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抓斗挖泥船精挖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4281发布日期:2021-12-15 11:4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抓斗挖泥船精挖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疏浚领域,具体是一种抓斗挖泥船精挖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常规疏浚工程中,疏浚船舶一般都采用水深测量基准控制的方法进行挖泥作业。为了提高抓斗挖泥船的精确挖掘,采用抓斗挖泥船精挖系统来控制,精挖系统是一种闭环自动控制系统模型,主要是根据目标指令、现场工况数据及控制算法,对被控运动对象实施实时目标追踪、偏差纠正、各类扰动的动态补偿和修正、速度调节、终点制动刹车等一系列过程控制动作,使其快速、准确、平稳地到达预定挖泥作业位置,并实现精确挖泥作业;
3.精挖系统的控制单元主要为平挖控制箱;为了提高精挖系统的稳定性,工作人员时常需要平挖控制箱进行检测,平挖控制箱内的线路交错复杂,极大了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检修维护的难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抓斗挖泥船精挖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平挖控制箱内的线路交错复杂,极大了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检修维护的难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抓斗挖泥船精挖控制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抓斗挖泥船精挖控制装置,包括箱体、平挖控制器和导线梳理结构;所述箱体的内部顶侧螺栓安装平挖控制器,所述箱体的内部中侧螺栓安装多种电气元件,所述箱体的侧壁开设通孔,所述箱体的内部底侧螺栓安装导线梳理结构所述平挖控制器电气元件通过导线连通,所述导线贯穿导线梳理结构,且导线贯穿通孔;
6.所述导线梳理结构包括直板和隔板;所述箱体的内部底侧螺栓安装直板,所述直板开设多个直槽,所述直槽的两侧开设多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滑动安装隔板,所述直槽滑动贯穿多个导线,所述导线与隔板交替分布;便于将多根导线进行分隔固定,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后续的检修工作。
7.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底面开设固定孔,所述隔板两侧的底面固接固定针,所述固定孔的内圈与固定针的外圈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孔的侧壁开设多个环槽,所述环槽的内部固接橡胶环,所述固定针的外圈套在橡胶环的内圈;提高了导线安放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8.优选的,所述隔板的两面固接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两侧与直槽的两侧滑动配合,所述弧形板的弧面开设多个防滑槽;避免了导线发生滑动交缠。
9.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开口一侧铰接密封门,所述密封门开设观察口,所述观察口镶嵌防护玻璃,所述箱体的开口另一侧安装固定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在不打开箱体的情况下观察平挖控制器的工作情况。
10.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箱体的开口侧面固接第一固定板,所述密封门的侧面固接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均开设孔洞,所述孔洞的内部滑动安装螺栓;将密封门
固定在箱体的开口处。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2.1、通过将固定针插入固定孔内,固定针挤压橡胶环,使得橡胶环压缩变形,将固定针夹紧固定,使得隔板固定在直槽内,将直槽隔成多个间隔,便于将多根导线进行分隔固定,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后续的检修工作。
13.2、螺杆在螺纹孔的内部转动,导条配合滑槽滑动,限制了移动套筒的滑动方向,带动移动套筒沿着安装座的圆柱凸台滑动,带动挡板夹紧密封门,实现了密封门的关闭密封。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5.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7.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18.图4为实施例二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实施例二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实施例二的固定结构的剖视图。
21.图中:1、箱体;2、平挖控制器;301、直板;302、直槽;303、固定槽;304、隔板;305、固定孔;306、固定针;307、环槽;308、橡胶环;401、第一固定板;402、第二固定板;403、安装座;404、移动套筒;405、螺纹孔;406、螺杆;407、挡板;408、导条;409、扇形槽;410、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一
24.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抓斗挖泥船精挖控制装置,包括箱体1、平挖控制器2和导线梳理结构;所述箱体1的内部顶侧螺栓安装平挖控制器2,所述箱体1的内部中侧螺栓安装多种电气元件,所述箱体1的侧壁开设通孔,所述箱体1的内部底侧螺栓安装导线梳理结构所述平挖控制器2电气元件通过导线连通,所述导线贯穿导线梳理结构,且导线贯穿通孔;平挖控制器2,用于将抓斗开口度传感器和抓斗高度传感器传递过来的信号,与平挖控制器2内部eprom储存的该抓斗轨迹比对并通过综合分析计算,输出执行指令,操纵液力变矩器的ω离合器、碟刹制动机构、抱刹制动机构、吊斗离合器、闭斗离合器等相互配合动作,控制抓斗的下降和开闭斗,实现精确挖泥。
25.所述导线梳理结构包括直板301和隔板304;所述箱体1的内部底侧螺栓安装直板301,所述直板301开设多个直槽302,所述直槽302的两侧开设多个固定槽303,所述固定槽
303的内部滑动安装隔板304,所述直槽302滑动贯穿多个导线,所述导线与隔板304交替分布;通过隔板304插入固定槽303内,将直槽302隔成多个间隔,从而便于将多根导线进行分隔固定,继而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后续的检修工作。
26.所述固定槽303的底面开设固定孔305,所述隔板304两侧的底面固接固定针306,所述固定孔305的内圈与固定针306的外圈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孔305的侧壁开设多个环槽307,所述环槽307的内部固接橡胶环308,所述固定针306的外圈套在橡胶环308的内圈;通过将固定针306插入固定孔305内,固定针306挤压橡胶环308,使得橡胶环308压缩变形,从而将固定针306夹紧固定,继而将隔板304固定在直槽302内,提高了导线安放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27.所述隔板304的两面固接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两侧与直槽302的两侧滑动配合,所述弧形板的弧面开设多个防滑槽;通过设置的弧形板和防滑槽将导线夹紧固定,从而避免了导线发生滑动交缠。
28.所述箱体1的开口一侧铰接密封门,所述密封门开设观察口,所述观察口镶嵌防护玻璃,所述箱体1的开口另一侧安装固定结构;通过开设的观察口,便于工作人员在不打开箱体1的情况下观察平挖控制器2的工作情况。
29.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401和第二固定板402,所述箱体1的开口侧面固接第一固定板401,所述密封门的侧面固接第二固定板402,所述第一固定板401与第二固定板40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板401与第二固定板402均开设孔洞,所述孔洞的内部滑动安装螺栓;通过螺栓固定第一固定板401和第二固定板402,从而将密封门固定在箱体1的开口处。
30.实施例二
31.请参阅图4

6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座403、移动套筒404、螺杆406和挡板407;所述箱体1的开口侧面固接安装座403,所述安装座403的圆柱凸台的外圈滑动安装移动套筒404,所述移动套筒404的中部和安装座403的中部均开设螺纹孔405,所述螺纹孔405的内部螺纹安装螺杆406,所述移动套筒404的外圈转动安装挡板407;通过螺杆406在螺纹孔405的内部转动,带动移动套筒404沿着安装座403的圆柱凸台滑动,从而带动挡板407夹紧密封门,继而实现了密封门的关闭密封。
32.所述安装座403的圆柱凸台的外圈固接多个导条408,所述移动套筒404的内圈侧壁开设多个滑槽,所述导条408的外壁与滑槽的内壁滑动配合;通过导条408配合滑槽滑动,限制了移动套筒404的滑动方向,避免了移动套筒404伴随螺杆406发生转动,从而提高了固定结构的实用性。
33.所述移动套筒404的外圈两侧开设扇形槽409,所述挡板407的内圈两侧均固接凸块410,所述凸块410的外壁与扇形槽409的内壁滑动配合;通过开设的扇形槽409和凸块410,限制了挡板407转动的角度,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打开与关闭密封门。
34.工作原理:首先,将平挖控制器2与多种电气元件通过螺栓固定到箱体的内壁上,实用导线将平挖控制器2与多种电气元件进行连接,将导线分别安放到直槽302内,再将隔板304底部的固定针306对齐固定孔305插入,使得固定针306挤压橡胶环308,橡胶环308压缩变形,将固定针306夹紧固定,使得隔板304固定在固定槽303内,将导线进行分隔;之后,
在将导线安放到直槽302内,再安装隔板304,直到导线全部分隔;最后,转动密封门,使用螺栓穿过第一固定板401与第二固定板402,使得将密封门关闭密封;从而实现了导线的分隔安放,避免了导线的缠绕混乱,便于工作人员的后续检修工作。
3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