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及其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1283发布日期:2022-05-18 20:2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及其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以及具有该散热组件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显示设备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家用电器,市场上的显示设备也是种类款式繁多,但显示设备内部零部件较多,如何优化显示设备内部结构,提高散热效率是个难题。
3.显示设备中发热量较大的主芯片散热较难处理,通常是采用扩大或加厚散热片的办法,将散热片贴合于主芯片的正表面,这种方式的散热片加大或加厚到一定程度后,不但会干涉主板及其他元件的排布,而且散热片本身太重,会导致其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位移,从而影响散热片和主芯片的贴合度,降低散热效率及整机可靠性。
4.尤其是目前高画质产品超薄化是显示设备发展一个趋势,而超薄意味着体积功率密度的增大,内部对流换热的恶化,这均不利于整机及其内电子元器件的散热。以及4k、8k等高画质产品因刷新频率高、面板透光率低、码流量高等原因,芯片功耗及背光功耗是常规电视的数倍,高画质电视面临严酷的散热问题。因整机温升高,其内电路板工作环境恶化,且芯片功耗升高,导致芯片的散热更加严酷。为支撑4k、8k图像的处理和显示,功耗是传统画质芯片功耗的2倍以上,常规的板材和型材散热器难以满足高体积功率密度芯片的散热,需要导热和散热性能更佳的散热方案。
5.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技术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通过设置翅片模块,在不增加前后方向上的厚度的情况下,同时增加了散热面积,散热面积的增加可极大的提高对流和辐射换热能力。
7.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用于为显示设备的元器件板散热,包括:
9.第一散热板,其设置在所述元器件板的前方;
10.翅片模块,其固设在所述第一散热板的后侧;
11.所述翅片模块位于所述元器件板的上方,在所述第一散热板上设有向后凸起的凸台结构。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结构位于所述元器件板和所述第一散热板之间。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元器件板的前端面上设有多个元器件,所述凸台结构位于大功率的所述元器件的前方。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散热板上冲压形成所述凸台结构。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结构为焊接在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实心板。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凸台结构内或在所述凸台结构与所述第一散热板之间设有可用于液体流动的第二腔体。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板采用吹胀板,在所述第一散热板内设有可用于液体流动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设置。
1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元器件板后方的第二散热板。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板与所述元器件板固定设置。
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在所述元器件板后端面上的导热硅胶片。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翅片模块的表面设有散热层。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为喷涂的纳米碳涂层。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为表面氧化发黑。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为喷涂提高散热的漆。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板与所述元器件板平行设置。
26.基于上述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散热组件的显示设备,通过设置翅片模块,在不增加前后方向上的厚度的情况下,同时增加了散热面积,散热面积的增加可极大的提高对流和辐射换热能力。
27.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元器件板、以及上述的散热组件。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将翅片模块设置在元器件板的四周,使得翅片模块不增加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同时增加了散热面积,散热面积的增加可极大的提高对流和辐射换热能力。在所述元器件板的前端面上设有元器件,元器件板的前方为主要放热区域,因而第一散热板设置在所述元器件板的前方,元器件运行发出的热被快速的传导到第一散热板上,并将一部分热量通过第一散热板传导到翅片模块上;并通过增设翅片模块,使得散热组件的散热面积增加,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29.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 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具有图1中散热组件的一种显示设备;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以元器件板上设置元器件的一面为“前”,反之为“后”。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42.参见图1-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用于为显示设备的元器件板100散热,显示设备200可以是电视机、电脑等设备;元器件板100可以为芯片、电路板、灯板或者其他设有元器件的且在运行时发热的板。
43.目前市场上支持高画质产品元器件板散热的方案,主要有1)超高翅片的型材散热器,这类散热器一般翅高超过15mm,同时在芯片的背面增加副散热器,这就要求整机的厚度不能太薄,需容纳厚的散热器;2)采用加风扇的风冷散热模组,可提供更强能力的散热,但存在风扇噪声、灰尘、可靠性等问题;3)大尺寸均热板,传统的vc均热板很难做到长宽200mm以上且保持超薄,且成本高、难以承受。
44.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板10和翅片模块20,第一散热板10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前方;翅片模块20固设在第一散热板10的后侧;翅片模块20位于元器件板100的上方、下方、或者左右两侧,也就是设置翅片模块20不增加前后方向上的厚度。通过将翅
片模块20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四周,使得翅片模块20不增加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同时增加了散热面积,散热面积的增加可极大的提高对流和辐射换热能力。在元器件板100的前端面上设有元器件,元器件板100的前方为主要放热区域,因而第一散热板10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前方,元器件运行发出的热被快速的传导到第一散热板10上,并将一部分热量通过第一散热板10传导到翅片模块20上;并通过增设翅片模块20,使得散热组件的散热面积增加,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45.本实施例中,翅片模块20位于元器件板100的上方,主要是因在元器件板100的上方具有较大的空间,可以设置翅片模块20;并且热量会向上散发,因而设置在位于元器件板100的上方,有利于将较多的热量传递到翅片模块20上,提高散热效率。
46.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显示设备壳体内的空间,翅片模块20也可以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下方,翅片模块20也可以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左侧或右侧;也可以在元器件板100的四周的多个方向上均设置翅片模块20。 元器件板100的四周包括元器件板100的上方、下方、和左右两侧。
47.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板10采用吹胀板,在第一散热板10内设有可用于液体流动的第一腔体。具体的,吹胀板由两层不同硬度的金属材料构成,可以是不同牌号的铜或铝,通常采用1系铝和3系铝,在1系铝板上按设计用石墨印刷水路,印好后两张金属板在高温下轧制成设定厚度的一层板,但因石墨印刷层的存在水路部分未合为一体,之后在高压气流的作用下水路部分发生膨胀变形,形成设定的第一腔体,然后再清洗、抽真空、灌液、密封,液体在受热后发生相变形成气体,同时通过潜热吸收大量的热,携带热量的气体在腔体内流动,使整板的温度均匀,并通过表面散热,形成高热导率的均热板。
48.在元器件板100上设有向前凸起的多个元器件,多个元器件的功率不同,越大功率的元器件散热越多,因而在大功率的元器件附近设有凸台结构11,凸台结构11设有在第一散热板10上、且向后凸起,用于增加凸台结构11处的导热能力。
49.第一散热板10与元器件板100平行设置,并且元器件板100上的元器件向前凸出的尺寸不同,因而在元器件板100上的元器件向前凸出的尺寸小、或者没有设置元器件的区域,在第一散热板10与元器件板100之间具有空间可以设置凸台结构11,有利于使得凸台结构11靠近元器件板100,以及有利于增加散热组件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50.具体的,在第一散热板10上设有向后凸起的凸台结构11,凸台结构11位于元器件板100和第一散热板10之间。凸台结构11与第一散热板10为一体设置,第一散热板10冲压形成凸台结构11。第一散热板10与元器件板100固定设置。可通过调整凸台结构11的高度控制散热组件的厚度,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最薄化散热器。
51.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还包括位于元器件板100后方的第二散热板40、设在元器件板100后端面上的导热硅胶片50。元器件板100上元器件的功耗过高,为主要的散热部件;而元器件板100本身的热导率较低,因而将第一散热板10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前方,可将大部分的热量传递出去;但仍有一部分热量会通过元器件板100传递至其后端面,导致元器件板100后端面的温升过高。采用在元器件板100后端面加导热硅胶垫片20和散热片40的形式,增加散热途径和散热面积,以控制元器件板100的温升满足热设计要求。
52.为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的辐射散热能力,在第一散热板10的表面和翅片模块20的表面设有散热层。对于在散热层的设置,可以具有多种方式,如在第一散热板10的表面和翅
片模块20的表面喷涂纳米碳涂层,或者在第一散热板10的表面和翅片模块20的表面进行氧化发黑,或者在第一散热板10的表面和翅片模块20的表面喷涂提高散热的漆等等方式。
53.参见图4所示,对显示装置2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设有散热组件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200包括面板201、背光组件202、元器件板100、后壳203和散热组件。其中,面板201用于给用户呈现画面;背光组件202位于面板201的后方,通常是一些光学组件,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面板201能正常显示影像;元器件板100为主板;后壳203盖设在面板201上形成壳体,以隐藏背光组件202、主板100以及散热组件等显示装置的零部件,起到美观的效果。
54.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台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结构形式。
55.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用于为显示设备的元器件板100散热,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板10和翅片模块20,第一散热板10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前方;翅片模块20固设在第一散热板10的后侧;翅片模块20位于元器件板100的上方、下方、或者左右两侧,也就是设置翅片模块20不增加前后方向上的厚度。通过将翅片模块20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四周,使得翅片模块20不增加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同时增加了散热面积,散热面积的增加可极大的提高对流和辐射换热能力。在元器件板100的前端面上设有元器件,元器件板100的前方为主要放热区域,因而第一散热板10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前方,元器件运行发出的热被快速的传导到第一散热板10上,并将一部分热量通过第一散热板10传导到翅片模块20上;并通过增设翅片模块20,使得散热组件的散热面积增加,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56.本实施例中,翅片模块20位于元器件板100的上方,主要是因在元器件板100的上方具有较大的空间,可以设置翅片模块20;并且热量会向上散发,因而设置在位于元器件板100的上方,有利于将较多的热量传递到翅片模块20上,提高散热效率。
57.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显示设备壳体内的空间,翅片模块20也可以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下方,翅片模块20也可以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左侧或右侧;也可以在元器件板100的四周的多个方向上均设置翅片模块20。 元器件板100的四周包括元器件板100的上方、下方、和左右两侧。
58.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板10采用吹胀板,在第一散热板10内设有可用于液体流动的第一腔体。具体的,吹胀板由两层不同硬度的金属材料构成,可以是不同牌号的铜或铝,通常采用1系铝和3系铝,在1系铝板上按设计用石墨印刷水路,印好后两张金属板在高温下轧制成设定厚度的一层板,但因石墨印刷层的存在水路部分未合为一体,之后在高压气流的作用下水路部分发生膨胀变形,形成设定的第一腔体,然后再清洗、抽真空、灌液、密封,液体在受热后发生相变形成气体,同时通过潜热吸收大量的热,携带热量的气体在腔体内流动,使整板的温度均匀,并通过表面散热,形成高热导率的均热板。
59.在元器件板100上设有向前凸起的多个元器件,多个元器件的功率不同,越大功率的元器件散热越多,因而在大功率的元器件附近设有凸台结构30,凸台结构30设有在第一散热板10上、且向后凸起,用于增加凸台结构30处的导热能力。
60.第一散热板10与元器件板100平行设置,并且元器件板100上的元器件向前凸出的尺寸不同,因而在元器件板100上的元器件向前凸出的尺寸小、或者没有设置元器件的区域,在第一散热板10与元器件板100之间具有空间可以设置凸台结构30,有利于使得凸台结构30靠近元器件板100,以及有利于增加散热组件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61.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散热板10的后端面上焊接有设有凸台结构30,凸台结构30位于元器件板100和第一散热板10之间。凸台结构30为焊接在第一散热板10上的实心板。第一散热板10与元器件板100固定设置。可通过调整凸台结构30的厚度控制散热组件的厚度,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最薄化散热器。
62.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还包括位于元器件板100后方的第二散热板40、设在元器件板100后端面上的导热硅胶片50。元器件板100上元器件的功耗过高,为主要的散热部件;而元器件板100本身的热导率较低,因而将第一散热板10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前方,可将大部分的热量传递出去;但仍有一部分热量会通过元器件板100传递至其后端面,导致元器件板100后端面的温升过高。采用在元器件板100后端面加导热硅胶垫片20和散热片40的形式,增加散热途径和散热面积,以控制元器件板100的温升满足热设计要求。
63.为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的辐射散热能力,在第一散热板10的表面和翅片模块20的表面设有散热层。对于在散热层的设置,可以具有多种方式,如在第一散热板10的表面和翅片模块20的表面喷涂纳米碳涂层,或者在第一散热板10的表面和翅片模块20的表面进行氧化发黑,或者在第一散热板10的表面和翅片模块20的表面喷涂提高散热的漆等等方式。
64.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台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结构形式
65.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用于为显示设备的元器件板100散热,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板10和翅片模块20,第一散热板10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前方;翅片模块20固设在第一散热板10的后侧;翅片模块20位于元器件板100的上方、下方、或者左右两侧,也就是设置翅片模块20不增加前后方向上的厚度。通过将翅片模块20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四周,使得翅片模块20不增加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同时增加了散热面积,散热面积的增加可极大的提高对流和辐射换热能力。在元器件板100的前端面上设有元器件,元器件板100的前方为主要放热区域,因而第一散热板10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前方,元器件运行发出的热被快速的传导到第一散热板10上,并将一部分热量通过第一散热板10传导到翅片模块20上;并通过增设翅片模块20,使得散热组件的散热面积增加,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66.本实施例中,翅片模块20位于元器件板100的上方,主要是因在元器件板100的上方具有较大的空间,可以设置翅片模块20;并且热量会向上散发,因而设置在位于元器件板100的上方,有利于将较多的热量传递到翅片模块20上,提高散热效率。
67.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显示设备壳体内的空间,翅片模块20也可以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下方,翅片模块20也可以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左侧或右侧;也可以在元器件板100的四周的多个方向上均设置翅片模块20。 元器件板100的四周包括元器件板100的上方、下方、和左右两侧。
68.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板10采用吹胀板,在第一散热板10内设有可用于液体流动的第一腔体。具体的,吹胀板由两层不同硬度的金属材料构成,可以是不同牌号的铜或铝,通常采用1系铝和3系铝,在1系铝板上按设计用石墨印刷水路,印好后两张金属板在高温下轧制成设定厚度的一层板,但因石墨印刷层的存在水路部分未合为一体,之后在高压气流的作用下水路部分发生膨胀变形,形成设定的第一腔体,然后再清洗、抽真空、灌液、密封,液体在受热后发生相变形成气体,同时通过潜热吸收大量的热,携带热量的气体在腔体内流动,使整板的温度均匀,并通过表面散热,形成高热导率的均热板。
69.在元器件板100上设有向前凸起的多个元器件,多个元器件的功率不同,越大功率
的元器件散热越多,因而在大功率的元器件附近设有凸台结构30,凸台结构30设有在第一散热板10上、且向后凸起,用于增加凸台结构30处的导热能力。
70.第一散热板10与元器件板100平行设置,并且元器件板100上的元器件向前凸出的尺寸不同,因而在元器件板100上的元器件向前凸出的尺寸小、或者没有设置元器件的区域,在第一散热板10与元器件板100之间具有空间可以设置凸台结构30,有利于使得凸台结构30靠近元器件板100,以及有利于增加散热组件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71.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散热板10的后端面上焊接有设有凸台结构30,凸台结构30位于元器件板100和第一散热板10之间。在凸台结构30与第一散热板10之间设有可用于液体流动的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设置;用于提高第一散热板10和凸台结构30焊接后的散热能力。第一散热板10与元器件板100固定设置。可通过调整凸台结构30的厚度控制散热组件的厚度,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最薄化散热器。
72.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在凸台结构30内设置可用于液体流动的第二腔体。
73.显示设备的散热组件还包括位于元器件板100后方的第二散热板40、设在元器件板100后端面上的导热硅胶片50。元器件板100上元器件的功耗过高,为主要的散热部件;而元器件板100本身的热导率较低,因而将第一散热板10设置在元器件板100的前方,可将大部分的热量传递出去;但仍有一部分热量会通过元器件板100传递至其后端面,导致元器件板100后端面的温升过高。采用在元器件板100后端面加导热硅胶垫片20和散热片40的形式,增加散热途径和散热面积,以控制元器件板100的温升满足热设计要求。
74.为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的辐射散热能力,在第一散热板10的表面和翅片模块20的表面设有散热层。对于在散热层的设置,可以具有多种方式,如在第一散热板10的表面和翅片模块20的表面喷涂纳米碳涂层,或者在第一散热板10的表面和翅片模块20的表面进行氧化发黑,或者在第一散热板10的表面和翅片模块20的表面喷涂提高散热的漆等等方式。
7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