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70486发布日期:2022-06-02 08:2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单机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数据中心作为各个行业信息系统运行的物理载体,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数据中心运行的机柜系统更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物理基础设施。而业界将数据中心称为“不冒烟的钢厂”“电老虎”绝不为过,其电力成本占其运营成本的“大头”,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耗电量近亿千瓦时。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如何实现单机架高效、集成化、模块化的绿色发展,是摆在数据中心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必答题”。
3.目前行业内单机架高度及对应容量常规有:2000mm高/42u、2200mm高/46u、2300mm高/48u、2400mm/52u、2500mm/55u等,单机架功率3kw至20kw之间。由于容量受限无法提升单个机架设备上架数量,同时也无法满足单个机架理线、走线空间需求,导致单机架扩容难、安装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出现,难以实现单机架高效、集成化、模块化的绿色发展目标,最终有可能导致数据中心能耗高、运维成本高等局面。
4.目前,市场上现有技术的缺点:
5.单机架容量不足、设备上架功率受限、安装时间长、效率低。
6.针对相关技术中单机架容量不足、设备上架功率受限、安装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7.申请内容
8.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
10.根据本技术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包括:
11.一体顶部,所述一体顶部分别与顶部理线槽道、第一集成框部、第二集成框部组合连接,所述第一集成框部、第二集成框部均与一体底部、装饰左侧板、装饰右侧板组合连接,所述第一集成框部与折叠前门、前竖向理线槽道组合连接,所述第二集成框部与折叠后门、后竖向理线槽组合连接,所述单机架结构内部集成电源分配单元。
12.进一步的,所述顶部理线槽道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包括弱电槽道、强电槽道,所述强电槽道与弱电槽道相互间采用卡扣衔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成框部、第二集成框部的结构、安装固定方式完全对称一致,相互兼容支持互换安装位置;
14.所述第一集成框部与第二集成框部之间采用4根横梁设计嵌入式卡扣衔接,第一集成框部、第二集成框部通过一体顶部及一体底部采用螺栓组合连接。
1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成框部、第二集成框部均包括3个标准大容量装机设备机架,所述标准大容量机架由下至上均匀布局装机设备所需的u位方孔,每位之间采用1u增加1mm方式设计。
16.进一步的,所述折叠前门、折叠后门、装饰左侧板、装饰右侧板均包括通透网孔。
17.进一步的,所述折叠前门、折叠后门的结构、安装固定方式完全对称一致,相互兼容支持互换安装位置;
18.所述折叠前门、折叠后门均支持独立操作左开门、中间开门、右开门、全开门。
19.进一步的,所述装饰左侧板、装饰右侧板的结构、安装固定方式完全对称一致,相互兼容支持互换安装位置;
20.所述装饰左侧板、装饰右侧板均采用嵌入式卡扣与集成框部衔接。
21.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分配单元在单机架内靠后左右侧对称分布。
22.进一步的,所述前竖向理线槽道、后竖向理线槽道均在单机架内左右对称且前后对称分布;
23.所述前竖向理线槽道、后竖向理线槽道均对应设备安装位置设计“t”字形扎线孔。
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一种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解决了目前单机架容量不足、设备上架功率受限、安装时间长、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本技术具有集成程度高、模块颗粒大、结构刚性强度高、承重能力高、安装容量大和扩展便利等优点,同时架部间预设走线、理线的功能,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实用性强,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2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6.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示意图;
27.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弱电槽道、强电槽道示意图;
28.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弱电槽道、强电槽道卡扣及固定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弱电槽道、强电槽道宽度调节示意图;
30.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第一集成框部、第二集成框部组装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第一集成框部、第二集成框部示意图;
32.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第一集成框部、第二集成框部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第一集成框部、第二集成框部的卡扣组件示意图;
34.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第一集成框
部、第二集成框部的卡扣组件剖面示意图;
35.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u位方孔结构示意图;
36.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散热对流示意图;
37.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通透网孔示意图;
38.图1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折叠前门示意图;
39.图1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折叠前门单侧开门示意图;
40.图1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折叠前门中间开门示意图;
41.图1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折叠前门左右开门示意图;
42.图1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折叠前门全开门示意图;
43.图1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装饰左侧板、装饰右侧板示意图;
44.图1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装饰左侧板、装饰右侧板的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45.图2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装饰左侧板、装饰右侧板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46.图2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电源分配单元示意图;
47.图2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前竖向理线槽道示意图;
48.图2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的后竖向理线槽道以及“t”字形扎线孔示意图。
49.附图标记
50.1、一体顶部;2、一体底部;3、第一集成框部;4、第二集成框部;5、折叠前门;6、折叠后门;7、装饰左侧板;8、装饰右侧板;9、电源分配单元;10、前竖向理线槽道;11、后竖向理线槽道;12、顶部理线槽道;13、弱电槽道;14、强电槽道;15、集成框部卡扣;16、集成框部卡扣固定件;17、装饰侧板固定件;18、装饰侧板卡扣固定件;19、装饰侧板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53.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系统、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54.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5.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系统、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5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包括:
58.一体顶部1、一体底部2、第一集成框部3、第二集成框部4、折叠前门5、折叠后门6、装饰左侧板7、装饰右侧板8、电源分配单元9、前竖向理线槽道10、后竖向理线槽道11、顶部理线槽道12组成。
59.在进一步的此实施例中,如图2、3、4所示,所述单机架外部集成顶部理线槽道12,可实现外部强电线缆、弱电线缆单独管理和引入单机架内。
60.顶部理线槽道12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强电槽道14与弱电槽道13相互间采用卡扣衔接实现免工具安装,并根据线缆数量灵活调节槽道尺寸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61.在进一步的此实施例中,如图5、6、7、8、9所示,所述单机架内部布署两套集成框部,采用模块化预制结构设计,所述第一集成框部3、第二集成框部4的结构、安装固定方式完全对称一致,相互兼容支持互换安装位置。
62.所述第一集成框部3与第二集成框部4之间采用4根横梁设计嵌入式卡扣衔接实现免工具安装,第一集成框部3、第二集成框部4通过一体顶部1及一体底部2采用螺栓组合连接,达到整框架固,其中包括集成框部卡扣15与一体顶部1或一体底部2衔接,集成框部卡扣固定件16与第一集成框部3或第二集成框部4固定连接。
63.在更进一步的此实施例中,如图5、10所示,所述单机架内部布署两套集成框部,每套集成框架设计容纳3个标准大容量装机设备机架,每个标准大容量机架由下至上均匀布
局装机设备所需的u位方孔,每位之间采用1u增加1mm方式设计,支持装机设备实现高密集堆叠式上架,避免任何u位空间浪费。
64.在进一步的此实施例中,如图11、12所示,所述单机架前后部布署两套折叠门、左右侧布署两套装饰侧板,其中,所述折叠前门5、折叠后门6、装饰左侧板7、装饰右侧板8均包括通透网孔,实现单机架四立面全方位散热对流,单立面散热通风面积比高达80%以上,解决了大容量装机设备后带来散热不足的问题。
65.在进一步的此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单机架前后部布署两套折叠门,所述折叠前门5、折叠后门6的结构、安装固定方式完全对称一致,相互兼容支持互换安装位置。
66.如图14、15、16、17所示,所述折叠前门5、折叠后门6均独立操作左开门、中间开门、右开门,实现对应装机设备位置单独操作,并支持全开门方式满足单机架所有装机设备位置同时操作,同时节省开门所需占用空间。
67.在进一步的此实施例中,如图18、19、20所示,所述单机架左右侧布署两套装饰侧板,所述装饰左侧板7、装饰右侧板8的结构、安装固定方式完全对称一致,相互兼容支持互换安装位置。
68.每套装饰侧板采用嵌入式卡扣与集成框部衔接实现免工具安装,可实现半开和全开两种方式,其中包括装饰侧板固定件17固定所述装饰左侧板7、装饰右侧板8,装饰侧板卡扣固定件18与装饰侧板卡扣19衔接固定两个装饰侧板。
69.在更进一步的此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所述单机架内部集成电源分配单元9,工厂预装用于装机it设备的供配电,所述电源分配单元9在单机架内靠后左右侧对称分布,即插即用,节省现场安装调试时间,有效地解决传统单机架需额外匹配安装和调试的便利性。
70.在进一步的此实施例中,如图22、23所示,所述单机架内部集成竖向理线槽道,用于对接外部线缆的引入和管理,所述前竖向理线槽道10、后竖向理线槽道11均在单机架内左右对称且前后对称分布,所述前竖向理线槽道10、后竖向理线槽道11在对应设备安装位置设计“t”字形扎线孔,满足单机架内强电线缆、弱电线缆单独管理。
71.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7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一种数据中心用大容量高集成单机架结构,解决了目前单机架容量不足、设备上架功率受限、安装时间长、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本技术具有集成程度高、模块颗粒大、结构刚性强度高、承重能力高、安装容量大和扩展便利等优点,同时架部间预设走线、理线的功能,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实用性强,便于推广。
7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