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显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33946发布日期:2022-03-26 18:09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显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led显示控制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场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显示控制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建筑、物联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及硬件产品加入到智慧城市中,智能化已经从设想逐步发展到理念、现实。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已经逐步从奢侈品演变成国民代步车。与此同时,在大城市中车位变得极为紧张,停车场规模逐步扩大,智能车位引导应运而生。这就需要采用led显示器等设备对汽车进行导引,多个led显示器分别设置在停车场的各个拐角处,需要用到led显示控制器对各个led显示器进行控制,现有的led显示控制器与led显示器一般是采用信号线直接连接,缺乏对信号线的防护,水汽容易通过穿过信号线的开孔渗透到安装腔的内部,对led显示控制器造成破坏,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显示控制器,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降低水汽侵入安装腔体的几率,降低led显示控制器的损坏几率。
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led显示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安装腔体和安装底座,所述控制器本体连接在所述安装腔体的内壁上,所述安装底座连接在所述安装腔体的下表面,所述安装腔体内部还设置有为所述控制器本体供电的蓄电池,所述安装腔体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穿接有用于穿接信号线的套管,所述控制器本体通过所述信号线与led显示器连接,所述安装腔体的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夹线装置;
5.所述夹线装置包括上夹持组件、上密封块、下夹持组件和下密封块,所述上夹持组件与所述凹槽的上侧的内壁连接,所述下夹持组件与所述凹槽的下侧的内壁连接,所述上密封块连接在所述上夹持组件的下表面,所述下密封块连接在所述下夹持组件的下表面,所述上密封块的下方和下密封块的上方均具有开口,所述上密封块和所述下密封块之间形成用于对套管进行夹持的夹持腔。
6.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持组件包括上固定块、上固定杆和上缓冲弹簧,所述上固定杆连接在所述上固定块的上表面,所述上缓冲弹簧套接在所述上固定杆上,所述凹槽的内还设置有上压环,所述上固定杆穿过所述上压环且所述上固定杆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凹槽上侧的内壁上。
7.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下夹持组件包括下固定块、下固定杆和下缓冲弹簧,所述下固定杆连接在所述下固定块的下表面,所述下缓冲弹簧套接在所述下固定杆上,所述凹槽的内还设置有下压环,所述下固定杆穿过所述下压环且所述下固定杆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凹槽下侧的内壁上。
8.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杆的上半段具有螺纹部,在上固定杆上的螺纹部上
连接有上预紧螺栓,所述上预紧螺栓位于所述上压环上方;所述下固定杆的下半段具有螺纹部,在下固定杆上的螺纹部上连接有下预紧螺栓,所述下预紧螺栓位于所述下压环上方。
9.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上方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连接在所述安装腔体的外壁上。
10.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上密封块和所述下密封块均为具有半圆形开口的橡胶密封块。
11.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体的正面和反面均连接有led显示器。
12.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座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基座,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开口朝向上方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互卡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方分别与所述安装腔体连接。
13.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接近所述基座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
14.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体底部安装有防水膜。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套管对信号线进行防护,能够降低信号线的受损几率,夹线装置对,上密封块和下密封块之间形成用于对套管进行夹持的夹持腔,套管穿接在夹持腔中进行封闭,并且上密封块和下密封块均与凹槽的内壁贴合,能够有效防止液体或水汽侵入到安装腔体的内部,降低安装腔体内电气元件的受潮几率。
16.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led显示控制器的整体机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20.图3是防潮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控制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led显示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未图示)、安装腔体1和安装底座2,所述控制器本体连接在所述安装腔体1的内壁上,所述安装底座2连接在所述安装腔体1的下表面,所述安装腔体1内部还设置有为所述控制器本体供电的蓄
电池(未图示),所述安装腔体1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内穿接有用于穿接信号线3的套管4,所述控制器本体通过所述信号线3与led显示器5连接,所述安装腔体1的侧面开设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设置有夹线装置6;
24.所述夹线装置6包括上夹持组件61、上密封块62、下夹持组件63和下密封块64,所述上夹持组件61与所述凹槽12的上侧的内壁连接,所述下夹持组件63与所述凹槽12的下侧的内壁连接,所述上密封块62连接在所述上夹持组件61的下表面,所述下密封块64连接在所述下夹持组件63的下表面,所述上密封块62的下方和下密封块64的上方均具有开口,所述上密封块62和所述下密封块64之间形成用于对套管4进行夹持的夹持腔65。通过套管4对信号线3进行防护,能够降低信号线3的受损几率,上密封块62和下密封块64之间形成用于对套管4进行夹持的夹持腔65,套管4穿接在夹持腔65中进行封闭,并且上密封块62和下密封块64均与凹槽的内壁12贴合,能够有效防止液体或水汽侵入到安装腔体1的内部,降低安装腔体1内电气元件的受潮几率。
25.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持组件61包括上固定块611、上固定杆612和上缓冲弹簧613,所述上固定杆612连接在所述上固定块611的上表面,所述上缓冲弹簧613套接在所述上固定杆612上,所述凹槽12的内还设置有上压环66,所述上固定杆612穿过所述上压环66且所述上固定杆612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凹槽12上侧的内壁上。
26.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下夹持组件63包括下固定块631、下固定杆632和下缓冲弹簧633,所述下固定杆632连接在所述下固定块631的下表面,所述下缓冲弹簧633套接在所述下固定杆632上,所述凹槽12的内还设置有下压环67,所述下固定杆632穿过所述下压环67且所述下固定杆632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凹槽12下侧的内壁上。
27.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杆612的上半段具有螺纹部,在上固定杆612上的螺纹部上连接有上预紧螺栓614,所述上预紧螺栓614位于所述上压环66上方;所述下固定杆632的下半段具有螺纹部,在下固定杆632上的螺纹部上连接有下预紧螺栓634,所述下预紧螺栓634位于所述下压环67下方。
28.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降低雨水进入凹槽12的几率,所述凹槽12上方设置有防护罩7,所述防护罩7连接在所述安装腔体1的外壁上。
29.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更有效的贴合套管4,所述上密封块62和所述下密封块64均为具有半圆形开口的橡胶密封块。
30.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体1的正面和反面均连接有led显示器5。
31.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座2包括第一支撑板21、第二支撑板22和基座23,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上开设有开口朝向上方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互卡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基座23上,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上方分别与所述安装腔体1连接。
32.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32接近所述基座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8。所述安装腔体1底部安装有防水膜(未图示)。
33.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
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