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静电的FPC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6663发布日期:2023-01-06 19:1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静电的FPC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具有防静电的fpc板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fpc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静电的fpc板。


背景技术:

2.fpc板全称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fpc板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需要设置防静电处理,以保证其正常的性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防静电的fpc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防静电的fpc板。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具有防静电的fpc板,包括主体、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底部与所述底板的底部相适配,所述主体位于顶板与底板之间,顶板顶部内壁的两侧和底板底部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顶板的内部和底板的内部均设有升降板,两个所述升降板相对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杆,位于同一个升降板上的两个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若干圆形滑孔,固定板在圆形滑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片和连接板,若干所述滑杆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的一侧和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若干连接板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静电板,若干所述防静电板的一侧分别与主体的顶部和底部相接触,顶板的内部和底板的内部均设有限位机构。
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四个固定块,所述顶板顶部内壁的两侧和底板底部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升降板的两侧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外部滑动连接,两个升降板的一侧分别与顶板的内壁之间和底板的内壁之间均设有若干弹性块,四个所述固定块分别与四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位于顶板同一侧的两个连接块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转动筒,两个所述转动筒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贯穿至转动筒的外部。
8.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拉杆的一侧外部均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块的一侧和所述转动筒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两侧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拉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两个拉杆分别与两个限位块的卡槽相适配。
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升降板的一侧均设有导板,两个所述导板的一侧均设有导流线,两个所述导流线的一端分别贯穿至所述顶板的一侧外部和所述底板的一侧外部。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1、通过设置顶板、底板、升降板、固定板、滑杆、固定片、弹性块、固定杆、连杆、连接板、防静电板,使用本装置时,将顶板和底板分别对应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密封固定好顶板和底板,若干防静电板与主体的外部接触,并带动连接板顶部的滑杆在固定板上滑动,其滑动过程中并挤压第一弹簧,两组防静电板与主体紧密接触,同时,固定板通过连杆带动升降板在固定杆外部滑动,升降板滑动过程中并挤压弹性块,通过弹性块将防静电板和主体限位固定住,使得主体放置稳定,减震的同时减少与主体的接触,使主体降低摩擦,本装置操作简单,结构可靠,作业效果好;
13.2、通过设置限位块、拉杆、转动筒,使用本装置时,通过转动筒内部的拉杆与限位块嵌合,拉杆通过滑块挤压第二弹簧,以此将顶板和底板连接固定,保证了装置安装的便捷性;
14.3、通过设置导流线、导板,使用本装置时,可通过导流线和导板主动导出装置产生的静电,保证装置的作业效果,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15.通过设置顶板、底板、升降板、固定板、滑杆、固定片、弹性块、固定杆、连杆、连接板、防静电板、限位块、拉杆、转动筒、导流线、导板,使用本装置时,本装置操作简单,结构可靠,作业效果好,稳定实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具有防静电的fpc板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具有防静电的fpc板的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具有防静电的fpc板的导板和导流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主体、2顶板、3底板、4升降板、5固定板、6滑杆、7固定片、8弹性块、9固定杆、10连杆、11固定块、12转动筒、13限位块、 14拉杆、15滑块、16第一弹簧、17防静电板、18连接板、19导板、20 导流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1.实施例1
22.参照图1-2,一种具有防静电的fpc板,包括主体1、顶板2和底板 3,顶板2底部与底板3的底部相适配,主体1位于顶板2与底板3之间,顶板2顶部内壁的两侧和底板3底部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顶板2的内部和底板3的内部均设有升降板4,两个升降板4相对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杆10,位于同一个升降板4上的两个连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板5,两个固定板5的中部开设有若干圆形滑孔,固定板5在圆形滑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6,滑杆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片7和连接板18,若干滑杆6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一弹簧16,第一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5的一侧和连接板18的一侧固定连接,若干连接板18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静电板17,若干防静电板17的一侧分别与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相接触,顶板2的内部和底板3的内部均设有限位机构。
23.其中,限位机构包括四个固定块11,顶板2顶部内壁的两侧和底板3 底部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升降板4的两侧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固定杆9的外部滑动连接,两个升降板4的一侧分别与顶板2的内壁之间和底板3的内壁之间均设有若干弹性块8,四个固定块11分别与四个固定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将顶板2和底板3分别对应主1的顶部和底部,密封固定好顶板2和底板3,若干防静电板17与主体1的外部接触,并带动连接板18顶部的滑杆6在固定板5上滑动,其滑动过程中并挤压第一弹簧16,两组防静电板17与主体1紧密接触,同时,固定板5通过连杆10带动升降板4在固定杆9外部滑动,升降板4滑动过程中并挤压弹性块8,通过弹性块8将防静电板17和主体1限位固定住,使得主体1 放置稳定,减震的同时减少与主体1的接触,使主体1降低摩擦,本装置操作简单,结构可靠,作业效果好;
24.其中,顶板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位于顶板2同一侧的两个连接块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转动筒12,两个转动筒12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5,滑块1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杆14,拉杆14的一端贯穿至转动筒12的外部。
25.其中,两个拉杆14的一侧外部均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块15的一侧和转动筒12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
26.其中,底板3的两侧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两个限位块13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拉杆1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两个拉杆14 分别与两个限位块13的卡槽相适配,通过转动筒12内部的拉杆14与限位块13嵌合,拉杆14通过滑块15挤压第二弹簧,以此将顶板2和底板 3连接固定,保证了装置安装的便捷性。
27.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将顶板2和底板3分别对应主1的顶部和底部,密封固定好顶板2和底板3,若干防静电板17与主体1的外部接触,并带动连接板18顶部的滑杆6在固定板5上滑动,其滑动过程中并挤压第一弹簧16,两组防静电板17与主体1紧密接触,同时,固定板5 通过连杆10带动升降板4在固定杆9外部滑动,升降板4滑动过程中并挤压弹性块8,通过弹性块8将防静电板17和主体1限位固定住,使得主体1放置稳定,减震的同时减少与主体1的接触,使主体1降低摩擦,本装置操作简单,结构可靠,作业效果好;
28.通过转动筒12内部的拉杆14与限位块13嵌合,拉杆14通过滑块 15挤压第二弹簧,以此将顶板2和底板3连接固定,保证了装置安装的便捷性。
29.实施例2
30.参照图3,一种具有防静电的fpc板,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为了增加装置的实用性,两个升降板4的一侧均设有导板19,两个导板19 的一侧均设有导流线20,两个导流线20的一端分别贯穿至顶板2的一侧外部和底板3的一侧外部,可通过导流线20和导板19主动导出装置产生的静电,保证装置的作业效果,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31.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将顶板2和底板3分别对应主1的顶部和底部,密封固定好顶板2和底板3,若干防静电板17与主体1的外部接触,并带动连接板18顶部的滑杆6在固定板5上滑动,其滑动过程中并挤压第一弹簧16,两组防静电板17与主体1紧密接触,同时,固定板5 通过连杆10带动升降板4在固定杆9外部滑动,升降板4滑动过程中并挤压弹性块8,通过弹性块8将防静电板17和主体1限位固定住,使得主体1放置稳定,减震的同时减少与主体1的接触,使主体1降低摩擦,本装置操作简单,结构可靠,作业效果好;
32.通过转动筒12内部的拉杆14与限位块13嵌合,拉杆14通过滑块 15挤压第二弹簧,以此将顶板2和底板3连接固定,保证了装置安装的便捷性。
33.使用本装置时,可通过导流线20和导板19主动导出装置产生的静电,保证装置的作业效果,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