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箱外壳及便携式储能电源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2087发布日期:2022-09-14 12:59阅读:5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箱外壳及便携式储能电源箱。
背景技术
::2.便携式储能电源、户外电源,又称为便携式储能电源(英文portablepowerstation)。这类产品最常见的两大用途为户外出游、抗震防灾。户外出游应用方面,无论在欧美,还是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自驾游爱好者、房车旅行、户外旅行团队,以及个人玩家,对便携式储能电源的需求激增,这类产品多样化的功能,为用户在户外提供供电、照明等用途,丰富了户外生活。而在抗震防灾的用途中,可应对停电、照明、sos救援等需求,尤其在地震、飓风等恶劣自然灾害中,其重要性尤为凸显。除此之外,医疗设备供电和锂电发电机领域,成为户外便携储能电源新兴的应用市场。医疗设备供电,主要用于呼吸机,在野外、急救等突发状况下应急,以解决没有市电带来的用电中断,从而降低突发状况危及人身安全。随着社会发展,电在日常生活工作显得必不可少,但常常会遇到户外用电、设备备电、停电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没电、停电问题,造成工作无法继续进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影响。特别是在用电高峰的夏季,停电成了家常便饭;或者在一些偏远地区、饱受战乱的国家,也常常面临着断电和用电难题,便携式可储存电源的产品便成为他们解决这些难题的选择之一。3.针对高电容量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箱,而传统电源箱外壳受制于成本问题一般采用全塑胶材质,全塑胶材质在结构强度上较差,针对高电容量的电源箱,塑料提手容易因承重量太大容易出现断裂,同时高电容量的电源箱的内部产热量较高而塑胶外壳的散热效果较差,容易使电池组件因散热效果差的原因缩短使用寿命。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强度较好和散热效果较好的电源箱外壳及电源箱。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6.一种电源箱外壳,包括:7.塑胶壳体组件,所述塑胶壳体组件包括顺序粘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形成有多个散热板安装位;8.金属散热板,所述金属散热板数目至少为一个,所述金属散热板安装在所述散热板安装位上,以使所述金属散热板均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9.金属提手组件,所述金属提手组件数目至少为一个,所述金属提手组件包括安装板、加强板和提收件,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上壳体表面上,所述加强板安装在所述上壳体背面上,所述提手件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形成有两个散热板安装位,两个所述散热板安装位分布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两端;12.所述金属散热板数目为两个,每一所述金属散热板安装在一所述散热板安装位上,以使每一所述金属散热板均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散热板形成有多个散热风扇安装位和多个散热通孔,每一所述散热风扇安装位与多个所述散热通孔连通,所述散热通孔用于使所述塑胶壳体组件内的热量散播,每一散热风扇安装在一所述散热风扇安装位,用于对电源组件进行散热。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提手组件的数目为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提手组件和所述第二金属提手组件均匀分布在所述上壳体的两端。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提手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一提手件,所述第一安装板安装在所述上壳体表面的一端,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在所述上壳体背面的一端,所述第一提手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转动连接。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上壳体及所述第一加强板顺序铆接。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提手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二提手件,所述第二安装板安装在所述上壳体表面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加强板安装在所述上壳体背面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提手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上壳体及所述第二加强板顺序铆接。19.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箱,包括电源组件、多个散热风扇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电源箱外壳,多个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还形成有容置区,所述电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区内,所述容置区与多个所述散热板安装位连通,每一所述散热风扇安装在一所述散热板安装位上。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21.1、本发明的电源箱外壳,通过设置有塑胶壳体组件,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有散热板安装位,再使金属散热板安装在散热板安装位上,通过金属散热板将电源箱外壳内的热量散播出去,由于金属在散热效果天然优于塑胶,因此通过在散热区域设置金属散热板,使金属和塑胶为一体,既能有效地提升了电池箱外壳的散热效果,同时又不会提高过多成本。22.2、本发明的电源箱外壳,通过设置有金属提手组件,在上壳体的表面和背面分别设有安装板和加强板,即提手件在承重时通过加强板缓解提手件的承重力,又因为金属比塑胶的结构强度要高,同时搭配有金属材质的安装板和加强板,使得整体结构强度得到有效地保证,因此提手件不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金属提手组件的结构强度,进而有效地提升了电源箱外壳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24.图1为电源箱外壳的结构示意图;25.图2为电源箱外壳的结构示意图;26.图3为电源箱外壳的结构剖视图;27.图4为电源箱外壳的局部结构剖视图;28.图5为电源箱外壳的局部结构剖视图;29.图6为电源箱外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30.图7为电源箱外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31.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34.本技术提供的电源箱外壳包括塑胶壳体组件、金属散热板和金属提手组件;所述塑胶壳体组件包括顺序粘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形成有多个散热板安装位;所述金属散热板数目至少为一个,所述金属散热板安装在所述散热板安装位上,以使所述金属散热板均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连接;所述金属提手组件数目至少为一个,所述金属提手组件包括安装板、加强板和提收件,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上壳体表面上,所述加强板安装在所述上壳体背面上,所述提手件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35.请参阅图1至图7,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电源箱外壳10,以下对电源箱外壳10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36.一实施方式的电源箱外壳10包括塑胶壳体组件100、金属散热板200和金属提手组件300;所述塑胶壳体组件100包括顺序粘结的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所述上壳体110和所述下壳体120形成有多个散热板安装位102;所述金属散热板200数目至少为一个,所述金属散热板200安装在所述散热板安装位102上,以使所述金属散热板200均与所述上壳体110和所述下壳体120连接;所述金属提手组件300数目至少为一个,所述金属提手组件300包括安装板310、加强板320和提收件,所述安装板310安装在所述上壳体110表面上,所述加强板320安装在所述上壳体110背面上,所述提手件330与所述安装板310转动连接。针对高电容量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箱,而传统电源箱外壳10受制于成本问题一般采用全塑胶材质,全塑胶材质在结构强度上较差,针对高电容量的电源箱,塑料提手容易因承重量太大容易出现断裂,同时高电容量的电源箱的内部产热量较高而塑胶外壳的散热效果较差,容易使电池组件因散热效果差的原因缩短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塑胶壳体组件100,在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形成有散热板安装位102,再使金属散热板200安装在散热板安装位102上,通过金属散热板200将电源箱外壳10内的热量散播出去,由于金属在散热效果天然优于塑胶,因此通过在散热区域设置金属散热板200,使金属和塑胶为一体,既能有效地提升了电池箱外壳的散热效果,同时又不会提高过多成本。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有金属提手组件300,在上壳体110的表面和背面分别设有安装板310和加强板320,即提手件330在承重时通过加强板320缓解提手件330的承重力,又因为金属比塑胶的结构强度要高,同时搭配有金属材质的安装板310和加强板320,使得整体结构强度得到有效地保证,因此提手件330不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金属提手组件300的结构强度,进而有效地提升了电源箱外壳10的结构强度。37.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10和所述下壳体120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通过模具一体注塑成型,这样的外壳成型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都较好,能够有效地提升电源箱外壳10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能够节省制作成本。38.如图1和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10和所述下壳体120形成有两个散热板安装位102,两个所述散热板安装位102分布在所述上壳体110和所述下壳体120的两端;所述金属散热板200数目为两个,每一所述金属散热板200安装在一所述散热板安装位102上,以使每一所述金属散热板200均与所述上壳体110和所述下壳体12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电源箱外壳10的长度及电源组件的大小,可以设置不同数目的散热板安装位102和不同数目的金属散热板200。在本实施中,上壳体110和下壳体120形成有两个散热板安装位102,金属散热板200数目为两个。两个金属散热板200将电源箱外壳10内的热量散播出去,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电源箱外壳10的散热效果,避免出现因电源箱外壳10的散热效果较差导致电源箱的使用寿命缩短的情况出现。39.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散热板200形成有多个散热风扇安装位202和多个散热通孔204,每一所述散热风扇安装位202与多个所述散热通孔204连通,所述散热通孔204用于使所述塑胶壳体组件100内的热量散播,每一散热风扇安装在一所述散热风扇安装位202,用于对电源组件进行散热。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有散热风扇配合金属散热效果较好的特性,相较于传统的塑胶外壳,能够有效地提升了电源箱外壳10的散热效果,同时不会提升过多的成本。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有多个散热通孔204,能够使热量通过通孔有效地散播出去,再结合金属的自身散热效果,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电源箱外壳10的散热效果,进而有效地避免了因电源箱外壳10的散热效果较差导致电源组件使用寿命缩短的情况出现。40.如图2至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提手组件300的数目为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提手组件300a和所述第二金属提手组件300b均匀分布在所述上壳体110的两端。需要说明的是,提手组件起到承重的作用,根据电源箱的大小设置的数目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提手组件300的数目为两个,第一金属提手组件300a和第二金属提手组件300b均匀分布在上壳体110的两端,能够便于使用者提起电源箱的同时保证电源箱外壳10的受力均匀,这样不容易出现提手件330断裂的情况出现,进而有效地保证了电源箱外壳10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41.如图2至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提手组件300a包括第一安装板310a、第一加强板320a和第一提手件330a,所述第一安装板310a安装在所述上壳体110表面的一端,所述第一加强板320a安装在所述上壳体110背面的一端,所述第一提手件330a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10a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上壳体110一端的表面和背面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板310a和第一加强板320a,即第一提手件330a在承重时通过第一加强板320a缓解第一提手件330a的承重力,又因为金属比塑胶的结构强度要高,同时搭配有金属材质的第一安装板310a和第一加强板320a,使得整体结构强度得到有效地保证,因此第一提手件330a不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第一金属提手组件300a的结构强度,进而有效地提升了电源箱外壳10的结构强度。42.如图2至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310a、所述上壳体110及所述第一加强板320a顺序铆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板310a、上壳体110及第一加强板320a通过铆钉铆接,这样能够保证第一安装板310a、上壳体110及第一加强板320a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即提升了第一安装板310a、上壳体110及第一加强板320a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第一金属提手组件300a与上壳体110的结构连接稳定性,进而有效地提升了电源箱外壳10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43.如图2至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提手组件300b包括第二安装板310b、第二加强板320b和第二提手件330b,所述第二安装板310b安装在所述上壳体110表面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加强板320b安装在所述上壳体110背面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提手件330b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10b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上壳体110另一端的表面和背面分别设有第二安装板310b和第二加强板320b,即第二提手件330b在承重时通过第二加强板320b缓解第二提手件330b的承重力,又因为金属比塑胶的结构强度要高,同时搭配有金属材质的第二安装板310b和第二加强板320b,使得整体结构强度得到有效地保证,因此第二提手件330b不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第二金属提手组件300b的结构强度,进而有效地提升了电源箱外壳10的结构强度。44.如图2至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板310b、所述上壳体110及所述第二加强板320b顺序铆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安装板310b、上壳体110及第二加强板320b通过铆钉铆接,这样能够保证第二安装板310b、上壳体110及第二加强板320b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即提升了第二安装板310b、上壳体110及第二加强板320b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第二金属提手组件300b与上壳体110的结构连接稳定性,进而有效地提升了电源箱外壳10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45.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10形成有至少一个提手收纳槽112,所述金属提手组件300设置在所述提手收纳槽112内,所述安装板310安装在所述提手收纳槽112的内壁上,以使所述安装板310与所述上壳体110连接,所述加强板320安装在所述上壳体110背离所述安装板310的一面,所述提手件330与所述安装板310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提收件收纳在所述提手收纳槽112内。需要说明的是,提手收纳槽112起到的是提手件330的收纳作用,即在不使用时能够收纳在提手收纳槽112内对提手件330进行收纳和保护,有效地避免提手件330在运输过程中被磕碰导致磨损的情况发生,同时还不会影响上壳体110的平整性,有效地提升了电源箱外壳10的平整性。46.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手件设有所述隔热套层。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金属导热性天然优于塑胶,在对正在使用的电源箱位置进行移动时需要通过提手件来对其进行移动,但此时的提手件的热量较大容易导致使用者烫伤,因此在提手件上设有隔热套层,能够有效地避免因提手件的热量较大导致使用者烫伤的情况出现,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电源箱外壳的使用安全性。47.进一步地,电源箱外壳还包括金属支撑导热条,金属支撑导热条分别与安装板和加强板连接,上壳体形成有避位支撑槽,金属支撑导热条位于避位支撑槽并与上壳体固定连接,不仅提高了电源箱外壳的散热性能,而且提高了电源箱外壳的结构强度。更进一步地,金属支撑导热条与上壳体焊接固定,使金属支撑导热条与上壳体牢固连接,同时提高了电源箱外壳的结构强度,同时使壳体的热量能够快速通过传导至安装板或加强板进行散热,而且能够使安装板的热量和加强板的热量在任一处进行平衡散热,避免局部过热,提高了电源箱外壳的散热性能。更进一步地,金属支撑导热条分别与安装板及加强板焊接,有效地提高了安装板、加强板及上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电源箱外壳的结构强度。更进一步地,金属支撑导热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安装板及加强板的边缘处,这样能够进一步地提高了安装板、加强板及上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还提高了上壳体的散热效果,进而有效地提升了电源箱外壳的结构强度和散热效果。48.进一步地,金属支撑导热条的数目为两条,分别为第一金属支撑导热条和第二金属支撑导热条,第一金属支撑导热条分别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一加强板焊接,第二金属支撑导热条分别与第二安装板和第二加强板焊接。49.进一步地,电源箱外壳还包括中间支撑散热柱,中间支撑散热柱分别与第一金属支撑导热条和第二金属制成导热条连接。通过中间支撑散热柱使得上壳体整体散热效果得到有效地提升,同时使得上壳体与两个金属提手件之间连接强度得到有效地提升了,进而有效地提升了电源箱外壳的散热效果及结构强度。50.进一步地,上壳体邻近中间支撑散热柱的位置开设有多个通风散热孔。通过开设有多个通风散热孔,使得上壳体具备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再配合上两个金属散热板中的多个散热通孔形成u型散热出风口,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了电源箱外壳的散热效果。5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箱,包括电源组件、多个散热风扇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电源箱外壳,多个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还形成有容置区,所述电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区内,所述容置区与多个所述散热板安装位连通,每一所述散热风扇安装在一所述散热板安装位上。5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塑胶壳体组件,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有散热板安装位,再使金属散热板安装在散热板安装位上,再通过使散热风扇安装在散热风扇安装位上,通过散热风扇和金属散热板将电源箱外壳内的热量散播出去,由于金属在散热效果天然优于塑胶,因此通过在散热区域设置金属散热板,使金属和塑胶为一体,既能有效地提升了电池箱外壳的散热效果,同时又不会提高过多成本。通过散热风扇和金属散热板的结合使用,有效地散播便携式储能电源箱内电源组件产生的热量,从而有效地避免因电源箱外壳的散热效果较差导致电源组件的使用寿命缩短,进而有效地提升了便携式储能电源箱的散热效果和使用寿命。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有金属提手组件,在上壳体的表面和背面分别设有安装板和加强板,即提手件在承重时通过加强板缓解提手件的承重力,又因为金属比塑胶的结构强度要高,同时搭配有金属材质的安装板和加强板,使得整体结构强度得到有效地保证,因此提手件不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金属提手组件的结构强度,进而有效地提升了电源箱外壳的结构强度。53.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塑胶壳体组件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电源组件和多个散热风扇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温度传感器起到监控塑胶壳体组件内的温度变化,根据塑胶壳体组件内温度变化信号来对应调整多个散热风扇的风速,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便携式储能电源箱的散热效果问题,而且使散热风扇的使用率得最大化的利用,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能够节省能耗。54.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塑胶壳体组件内还设有报警器,报警器分别与电源组件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塑胶壳体组件内的温度超过温度传感器的预设值时,温度传感器输出电信号至报警器,再由报警器产生报警信号,以提醒使用者电源组件产热过大,及时停止使用便携式储能电源箱,避免因电源组件产热过大导致电源组件的使用寿命缩短,从而能够有效地延长便携式储能电源箱的使用寿命。5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56.1、本发明的电源箱外壳,通过设置有塑胶壳体组件,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有散热板安装位,再使金属散热板安装在散热板安装位上,通过金属散热板将电源箱外壳内的热量散播出去,由于金属在散热效果天然优于塑胶,因此通过在散热区域设置金属散热板,使金属和塑胶为一体,既能有效地提升了电池箱外壳的散热效果,同时又不会提高过多成本。57.2、本发明的电源箱外壳,通过设置有金属提手组件,在上壳体的表面和背面分别设有安装板和加强板,即提手件在承重时通过加强板缓解提手件的承重力,又因为金属比塑胶的结构强度要高,同时搭配有金属材质的安装板和加强板,使得整体结构强度得到有效地保证,因此提手件不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金属提手组件的结构强度,进而有效地提升了电源箱外壳的结构强度。5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