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景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491308发布日期:2022-04-06 13:2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基于场景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汽车灯光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场景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车内环境的个性化、健康化要求越来越高,车内氛围灯作为汽车造型及整体外观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被越来越多的造车厂所采用。车内氛围灯能够调节驾驶者开车的情绪,有个性化的车内氛围灯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
3.现有的车内氛围灯大多需要手动控制,使得驾驶者在人机互动方面的体验不佳,并且容易因为调节氛围灯而分心,造成安全事故。为此,公开号为cn113635829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交互式汽车氛围灯》,其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车辆的行驶信息并输出行车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接收行车信号并做行车交互处理,输出相应的调节信号;调节模块,包括点亮调节单元、色调调节单元和频率调节单元;点亮调节单元响应于点亮调节信号调节氛围灯的点亮方式;色调调节单元响应于色调调节信号以调节氛围灯的色调;频率调节单元响应于频率调节信号以调节氛围灯的闪烁频率。
4.上述现有方案的交互式汽车氛围灯根据车辆的行驶情况对应的调节车内灯光,具有改善氛围灯的交互体验,辅助驾驶者行车的效果。但是,现有方案是直接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实现车内灯光控制,一方面,其未确定车内用户是否有车内灯光需求,而是直接启动了车内灯光显示,导致车内灯光控制和显示的准确性不好。另一方面,其车内灯光控制方案仅与车辆的行驶速度有关,控制逻辑过于局限,未与车内用户的用车场景关联,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交互,导致车内灯光控制和显示的关联性不好。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提升车内灯光控制和显示准确性和关联性的方法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基于场景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法,以能够提升车内灯光控制和显示的准确性和关联性,从而提高车内灯光控制的效果。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基于场景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车内语音信息和车辆使用状态信息;s2:基于车内语音信息识别对应的车内灯光需求,并根据车内灯光需求和车辆使用状态信息检测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s3:基于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生成对应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案;s4:基于车内灯光控制方案控制车内灯具执行对应的灯光显示。
7.优选的,步骤s1中,车辆使用状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车辆行驶状态、车内人员状态和音乐播放状态。
8.优选的,步骤s2中,基于车内语音信息识别车内灯光需求时,还结合车内噪音信息修正对应的车内灯光需求。
9.优选的,步骤s2中,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行驶辅助场景、语音通话场景、音乐播放场景和儿童娱乐场景。
10.优选的,步骤s3中,车内灯光控制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对车内灯具启闭、颜色、亮度和照射角度的控制。
11.优选的,步骤s4中,灯光显示包括但不限于灯光秀的显示方式。
12.优选的,步骤s4中,首先根据车辆状态判断是否满足灯光控制需求,然后获取车内灯具的控制权限,最后基于车内灯光控制方案控制车内灯具执行对应的灯光显示。
13.优选的,步骤s4中,车内灯具包括但不限于车内氛围灯、前排座椅灯、后排座椅灯、四门扶手灯和后备箱灯。
14.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场景的车内灯光控制系统,基于本发明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法实施,具体包括:感知模块,用于采集车内语音信息和车辆使用状态信息;场景分析模块,用于基于车内语音信息识别对应的车内灯光需求,并根据车内灯光需求和车辆使用状态信息检测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然后根据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生成对应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案;控制模块,用于基于车内灯光控制方案控制车内灯具执行对应的灯光显示。
1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管理类程序,所述计算机管理类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的基于场景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法的步骤。
16.本发明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车内语音信息识别对应的车内灯光需求,使得能够在车内用户发出车内灯光需求时启动对应的灯光显示,从而能够提升车内灯光控制和显示的准确性。同时,本发明根据车内灯光需求和车辆使用状态信息检测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并基于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生成车内灯光控制方案,使得车内灯光的控制和显示能够与车内用户的用车场景关联,以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交互,从而能够提升车内灯光控制和显示的关联性,并提高车内灯光控制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基于场景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法的逻辑框图图2为基于场景的车内灯光控制系统的系统构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场景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法。
19.如图1所示,基于场景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车内语音信息和车辆使用状态信息;s2:基于车内语音信息识别对应的车内灯光需求,并根据车内灯光需求和车辆使用状态信息检测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s3:基于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生成对应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案;s4:基于车内灯光控制方案控制车内灯具执行对应的灯光显示。
2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基于场景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法可通过程序编程的方式生对应的成软件代码或软件服务,进而能够在服务器和计算机上运行和实施。
21.本发明通过车内语音信息识别对应的车内灯光需求,使得能够在车内用户发出车内灯光需求时启动对应的灯光显示,从而能够提升车内灯光控制和显示的准确性。同时,本发明根据车内灯光需求和车辆使用状态信息检测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并基于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生成车内灯光控制方案,使得车内灯光的控制和显示能够与车内用户的用车场景关联,以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交互,从而能够提升车内灯光控制和显示的关联性,并提高车内灯光控制的效果。
22.具体实施过程中,车内灯具包括但不限于车内氛围灯、前排座椅灯、后排座椅灯、四门扶手灯和后备箱灯。灯光显示包括但不限于灯光秀的显示方式。
23.本发明通过联动车内的各种灯具实现灯光显示,而不再局限于车内氛围灯,能够有效的提高车内灯光的显示效果。同时,本发明通过灯光秀的方式实现灯光显示,能够提升车内灯光显示的娱乐体验。
24.本实施例中,车内用户通过发出(说出)语音指令的方式发出车内灯光需求,例如“开启灯光”、“执行灯光秀”等语音指令。同时,在车辆的车机系统上布置感知模块,用以获取并识别车内用户的车内语音信息(指令),以得到对应的车内灯光需求(指令)。其中,通过识别语音指令获取对应的需求指令是现有技术中的成熟手段,这里不再赘述。
25.具体实施过程中,基于车内语音信息识别车内灯光需求时,还结合车内噪音信息修正对应的车内灯光需求。本实施例的感知模块还用于通过车内噪音信息修正车内灯光需求,也就是,通过车内噪音信息进一步判断车内用户是否确实发出了车内灯光需求。其中,通过噪音信息修正对应的需求指令是现有语音识别技术中的成熟手段,这里不再赘述。
26.本发明能够准确、有效的识别车内用户的车内灯光需求,使得能够在车内用户发出车内灯光需求时启动对应的灯光显示,从而能够提升车内灯光控制和显示的准确性,并能够辅助实现车内灯光应用场景的检测。
27.具体实施过程中,车辆使用状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车辆行驶状态、车内人员状态和音乐播放状态。本实施例的感知模块与车机系统连接,能够直接获取车辆行驶状态,包括车辆是否启动以及车辆行驶车速等。其中,通过相关软件和硬件与车机系统连接并获取车辆行驶状态数据是现有成熟手段,这里不再赘述。
28.其次,感知模块能够判断车内是否在播放音乐,并且能够直接获取当前通过车机系统播放的音乐,也可通过识别车内音乐声音的方式识别当前车内的播放的音乐(类似于qq音乐的听歌识曲)。
29.最后,感知模块还能够获取车内人员的视频图像信息,并通过视频图像信息分析车内人员状态,包括分析乘车人员是否接打电话以及车内人员是否包括儿童等。其中,通过
视频图像分析人的行为和体貌特征是现有成熟手段,这里不再赘述。
30.具体实施过程中,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行驶辅助场景、语音通话场景、音乐播放场景和儿童娱乐场景。
31.本实施例中:1)当车内用户发出车内灯光需求,且车辆行驶速度大于40km/h时,判断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为行驶辅助场景。2)当车内用户发出车内灯光需求且乘车人员正在接打电话时,判断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为语音通话场景。3)当车内用户发出车内灯光需求且车内正在播放音乐时,判断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为音乐播放场景。4)当车内用户发出车内灯光需求且有儿童乘坐时,判断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为儿童娱乐场景。灯光应用场景的优先级可设置为:行驶辅助场景》语音通话场景》音乐播放场景》儿童娱乐场景。
32.具体实施过程中,车内灯光控制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对车内灯具启闭、颜色、亮度和照射角度的控制。
33.本实施例中:1)在行驶辅助场景下,车内灯光控制方案为:根据车辆行驶速度控制车内灯光环绕闪烁(类似于跑马灯),形成“灯光流”,“灯光流”的流动速度与车辆行驶速度对应,使得车内用户能够通过“灯光流”的流动速度判断车辆行驶速度,以实现车辆的行驶辅助。需要说明的是,该场景下的灯光亮度不宜过高,以避免影响用户驾驶。2)在语音通话场景下,车内灯光控制方案为:控制车内灯光的颜色和亮度尽可能的柔和,以不影响车内用户拨打电话为目的。3)在音乐播放场景下,车内灯光控制方案为:根据音乐的类型对应的控制车内灯光,例如车内音乐欢快时,灯光秀可以明亮;车内音乐悲伤时,灯光秀可以灰暗。4)在儿童娱乐场景下,车内灯光控制方案为:控制车内灯光快速切换颜色和闪烁(类似于led球形灯),以形成供儿童娱乐的灯光秀。需要说明的是,该场景下车内主驾驶位的灯光可不参与灯光秀,以避免影响用户驾驶。
34.本发明根据车内灯光需求和车辆使用状态信息检测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并基于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生成车内灯光控制方案,使得车内灯光的控制和显示能够与车内用户的用车场景关联,以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交互,从而能够提升车内灯光控制和显示的关联性,并提高车内灯光控制的效果。
35.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车辆状态判断是否满足灯光控制需求,然后获取车内灯具的控制权限,最后基于车内灯光控制方案控制车内灯具执行对应的灯光显示。本实施例中对车内灯具进行改造,设置各种车内灯具的控制程序,能够有效控制车内灯具的颜色变化、明亮程度变化、照射角度变化等,而获取车内灯具的控制权限是指获取控制程序的控制权。其中,满足灯光控制需求的条件可包括:车辆处于启动状态且车辆行驶速度低于80km/h。
36.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场景的车内灯光控制系统。
37.如图2所示,基于场景的车内灯光控制系统,基于本发明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法实施,具体包括:感知模块,用于采集车内语音信息和车辆使用状态信息;感知模块与车机系统连接,能够直接获取车辆行驶状态,包括车辆是否启动以及车辆行驶车速等。其中,通过相关软件和硬件与车机系统连接并获取车辆行驶状态数据是现有成熟手段,这里不再赘述。
38.其次,感知模块能够判断车内是否在播放音乐,并且能够直接获取当前通过车机
系统播放的音乐,也可通过识别车内音乐声音的方式识别当前车内的播放的音乐(类似于qq音乐的听歌识曲)。
39.最后,感知模块还能够获取车内人员的视频图像信息,并通过视频图像信息分析车内人员状态,包括分析乘车人员是否接打电话以及车内人员是否包括儿童等。其中,通过视频图像分析人的行为和体貌特征是现有成熟手段,这里不再赘述。
40.场景分析模块,用于基于车内语音信息识别对应的车内灯光需求,并根据车内灯光需求和车辆使用状态信息检测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然后根据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生成对应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案。
41.本实施例中场景分析模块为搭在计算机或服务器上的软件或硬件,执行逻辑包括:1)当车内用户发出车内灯光需求,且车辆行驶速度大于40km/h时,判断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为行驶辅助场景。2)当车内用户发出车内灯光需求且乘车人员正在接打电话时,判断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为语音通话场景。3)当车内用户发出车内灯光需求且车内正在播放音乐时,判断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为音乐播放场景。4)当车内用户发出车内灯光需求且有儿童乘坐时,判断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为儿童娱乐场景。灯光应用场景的优先级可设置为:行驶辅助场景》语音通话场景》音乐播放场景》儿童娱乐场景。
42.控制模块,用于基于车内灯光控制方案控制车内灯具执行对应的灯光显示。
43.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能够控制车内灯具的控制程序,控制逻辑包括:1)在行驶辅助场景下,车内灯光控制方案为:根据车辆行驶速度控制车内灯光环绕闪烁(类似于跑马灯),形成“灯光流”,“灯光流”的流动速度与车辆行驶速度对应,使得车内用户能够通过“灯光流”的流动速度判断车辆行驶速度,以实现车辆的行驶辅助。需要说明的是,该场景下的灯光亮度不宜过高,以避免影响用户驾驶。
44.2)在语音通话场景下,车内灯光控制方案为:控制车内灯光的颜色和亮度尽可能的柔和,以不影响车内用户拨打电话为目的。
45.3)在音乐播放场景下,车内灯光控制方案为:根据音乐的类型对应的控制车内灯光,例如车内音乐欢快时,灯光秀可以明亮;车内音乐悲伤时,灯光秀可以灰暗。
46.4)在儿童娱乐场景下,车内灯光控制方案为:控制车内灯光快速切换颜色和闪烁(类似于led球形灯),以形成供儿童娱乐的灯光秀。需要说明的是,该场景下车内主驾驶位的灯光可不参与灯光秀,以避免影响用户驾驶。
47.本发明通过车内语音信息识别对应的车内灯光需求,使得能够在车内用户发出车内灯光需求时启动对应的灯光显示,从而能够提升车内灯光控制和显示的准确性。同时,本发明根据车内灯光需求和车辆使用状态信息检测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并基于车内的灯光应用场景生成车内灯光控制方案,使得车内灯光的控制和显示能够与车内用户的用车场景关联,以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交互,从而能够提升车内灯光控制和显示的关联性,并提高车内灯光控制的效果。
48.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管理类程序,所述计算机管理类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的基于场景的车内灯光控制方法的步骤。可读存储介质
可以是u盘或计算机等具有可读存储功能的设备。
49.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