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选型软件载体的内置散热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6790发布日期:2021-11-25 21:2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选型软件载体的内置散热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选型软件载体的内置散热件。


背景技术:

2.智能选型软件载体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内置散热件,对于市面上能够适应于智能选型软件载体内置的散热件有很多,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内置散热件,不便于对智能选型软件载体的处理件快速散热,因此需要改进;
4.2、现有的内置散热件,不便于拆卸检修,加大检修人员的检修难度,因此需要改进。
5.因此,现有的内置散热件,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选型软件载体的内置散热件,通过吸热管与换热管连通,吸热管和换热管与输水件连通,吸热管的顶部卡接有集热片,换热管上卡接有排热扇,解决了现有的内置散热件,不便于对智能选型软件载体的处理件快速散热和现有的内置散热件,不便于拆卸检修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智能选型软件载体的内置散热件,包括换热管、排热扇、输水件、集热片和吸热管,所述吸热管与换热管连通,所述吸热管和换热管与输水件连通,所述吸热管的顶部卡接有集热片,所述换热管上卡接有排热扇,所述输水件包括集水件、泵机和输水端,所述泵机的输出端与输水端连通,所述泵机的收纳端与集水件连通,所述集热片包括卡接口、粘合片、卡座和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顶部粘结有粘合片,所述金属片的底部等间距卡接有卡座,所述卡座上开设有卡接口。
9.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端和集水件的固定端与泵机的外壳固定,所述输水件与外置壳体固定,可以使该结构整体固定在外置壳体的内部。
10.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端与吸热管的收纳口连通,所述集水件与换热管的排放口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口与吸热管卡接,可以使集热片与吸热管固定,所述粘合片与外置处理件粘结,可以使集热片与外置处理件固定。
12.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的内径和外径小于吸热管的内径和外径,所述排热扇的固定端与外置壳体固定,换热管的密集程度大于吸热管的密集程度。
13.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和吸热管呈涡旋状,所述金属片呈圆片状。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换热管和吸热管连通,换热管和吸热管与输水件连通,可以使输水件将水液输送到吸热管的内部,此时吸热管对集热片上的热量收纳,随后吸热管内部的水液进入到换热管的内部,此时排热扇对换热管内部水液产生的热量排放,随后换热管内部的水液进入到输水件的内部,如此往复,可以使集热片对外置处理件收纳的热量快速排放,解决了现有的内置散热件,不便于对智能选型软件载体的处理件快速散热的问题。
16.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将金属片上的粘合片粘接在外置处理件上,可以使集热片与外置处理件固定,随后使用者将卡接口卡接在吸热管上,可以使集热片卡接在吸热管上,使用者想要对该结构检修时,使用者下拉吸热管,可以使吸热管与集热片分离,可以便于使用者对换热管、输水件和吸热管检修,解决了现有的内置散热件,不便于拆卸检修的问题。
1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管和吸热管与输水件连接结构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输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集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换热管;2、排热扇;3、输水件;31、集水件;32、泵机;33、输水端;4、集热片;41、卡接口;42、粘合片;43、卡座;44、金属片;5、吸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请参阅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智能选型软件载体的内置散热件,包括换热管1、排热扇2、输水件3、集热片4和吸热管5,吸热管5与换热管1连通,吸热管5和换热管1与输水件3连通,吸热管5的顶部卡接有集热片4,换热管1上卡接有排热扇2,换热管1和吸热管5呈涡旋状,换热管1的内径和外径小于吸热管5的内径和外径,排热扇2的固定端与外置壳体固定,输水件3与外置壳体固定,该结构在使用时,使用者首先将吸热管5的收纳口与输水端33的排放口接通,随后吸热管5的排放口与换热管1的收纳口连通,随后换热管1的排放口与集水件31的收纳口连通,随后使用者将排热扇2卡接在换热管1上,排热扇2的固定端与外置壳体固定,卡接口41卡接在吸热管5上,粘合片42抵接在外置处理件上,可以使集热片4收纳外置处理件的热量,此时集热片4会将热量传递给吸热管5内部的水液,吸热管5内部的水液会在流动的过程中,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管1,此时排热扇2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将热量散发
在空气中,可以使热量排放,换热管1散热的水液会进入到集水件31的内部,此时泵机32收纳集水件31输送给输水端33,随后输水端33将水液输送给吸热管5的内部,如此往复,可以使外置处理件上的热量排放。
27.其中如图1

3所示,输水件3包括集水件31、泵机32和输水端33,泵机32的输出端与输水端33连通,泵机32的收纳端与集水件31连通,输水端33和集水件31的固定端与泵机32的外壳固定,输水端33与吸热管5的收纳口连通,集水件31与换热管1的排放口连通,输水件3在使用时,使用者将输水件3的底部与外置壳体固定,可以使输水件3固定在外置壳体上,随后使用者将输水端33的输水口与吸热管5的收纳口连通,可以使泵机32收纳集水件31内部的水液对吸热管5的内部排放,同时使用者将集水件31的收纳口与换热管1的排放口连通,可以使换热管1内部的水液收纳到集水件31的内部。
28.其中如图1、2、4所示,集热片4包括卡接口41、粘合片42、卡座43和金属片44,金属片44呈圆片状,金属片44的顶部粘结有粘合片42,金属片44的底部等间距卡接有卡座43,卡座43上开设有卡接口41,卡接口41与吸热管5卡接,粘合片42与外置处理件粘结,集热片4在使用时,使用者将粘合片42的顶部与外置处理件粘接,可以使集热片4与外置处理件固定,随后使用者将卡接口41卡接在吸热管5上,可以使集热片4与吸热管5连接,同时可以使吸热管5内部的水液对集热片4上的热量吸附,当使用者想要对集热片4和吸热管5分离时,使用者将吸热管5下拉即可。
29.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第一步,使用者将吸热管5的输入口与输水端33的排放口连通,可以使泵机32抽取集水件31内部的水液对吸热管5的内部输送,同时使用者将换热管1的进液口与吸热管5的排放口连通,可以使吸热管5内部的水液进入到换热管1的内部,第二步,使用者将换热管1的排放口与集水件31的收纳口连通,可以使换热管1内部的水液进入到集水件31的内部,第三步,使用者将排热扇2卡接在换热管1上,可以使排热扇2将换热管1内部水液产生的热量排放,第四步,使用者卡座43卡接在吸热管5上,同时粘合片42的顶部与外置处理件粘接,可以使外置处理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集热片4,随后集热片4把热量传递给吸热管5内部的水液,可以使水液对外置处理件的热量吸收,随后水液的热量通过排热扇2排出外置壳体。
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