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插针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1768发布日期:2022-07-01 19:4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PCBA插针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pcba插针焊接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pcb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pcba插针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2.印刷电路板,又称印制电路板,印刷线路板,常使用英文缩写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线路连接的提供者。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技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
3.pcba板的加工过程中,还涉及到插针以及焊接的工艺,目前,常规的操作方法为:人工手拿pcba板,然后将插针插入到pcba板,并手扶插针,然后通过焊接设备进行焊接。该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长短针、歪斜、浮起等问题,大大影响了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cba插针焊接装置。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pcba插针焊接装置,包括:
6.支撑组件,其包括至少两个正对间隔设置的支撑件;以及
7.承载组件,其转动连接至少两个支撑件;承载组件具有承载区以及固针部,承载区用于放置产品及插针,固针部与插针接触;
8.其中,产品及插针放入承载区,固针部将插针固定于产品上,承载组件相对支撑件翻转后进行加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组件还包括搭载件,至少两个支撑件设置于搭载件。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件及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位于支撑件的一侧,第二定位件位于支撑件的另一侧。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搭载件设于至少两个调节槽,至少两个支撑件分别滑动设置于至少两个调节槽。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定位件的高度高于第一定位件。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承载件、第二承载件以及夹紧件,第一承载件转动设置于至少两个支撑件,第二承载件与第一承载件相对设置,且第一承载件与第二承载件共同构成承载区,夹紧件设置于第一承载件,夹紧件夹紧第一承载件及第二承载件,第二承载件具有固针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承载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固定件及至少两个第二固定件,至少两个第一固定件设置于第一承载件,至少两个第二固定件设置于第二承载件,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相抵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固定件设有斜面,第二固定件设有斜槽,斜面与斜槽相适配。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承载件包括承载板及固针块,承载板与第一
承载件相对设置,固针块设置于承载板面向第一承载件的一侧,固针块与插针接触。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承载组件。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支撑组件以及承载组件的配合使用,将产品放入到承载区,然后插入插针并通过固针部对插针进行固定,焊接前,先将整个承载组件相对支撑件进行翻转,而后进行焊接加工。该种方式不仅改善了人员手拿产品和插针的现象,大大提升效率,而且加工时产品与插针都相对固定,焊接时不易出现长短针、歪斜、浮起等问题,大大保障了产品的良品率,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实施例中pcba插针焊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实施例中pcba插针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实施例中第二承载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配合状态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支撑组件;11-支撑件;12-搭载件;121-调节槽;13-第一定位件;14-第二定位件;
27.2-承载组件;21-承载区;22-固针部;23-第一承载件;24-第二承载件;241-承载板;242-固针块;25-夹紧件;26-第一固定件;261-斜面;27-第二固定件;271-斜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实施例一
31.如图1-图2所示,图1为实施例中pcba插针焊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实施例中pcba插针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pcba插针焊接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及承载组件2,承载组件2转动设置于支撑组件1,承载组件2具有承载区21及固针部22,承载区21用于放置产品,固针部22用于固定插针,使得插针与产品相对固定。
33.如图1-图3所示,图3为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支撑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11,至少两个支撑件11相对设置,且至少两个支撑件11间隔设置,承载组件2转动设置于支撑件11。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支撑件11,两个支撑件11分别位于承载组件2的两侧,以提升承载组件2翻转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支撑组件1还包括搭载件12,两个支撑件11分别设置于搭载件12的两侧。更进一步的,搭载件12上还设有两个调节槽121,两个支撑件11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调节槽121,通过调节槽121的设置,支撑件11的位置可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产品,提升其通用性。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槽121的数量与支撑件11的数量相对应,由于本实施例的支撑件11设定为两个,所以调节槽121的数量也为两个。更进一步的,支撑组件1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位件13以及至少两个第二定位件14,至少两个第一定位件13及至少两个第二定位件14分别位于承载组件2的两侧,其中,承载组件2放置产品和插针时,依靠第一定位件13进行支撑;承载组件2上的产品和插针进行焊接时,依靠第二定位件14进行支撑。具体应用时,为了便于焊接,第二定位件14的高度高于第一定位件13,即放置产品和插针时,承载组件2处于水平状态;进行加工时,则处于竖起状态。
34.如图1、2、4及5所示,图4为实施例中第二承载件2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6及第二固定件27配合状态图。承载组件2具有承载区21及固针部22,承载区21用于放置产品和插针,固针部22用于固定产品上的插针。具体应用时,承载组件2包括第一承载件23、第二承载件24及夹紧件25,第一承载件23转动设置于支撑件11,第二承载件24与第一承载件23相对设置,且第一承载件23与第二承载件24共同构成承载区21,第二承载件24具有固针部22;夹紧件25设置于第一承载件23,且夹紧件25将第一承载件23与第二承载件24夹紧,进而使得产品与插针固定。本实施例中,夹紧件25为弹簧夹。具体应用时,第二承载件24包括承载板241及固针块242,承载板241与第一承载件23相对设置,固针块242设置于承载板241面向第一承载件23的一侧。具体的,固针部22为固针块242,且固针块242的数量为多个。进一步的,承载组件2还包括第一固定件26及第二固定件27,第一固定件26设置于第一承载件23,第二固定件27设置于承载板241,夹紧件25将第一承载件23与承载板241夹紧时,第一固定件26与第二固定件27相互抵接。更进一步的,第一固定件26远离第一承载件23的一端设有斜面261,第二固定件27远离承载板241的一端设有斜槽271,斜面261与斜槽271相适配,通过斜面261与斜槽271的设置,便于承载板241与第一承载件23进行接合。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6与第二固定件27的数量均为四个,提升第一承载件23与承载板241接合时的稳定性。
35.pcba插针焊接装置工作时,初始状态,第一承载件23与第一定位件13接触,处于平躺状态,此时,将产品和插针依序放入到第一承载件23上,而后,撑开夹紧件25,将承载板241放置于第一承载件23的上部,第一固定件26与第二固定件27相互抵接,再将夹紧件25复位,承载板241上的固针块242与插针抵接,使得产品与插针相对固定,而后,再将整个承载组件2相对支撑件11进行翻转,使得整个承载组件2竖立起来,进行焊接加工,加工完成后,将承载组件2再平放,撑开夹紧件25,将承载板241取出,最后将加工后的产品取出即可。
36.实施例二
3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没有搭载件12、第一定位件13以及第二定位件14,同时增设驱动件,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承载组件2,通过驱动件的带动使得承载组件2在水平位置和竖起位置之间转换。
38.综上所述,通过支撑组件以及承载组件的配合使用,将产品放入到承载区,然后插入插针并通过固针部对插针进行固定,焊接前,先将整个承载组件相对支撑件进行翻转,而后进行焊接加工。该种方式不仅改善了人员手拿产品和插针的现象,大大提升效率,而且加工时产品与插针都相对固定,焊接时不易出现长短针、歪斜、浮起等问题,大大保障了产品的良品率,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39.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