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量泵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98103发布日期:2021-11-25 13:3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量泵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气控制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计量泵控制箱。


背景技术:

2.计量泵主要是以添加危险且腐蚀性较强的化学物品为主,其主要包括泵体、传动机构、驱动电机和前盖,前盖上具有进药口和出药口,且进药口和出药口处分别设有相应的单向阀,泵体为隔膜泵,隔膜连接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结构转动时带动隔膜运动,使得隔膜和前盖密封形成的腔室容积发生变化,从而传输液体,最终使得吸入的液体经过前盖的出药口排出至投加点。
3.计量泵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元器件进行操作,控制元器件安装在控制箱体中,控制元器件操作计量泵添加液体,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安装在控制箱内部的控制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较高,控制箱内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长时间的高温环境影响控制元器件的使用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计量泵的使用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计量泵控制箱。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计量泵控制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计量泵控制箱,包括控制箱本体,控制箱本体的一侧铰接连接有箱门,控制箱本体正对箱门的一侧为开口设置,所述控制箱本体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连通控制箱本体的内侧和外侧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计量泵控制箱时,将控制元器件安装至控制箱本体的内部,然后将安装板安装至控制箱本体上,控制箱本体内部的控制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孔散发至控制箱本体的外侧,减少控制箱本体内部积存的热量,降低控制箱本体内部的温度,从而降低对控制箱本体内部的控制元器件的损害,达到提高计量泵使用精度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散热孔在竖直方向上呈波纹状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散热孔设置为波纹状,加长散热孔的散热路径,减少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控制箱本体内部,方便控制箱本体散热的同时还减少灰尘的进入,提高使用效果。
11.可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可拆卸设置有排热组件,排热组件正对散热孔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排热组件,排热组件协助散热孔进行散热,提高控制箱本体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加强对控制箱本体内部的控制元器件的保护作用,延长控制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13.可选的,所述排热组件包括安装框和风扇,安装框与控制箱本体铰接相连,风扇转动设置于安装框内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排热组件时,将风扇安装至安装框上,并将安装框与控制箱本体铰接相连,启动风扇,风扇旋转将控制箱本体内部的热量从散热孔排出,提高控制箱本体内部热量的散失效果,加强对控制元器件的保护。
15.可选的,所述排热组件还包括防护板,防护板置于安装框靠近安装板的一侧并与安装框固定相连。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风扇靠近安装板的一侧设置防护板,防护板将风扇与安装板隔开,防护板对风扇起到隔离保护作用,有效降低操作人员在使用排热组件过程中受伤的情况,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7.可选的,所述控制箱本体上设置有锁紧扣,锁紧扣置于正对控制箱本体与排热组件连接位置的一端,且锁紧扣与控制箱本体转动连接;安装框对应锁紧扣的位置处固接有卡块。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热组件盖设在安装板上以后,旋转锁紧扣,令锁紧扣对排热组件进行限位,且锁紧扣与安装框上的卡块形成卡接,增强排热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安全效果。
19.可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防尘层,防尘层罩设于散热孔上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板的外侧设置防尘层,防尘层对散热孔进行阻挡,进一步减少灰尘穿过散热孔进入控制箱本体内部,加强对控制箱本体内部的保护,提高使用效果。
21.可选的,所述防尘层包括定位框和防尘网,防尘网固接于定位框内部设置;安装板对应定位框的位置处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框嵌设于定位槽中并形成卡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防尘层时,将带有防尘网的定位框嵌设于安装板的定位槽中,定位框和定位槽的卡接配合,提高防尘层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强对灰尘的控制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控制箱本体上设置散热孔,控制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孔散发至控制箱本体的外侧,降低对控制元器件的损害,提高计量泵的使用精度;
25.2.通过将散热孔设置为波纹状,加长散热孔的散热路径,减少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控制箱本体内部,方便控制箱本体散热的同时还减少灰尘的进入,提高使用效果;
26.3.通过在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排热组件,排热组件协助散热孔进行散热,提高控制箱本体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旨在突出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排热组件的打开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防尘层与定位槽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箱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控制箱本体;11、箱门;2、安装板;21、散热孔;22、定位槽;3、排热组件;31、安装框;311、卡块;32、风扇;33、防护板;4、锁紧扣;5、防尘层;51、定位框;52、防尘
网。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计量泵控制箱。
35.参照图1,一种计量泵控制箱,包括控制箱本体1,控制箱本体1的一侧铰接连接有箱门11,参照图2,控制箱本体1正对箱门11的一侧可拆卸设置有安装板2,参照图3,安装板2上开设有散热孔21,控制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孔21散发至控制箱本体1的外侧,降低对控制元器件的损害,达到提高计量泵使用精度的效果。
36.结合图4和图5,安装板2上的散热孔21间隔开设有多个,且每个散热孔21在竖直方向上呈波纹状设置,安装板2的外侧设置有防尘层5,防尘层5包括定位框51和防尘网52,防尘网52固接于定位框51内部设置;安装板2对应定位框51的位置处开设有定位槽22,定位框51嵌设于定位槽22中并形成卡接。
37.波纹状设置的散热孔21加长散热孔21的散热路径,减少灰尘通过散热孔21进入控制箱本体1内部的量,同时采用防尘网52对散热孔21进行阻挡,进一步减少灰尘穿过散热孔21进入控制箱本体1内部,加强对控制箱本体1内部的保护;且定位框51嵌设于安装板2的定位槽22中,定位框51和定位槽22的卡接配合,提高防尘网52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强对灰尘的控制效果。
38.参照图3,安装板2外侧可拆卸设置有排热组件3,排热组件3正对散热孔21设置,且排热组件3包括安装框31、风扇32和防护板33,安装框31与控制箱本体1铰接相连,风扇32转动设置于安装框31内部,防护板33置于风扇32靠近安装板2的一侧,且防护板33与安装框31固定相连。
39.对控制箱本体1内部的热量进行排放时,启动风扇32,风扇32旋转将控制箱内部的热量从散热孔21中排出,提高控制箱本体1内部热量的散失效果,加强对控制元器件的保护。防护板33将风扇32与安装板2隔开,对风扇32起到隔离保护作用,有效降低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受伤的情况,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0.参照图2,控制箱本体1上设置有锁紧扣4,锁紧扣4置于正对控制箱本体1与安装框31铰接的位置,且锁紧扣4与控制箱本体1转动相连,安装框31对应锁紧扣4的位置处固接有卡块311。
41.将携带风扇32的安装框31与安装板2盖合后,旋转锁紧扣4,令锁紧扣4对安装框31进行限位,且锁紧扣4与安装框31上的卡块311形成卡接,增强风扇32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使用安全性。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计量泵控制箱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该控制箱本体1时,将控制元器件安装至控制箱本体1内部,然后将安装板2安装至控制箱本体1上,当使用控制元器件时,控制箱本体1内部的热量增多,启动风扇32,风扇32旋转,带动控制箱本体1内部的热量穿过散热孔21到达控制箱本体1外部,散热孔21的波纹状设置以及防尘层5的设置,确保热量在穿过散热孔21的同时还减少灰尘从散热孔21进入到控制箱本体1内部,加强对控制箱本体1内部的控制元器件的保护效果。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
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