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弱电智能化数据中心机房管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9027发布日期:2022-12-24 01:5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弱电智能化数据中心机房管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机房管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弱电智能化数据中心机房管理设备。


背景技术:

2.弱电一般是指直流电路或音频、视频线路、网络线路、电话线路,交流电压一般在36v以内,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是智能化的代名词,用来在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数据中心是一整套复杂的设施,它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其它与之配套的设备,还包括冗余的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数据中心是多功能的建筑物,能容纳多个服务器以及通信设备,而机房便是用于存放服务器,为用户以及员工提供it服务的地方,由于多个服务器同时工作会散发大量热量,故机房的散热管理是重中之重。
3.现阶段机房中的服务器通常设置在机柜中,大体散热方式有下列几种:一是通过设置通风管道,不间断或定时对机房内进行换风,使多个服务器产生的热量在换风过程中被输送到外部;二是通过空调对整个机房进行制冷降温,使多个服务器处于一个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中;三是将服务器放置在特定的可循环水冷液中;但以上三种散热方式均存在一定弊端,对于第一种而言,换风散热的效率较低,效果较差,对于第二种而言,若需要保持多个服务器的发热点温度降低,必须要整体提升制冷温度,但机房的空间较大,同时并不是整个机房内部都需要降温,因此会出现高能耗低效率的现象,对于第三种而言,防水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后期维护、检修较为不便,因此提出一种弱电智能化数据中心机房管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弱电智能化数据中心机房管理设备。
5.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弱电智能化数据中心机房管理设备,包括:机柜;第一隔板,构造呈t形且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机柜内;第二隔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机柜内且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通过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将所述机柜内部分隔呈容纳腔、散热腔、存放腔以及安装腔;多个承载架,均呈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沿竖直方向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多个连通槽,沿竖直方向阵列贯穿开设在所述第一隔板上且用于将所述容纳腔与散热腔连通;干冰,存放在所述存放腔内;
多个出雾孔,环形阵列贯穿开设在所述第二隔板上;供水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且用于向所述存放腔内内供水;抽风件,设置在所述机柜的顶部且用于将所述散热腔内的气体输送至外界;三个柜门,均通过合页与锁扣安装在所述机柜上且分别用于封堵所述容纳腔、散热腔以及安装腔。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服务器所产生的热量集中进入散热腔内,通过供水组件向存放腔内供水,利用干冰升华原理,降低散热腔内的温度,再通过抽风件将散热腔内的气体输送至外界,以实现对多个服务器的散热,相比现阶段的三种散热方式而言,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针对多个服务器的发热点进行散热,可以避免出现高能耗低效率的现象,同时便于后期维护、检修。
7.进一步地,还包括:吸潮件,设置在所述散热腔内且用于将雾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干冰升华产生的雾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以避免水分对服务器造成影响。
9.进一步地,所述吸潮件包括:固定盒,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散热腔内;多个通孔,矩形阵列贯穿开设在所述固定盒上;干燥剂,存放在所述固定盒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雾气穿过多个通孔,干燥剂和雾气中的水分子结构并生成水合物进行干燥,以吸收雾气中的水分。
11.进一步地,还包括: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上且用于将所述出雾孔进行遮挡。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根据服务器的工作状态对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进行调节。
13.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感应探头,设置在所述散热腔内;温度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机柜的顶部且与所述温度感应探头电性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工作人员判断散热腔内的温度。
15.进一步地,所述出雾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调节件包括:挡板,设置在所述散热腔内且通过轴承水平方向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上;四个穿孔,环形阵列贯穿开设在所述挡板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挡板,调节对四个出雾孔的遮挡幅度,从而调节四个穿孔和四个出雾孔的连通幅度。
17.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均水平方向设置且呈上下分布;储水箱,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板上;加热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板上;连接管,两端分别与所述储水箱以及加热部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阀门一;热水管,两端分别与所述加热部以及存放腔连通,所述热水管上设置有阀门二。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储水箱内加水,打开阀门一,储水箱内的水顺着连接管流入加热部内,通过加热部对水进行加热,关闭阀门一,打开阀门二,热水顺着热水管流入存放腔内,以实现向存放腔内供水,同时由于向存放腔内输送的是热水,因此干冰变成雾状的效果更快且更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1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箱,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板上,所述连接管与热水管的相对端均与所述加热箱连通;电加热棒,设置在所述加热箱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水箱内的水顺着连接管流入加热箱内,打开电加热棒,电加热棒工作,将加热箱内的水加热并形成热水,之后关闭阀门一,打开阀门二,热水顺着热水管流入存放腔内。
21.进一步地,所述抽风件包括:抽风机,设置在所述机柜顶部;出风管,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腔以及抽风机的输入端连通;排风管,两端分别与所述抽风机的输出端以及外界连通。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抽风机,散热腔内的气体依次进入出风管、抽风机以及排风管,并最终由排风管排出。
23.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分板,均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散热腔内且水平方向阵列分布,多个所述分板均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集气管,设置在所述散热腔内且自由端与所述出风管连通,所述集气管上连通有多个水平方向阵列分布的支管。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快雾气的流动速度,实现更快速的将散热腔内的气体排出,从而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在使用时,多个服务器所产生的热量集中进入散热腔内,通过供水组件向存放腔内供水,利用干冰升华原理,降低散热腔内的温度,再通过抽风件将散热腔内的气体输送至外界,以实现对多个服务器的散热,相比现阶段的三种散热方式而言,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针对多个服务器的发热点进行散热,可以避免出现高能耗低效率的现象,同时便于后期维护、检修,因此更具有实用性。
26.2、本技术通过吸潮件的设计,将干冰升华产生的雾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以避免水分对服务器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结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立体剖视图;
图6是本技术图5中b处的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图5中c处的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图5中d处的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图5中e处的放大图;图10是本技术图5中f处的放大图。
28.附图标记:1、机柜;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容纳腔;5、散热腔;6、存放腔;7、安装腔;8、承载架;9、连通槽;10、出雾孔;11、供水组件;1101、第一承载板;1102、第二承载板;1103、储水箱;1104、加热部;110401、加热箱;110402、电加热棒;1105、连接管;1106、阀门一;1107、热水管;1108、阀门二;12、抽风件;1201、抽风机;1202、出风管;1203、排风管;13、柜门;14、吸潮件;1401、固定盒;1402、通孔;15、调节件;1501、挡板;1502、穿孔;16、温度感应探头;17、温度显示屏;18、分板;19、集气管;20、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0.如图1-图10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弱电智能化数据中心机房管理设备,包括:机柜1;第一隔板2,构造呈t形且竖直方向设置在机柜1内;第二隔板3,水平方向设置在机柜1内且与第一隔板2连接,通过第一隔板2与第二隔板3,将机柜1内部分隔呈容纳腔4、散热腔5、存放腔6以及安装腔7,容纳腔4、散热腔5、安装腔7以及存放腔6的大小依次递减,容纳腔4、散热腔5以及安装腔7均与外界连通,机柜1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在正常使用时,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出水管的自由端和存放腔6连通;多个承载架8,均呈水平方向设置在容纳腔4内且沿竖直方向阵列设置在第一隔板2上,多个承载架8均用于服务器的安装;多个连通槽9,沿竖直方向阵列贯穿开设在第一隔板2上且用于将容纳腔4与散热腔5连通,连通槽9的数量和承载架8的数量相同;干冰,存放在存放腔6内,干冰在说明书附图中未示出,干冰是一种固态的二氧化碳,在6250.5498kpa压力下,把二氧化碳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再在低压下迅速凝固而得到,第二隔板3上贯穿开设有构造呈台阶状的孔一,孔一内紧密插设有构造呈台阶状的封堵盖一;多个出雾孔10,环形阵列贯穿开设在第二隔板3上;供水组件11,设置在安装腔7内且用于向存放腔6内供水;抽风件12,设置在机柜1的顶部且用于将散热腔5内的气体输送至外界;三个柜门13,均通过合页与锁扣安装在机柜1上且分别用于封堵容纳腔4、散热腔5以及安装腔7,三个柜门13的大小各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将三个柜门13命名为a、b以及c,a、b以及c分别用于封堵容纳腔4、散热腔5以及安装腔7,在初始状态下,三个柜门13分别将容纳腔4、散热腔5以及安装腔7进行封堵,封堵盖一将孔一进行封堵,在使用之前,需要完成准备工作,具体操作如下,打开a,将多个服务器安装到多个承载架8上,使多个服务器的后端分别对应多个连通槽9,之后关闭a,打开b,拔出封堵盖一至远离孔一,通过孔一向存放腔6内添加一定量的干冰,之后将封堵盖一紧密插设到孔一内,将孔一进行封堵,再关闭b即可,在使用时,多个服务器同时工作,会散发大量热量,由于服务器的后端设有较多的接孔以及自身携带的散热风扇,因此热量会通过多个连通槽9进入到散热腔5内,散热腔5内的温度上升,通过供水组件11向存放腔6内供水,水和存放腔6内的干冰发生反应,干冰出现升华现象,由固态变成气体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
周围空气的温度迅速降低并产生雾气,雾气由多个出雾孔10进入到散热腔5内,降低散热腔5内的温度,之后通过抽风件12将散热腔5内的气体输送至外界,以实现对多个服务器的散热,综上所述,本技术在使用时,多个服务器所产生的热量集中进入散热腔5内,通过供水组件11向存放腔6内供水,利用干冰升华原理,降低散热腔5内的温度,再通过抽风件12将散热腔5内的气体输送至外界,以实现对多个服务器的散热,相比现阶段的三种散热方式而言,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针对多个服务器的发热点进行散热,可以避免出现高能耗低效率的现象,同时便于后期维护、检修,因此更具有实用性。
31.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吸潮件14,设置在散热腔5内且用于将雾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参照上文,干冰升华所产生的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为了避免这些水分对服务器造成影响,因此在散热腔5内设置有用于将雾气中的水分进行吸收的吸潮件14。
32.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潮件14包括:固定盒1401,水平方向设置在散热腔5内,固定盒1401靠近第二隔板3且位置低于最底部的一个连通槽9,以避免雾气中的水分接触位于最底部的服务器;多个通孔1402,矩形阵列贯穿开设在固定盒1401上;干燥剂,存放在固定盒1401内,干燥剂在说明书附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干燥剂装入透气布袋中,在初始状态下,固定盒1401内并未存放干燥剂,参照上文,在准备工作中,需要打开b,将装有干燥剂的透气布袋放置在固定盒1401中,再关闭b,在使用时,雾气穿过多个通孔1402,干燥剂和雾气中的水分子结构并生成水合物进行干燥,以吸收雾气中的水分,也可通过打开b,将使用一段时间的干燥剂连通透气布袋一同从固定盒1401中取出,再将装有干燥剂的透气布袋放置在固定盒1401中,最后关闭b,以实现干燥剂的更换,保持对雾气中水分的吸收效果。
33.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调节件15,设置在第二隔板3上且用于将出雾孔10进行遮挡,在使用时,可通过调节件15调节对多个出雾孔10的遮挡幅度,以实现对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的调节,出雾孔10被遮挡的幅度越小,散热效率越高,散热效果越好,反之,出雾孔10被遮挡的幅度越大,散热效率越低,散热效果越差,在正常使用,即服务器正常工作时,使出雾孔10保持一半被遮挡即可,当服务器满负荷工作时,使出雾孔10完全打开,实现最大的散热效率和最好的散热效果。
34.如图1-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感应探头16,设置在散热腔5内,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感应探头16的型号为ds18b20;温度显示屏17,设置在机柜1的顶部且与温度感应探头16电性连接,在使用时,通过温度感应探头16对散热腔5内的温度进行检测,由温度感应探头16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温度显示屏17,工作人员可通过温度显示屏17显示的数值判断散热腔5内的温度,参照上文,服务器正常工作时,温度显示屏17显示正常数值,当服务器满负荷工作时,温度显示屏17上的数值会增加,此时由工作人员打开b,通过调节件15调节对多个出雾孔10的遮挡幅度,使出雾孔10完全打开,实现最大的散热效率和最好的散热效果。
35.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雾孔10的数量为四个,调节件15包括:挡板1501,设置在散热腔5内且通过轴承水平方向转动设置在第二隔板3上;四个穿孔1502,环形阵列贯穿开设在挡板1501上,参照上文,服务器正常工作时,挡板1501将四个出雾孔10的一半进行遮挡,穿孔1502的一半和出雾孔10连通,当服务器满负荷工作时,转动挡板1501,四个穿
孔1502分别和四个出雾孔10完全一一对应连通,即四个出雾孔10完全打开。
36.如图8-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水组件11包括:第一承载板1101与第二承载板1102,均水平方向设置且呈上下分布;储水箱1103,设置在第一承载板1101上,储水箱1103的顶部贯穿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内紧密插设有封堵盖二;加热部1104,设置在第二承载板1102上;连接管1105,两端分别与储水箱1103以及加热部1104连通,连接管1105上设置有阀门一1106;热水管1107,两端分别与加热部1104以及存放腔6连通,热水管1107远离加热部1104的一端贯穿第一隔板2并与存放腔6连通,热水管1107上设置有阀门二1108,在初始状态下,阀门一1106和阀门二1108均为关闭状态,参照上文,在准备工作时,打开a,将封堵盖二拔出至远离进水孔,将外部供水管道的自由端插入进水孔,通过外部供水管道向储水箱1103内加水,在本实施例中,储水箱1103上设置有构造呈透明状的观察窗,以便于对储水箱1103内的水量进行观察,当储水箱1103内的水量达到需求时,将外部供水管道的自由端拔出至远离进水孔,将封堵盖二紧密插设到进水孔内,打开阀门一1106,储水箱1103内的水顺着连接管1105流入加热部1104内,通过加热部1104对水进行加热,关闭阀门一1106,打开阀门二1108,热水顺着热水管1107流入存放腔6内,以实现向存放腔6内供水,同时由于向存放腔6内输送的是热水,因此干冰变成雾状的效果更快且更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37.如图8-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部1104包括:加热箱110401,设置在第二承载板1102上,连接管1105与热水管1107的相对端均与加热箱110401连通,相对端指的是连接管1105远离储水箱1103的一端以及热水管1107远离存放腔6的一端;电加热棒110402,设置在加热箱110401内,参照上文,打开阀门一1106,储水箱1103内的水顺着连接管1105流入加热箱110401内,打开电加热棒110402,电加热棒110402工作,将加热箱110401内的水加热并形成热水,之后关闭阀门一1106,打开阀门二1108,热水顺着热水管1107流入存放腔6内。
38.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抽风件12包括:抽风机1201,设置在机柜1顶部;出风管1202,两端分别与散热腔5以及抽风机1201的输入端连通,出风管1202远离抽风机1201的一端贯穿机柜1的顶部并与散热腔5连通;排风管1203,两端分别与抽风机1201的输出端以及外界连通,在实际使用时,排风管1203远离抽风机1201的一端应延伸至机房外部,在使用时,打开抽风机1201,抽风机1201工作,散热腔5内的气体依次进入出风管1202、抽风机1201以及排风管1203,并最终由排风管1203排出,以实现将散热腔5内的气体输送至外界。
39.如图5-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分板18,均竖直方向设置在散热腔5内且水平方向阵列分布,多个分板18均与第一隔板2连接,通过多个分板18在散热腔5内部形成多个集气腔,集气腔的数量为分板18的数量加一;集气管19,设置在散热腔5内且自由端与出风管1202连通,集气管19上连通有多个水平方向阵列分布的支管20,集气管19由连通的管一和管二组成,管一和管二分别呈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管一的自由端和出风管1202连通,多个支管20均与管二连通,支管20的数量为分板18的数量加一,故支管20的数量和集气腔的数量相同,参照上文,当抽风机1201工作时,散热腔5内的气体会由多个支管20进入到集气管19中,再由集气管19进入到出风管1202中,由于雾气由面积较大的区域进入多个面积较小的集气腔中,因此会加快雾气的流动速度,实现更快速的将散热腔5内的气体排出,从而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4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