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温切换去脉冲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90576发布日期:2022-08-09 23:3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色温切换去脉冲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色温切换去脉冲电路。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灯光的作用不再局限于照明,而更多的应用到如装饰,场景布置里,led是作为此用途的最好选择,但在使用led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两种不同色温的led切换时,色温控制模块控制色温切换电路,控制两路led进行色温切换时,当两路led电压有压差时,调光电源输出电容储能产生脉冲冲击电流,导致led使用寿命缩短。
3.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色温切换电路”,公告号是cn214046067u,其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三极管q1、稳压二极管zd1、电解ec1、电容c1、单片机u1、mos管q2、mos管q3、开关k1。所述色温切换电路可接入0~200v电压,通过电阻r2调整稳压管zd1的偏置电流达到稳压效果。拨动开关k1到r4、r5.r6会产生不同电信号,单片机u1通过1脚读取这些电信号,通过3、4脚控制mos管q2、q3导通关闭,从而实现不同色温的切换。该电路实现了多种色温切换,但在切换过程中仍然存在电压压差影响led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led灯珠切换时两路led电压存在压差,导致led灯珠寿命缩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色温切换去脉冲电路。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色温切换去脉冲电路,包括去脉冲电路,所述的去脉冲电路包括电容cs53、电容cs54、a路led灯珠和b路led灯珠,电容cs53一端与电容cs54一端电连接,另一端与a路led灯珠电连接,电容cs54另一端与b路led灯珠电连接。
7.作为优选,色温切换去脉冲电路还包括整流电路、滤波电路、led开关控制电路、led去纹波电路、色温切换电路、色温控制模块、色温控制模块供电电路和模块外围电路;整流电路输出端和滤波电路输入端电连接,滤波电路输出端分别与led开关控制电路、色温控制模块供电电路电连接,led开关控制电路分别与led去纹波电路、色温控制模块电连接,色温控制模块供电电路与色温控制模块电连接,色温控制模块分别与模块外围电路和色温切换电路电连接,led去纹波电路分别与去脉冲电路和色温切换电路电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的色温切换电路还包括电阻rs51、电阻rs52、电阻rs53、电容cs51、电容cs52和驱动芯片us51;电阻rs51一端与去脉冲电路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驱动芯片us51、电容cs51一端电连接,电容cs51另一端分别与驱动芯片us51、led去纹波电路电连接,电阻rs52一端与驱动芯片us51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色温控制模块、电阻rs53一端电连接,电阻rs53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s52一端、驱动芯片us51、电连接,电容cs52另一端分别与led开关控制电路、驱动芯片us51电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的色温控制模块包括驱动芯片us11、电阻rs11、电阻rs12、电阻rs13和电阻rs18,电阻rs11一端与驱动芯片us11电连接,电阻rs11另一端分别与色温控制模块供电电路、模块外围电路电连接,电阻rs12一端与驱动芯片us11电连接,电阻rs12另一端与电阻rs13一端电连接,电阻rs13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s11电连接,电阻rs18一端与驱动芯片us11电连接,电阻rs18另一端接地。
10.作为优选,所述的模块外围电路包括电阻rs14、电阻rs15、电阻rs16、电阻rs17、电容cd11、二极管ds11和三极管qs11,电阻rs14一端分别与色温控制模块、电阻rs15一端电连接,电阻rs15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d11正极、二极管ds11阴极电连接,电阻rs14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d11负极、三极管qs11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qs11基极与电阻rs16一端电连接,电阻rs16另一端与色温控制模块电连接,三极管qs11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s11阳极、电阻rs17一端电连接,电阻rs17另一端分别与色温控制模块、色温控制模块供电电路电连接。
11.作为优选,所述的色温控制模块供电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s61、电阻rs61、电阻rs62、电阻rs63、电阻rs64、电容cs61、电容cs62、电容cd61、电感l61、二极管ds61、二极管ds62、稳压二极管zd61;电容cs61一端与驱动芯片us61电连接,电阻rs61一端分别与电阻rs62一端、电容cs62一端、驱动芯片us61电连接,电阻rs61另一端与电容cs62另一端电连接,电阻rs62另一端与二极管ds62阴极电连接,二极管ds62阳极分别与电感l61一端、电容cd61正极、电阻rs63一端、稳压二极管zd61阴极、色温控制模块、模块外围电路电连接,电感l61另一端分别与驱动芯片us61、电阻rs64一端、二极管ds61阴极电连接,电阻rs64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s61阳极、电容cd61负极、电阻rs63另一端、稳压二极管zd61阳极电连接。
12.作为优选,所述的led开关控制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s31、电阻rs31、电阻rs32、电阻rs33、电阻rs34、电阻rs35、电容cs31、电容cd3、二极管ds31、二极管ds32、二极管ds33、电感l31;电阻rs35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s33阳极、滤波电路电连接,电阻rs35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s31电连接,二极管ds33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s31阴极、电容cd3正极、二极管ds32阴极、led去纹波电路电连接,二极管ds31阳极分别与驱动芯片us31、电感l31一端电连接,电感l3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d3负极、二极管ds32阳极、led去纹波电路电连接,电阻rs33一端与驱动芯片us31电连接,电阻rs33另一端分别与色温控制模块电阻rs34一端电连接,电阻rs34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s31一端、驱动芯片us31、电阻rs31一端、电阻rs32一端电连接,电容cs31另一端分别与色温控制模块驱动芯片us31电连接,电阻rs31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s32另一端、驱动芯片us31电连接。
13.作为优选,所述的ledled去纹波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s41、电阻rs36、电阻rs41、电阻rs42、电阻rs43、电阻rs44、电阻rs45、电容cs32、电容cs41、电容cs43;电阻rs36一端分别与led开关控制电路、电阻rs43一端、去脉冲电路电连接,电阻rs43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s41电连接,电阻rs36另一端分别与led开关控制电路、驱动芯片us41、电容cs43一端、电容cs41一端、电容cs32一端电阻rs42一端、电阻rs41一端、电阻rs44一端电连接,电容cs43另一端与电阻rs45一端电连接,电阻rs45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s41另一端、驱动芯片us41电连接,电容cs32另一端接地,电阻rs42另一端分别与驱动芯片us41、电阻rs41另一端电连接,电阻rs44另一端分别与驱动芯片us41、色温切换电路电连接。
14.因此,本实用新型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能够有效防止脉冲冲击电流导致led灯珠寿命缩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原理连接结构框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脉冲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led开关控制电路、led去纹波电路、色温切换电路的连接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色温控制模块电路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色温控制模块供电电路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外围电路图。
20.图中:1、去脉冲电路2、整流电路3、滤波电路4、led开关控制电路5、led去纹波电路6、色温切换电路7、模块外围电路8、色温控制模块9、色温控制模块供电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2.如图1所示,一种色温切换去脉冲电路,包括去脉冲电路1、整流电路2、滤波电路3、led开关控制电路4、led去纹波电路5、色温切换电路6、色温控制模块7、色温控制模块供电电路8和模块外围电路9;整流电路2输出端和滤波电路3输入端电连接,滤波电路3输出端分别与led开关控制电路4、色温控制模块供电电路8电连接,led开关控制电路4分别与led去纹波电路5、色温控制模块7电连接,色温控制模块供电电路8与色温控制模块7电连接,色温控制模块7分别与模块外围电路9和色温切换电路6电连接,led去纹波电路5分别与去脉冲电路1和色温切换电路6电连接。
23.如图2所示,所述的去脉冲电路1包括电容cs53、电容cs54、a路led灯珠和b路led灯珠,电容cs53一端与电容cs54一端电连接,另一端与a路led灯珠电连接,电容cs54另一端与b路led灯珠电连接。所述的led开关控制电路4包括驱动芯片us31、电阻rs31、电阻rs32、电阻rs33、电阻rs34、电阻rs35、电容cs31、电容cd3、二极管ds31、二极管ds32、二极管ds33、电感l31;电阻rs35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s33阳极、滤波电路3电连接,电阻rs35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s31电连接,二极管ds33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s31阴极、电容cd3正极、二极管ds32阴极、led去纹波电路5电连接,二极管ds31阳极分别与驱动芯片us31、电感l31一端电连接,电感l3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d3负极、二极管ds32阳极、led去纹波电路5电连接,电阻rs33一端与驱动芯片us31电连接,电阻rs33另一端分别与色温控制模块7电阻rs34一端电连接,电阻rs34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s31一端、驱动芯片us31、电阻rs31一端、电阻rs32一端电连接,电容cs31另一端分别与色温控制模块7驱动芯片us31电连接,电阻rs31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s32另一端、驱动芯片us31电连接。所述的led去纹波电路5包括驱动芯片us41、电阻rs36、电阻rs41、电阻rs42、电阻rs43、电阻rs44、电阻rs45、电容cs32、电容cs41、电容cs43;电阻rs36一端分别与led开关控制电路4、电阻rs43一端、去脉冲电路1电连接,电阻rs43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s41电连接,电阻rs36另一端分别与led开关控制电路4、驱动芯片us41、电容cs43一端、电容cs41一端、电容cs32一端电阻rs42一端、电阻rs41一端、电阻rs44一端电连接,电容cs43另一端与电阻rs45一端电连接,电阻rs45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s41另一端、驱动芯片us41电连接,电容cs32另一端接地,电阻rs42另一端分别与驱动芯片us41、电阻rs41另一端电连接,电阻rs44另一端分别与驱动芯片us41、色温切换电路6电连接。所述的色温切换电路6还包括电阻rs51、电阻rs52、电阻rs53、电容cs51、电容cs52和驱动芯片us51;电阻
rs51一端与去脉冲电路1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驱动芯片us51、电容cs51一端电连接,电容cs51另一端分别与驱动芯片us51、led去纹波电路5电连接,电阻rs52一端与驱动芯片us51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色温控制模块7、电阻rs53一端电连接,电阻rs53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s52一端、驱动芯片us51、电连接,电容cs52另一端分别与led开关控制电路4、驱动芯片us51电连接。
24.如图3所示,所述的色温控制模块7包括驱动芯片us11、电阻rs11、电阻rs12、电阻rs13和电阻rs18,电阻rs11一端与驱动芯片us11电连接,电阻rs11另一端分别与色温控制模块供电电路8、模块外围电路9电连接,电阻rs12一端与驱动芯片us11电连接,电阻rs12另一端与电阻rs13一端电连接,电阻rs13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s11电连接,电阻rs18一端与驱动芯片us11电连接,电阻rs18另一端接地。
25.如图4所示,所述的色温控制模块供电电路8包括驱动芯片us61、电阻rs61、电阻rs62、电阻rs63、电阻rs64、电容cs61、电容cs62、电容cd61、电感l61、二极管ds61、二极管ds62、稳压二极管zd61;电容cs61一端与驱动芯片us61电连接,电阻rs61一端分别与电阻rs62一端、电容cs62一端、驱动芯片us61电连接,电阻rs61另一端与电容cs62另一端电连接,电阻rs62另一端与二极管ds62阴极电连接,二极管ds62阳极分别与电感l61一端、电容cd61正极、电阻rs63一端、稳压二极管zd61阴极、色温控制模块7、模块外围电路9电连接,电感l61另一端分别与驱动芯片us61、电阻rs64一端、二极管ds61阴极电连接,电阻rs64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s61阳极、电容cd61负极、电阻rs63另一端、稳压二极管zd61阳极电连接。
26.如图5所示,所述的模块外围电路9包括电阻rs14、电阻rs15、电阻rs16、电阻rs17、电容cd11、二极管ds11和三极管qs11,电阻rs14一端分别与色温控制模块7、电阻rs15一端电连接,电阻rs15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d11正极、二极管ds11阴极电连接,电阻rs14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d11负极、三极管qs11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qs11基极与电阻rs16一端电连接,电阻rs16另一端与色温控制模块7电连接,三极管qs11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s11阳极、电阻rs17一端电连接,电阻rs17另一端分别与色温控制模块7、色温控制模块供电电路8电连接。
27.当a路led灯珠工作时,色温控制模块7和色温切换电路6将a路led灯珠关断,同时打开b路led灯珠,当a路led灯珠电压高于b路led灯珠电压时,切换将产生脉冲冲击电流,此时我们通过cs54电容吸收此脉冲尖峰,保护led灯珠正常工作;当b路led灯珠工作时,色温控制模块7和色温切换电路6将b路led灯珠关断,同时打开a路led灯珠,当b路led灯珠电压高于a路led灯珠电压时,切换将产生脉冲冲击电流,此时我们通过cs53电容吸收此脉冲尖峰,保护led灯珠正常工作。
28.本实用新型显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细节,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有多种具体实施例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施例是具有示范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上所做的变化或修饰,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的,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