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装置及其固定扣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4056发布日期:2023-01-06 17:0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电路板装置及其固定扣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板装置及其固定扣件,尤其涉及一种可安装不同长度的接口卡的电路板装置及其固定扣件。


背景技术:

2.一般来说,接口卡(如m.2接口卡)通常采用螺丝锁固或塑胶卡勾柱固定设计以安装在电路板上。上述螺丝锁固设计是在电路板的预设锁固孔位置上安装相对应螺柱后,再经由螺丝与螺柱的锁固配合以将接口卡固定在电路板上,在此情况下,若是使用者想要更换成具有不同长度的另一接口卡时,则使用者就必须先使用十字起子拆除螺丝,接着再使用六角套筒拆除螺柱,此时就会容易出现拆除螺丝的同时带动螺柱拆出,从而造成误拆问题。
3.另外,在上述塑胶卡勾柱固定设计中,使用者则需要将塑胶卡勾柱向下插设卡固在电路板的安装孔中,然而由于塑胶卡勾柱会额外占用到电路板下空间,因此往往会造成电路板无法上下叠加摆放的问题,进而对电路板在摆放配置以及空间利用上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限制。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路板装置及其固定扣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安装不同长度的接口卡的电路板装置及其固定扣件,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6.根据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装置适用于安装一第一接口卡,该电路板装置包含一电路板以及一固定扣件。该电路板具有一第一接口卡插槽以插接该第一接口卡,该电路板形成有一第一固定槽孔,该第一固定槽孔具有一第一定位端部以及一第二定位端部。该固定扣件包含一固定柱结构、一固定座、以及一第一固定件。该固定柱结构具有一第一柱体以及一定位柱且形成有一第一轴向孔,该定位柱自该第一柱体向下延伸形成且对应该第一定位端部的位置具有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夹持部,该夹持部在该定位柱设于该第一固定槽孔且该第一定位部卡合于该第一定位端部时,与该第一柱体夹持该电路板。该固定座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以及一接合开口,该固定座在该至少一第二定位部卡扣于该第一固定槽孔的该第二定位端部且该接合开口与该定位柱接合时,设置于该第一固定槽孔中且抵接该定位柱,使得该固定柱结构固定于该第一固定槽孔中。该第一固定件可拆卸地插设于该第一轴向孔中,以与该第一柱体共同夹持该第一接口卡。
7.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扣件安装于一电路板上以固定一第一接口卡,该电路板具有一第一接口卡插槽以插接该第一接口卡,该电路板形成有一第一固定槽孔,该第一固定槽孔具有一第一定位端部以及一第二定位端部,该固定扣件包含一固定柱结构、一固定座、以及一第一固定件。该固定柱结构具有一第一柱体以及一定位柱且形成有一第一轴向孔,该定位柱自该第一柱体向下延伸形成且对应该第一定位端部的位置具有一
第一定位部以及一夹持部,该夹持部在该定位柱设于该第一固定槽孔且该第一定位部卡合于该第一定位端部时与该第一柱体夹持该电路板。该固定座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以及一接合开口,该固定座在该至少一第二定位部卡扣于该第一固定槽孔的该第二定位端部且该接合开口与该定位柱接合时,设置于该第一固定槽孔中且抵接该定位柱,使得该固定柱结构固定于该第一固定槽孔中。该第一固定件可拆卸地插设于该第一轴向孔中,以与该第一柱体共同夹持该第一接口卡。
8.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柱结构接合固定座的两件式固定设计以及固定件可拆卸地扣接固定柱结构的夹持设计,藉以允许使用者可便利且快速地完成接口卡拆装与更换操作,如此一来,由于无须使用螺丝螺柱对位锁固设计,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解决先前技术中所提到的螺柱误拆问题以及免去费时费工的螺丝螺柱对位锁固操作,进而大幅地提升电路板装置在接口卡拆装更换上的便利性。
9.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施方式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10.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电路板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11.图2为图1的电路板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12.图3为图1的固定扣件在另一视角的放大示意图。
13.图4为图1的电路板装置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14.图5为图1的电路板装置安装有第一接口卡以及第二接口卡的组装侧视图。
15.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电路板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16.图7为图6的电路板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17.图8为图6的电路板装置沿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
18.图9为图6的电路板装置分别安装有具有不同安装长度的第一接口卡以及第二接口卡的组装侧视图。
19.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0.1、1'
ꢀꢀꢀꢀꢀꢀꢀꢀꢀꢀꢀꢀꢀꢀꢀꢀꢀꢀꢀꢀꢀꢀꢀ
第一接口卡
21.2、2'
ꢀꢀꢀꢀꢀꢀꢀꢀꢀꢀꢀꢀꢀꢀꢀꢀꢀꢀꢀꢀꢀꢀꢀ
第二接口卡
22.10、100
ꢀꢀꢀꢀꢀꢀꢀꢀꢀꢀꢀꢀꢀꢀꢀꢀꢀꢀꢀꢀꢀ
电路板装置
23.12
ꢀꢀꢀꢀꢀꢀꢀꢀꢀꢀꢀꢀꢀꢀꢀꢀꢀꢀꢀꢀꢀꢀꢀꢀꢀ
电路板
24.14、102
ꢀꢀꢀꢀꢀꢀꢀꢀꢀꢀꢀꢀꢀꢀꢀꢀꢀꢀꢀꢀꢀ
固定扣件
25.16
ꢀꢀꢀꢀꢀꢀꢀꢀꢀꢀꢀꢀꢀꢀꢀꢀꢀꢀꢀꢀꢀꢀꢀꢀꢀ
第一接口卡插槽
26.18
ꢀꢀꢀꢀꢀꢀꢀꢀꢀꢀꢀꢀꢀꢀꢀꢀꢀꢀꢀꢀꢀꢀꢀꢀꢀ
第二接口卡插槽
27.20
ꢀꢀꢀꢀꢀꢀꢀꢀꢀꢀꢀꢀꢀꢀꢀꢀꢀꢀꢀꢀꢀꢀꢀꢀꢀ
第一固定槽孔
28.22
ꢀꢀꢀꢀꢀꢀꢀꢀꢀꢀꢀꢀꢀꢀꢀꢀꢀꢀꢀꢀꢀꢀꢀꢀꢀ
第一定位端部
29.23
ꢀꢀꢀꢀꢀꢀꢀꢀꢀꢀꢀꢀꢀꢀꢀꢀꢀꢀꢀꢀꢀꢀꢀꢀꢀ
第二定位端部
30.24
ꢀꢀꢀꢀꢀꢀꢀꢀꢀꢀꢀꢀꢀꢀꢀꢀꢀꢀꢀꢀꢀꢀꢀꢀꢀ
固定柱结构
31.26、104
ꢀꢀꢀꢀꢀꢀꢀꢀꢀꢀꢀꢀꢀꢀꢀꢀꢀꢀꢀꢀꢀ
固定座
32.28
ꢀꢀꢀꢀꢀꢀꢀꢀꢀꢀꢀꢀꢀꢀꢀꢀꢀꢀꢀꢀꢀꢀꢀꢀꢀ
第一固定件
33.30
ꢀꢀꢀꢀꢀꢀꢀꢀꢀꢀꢀꢀꢀꢀꢀꢀꢀꢀꢀꢀꢀꢀꢀꢀꢀ
第二固定件
34.32
ꢀꢀꢀꢀꢀꢀꢀꢀꢀꢀꢀꢀꢀꢀꢀꢀꢀꢀꢀꢀꢀꢀꢀꢀꢀ
第一柱体
35.34
ꢀꢀꢀꢀꢀꢀꢀꢀꢀꢀꢀꢀꢀꢀꢀꢀꢀꢀꢀꢀꢀꢀꢀꢀꢀ
定位柱
36.36
ꢀꢀꢀꢀꢀꢀꢀꢀꢀꢀꢀꢀꢀꢀꢀꢀꢀꢀꢀꢀꢀꢀꢀꢀꢀ
第一轴向孔
37.38
ꢀꢀꢀꢀꢀꢀꢀꢀꢀꢀꢀꢀꢀꢀꢀꢀꢀꢀꢀꢀꢀꢀꢀꢀꢀ
第一定位部
38.40
ꢀꢀꢀꢀꢀꢀꢀꢀꢀꢀꢀꢀꢀꢀꢀꢀꢀꢀꢀꢀꢀꢀꢀꢀꢀ
夹持部
39.42
ꢀꢀꢀꢀꢀꢀꢀꢀꢀꢀꢀꢀꢀꢀꢀꢀꢀꢀꢀꢀꢀꢀꢀꢀꢀ
第二定位部
40.44
ꢀꢀꢀꢀꢀꢀꢀꢀꢀꢀꢀꢀꢀꢀꢀꢀꢀꢀꢀꢀꢀꢀꢀꢀꢀ
接合开口
41.46
ꢀꢀꢀꢀꢀꢀꢀꢀꢀꢀꢀꢀꢀꢀꢀꢀꢀꢀꢀꢀꢀꢀꢀꢀꢀ
第二柱体
42.48
ꢀꢀꢀꢀꢀꢀꢀꢀꢀꢀꢀꢀꢀꢀꢀꢀꢀꢀꢀꢀꢀꢀꢀꢀꢀ
第二轴向孔
43.50、60
ꢀꢀꢀꢀꢀꢀꢀꢀꢀꢀꢀꢀꢀꢀꢀꢀꢀꢀꢀꢀꢀꢀ
夹持头部
44.52、62
ꢀꢀꢀꢀꢀꢀꢀꢀꢀꢀꢀꢀꢀꢀꢀꢀꢀꢀꢀꢀꢀꢀ
插销
45.54、64
ꢀꢀꢀꢀꢀꢀꢀꢀꢀꢀꢀꢀꢀꢀꢀꢀꢀꢀꢀꢀꢀꢀ
凹口
46.56、66
ꢀꢀꢀꢀꢀꢀꢀꢀꢀꢀꢀꢀꢀꢀꢀꢀꢀꢀꢀꢀꢀꢀ
弧形凸部
47.58、68
ꢀꢀꢀꢀꢀꢀꢀꢀꢀꢀꢀꢀꢀꢀꢀꢀꢀꢀꢀꢀꢀꢀ
弧形凹部
48.70
ꢀꢀꢀꢀꢀꢀꢀꢀꢀꢀꢀꢀꢀꢀꢀꢀꢀꢀꢀꢀꢀꢀꢀꢀꢀ
第二固定槽孔
49.72
ꢀꢀꢀꢀꢀꢀꢀꢀꢀꢀꢀꢀꢀꢀꢀꢀꢀꢀꢀꢀꢀꢀꢀꢀꢀ
第三定位端部
50.73
ꢀꢀꢀꢀꢀꢀꢀꢀꢀꢀꢀꢀꢀꢀꢀꢀꢀꢀꢀꢀꢀꢀꢀꢀꢀ
第四定位端部
51.74、76
ꢀꢀꢀꢀꢀꢀꢀꢀꢀꢀꢀꢀꢀꢀꢀꢀꢀꢀꢀꢀꢀꢀ
连接条
52.l1
ꢀꢀꢀꢀꢀꢀꢀꢀꢀꢀꢀꢀꢀꢀꢀꢀꢀꢀꢀꢀꢀꢀꢀꢀꢀ
第一安装长度
53.l2
ꢀꢀꢀꢀꢀꢀꢀꢀꢀꢀꢀꢀꢀꢀꢀꢀꢀꢀꢀꢀꢀꢀꢀꢀꢀ
第二安装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54.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电路板装置10的组装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路板装置10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一固定扣件14在另一视角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的电路板装置10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55.如图1至图4所示,电路板装置10包含一电路板12以及固定扣件14(较佳地由塑胶材质所组成,但不受此限),电路板12可较佳地为应用在桌上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的主机板(但不受此限),且电路板12在相对上下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接口卡插槽16以及一第二接口卡插槽18以供一第一接口卡1以及一第二接口卡2插接安装之用,其中,第一接口卡1以及第二接口卡2(如m.2接口卡,但不受此限)在分别插接于第一接口卡插槽16以及第二接口卡插槽18时,可相对于电路板12具有一第一安装长度l1,电路板12对应第一安装长度l1的位置形成有一第一固定槽孔20,第一固定槽孔20具有一第一定位端部22以及一第二定位端部23。
56.至于在固定扣件14的结构设计方面,由图2、图3以及图4可知,固定扣件14包含一固定柱结构24、一固定座26、一第一固定件28,以及一第二固定件30。固定柱结构24具有一第一柱体32以及一定位柱34且形成有一第一轴向孔36,定位柱34自第一柱体32向下延伸形成且对应第一定位端部22的位置具有一第一定位部38以及一夹持部40,固定座26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42(在图3中显示两个,较佳地为扣勾,但不以此为限)以及一接合开口44且向
下延伸形成有一第二柱体46,第二柱体46具有一第二轴向孔48(较佳地与第一轴向孔36轴向对齐,但不受此限),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38可为凸肋且第一定位端部22为可与凸肋互相凹凸配合的凹口(但不受此限,其亦可改采用第一定位部38为凹口且第一定位端部22为凸肋的凹凸卡合设计)。
57.通过上述设计,当定位柱34设于第一固定槽孔20中且第一定位部38卡合于第一定位端部22时,夹持部40可与第一柱体32夹持住电路板12,另一方面,当第二定位部42卡扣于第一固定槽孔20的第二定位端部23(较佳地为方形孔缘,但不受此限,举例来说,在另一实施例中,其可采用圆形孔缘设计)且接合开口44与定位柱34接合时,固定座26可设置于第一固定槽孔20中且抵接定位柱34。
58.如此一来,通过第一定位部38与第一定位端部22的卡合以及夹持部40与第一柱体32上下夹持住电路板12,固定扣件14可限制住固定柱结构24往+x轴、y轴以及z轴的位移,并且通过第二定位部42卡扣于第二定位端部23且固定座26抵接定位柱34,固定扣件14可限制住固定柱结构24往-x轴的位移,藉以产生三轴限位效果,从而确保固定柱结构24可稳固地固定于第一固定槽孔20中,以供后续固定夹持接口卡之用。
59.在完成上述将固定柱结构24固定于第一固定槽孔20中的操作后,固定扣件14可利用第一固定件28可拆卸地插设于第一轴向孔36中,以在第一接口卡1插接于第一接口卡插槽16时,与第一柱体32共同夹持住第一接口卡1,更详细地说,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8可具有一夹持头部50以及一插销52,第一接口卡1对应固定扣件14的位置具有一凹口54,凹口54可朝第一柱体32突出形成有一弧形凸部56,第一柱体32对应弧形凸部56的位置形成有一弧形凹部58,藉此,当第一接口卡1插接于第一接口卡插槽16且插销52插入第一轴向孔36中时,弧形凹部58可与弧形凸部56凹凸接合,且夹持头部50可与第一柱体32上下夹持住弧形凸部56,从而完成将第一接口卡1安装在电路板12上的操作。
60.接下来,固定扣件14可利用第二固定件30可拆卸地插设于第二轴向孔48中,以在第二接口卡2插接于第二接口卡插槽18时,与第二柱体46共同夹持住第二接口卡2,其中上述第一固定件28固定第一接口卡1的扣接设计可较佳地应用在第二固定件30对第二接口卡2的固定上(但不受此限),也就是说,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30可具有一夹持头部60以及一插销62,第二接口卡2对应固定扣件14的位置可具有一凹口64,凹口64可朝第二柱体46突出形成有一弧形凸部66,第二柱体46对应弧形凸部66的位置形成有一弧形凹部68,藉此,当第二接口卡2插接于第二接口卡插槽18且插销62插入第二轴向孔48中时,弧形凹部68可与弧形凸部66凹凸接合,且夹持头部60可与第二柱体46上下夹持住弧形凸部66,从而完成将第二接口卡2安装在电路板12上的操作。如此一来,使用者可完成将具有相同安装长度的第一接口卡1以及第二接口卡2上下叠加安装在电路板12的相对两侧(如图1所示)的接口卡安装流程。
61.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想要将第一接口卡1以及第二接口卡2从电路板12上拆卸下来时,使用者仅须扳动第一固定件28的夹持头部50以及第二固定件30的夹持头部60,以将插销52以及插销62分别从第一轴向孔36以及第二轴向孔48中拔出,从而释锁第一固定件28对第一接口卡1的固定扣接以及释锁第二固定件30对第二接口卡2的固定扣接。如此一来,使用者可将第一接口卡1从第一接口卡插槽16中拔出以及将第二接口卡2从第二接口卡插槽18中拔出,进而便利且快速地完成第一接口卡1以及第二接口卡2的拆卸操作。
62.此时,若是使用者想要将第一接口卡1以及第二接口卡2更换为长度较长的一第一接口卡1'以及一第二接口卡2',使用者仅须先将固定扣件14安装至对应第一接口卡1'以及第二接口卡2'的安装长度的第二固定槽孔70中,以便后续固定夹持第一接口卡1'以及第二接口卡2'之用,其针对第一接口卡1'以及第二接口卡2'的安装操作的相关描述可参照图2、图4,以及图5,图5为图1的电路板装置10安装有第一接口卡1'以及第二接口卡2'的组装侧视图,由图2、图4以及图5可知,第一接口卡1'以及第二接口卡2'在分别插接于第一接口卡插槽16以及第二接口卡插槽18时相对于电路板12具有一第二安装长度l2(其大于第一安装长度l1),电路板12对应第二安装长度l2的位置形成有一第二固定槽孔70,第二固定槽孔70具有一第三定位端部72以及一第四定位端部73。
63.简言之,在将第一接口卡1以及第二接口卡2从电路板12上拆卸下来之后,使用者可向内推压第二定位部42以使第二定位部42脱离第二定位端部23,并且将固定座26从第一固定槽孔20中取出,接着再推动固定柱结构24以使第一定位部38退出第一定位端部22,如此即可完成固定扣件14的拆卸操作。
64.接下来,如上所述,通过第一定位部38与第三定位端部72的卡合以及夹持部40与第一柱体32上下夹持住电路板12,固定扣件14可限制住固定柱结构24在第二固定槽孔70中往+x轴、y轴以及z轴的位移,并且通过第二定位部42卡扣于第四定位端部73以及固定座26侧向抵接定位柱34,固定扣件14可限制住固定柱结构24在第二固定槽孔70中往-x轴的位移,藉以产生三轴限位效果,从而确保固定柱结构24可稳固地固定于第二固定槽孔70中。
65.最后,固定扣件14可利用第一固定件28可拆卸地插设于第一轴向孔36中,以在第一接口卡1'插接于第一接口卡插槽16时,与第一柱体32共同夹持住第一接口卡1',以及利用第二固定件30可拆卸地插设于第二轴向孔48中,以在第二接口卡2'插接于第二接口卡插槽18时,与第二柱体46共同夹持住第二接口卡2',其详细描述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在此不再赘述。如此一来,使用者可完成将具有较长安装长度的第一接口卡1'以及第二接口卡2'上下叠加安装在电路板12的相对两侧(如图5所示)的接口卡安装流程。
66.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所示,固定扣件14可还包括一连接条74以及一连接条76,连接条74连接于第一固定件28以及第一柱体32,连接条76连接于第二固定件30以及第二柱体46,如此即可有效地避免第一固定件28以及第二固定件30在接口卡拆装过程中意外遗失。
67.综上所述,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柱结构接合固定座的两件式固定设计以及固定件可拆卸地扣接固定柱结构的夹持设计,藉以允许使用者可便利且快速地完成接口卡拆装与更换操作,如此一来,由于无须使用螺丝螺柱对位锁固设计,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解决先前技术中所提到的螺柱误拆问题以及免去费时费工的螺丝螺柱对位锁固操作,进而大幅地提升电路板装置在接口卡拆装更换上的便利性。
68.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第二柱体46为可省略的配置,藉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扣件设计,举例来说,请参阅图6、图7以及图8,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电路板装置100的组装示意图,图7为图6的电路板装置100的分解示意图,图8为图6的电路板装置100沿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元件具有相同编号者,代表其具有相同的结构或功能,其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如图6至图8所示,电路板装置100包含电路板12以及一固定扣件102,固定扣件102包含固定柱结构24、一固定座104,以及第一固定件28,固定座104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42(在图7中显示两个,较佳地为
扣勾,但不以此为限)以及接合开口44。
69.通过上述设计,当定位柱34插设于第一固定槽孔20中且第一定位部38卡合于第一定位端部22时,夹持部40可与第一柱体32夹持住电路板12,另一方面,当第二定位部42卡扣于第一固定槽孔20的第二定位端部23且接合开口44与定位柱34接合时,固定座104可设置于第一固定槽孔20中且抵接定位柱34。如此一来,通过第一定位部38与第一定位端部22的卡合以及夹持部40与第一柱体32上下夹持住电路板12,固定扣件102可限制住固定柱结构24往+x轴、y轴以及z轴的位移,并且通过第二定位部42卡扣于第二定位端部23且固定座26抵接定位柱34,固定扣件102可限制住固定柱结构24往-x轴的位移,藉以产生三轴限位效果,从而确保固定柱结构24可稳固地固定于第一固定槽孔20中,以供后续固定夹持接口卡之用。
70.在完成上述将固定柱结构24固定于第一固定槽孔20中的操作后,固定扣件102可利用第一固定件28可拆卸地插设于第一轴向孔36中,以在第一接口卡1插接于第一接口卡插槽16时,与第一柱体32共同夹持住第一接口卡1,从而完成单一接口卡安装操作(如图6所示),至于针对将第一接口卡1从电路板12上拆卸下来的操作,以及针对将固定扣件102安装至不同固定槽孔以安装不同安装长度的接口卡的操作(如将固定扣件102安装至第二固定槽孔70以夹持固定住具有较长安装长度且插接于第一接口卡插槽16的第二接口卡2')的相关描述,其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在此不再赘述。
71.综上所述,在此实施例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第二柱体的配置以使得固定扣件不会额外占用到电路板下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可确实地解决先前技术中所提到的塑胶卡勾柱会额外占用到电路板下空间而造成电路板无法上下叠加摆放的问题,从而大幅地提升电路板装置在摆放配置以及空间利用上的设计弹性。
72.除此之外,上述固定扣件102的设计可适用于在电路板12上分别装设不同安装长度的接口卡,举例来说,请参阅图6、图7、图8以及图9,图9为图6的电路板装置100分别安装有具有不同安装长度的第一接口卡1以及第二接口卡2'的组装侧视图,由图6、图7、图8以及图9可知,若是使用者想要更进一步地将长度较长的第二接口卡2'安装在电路板12上,使用者仅须将另一固定扣件102安装至第二固定槽孔70中,并且接着将第二接口卡2'插接于第二接口卡插槽18以及将第一固定件28插设于第一轴向孔36中以与第一柱体32共同夹持住第二接口卡2',如此一来,使用者可完成将具有较短安装长度的第一接口卡1以及具有较长安装长度的第二接口卡2'上下叠加安装在电路板12的相对两侧(如图9所示)的接口卡安装流程。至于针对电路板装置100的其他衍生变化操作(如将具有较长安装长度的第一接口卡1'以及具有较短安装长度的第二接口卡2上下叠加安装在电路板12的相对两侧),其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在此不再赘述。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做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