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和晶闸管阀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44722发布日期:2021-12-29 16:45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和晶闸管阀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晶闸管阀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和晶闸管阀体组件。


背景技术:

2.在高压固态软起动器的柜体中,通常会设置多组晶闸管阀体。由于柜体内空间有限,因此,上述多组晶闸管阀体之间间隔较小。现有技术中,上述多组晶闸管阀体通常是并排间隔设置。
3.进一步地,上述晶闸管阀体耐受高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两个晶闸管阀体之间也承受着高压,由于相邻两个晶闸管阀体之间间隔较小。此时,高压会击穿空气,造成晶闸管阀体之间短路,进而对晶闸管阀体或其它器件产生危险,影响晶闸管阀体或其它器件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和晶闸管阀体组件,用于确保晶闸管阀体或其它器件工作性能的稳定。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上述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应用于晶闸管阀体。上述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包括:绝缘安装组件和绝缘连接件。绝缘安装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绝缘安装板,每一绝缘安装板与绝缘连接件的两端连接。组装后的绝缘安装组件和绝缘连接件之间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晶闸管阀体。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中,由于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具有的容纳空间可以用于容纳晶闸管阀体。基于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先将晶闸管阀体设置在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中,之后再将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和晶闸管阀体形成的整体放置在柜体中。此时,相邻的晶闸管阀体之间通过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具有的绝缘安装板隔离。基于此,上述相邻晶闸管阀体之间的间隔中不仅具有空气,还有绝缘安装板。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在空气中引入绝缘介质(即绝缘安装板),可以有效的隔离晶闸管阀体,降低晶闸管阀体之间的高压击穿空气的风险,避免晶闸管阀体之间短路,确保晶闸管阀体或其它器件的安全,进而确保晶闸管阀体或其它器件工作性能的稳定。
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晶闸管阀体组件。上述晶闸管阀体组件包括晶闸管阀体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晶闸管阀体设置在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具有的容纳空间中。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晶闸管阀体组件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
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晶闸管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晶闸管阀体与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晶闸管阀体与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
1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孔的示意图;
1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绝缘承载板、高频恒流源和晶闸管动态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晶闸管的电原理图。
17.附图标记:
[0018]1‑
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
ꢀꢀ
10

绝缘安装组件,
ꢀꢀꢀꢀ
100

绝缘安装板,
[0019]
11

绝缘连接件,
ꢀꢀꢀꢀꢀꢀꢀꢀꢀ
12

盲孔,
ꢀꢀꢀꢀꢀꢀꢀꢀꢀꢀꢀꢀ
13

连接孔,
[0020]
130

第一部分,
ꢀꢀꢀꢀꢀꢀꢀꢀꢀꢀ
131

第二部分,
ꢀꢀꢀꢀꢀꢀꢀ
132

第三部分,
[0021]
14

螺栓孔,
ꢀꢀꢀꢀꢀꢀꢀꢀꢀꢀꢀꢀꢀ
140

螺栓,
ꢀꢀꢀꢀꢀꢀꢀꢀꢀꢀꢀ
15

绝缘承载板,
[0022]
16

滑槽,
ꢀꢀꢀꢀꢀꢀꢀꢀꢀꢀꢀꢀꢀꢀꢀ2‑
晶闸管阀体,
ꢀꢀꢀꢀꢀꢀꢀꢀ
20

晶闸管单元,
[0023]
200

晶闸管,
ꢀꢀꢀꢀꢀꢀꢀꢀꢀꢀꢀꢀ
21

紧固件,
ꢀꢀꢀꢀꢀꢀꢀꢀꢀꢀꢀ
22

散热器,
[0024]
220

散热片,
ꢀꢀꢀꢀꢀꢀꢀꢀꢀꢀꢀꢀ3‑
高频恒流源,
ꢀꢀꢀꢀꢀꢀꢀꢀ4‑
晶闸管动态监测装置,
[0025]5‑
光接收器,
ꢀꢀꢀꢀꢀꢀꢀꢀꢀꢀꢀꢀ6‑
电流互感器,
ꢀꢀꢀꢀꢀꢀꢀꢀ7‑
动态均压电阻r1,
[0026]8‑
动态均压电容,
ꢀꢀꢀꢀꢀꢀꢀꢀ9‑
静态均压电阻r2,
ꢀꢀꢀꢀ
110

触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8]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9]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2]
在高压固态软起动器的柜体中,通常会设置多组晶闸管阀体。由于柜体内空间有限,因此,上述多组晶闸管阀体之间间隔较小。现有技术中,上述多组晶闸管阀体通常是并排间隔设置。进一步地,上述晶闸管阀体耐受高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两个晶闸管阀体之间也承受着高压,由于相邻两个晶闸管阀体之间间隔较小。此时,高压会击穿空气,造成晶闸管阀体之间短路,进而对晶闸管阀体或其它器件产生危险,影响晶闸管阀体或其它器件的工作性能。
[003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上述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应用于晶闸管阀体。参见图1,上述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包括:绝缘安装组件10和绝缘连接件11。绝缘安装组件10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绝缘安装板100,每一绝缘安装板100与绝缘连接件11的两端连接。组装后的绝缘安装组件10和绝缘连接件11之间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晶闸管阀体。
[0034]
参见图1,上述绝缘安装板100和绝缘连接件11的形状、材质和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绝缘安装板100和绝缘连接件11都可以是长方体。上述容纳空间的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要可以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晶闸管阀体即可。
[0035]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中,由于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具有的容纳空间可以用于容纳晶闸管阀体。基于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先将晶闸管阀体设置在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中,之后再将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和晶闸管阀体形成的整体放置在柜体中。此时,相邻的晶闸管阀体之间通过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具有的绝缘安装板100隔离。基于此,上述相邻晶闸管阀体之间的间隔中不仅具有空气,还有绝缘安装板100。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在空气中引入绝缘介质(即绝缘安装板),可以有效的隔离晶闸管阀体,降低晶闸管阀体之间的高压击穿空气的风险,避免晶闸管阀体之间短路,确保晶闸管阀体或其它器件的安全,进而确保晶闸管阀体或其它器件工作性能的稳定。
[0036]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上述绝缘连接件11的两端分别与绝缘安装板100过盈配合。此时,不仅可以减少或避免引入其他的构件,例如螺栓、螺柱等,降低组装的复杂度。同时,还可以避免当螺栓、螺柱为金属构件时,影响组装后形成的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的绝缘性。进一步地,还可以避免当螺栓、螺柱为塑料构件时,绝缘连接件11与绝缘安装板100组装后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应理解,上述过盈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此外,采用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还可以确保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在移动或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37]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上述绝缘连接件11的两端分别与绝缘安装板100榫卯连接。采用榫卯连接不仅具有上述卡接的优点,同时通过榫卯连接后的绝缘连接件11和绝缘安装板100之间具有弹性,允许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发生一定的形变。基于此,可以更好的容纳晶闸管阀体。
[0038]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至图4,上述晶闸管阀体2可以包括多个晶闸管
单元和间隔设置的紧固件21。多个晶闸管单元设置在紧固件21之间,紧固件21用于紧固多个晶闸管单元。每一绝缘安装板100上均开设有盲孔12,紧固件21与盲孔12连接。
[0039]
参见图1至图4,为了便于描述,此处将两个绝缘安装板100分别命名为第一绝缘安装板和第二绝缘安装板。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安装板和第二绝缘安装板间隔且对称设置,并且在第一绝缘安装板和第二绝缘安装板上均开设有两个盲孔12,同一绝缘安装板100上的两个盲孔12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紧固件21之间的距离相等。此外,上述第一绝缘安装板上靠近上方的盲孔12和第二绝缘安装板上靠近上方的盲孔12正对。上述第一绝缘安装板上靠近下方的盲孔12和第二绝缘安装板上靠近下方的盲孔12正对。
[0040]
参见图1至图4,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每一紧固件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绝缘安装板100上正对的两个盲孔12连接。基于此,可以使晶闸管阀体2与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连接的更加紧密,以确保晶闸管阀体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会从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中脱离,确保晶闸管阀体2正常工作,同时确保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在相邻的晶闸管阀体2之间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
[0041]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当至少两个绝缘连接件11包括四个绝缘连接件11时,四个绝缘连接件11间隔分布在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绝缘安装板100之间。通过采用四个绝缘连接件11,可以确保两个绝缘安装板100连接的更加紧密。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四个绝缘连接件11呈规则的矩阵分布。此时,不仅可以确保两个绝缘安装板100连接的更加紧密,同时还可以确保组装完成后容纳空间的容积最大化,利用有限的构件容纳更多的晶闸管阀体。
[0042]
具体的,参见图1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绝缘安装板100的形状为长方体,此时,在靠近绝缘安装板100四个角的位置开设有四个连接孔13,上述四个绝缘连接件11分别贯穿上述连接孔13,以使绝缘连接件11与绝缘安装板100紧固连接。上述连接孔13的形状为l形,绝缘连接件11的形状为长方体。在安装过程中,长方体形状的绝缘连接件11先进入l形连接孔的第一部分130。接着,绝缘连接件11向下运动到l形连接孔的第二部分131。之后,绝缘连接件11平移至l形连接孔的第三部分132。至此,完成绝缘连接件11与绝缘安装板100一处的组装,采用同样的方式,直至将绝缘安装板100与四个绝缘连接件11完全组装好为止。
[0043]
进一步地,参见图1和图3,在靠近绝缘安装板100下方的两个绝缘连接件11的两端设置有螺栓孔14,此时,有利于通过螺栓140将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紧固在柜体中或者将外部其他设备与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紧固连接。
[0044]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至图6,上述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还可以包括绝缘承载板15。沿晶闸管阀体2的高度方向,每一绝缘安装板100上均开设有滑槽1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滑槽16的第一端位于绝缘安装板100的边缘位置,滑槽16的第二端与绝缘安装板100的边缘有一定距离。上述“距离”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此时,可以确保绝缘承载板15通过滑槽16与至少两个绝缘安装板100滑动连接后,绝缘承载板15不会从滑槽16中脱离,进而确保绝缘承载板15与绝缘安装板100连接的安全性,确保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绝缘承载板15上可以设置有高频恒流源3和晶闸管动态监测装置4等,以组成软启动器。此时,不仅可以提高软启动器的集成度。同时由于高频恒流源3、晶闸管动态监测装置4、晶闸管阀体安装装
置1和晶闸管阀体2组装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而柜体中通常会设置有三套这样的装置,基于此,可以将三套装置的位置进行互换。在此过程中,每套装置内部的“高频恒流源3、晶闸管动态监测装置4、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和晶闸管阀体2”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不需要重新组装连接,简单方便,有效的降低了重新连接时接线错误发生的风险。当然,绝缘安装板100上还可以设置安装其他仪器。
[0045]
进一步地,当绝缘安装板、绝缘连接件和绝缘安装板均连接好后,上述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呈三面开口的结构。此时,有利于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内的空气流动,进而有利于设置在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内的晶闸管阀体散热,确保晶闸管阀体正常工作。
[0046]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绝缘安装板可以为环氧树脂安装板、橡胶安装板或塑料安装板。绝缘连接件可以为环氧树脂连接件、橡胶连接件或塑料连接件。绝缘承载板可以为环氧树脂承载板、橡胶承载板或塑料承载板。应理解,上述绝缘安装板、绝缘连接件和绝缘承载板还可以由其他任意符合实际需要的绝缘材料制成,不限于以上描述。
[0047]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晶闸管阀体组件。上述晶闸管阀体组件包括晶闸管阀体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晶闸管阀体设置在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具有的容纳空间中。
[004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晶闸管阀体组件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0049]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2至图4,上述晶闸管阀体2可以包括多个晶闸管单元20、多个散热器22和间隔设置的紧固件2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紧固件21可以是压铁。当然,除了前文描述的部件以外,上述晶闸管阀体2还可以包括光接收器5、电流互感器6、动态均压电阻r1 7、动态均压电容8、静态均压电阻r2 9和触发板110等,上述触发板110与晶闸管200连接。至于其他的元件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0050]
参见图2至图4,上述多个散热器22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散热器22之间设置有一个晶闸管单元20,多个晶闸管单元20依次串联。上述每一晶闸管单元20包括两个反并联设置的晶闸管200(参见图7)。此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个晶闸管单元20对应两个散热器22的连接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散热器22的数量,节约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小晶闸管阀体2的占用空间。多个晶闸管单元20和多个散热器22设置在紧固件21之间,紧固件21用于紧固多个晶闸管单元20和多个散热器22。
[0051]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1至图4,上述散热器22包括并排连接的多个散热片220,相邻散热片220之间具有间隔,间隔的高度延伸方向与绝缘安装板100的高度方向一致。此时,空气的流动方向与间隔的高度延伸方向一致,增大了空气与散热片220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散热器22散热,进而提高晶闸管20和晶闸管阀体2的工作性能。
[0052]
参见图1至图4,接着,由于散热片220在散热过程中会发生形变,并且形变的方向与间隔的高度延伸方向一致。此时,设置在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内的散热器22可以正常工作,正常形变。相较于采用螺栓将散热器22与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连接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散热器22发生形变,减少螺栓的束缚,提高散热器22的工作性能,进而提高晶闸管20和晶闸管阀体2的工作性能。同时,当散热器22通过螺栓与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1紧固连接时,散热器22的接触面受到紧固力,当上述紧固力传递给晶闸管200时,晶闸管200的受力不再均匀,此时会影响晶闸管200散热和导流功能。具体的,由于散热器22的接触面受到紧固力。此
时,会减小晶闸管200受到的压接力,进而导致接触电阻增大,影响晶闸管200的电流流通,减小通过晶闸管200的电流。此外,由于晶闸管200受到的压接力减小,此时,会导致晶闸管200与散热器22的接触减少,进而导致导热性降低,影响晶闸管200散热性能。
[0053]
进一步地,当采用金属螺栓将散热器与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连接的方式时,需要对金属螺栓部分增加防护,防止高压通过金属螺栓的传导击穿空气。若不对金属螺栓部分增加防护,则需要增加相邻晶闸管阀体之间的间隔大小,防止高压击穿空气,但此时需要增大柜体的体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采用的是榫卯连接的方式,没有应用到金属螺栓,此时不需要增加防护。又由于晶闸管阀体安装装置为绝缘材料制成的,此时,相邻晶闸管阀体之间的间隔中不仅具有空气,还有绝缘介质(即绝缘安装板),可以有效的隔离晶闸管阀体,降低晶闸管阀体之间的高压击穿空气的风险,避免晶闸管阀体之间短路,确保晶闸管阀体或其它器件的安全,进而确保晶闸管阀体或其它器件工作性能的稳定。同时,还可以通过减小相邻晶闸管阀体之间的间隔,减小多个晶闸管阀体在柜体中占据的空间,缩小最终成型器件的大小。
[0054]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