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的AC/DC双向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6448发布日期:2023-01-13 00:3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的AC/DC双向电源的制作方法
一种防水的ac/dc双向电源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电源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的ac/dc双向电源。


背景技术:

2.双向ac-dc电源模块采用三相无零线设计,实现ac-dc能量双向转换,彻底解决电源系统中的零线电流问题,具备高可靠性、强适应性、双向快速切换、高效率、低谐波、高功因、高功率密度等优点。
3.中国发明专利cn110475462a公开了一种电源的散热结构,涉及通用电源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安装电路板的槽体,槽体的两侧槽壁上均开设有向内倾斜的通风口,槽体的端部设有端盖,端盖包括盖板且盖板上设有一矩形开口,位于盖板底侧面的矩形开口处连接有一进风风道,进风风道上设有进风口;盖板上表面设有围板且围板的开口端固定有一防护罩网;位于围板、防护罩网和盖板三者围成的区域内安装有排风扇。本发明通过进风风道、通风口和排风扇的设计,实现在电源使用过程中进行快速有效散热,解决了现有电源散热困难的问题。
4.上述设备通过在壳体外侧开设通风孔对工作的电源进行散热,但是通风孔处缺少相应的密封组件,使得在雨天使用过程中,外部的雨水会通过通风孔进入到壳体内部,从而对壳体内部的电源造成影响。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水的ac/dc双向电源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的ac/dc双向电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设备的通风孔处缺少相应的密封组件,使得在雨天使用过程中,外部的雨水会通过通风孔进入到壳体内部,从而对壳体内部的电源造成影响问题。
7.基于上述思路,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ac/dc双向电源本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通风盒,且通风盒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贯穿的弧形槽口,所述通风盒内腔中位于弧形槽口处转动设置有密封柱;
8.所述密封柱上开设有贯穿的导风槽,所述导风槽内部对称地设置有两滤板,所述密封柱外侧圆周面位于导风槽的两侧设置为密封部,所述通风盒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组件,通过调节组件带动密封柱转动使得导风槽和密封部轮流置于通风盒外侧。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柱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转轴,所述转轴延伸至通风盒内部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通风盒顶部的盖板,所述通风盒的顶面上开设有两贯穿的排水槽,所述盖板的底面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排水槽相配合的滑块,位于密封柱顶端的转轴延伸至通风盒的顶部外侧并固定套设有齿轮,其中一个滑块靠近转轴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与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位于盖板外侧的滑块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外侧面上铰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柱和限位块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与限位柱固
定连接,所述通风盒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与限位柱以及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孔。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两所述滤板之间设置有挤压组件,当密封柱上的密封部转动至通风盒外侧时,通过挤压组件带动导风槽内的两个滤板向外张开,使得相邻两密封柱内的滤板相互接触而呈v形状。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压组件包括设置于两滤板之间的磁铁,所述磁铁的顶部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与磁铁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向上延伸依次穿过密封柱、通风盒和转轴并延伸至转轴的外侧,所述拉绳远离磁铁的一端与盖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盒的一侧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水管。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板的外侧面与导风槽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密封柱的外侧套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由橡胶材料制成。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板的前后两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圆轴,所述圆轴设置于滤板的顶端位置处,所述圆轴延伸至密封柱内部并与其转动连接。
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磁铁的前后两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风槽内部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开设有与导向块相配合的导向槽。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磁铁的两侧均设置为斜面,当磁铁置于导风槽最底端时,所述滤板与磁铁倾斜的侧面相接触。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密封柱上的导风槽沿着通风盒的宽度方向布置时,即密封柱上的导风槽从弧形槽口处穿出至通风盒的外侧,此时密封柱内部的两滤板处于与通风盒相平行的状态,通过设置的两滤板可以对从导风槽经过的气体进行过滤,从而避免了外部环境中的灰尘进入到壳体内部对电源造成影响,同时,此密封柱上还设置有密封部,当遇到雨天或者潮湿的天气时,可以转动密封柱将其上的密封布转动至通风盒的外侧,从而将通槽通纳至通风盒内部,此时由于密封柱与弧形槽口的内壁相接触,通过密封部的作用,使得外部的雨水或者潮湿的空气难以经过弧形槽口进入到壳体内部,从而对壳体内部的电源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的盖板、通风盒以及限位孔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的滑块和传动齿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的密封柱以及滤板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的滤板和磁铁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发明的密封柱处于密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发明的密封柱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发明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本发明图5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本发明的限位块和弹簧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本发明的导向槽结构示意图;
31.图12是本发明多个滤板呈v形状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壳体;2、滑块;3、盖板;4、排水管;5、密封柱;6、通风盒;7、齿轮;8、排水槽;9、拉绳;10、转轴;11、限位孔;12、传动齿;13、限位柱;14、限位块;15、导风槽;16、滤板;17、磁铁;18、导向块;19、弹簧;20、导向槽;21、导流通道;22、弧形槽口;23、圆轴;24、顶板;25、密封部。
具体实施方式
33.如图1-7所示,一种防水的ac/dc双向电源,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ac/dc双向电源本体,同时在壳体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顶板24用于对壳体1顶端开口进行密封,此处的ac/dc双向电源为市面上在售的一种电源模块,主要采用三相无零线设计,实现ac-dc能量双向转换,解决电源系统中的零线电流问题,壳体1外部相关的接头以及按钮与其内腔中双向电源的连接为电气领域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做赘述。
34.由于双向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发热,因此在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通风盒6用以散发壳体1内部的热量以降低双向电源工作时的温度,具体地,在通风盒6为一立方体的盒体,在其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贯穿的弧形槽口22,且通风盒6内腔中位于弧形槽口22处转动设置有过滤组件用于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
35.实际使用时,通过通风盒6上的弧形槽口22可以实现壳体1内外气体的交换,从而有利于散发壳体1内部的热量,而通过在弧形槽口22处设置的过滤组件可以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避免灰尘等颗粒物进入到壳体1内部对电源造成影响。
36.具体地,过滤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通风盒6内腔中的密封柱5,密封柱5上开设有一个贯穿的导风槽15,导风槽15内部对称地设置有两滤板16,滤板16的外侧面与导风槽15的内壁相接触,使得气流经过导风槽15时会被滤板16过滤,而滤板16的前后两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圆轴23,圆轴23设置于滤板16的顶端位置处,且圆轴23延伸至密封柱5内部并与其转动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使得两滤板16能够相对于密封柱5转动。
37.进一步地,在密封柱5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一转轴10,转轴10延伸至通风盒6内部并与其转动连接,密封柱5上位于导风槽15的两侧形成有密封部25,且密封柱5从通风盒6上的弧形槽口22穿出并与弧形槽口22的内壁相接触,实际使用时,在密封柱5的外侧包裹一层密封垫,密封垫采用橡胶材质进行制作,以增加密封柱5与通风盒6上弧形槽口22之间的密封性。
38.具体使用时,当密封柱5上的导风槽15沿着通风盒6的宽度方向布置时,即密封柱5上的导风槽15从弧形槽口22处穿出至通风盒6的外侧,此时密封柱5内部的两滤板16处于与通风盒6相平行的状态,通过设置的两滤板16可以对从导风槽15经过的气体进行过滤,从而避免了外部环境中的灰尘进入到壳体1内部对电源造成影响,同时,此密封柱5上还设置有密封部25,当遇到雨天或者潮湿的天气时,可以转动密封柱5将其上的密封布转动至通风盒6的外侧,从而将通槽通纳至通风盒6内部,此时由于密封柱5与弧形槽口22的内壁相接触,通过密封部25的作用,使得外部的雨水或者潮湿的空气难以经过弧形槽口22进入到壳体1内部,从而对壳体1内部的电源进行保护。
39.综上所述,此装置设置的密封柱5以及其内部的滤板16,一方面可以对外部环境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防潮防水的功能,避免雨水等进入到壳体1内部。
40.如图2-4、9所示,为了带动上述密封柱5转动,在通风盒6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组件,具体地,调节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通风盒6顶部的盖板3,具体地,在通风盒6的顶面上开设有两贯穿的排水槽8,位于密封柱5顶端的转轴10延伸至通风盒6的顶部外侧,而排水槽8则关于转轴10对称设置,在盖板3的底面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排水槽8相配合的滑块2。
41.进一步地,位于顶端的转轴10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7,齿轮7设置于通风盒6的顶部,而其中一个滑块2靠近转轴10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与齿轮7相啮合的传动齿12,当通过盖板3带动滑块2在排水槽8内部滑动而经过齿轮7时,通过传动齿12与齿轮7的啮合可以带动齿轮7以及转轴10转动90
°
,从而带动密封柱5转动90
°

42.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密封柱5进行调节时,可以促使盖板3在通风盒6的顶部向一侧滑动,从而带动滑块2在排水槽8内部滑动,当滑块2上的传动齿12经过齿轮7并与其相啮合时可以带动齿轮7以及转轴10转动,而当传动齿12完全经过齿轮7后,可以带动转轴10和密封柱5转动90
°
,此时密封柱5上的密封部25穿过弧形曹阔并置于通风盒6的外侧,可以对弧形槽口22进行密封,避免雨水等进入到壳体1内部,下一次使用时,只需要滑动盖板3带动其复位即可促使密封柱5反向转动而复位,使得导风槽15置于通风盒6的外侧。
43.如图2、8、10所示,为了对滑动之后的盖板3进行限位,在盖板3外侧的滑块2上固定连接有一限位柱13,限位柱13设置于滑块2位于排水槽8内部的侧面上,且限位柱13的外侧面上铰接有一限位块14,此外,在限位柱13和限位块14之间设置有弹簧19,弹簧19与限位柱13固定连接。
44.进一步地,在通风盒6的一侧面上开设有贯穿的限位孔11,当滑动盖板3至极限位置时,限位柱13以及其上的限位块14会穿过通风盒6上的限位孔11,此时在弹簧19的作用力下可以带动限位块14向外张开,从而使得限位块14卡在通风盒6的外侧,有利于对滑动之后的盖板3进行限位,保持其稳定性,之后,按压限位块14使其与限位柱13从限位孔11穿过,即可带动盖板3复位。
45.如图4-7、9-12所示,在两滤板16之间设置有挤压组件,通过设置的挤压组件,当密封柱5上的密封部25转动至通风盒6外侧时,通过挤压组件可以促使导风槽15内的两个滤板16向外张开,进而使得相邻两密封柱5内的滤板16相互接触,此时相邻两滤板16呈v形设置,而盖板3处于打开状态,外部的雨水可以通过排水槽8进入到通风盒6内部并落至呈v形设置的相邻两滤板16之间,有利于对滤板16上过滤的杂质进行清理。
46.上述挤压组件包括设置于两滤板16之间的磁铁17,磁铁17的前后两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18,而导风槽15内部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开设有与导向块18相配合的导向槽20,使得导向块18滑动设置于导向槽20内部,而上述的滤板16采用铁进行制作,使得磁铁17能够对其进行吸附,磁铁17的两侧均设置为斜面,当磁铁17置于导风槽15最底端时,滤板16与磁铁17倾斜的侧面相接触,从而使得磁铁17可以更好地对滤板16进行吸附。
47.进一步地,在磁铁17的顶部设置有拉绳9,拉绳9的一端与磁铁17的顶面固定连接,拉绳9的另一端向上延伸依次穿过密封柱5、通风盒6和转轴10并延伸至转轴10的外侧,具体地,拉绳9远离磁铁17的一端与盖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
48.具体使用时,当遇到雨天时,可以滑动盖板3使得盖板3带动滑块2在排水槽8内部滑动,进而促使滑块2上的传动齿12与转轴10外侧的齿轮7相啮合以带动密封柱5转动,从而将导风槽15收纳至通风盒6内腔中,此时通过密封柱5可以对弧形槽口22进行密封,有利于
避免雨水通过弧形槽口22进入都外壳内部,而多个密封柱5以及通风盒6之间形成一个贯通的导流通道21,有利于相邻两滤板16贴合,初始状态下拉绳9位于通风盒6顶端的部分处于松弛状态,而当滑块2经过最后一个齿轮7后,多个拉绳9同时处于绷直的状态,此时继续滑动盖板3使得限位柱13和限位块14穿过限位孔11,在此过程中通过拉绳9可以带动磁铁17向上滑动从而对两侧的滤板16造成挤压,有利于将导风槽15内部的两滤板16向外挤压使其张开,此时多个密封柱5上的滤板16均处于向外张开的状态,进而使得相邻两密封柱5上的滤板16相互接触而呈v形设置,可以对上述提到的导流通道21进行密封,使得雨水只能通过滤板16流过,有利于对滤板16进行冲刷,而雨水可以通过排水槽8向下滑动至通风盒6内部,但是由于密封柱5与弧形槽口22的密封使得雨水不会进入到壳体1内部而是落至呈v形设置的两滤板16之间,实际使用过程中在通风盒6的一侧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水管4,使得进入到通风盒6内部的雨水可以通过排水管4排出,随着雨水不断地从滤板16上流过有利于对滤板16上吸附的灰尘等杂质进行冲刷,从而完成对滤板16的清理,同时也避免了雨水进入到壳体1内部对电源造成影响,之后盖板3复位的过程中松开拉绳9,在磁铁17的重力作用下会在两滤板16之间向下移动,通过磁铁17对滤板16的吸力,当磁铁17向下滑动上可以带动其两侧的滤板16向内转动而复位。
49.综上所述,此装置通过设置的挤压组件,可以在密封的状态下对滤板16进行冲洗,进而清理掉滤板16上吸附的灰尘和杂质,而且避免了清理过程中雨水等进入壳体1内部,同时,清理过程中,滤板16处于倾斜的状态,有利于雨水对滤板16进行冲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