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效果好的照明灯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9833发布日期:2022-03-16 22:57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效果好的照明灯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效果好的照明灯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2.照明灯具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照明,也是家居的眼睛,更多的时候它起到的是装饰作用。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具有渲染效果的灯具都是在舞台中央或者四周分布选转的照明灯,照明灯发出不同的色彩交织在一起产生一种绚丽的视觉效果,以达到娱乐目的。然而现有的照明灯当电路调节色温处于最高或最低时,会出现发光电路很暗或者不亮的情况,导致发光效果较差,不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发光效果好的照明灯控制电路,通过设置第一色温调节电路及第二色温调节电路来控制照明灯的发光效果,避免出现发光电路很暗或者不亮的现象,发光效果好,有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发光效果好的照明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色温调节电路、第二色温调节电路、稳压器电路、负载驱动电路及发光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色温调节电路、第二色温调节电路及负载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色温调节电路、第二色温调节电路及发光电路均与所述负载驱动电路电连接。
6.优选地,所述第一色温调节电路包括开关调光芯片u1、电阻r1及电容c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开关调光芯片u1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及电容c1的一端均与开关调光芯片u1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开关调光芯片u1的第八引脚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二色温调节电路包括开关调光芯片u2、电阻r2及二极管d1,所述电阻r2的一端及电阻r1的一端均与所述开关调光芯片u2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开关调光芯片u2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开关调光芯片u2的第五引脚及第八引脚分别与所述开关调光芯片u1的第五引脚及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及二极管d1的阳极均接地。
8.优选地,所述稳压器电路包括稳压器u3及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开关调光芯片u1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稳压器u3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稳压器u3的第二引脚接地。
9.优选地,所述负载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三极管q1、电容c2、电容c3、电阻r4及电阻r5,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稳压器u3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及电容c3的一端均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及二极管d5的阴极均与所述开关调光芯片u2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及二极管d3的阴极均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及二极管d3
的阳极均经电容c2接地。
10.优选地,所述发光电路包括电容c4、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6、三极管q2及发光管led1,所述电容c4的一端及发光管led1的阳极均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及二极管d6的阴极均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发光管led1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及电阻r7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光效果好的照明灯控制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照明灯控制电路中的稳压电路分别与第一色温调节电路、第二色温调节电路及负载驱动电路电连接,第一色温调节电路、第二色温调节电路及发光电路均与负载驱动电路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色温调节电路及第二色温调节电路来控制照明灯的发光效果,避免出现发光电路很暗或者不亮的现象,发光效果好,有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14.图中,1-第一色温调节电路、2-第二色温调节电路、3-稳压器电路、4-负载驱动电路、5-发光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8.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中,该发光效果好的照明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色温调节电路1、第二色温调节电路2、稳压器电路3、负载驱动电路4及发光电路5,该稳压电路分别与该第一色温调节电路1、第二色温调节电路2及负载驱动电路4电连接,该第一色温调节电路1、第二色温调节电路2及发光电路5均与该负载驱动电路4电连接。可以理解的,该第一色温调节电路1及第二色温调节电路2均用于输出控制信号调节照明灯的发光效果,该稳压器电路3用于调节该照明灯控制电路的工作电压,该负载驱动电路4用于驱动发光电
路5进行发光。
19.具体地,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结合图1、图2可知,该第一色温调节电路1包括开关调光芯片u1、电阻r1及电容c1,该电阻r1的一端与开关调光芯片u1的第三引脚连接,该电阻r1的另一端及电容c1的一端均与开关调光芯片u1的第一引脚连接,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开关调光芯片u1的第八引脚连接;该第二色温调节电路2包括开关调光芯片u2、电阻r2及二极管d1,该电阻r2的一端及电阻r1的一端均与该开关调光芯片u2的第一引脚连接,该二极管d1的阴极与开关调光芯片u2的第三引脚连接,该开关调光芯片u2的第五引脚及第八引脚分别与该开关调光芯片u1的第五引脚及第八引脚连接,该电阻r2的另一端及二极管d1的阳极均接地;该稳压器电路3包括稳压器u3及电阻r3,该电阻r3的一端与该开关调光芯片u1的第八引脚连接,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稳压器u3的第一引脚连接,该稳压器u3的第二引脚接地;该负载驱动电路4包括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三极管q1、电容c2、电容c3、电阻r4及电阻r5,该三极管q1的基极与该稳压器u3的第三引脚连接,该电阻r4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该电阻r4的另一端及电容c3的一端均与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该二极管d4的阴极及二极管d5的阴极均与该开关调光芯片u2的第五引脚连接,该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该电阻r5的另一端、二极管d2的阴极及二极管d3的阴极均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该二极管d2的阳极及二极管d3的阳极均经电容c2接地;该发光电路5包括电容c4、电阻r6、电阻r7、二极管d6、三极管q2及发光管led1,该电容c4的一端及发光管led1的阳极均与该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该电阻r6的另一端及二极管d6的阴极均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发光管led1的阴极连接,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该二极管d6的阳极及电阻r7的另一端均与该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可以理解的,该开关调光芯片u1及开关调光芯片u2均可以是sk_led_3f等,该稳压器u3可以是78l05稳压器芯片等。
20.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构造独特,通过设置第一色温调节电路1及第二色温调节电路2来控制照明灯的发光效果,当电路调节色温处于最高或最低时,可通过第一色温调节电路1及第二色温调节电路2来调节色温,避免出现发光电路5中发光管led1很暗或者不亮的现象,发光效果好,有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21.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