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面板领域内的终端面板。
背景技术:
2.终端面板是应用于工作区布线子系统,适合多类型模块安装的一类布线产品。其主要作用是用以固定模块,保护信息出口处的线缆,起到类似屏风的作用。通常是将布线用的底盒嵌入在墙体内,用面板将底盒封盖。终端面板对于布线系统来说,不是主要的影响性能的产品部件,但是在整个布线系统中,却是仅有的几个外露在墙体表面的产品之一,其性能与美观直接影响着整体布线的效果。现有技术中,面板上的网络接口的整体结构为插接的结构,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易造成网络模块的松动,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线电视、数据网络终端面板,网络插口一体化结构,网络模块插接紧密,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线电视、数据网络终端面板,包括面罩,所述面罩卡接有内衬板,所述内衬板两侧对称开设有螺孔,所述内衬板中央开设有信号内输出口,所述内信号输出口的两侧设置有螺柱孔,所述内衬板的下部设置有方形通孔,方形通孔配套设置有内固定结构和外封闭结构,所述内固定结构与内衬板一体化成型,所述内固定结构设置在内衬板的内侧面,所述外封闭结构设置在内衬板的外侧面,所述内固定结构和外封闭结构相互配合,所述面罩上开设有信号外输出口和网络外接口,信号外输出口与信号内输出口相匹配,网络外接口与外封闭结构相匹配。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内固定结构将网络模块插接固定,外界的网线端头通过外封闭结构伸进方形通孔中与内固定结构上的网络模块插接,实现网络通讯,内固定结构一体化结构,网络模块插接紧密,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将有线电视模块通过一对螺柱孔用螺栓固定在内衬板的内侧面,有线电视模块的输出端正对信号内输出口并伸出,有线电视信号线的端头可以直接插接在有线电视模块的输出端,插接方便可靠,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有线电视线和网线的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固定结构包括内封板,所述内封板覆盖在方形通孔的后端面,所述内封板上设置有方形插口,所述方形插口与方形通孔相连通,所述方形插口的上顶板的内壁上设置有上倒拔,所述方形插口的下底板的内壁上设置有下倒拔,所述上倒拔和下倒拔上下对称设置,所述方形插口的两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插槽。
7.这样将内封板上方形插口为立方体,其为前后开口的长方体状结构,与方形通孔相连通,方形插口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插槽,可与网络模块的外壁相配合,使得网络模块插入方形插口内并将网络模块的输出端暴露在方形通孔上,与外封闭结构配合插接网线端头,而方形插口的上倒拔和下倒拔能够与网络模块上下两端的卡接结构相配合,插入后在没有按压卡接结构的情况下,网络模块不会被拔出,结构紧致,插接牢固。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封闭结构包括滑动盖板,所述滑动盖板的两侧设置有滑动薄边,所述滑动薄边与方形通孔下部两侧的滑动槽相匹配,所述滑动盖板的上顶边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与z型弹簧的下边相匹配,所述z形弹簧的上边卡设在前挡板和内封板之间,所述前挡板设置在方形通孔顶部并且和内封板的外侧面之间留有间隙。
9.这样方形通孔的两侧壁上开设滑动槽,滑动盖板的两侧的滑动薄边插在滑动槽内,使得滑动盖板可以沿着滑动槽上下移动,滑动盖板的上边开设弹簧槽,用于插入z型弹簧的下边,由于方形插口只占用了内封板的三分之二部分,内封板剩余的三分之一部分完全遮盖住方形通孔对应的开口部分,这样该部分的内封板则可以作为底板使用,和前挡板之间构成的间隙配合方形通孔的上部内壁用来卡接z形弹簧的上边,这样z型弹簧处于滑动盖板与方形通孔的上部内壁之间,用手推动滑动盖板向上移动,则会压缩z型弹簧,使得手指松开滑动盖板,则滑动盖板会被z型弹簧的弹力作用瞬间重新回到原位,将方形插口的前端遮盖。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内封板的上部开设有与前挡板外形大小一致的钻孔,由于内封板和内衬板为一体化成型,所以在内封板上开设钻孔,可以方便通过钻孔进行前挡板的加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z型弹簧为不锈钢材质,这样z型弹簧不易生锈,使用寿命更长。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罩的的四个角处对称设置有卡块,所卡块与开设在内衬板上的卡槽相匹配,所述面罩的底部开设有一对缺口,所述缺口与设置在内衬板底部的凸块相匹配;这样方便将面罩盖在内衬板上并且通过卡块和卡槽的配合扣紧,而当需维修接线时,则工具轻插入缺口中,撬动后,即可将面罩和内衬板分离,操作方便。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衬板和面罩均为abs材质;这样面的耐腐蚀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外形更美观。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衬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衬板正面结构示意图一。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衬板正面结构示意图二。
19.其中,1面罩,2信号输出端,3信号外输出口,4缺口,5网络外接口,6凸块,7卡槽,8内衬板,9有线电视模块,10内封板,11插槽,12下倒拔,13凸块,14钻孔,15信号内输出口,16螺柱孔,17上倒拔,18滑动盖板,19方形插口,20螺孔,21弹簧槽,22前挡板,23滑动槽,24z型弹簧,25滑动薄边,26方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5所示的一种有线电视、数据网络终端面板,包括面罩1,所述面罩1卡接有
内衬板8,所述内衬板8两侧对称开设有螺孔20,所述内衬板8中央开设有信号内输出口15,所述内信号输出口的两侧设置有螺柱孔16,所述内衬板8的下部设置有方形通孔26,方形通孔26配套设置有内固定结构和外封闭结构,所述内固定结构与内衬板8一体化成型,所述内固定结构设置在内衬板8的内侧面,所述外封闭结构设置在内衬板8的外侧面,所述内固定结构和外封闭结构相互配合,所述面罩1上开设有信号外输出口3和网络外接口5,信号外输出口3与信号内输出口15相匹配,网络外接口5与外封闭结构相匹配。
22.所述内固定结构包括内封板10,所述内封板10覆盖在方形通孔26的后端面,所述内封板10上设置有方形插口19,所述方形插口19与方形通孔26相连通,所述方形插口19的上顶板的内壁上设置有上倒拔17,所述方形插口19的下底板的内壁上设置有下倒拔12,所述上倒拔17和下倒拔12上下对称设置,所述方形插口19的两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插槽11。
23.所述外封闭结构包括滑动盖板18,所述滑动盖板18的两侧设置有滑动薄边25,所述滑动薄边25与方形通孔26下部两侧的滑动槽23相匹配,所述滑动盖板18的上顶边开设有弹簧槽21,所述弹簧槽21与z型弹簧24的下边相匹配,所述z形弹簧的上边卡设在前挡板22和内封板10之间,所述前挡板22设置在方形通孔26顶部并且和内封板10的外侧面之间留有间隙。
24.内封板10的上部开设有与前挡板22外形大小一致的钻孔14;所述z型弹簧24为不锈钢材质;所述面罩1的的四个角处对称设置有卡块,所卡块与开设在内衬板8上的卡槽7相匹配,所述面罩1的底部开设有一对缺口4,所述缺口4与设置在内衬板8底部的凸块136相匹配;所述内衬板8和面罩1均为abs材质。
25.本实用新型中,内衬板8上开设有方形通孔26,在内衬板8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内封板10,内封板10上设置有方形插口19,方形插口19的前后端均设有开口,方形插口19、内封板10以及内衬板8为一体化成型,即方形插口19贯穿内封板10,其前后端的开口与方形通孔26连通,方形插口19的两侧内壁上开设插槽11,便于网络模块准确插入方形插口19中,而方形插口19的上倒拔17和下倒拔12能够配合网络模块上下端的按压卡接结构,能够使得网络模块在插入方形插口19后被上倒拔17和下倒拔12卡主,不会脱落,并且插接紧密;内封板10覆盖住方形通孔26的内侧面,方形形通孔的两侧壁上开设滑动槽23,滑动盖板18的两侧的滑动薄边25插在滑动槽23内,使得滑动盖板18可以沿着滑动槽23上下移动,滑动盖板18的上边开设弹簧槽21,用于插入z型弹簧24的下边,由于方形插口19只占用了内封板10的三分之二部分,内封板10剩余的三分之一部分完全遮盖住方形通孔26对应的开口部分,这样该部分的内封板10则可以作为底板使用,和前挡板22之间构成的间隙配合方形通孔26的上部内壁用来卡接z形弹簧的上边,这样z型弹簧24处于滑动盖板18与方形通孔26的上部内壁之间,用手推动滑动盖板18向上移动,则会压缩z型弹簧24,使得手指松开滑动盖板18,则滑动盖板18会被z型弹簧24的弹力作用瞬间重新回到原位,将方形插口19的前端遮盖。
26.使用时,将网络模块插入方形插口19中,以上倒拔17和下倒拔12固定卡紧,网络模块的输出端暴露在内衬板8的方形通孔26上,将有线电视模块9通过螺栓与内衬板8上螺柱孔16连接固定,有线电视模块9的输出端正对信号内输出口15并伸出,安装好网络模块和有线电视模块9的内衬板8通过螺栓和螺孔20与嵌入墙体内的底盒固定连接,之后再将面罩1扣在内衬板8的外侧面,这样有线电视模块9的信号输出端2通过内衬板8上的信号内输出口15从面罩1上的信号外输出口3伸出,可以插接有线电视的信号线;面罩1上的网络外接口5
大小与滑动盖板18相比略小但将滑动盖板18主体暴露出来,通过向上推动滑动盖板18,使得方形插口19暴露出来,进而将网络模块的输出端暴露出来,这样网线端头即可与网络模块的输出端插接。
27.本实用新型采用面罩1和内衬板8相互卡接的模式,将内固定结构与内衬板8一体化成型,通过z型弹簧24实现滑动盖板18的自动闭合,整体结构稳定,拼装方便牢固,组装后运输过程中不会分离,使用寿命更长,外形更美观。
28.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