侧面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一所述侧面通孔的位置设置于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3之间,另一所述侧面通孔的位置设置于第二板体3与第三板体5之间。通过散热胶将第一半固化片2上的热量和第二半固化片4上的热量传导至导热件9上。
22.两个所述侧面通孔的长度均大于第一半固化片2的厚度,两个所述侧面通孔的长度均大于第二半固化片4的厚度。其中一个侧面通孔内的散热胶将其中一片第二散热片11与第一散热片10粘接,另一个侧面通孔内的散热胶将另一片第二散热片11与第三散热片12粘接。通过散热胶将第一半固化片2上的第一绝缘导热层6的热量和第二绝缘导热层7的热量传导至导热件9上,通过散热胶将第二半固化片4上的第二绝缘导热层7的热量和第三绝缘导热层8的热量传导至导热件9上。
23.所述第一绝缘导热层6、第二绝缘导热层7和第三绝缘导热层8均由编织线编织而成,所述编织线为玻璃纤维线和铜线中的一种。玻璃纤维线和铜线均用于传导热量。
24.所述第一散热片10、第二散热片11和第三散热片12均为硅胶片和铝片中的一种。通过硅胶片和铝片将第一绝缘导热层6、第二绝缘导热层7和第三绝缘导热层8的热量传导至导热柱上。
25.所述导热件9为铜柱。通过金属铜进行导热,将多层板内部的热量传导至外部。
2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2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