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1003发布日期:2021-12-25 01:5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控制面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控制面板。


背景技术:

2.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居室内各种家电产品设备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
3.现有的用于智能家居的普通智能控制面板,其安装一般依靠卡扣扣合,拆卸时一般通过使用工具撬开。有的智能控制面板产品为了便于拆卸,会在侧立面预留扣手位,但预留这样的扣手位一方面会破坏产品外观的整体性,并且另一方面在实际拆卸面板过程中,这种扣手位的作用也很容易被忽略,因而造成实际拆卸时并不能给用户带来方便。另外,也有部分智能控制面板产品利用磁吸方式进行安装,但面板安装后与墙体之间必须留出足够缝隙和余量,这样会造成智能控制面板产品固定不紧凑,晃动量大,拆装方式过于简单容易,因而造成面板遗失。
4.此外,现有普通智能控制面板中,有的会设计成正面屏幕或屏幕上的按键可以发光或显示背光,发光功能可以通过在正面单独设立指示灯或设置背光来实现。但是这种具有发光功能的控制面板在黑暗环境下息屏时普遍无法让用户很容易地找到面板,不利于在黑暗环境下息屏时使用,更无法控制产品周围的环境光,因此产品外观视觉效果单调,黑暗环境中的指示效果不明显,并且整体功能单一,无法实现灯效交互。此外,具有发光功能的控制面板普遍不能实现发声功能,即便有发声功能,发声的位置与发光位置因相互避让而距离较远,不能实现出声和发光位置重叠的良好用户使用体验。
5.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所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实用新型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构成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控制面板,解决现有智能控制面板拆装不便且安装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智能控制面板无声光效果或声光效果差的问题。
7.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面板,包括前端面板、壳体和底盒,所述前端面板与壳体互相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与底盒通过可拆卸结构互相连接,其中所述前端面板包括用于输入信息的输入装置,在壳体的背面与壳体的至少一个侧端面之间,设置有与壳体背面和所述至少一个侧端面均互相交接的斜面。
8.上述可拆卸结构可以是扣合结构或插接结构。
9.上述壳体可以由外壳体和内壳体组成,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互相固定连接。
10.上述壳体和底盒上还可以分别设置有彼此相互配合的定位校准结构。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斜面上可以设置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根据输入装置的输入信息开关和/或调整灯光效果。
12.上述照明装置可以包括光源、匀光膜和灯罩,所述光源可以包括灯板和led灯,所述led灯固定安装在所述灯板上。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智能控制面板还可以包括扬声器模块,所述扬声器模块根据输入装置的输入信息开关和/或调整声音效果。
14.上述输入信息可以是声音信号、光信号、距离信号、触感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
15.上述扬声器模块可以与照明装置的灯板邻接固定。
1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控制面板能够无需单独设置扣手位而实现无工具简便拆卸,简化了智能控制面板加工工艺,能够实现彼此独立且效果卓越的光效和声效,同时保证智能控制面板整体外观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17.以下将详细参考附图示出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进行说明,所述示例性实施例在下文中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因此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18.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控制面板的立体视图。
19.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控制面板的分解示意图。
20.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控制面板的侧视示意图。
21.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控制面板的仰视示意图。
22.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控制面板的后视示意图。
23.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控制面板安装在墙面上的安装示意图。
24.图7示出图6中圆圈a所示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8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控制面板壳体的后视示意图。
26.图9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控制面板壳体的仰视示意图。
27.图10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控制面板的照明装置的分解意图。
28.图11示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控制面板底盒的正视示意图。
29.图1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控制面板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内容实施本实用新型。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基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如图1至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控制面板100总体上包括壳体1、底盒2及前端面板3。其中,前端面板3可以是触摸屏、按键面板、机械按键等任何可以由用户输入信息的面板。前端面板3上可以设置有传感器31、31’,所述传感器31、31’可以是声音传感器,例如麦克风,或者也可以是光线、距离传感器等任何可以检测各种输入信号的传感器。前端面板3上还可以设置有触摸按键32、32’和/或32”,用以使用户通过手指或任何身体部位或借助工具通过触摸或按压进行输入。前端面板3还可以包括输出装置,例如显示屏或指示灯光。
33.前端面板3通过适当的固定方式,例如通过粘接或扣合方式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壳体1通过以下将会详细描述的连接方式与底盒2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智能控制面板100整体。
34.底盒2包括底板201和底壳202两部分,其中底板201在安装状态下与壳体1连接,底壳202中容纳例如供电系统、控制系统等各种模块和/或电气零件,并在安装时嵌入墙体或其他承载体的内部,所述底板201和底壳20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底盒2的两个不同部分,也可以是通过粘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两个部件。底板201的中部两侧设置有两个通孔22、22’,用以容置安装螺钉或其他紧固零件。底板201上还可以设置有与壳体1实现可拆卸连接的连接装置,例如扣合结构或者插接结构。例如,如图2及图11所示实施例在底盒2的底板201的上、下侧位置合理分布卡扣的母扣21、21’及21”,如图8所示,在壳体1的内壁对应设置公扣11、11’及11”,这些卡扣在挤压变形后即可实现壳体1与底盒2的扣合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本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母扣21、21’及21”和公扣11、11’及11”的位置仅为示例性目的而非用以限制,公扣及母扣的数量、位置均可根据需要随意变化,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和保护范围,例如,公扣可以设置在底盒2上,而母扣设置在壳体上,另外,公扣和母扣也可以设置在底盒2和壳体1的左右两侧而非上下两侧。
35.如图2及图11所示,在底板201上形成的通孔22、22’内侧形成两个弧形凸起220、220’,相应地,如图8所示,在壳体1的内侧,形成对应的弧形凹槽120、120’,凸起220、220’和凹槽120、120’形状相互对应,在壳体1与底盒2装配时可以起到定位校准的作用,使壳体1与底盒2能够精准对准,从而保证智能控制面板100的安装位置准确。另外,底板201的外形与壳体1的内壁密切配合,也能够实现形位校准功能,进一步保证智能控制面板100安装位置准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本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凸起220、220’和凹槽120、120’的位置及形状仅为示例性目的而非用以限制,凸起和凹槽的数量、形状和位置均可根据需要随意变化,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和保护范围,例如,凹槽可以设置在底盒2上,而凸起设置在壳体上,另外,凸起和凹槽也可以设置在底盒2和壳体1的上下两侧而非左右两侧。
36.安装智能控制面板100时,首先使用螺钉或其他合适的紧固零件穿过通孔22、22’将底盒2固定在安装面,例如墙面上;然后在凸起220、220’和凹槽120、120’以及底板201外形与壳体1内壁形位校准的辅助下,通过设置在底盒2上、下侧的母扣21、21’及21”和设置在在壳体1内的公扣11、11’及11”将壳体1扣合在底盒2上,即可实现智能控制面板100的便捷、准确安装。
37.安装在墙面上的智能控制面板100的外观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6中右侧阴影所示
部分表示墙面。如图7放大图所示,智能控制面板100下端与墙面之间形成一个如空心箭头所示的空间,该空间通过在智能控制面板100的壳体1下部靠近墙体的一面(即壳体1背面)设置一定角度的斜面16而形成。斜面16与安装墙面形成的空间可以容许将手指伸入施力,从而在需要拆卸智能控制面板100时,仅通过将手指伸入该空间而撬动智能控制面板100使其发生适度变形,以使下端扣合结构(母扣21”和公扣11”扣合结构)松脱从而无需利用工具而实现将智能控制面板100比较容易地拆卸下来。斜面16的设置可以在实现智能控制面板100无工具拆卸的同时,无需单独设置扣手位,从而保证了智能控制面板的加工工艺简单性以及整体外观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3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本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斜面16的位置及形状仅为示例性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斜面的数量、形状和位置均可根据需要随意变化,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和保护范围,例如,斜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凹曲面或圆柱面,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上部、左部和/或右部靠近墙体的一面。
39.如图4、6和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在斜面16上可以设置照明装置14,该照明装置14可以根据通过传感器31、31’或者触摸按键32、32’、32”等输入装置输入的各种信息,例如声音信号(如语音指令)、光信号、距离信号、触感信号等作为触发条件而控制其开关和/或控制其调整、改变灯光效果,从而实现照明和/或指示功能。照明装置14可以设置成在黑暗环境下提供照明,也可以设置成根据预设的触发条件提供各种灯光效果,例如发射不同颜色、不同强度、不同闪烁频率的灯光或者其各种组合,或者可以通过遮光、导光、散光、透光、漫反射等实现最终灯效。由于照明装置14设置在斜面16上,其结构在智能控制面板100的正面观察不到,即达到了结构隐藏不外露的效果,从而增强智能控制面板100整体外观的完整性和美观性。另外,如图7所示,由于照明装置14发射出的光线(如图7中相互平行的四个箭头所示)首先射向墙面,而后再由墙面经漫反射而被用户看到,因此照明装置14的灯效能够实现均匀不晃眼的洗墙灯效果。
40.如图10所示,照明装置14可以包括灯罩141、匀光膜142、灯框143、灯板144和led灯145。匀光膜142可以设置在led灯144的外侧,对led灯144发出的光进行均布,使led灯144发射出的光线均匀,提高光线的视觉效果。灯罩141置于最外侧,起到保护照明装置14内部结构的同时使光线透射的作用。led灯145可以固定在条状灯板144上,整体实现带状光源的效果。灯框143用于固定灯罩141和匀光膜142,将照明装置14整体固定封装在壳体1的内部。
41.如图4、9和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智能控制面板100还包括扬声器模块15及出声孔13。出声孔13设置在壳体1的下端接近照明装置14的位置。扬声器模块15可以包括扬声器和音腔,均设置在壳体1内部下端接近照明装置14的位置。扬声器模块15可以根据通过传感器31、31’或者触摸按键32、32’、32”等输入装置输入的各种信息,例如声音信号(如语音指令)、光信号、距离信号、触感信号等作为触发条件而控制其开关或者控制其输出或调整声音效果,从而实现智能语音输出及/或各种音效。扬声器模块15可以为灯板144提供定位及支持功能,即照明装置14可以通过粘贴或其他适当的固定方式固定在扬声器模块15的合适位置。
42.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壳体1除了可以一体成型外,还可以由外壳体1a和内壳体1b装配在一起组成。外壳体1a和内壳体1b可以通过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穿过若干个螺孔17相互固定连接,当然二者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其他适当的装配方式相互
固定连接。前端面板3通过适当的固定方式,例如通过粘接或扣合方式固定在外壳体1a上,扬声器模块15、出声孔13以及公扣11a、11a’也可以设置在外壳体1a上,均实现与前述相应部件完全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公扣11”以及凹槽120、120’可以设置在内壳体1b上,同样均实现与前述相应部件完全相同的作用和效果。此外,在内壳体1b上可以设置凹槽11b、11b’,用以容置公扣11a、11a’及与其扣合的母扣21、2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图12中所示的结构仅为示例性目的而非用以限制,外壳体1a和内壳体1b的结构设置,以及扬声器模块15,出声孔13,公扣11a、11a’、11”,凹槽120、120’,以及凹槽11b、11b’的设置均可根据需要随意变化,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和保护范围。
43.如图4和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智能控制面板100的底盒2还可以包括若干散热孔23、23’,用以将底盒2内部由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及时释放到外部。
44.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智能控制面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无需单独设置扣手位而实现无工具简便拆卸,简化了智能控制面板加工工艺,能够实现彼此独立且效果卓越的光效和声效,同时保证智能控制面板整体外观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45.应当理解的是,在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以上针对不同实施例所列举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从而形成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另外实施例。此外,本文所述的特定示例和实施例是非限制性的,并且可以对以上所阐述的结构、尺寸、材料做出相应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6.在本技术中,对“该”对象或“一”和“一个”对象的引用旨在表示多个这样对象中可能的一个。此外,可以使用连接词“或”来传达同时存在的特征,而不是互斥方案。换句话说,连接词“或”应理解为包括“和/或”。术语“包括”是包容性的并且具有与“包含”相同的范围。
47.上述实施例,特别是任何“优选”实施例是实施方式的可能示例,并且仅仅为了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提出。在基本上不脱离本文描述的技术的精神和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做出许多变化和修改。所有修改旨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48.在本说明书中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技术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完整引用至本说明书作为参考。
49.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说明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同形式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