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流散热的单相浸没式液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5943发布日期:2022-09-23 21:0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流散热的单相浸没式液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流散热的单相浸没式液冷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机房标准单机架功率为4kw,5g通信和物联网时代带动机房服务器单机架用电功率向30kw甚至更高的方向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的大型数据中心建成,但设备的功率消耗也随之增大,导致机柜内设备的发热量越多。使用传统的底板风道送风、冷热通道隔离送风和全房间制冷送风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散热需求,并且传统的散热方向有明显的散热不均匀的状况,明显限制了机房内设备的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流散热的单相浸没式液冷装置,其能解决传统的散热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化机房的散热需求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均流散热的单相浸没式液冷装置,包括冷却箱体、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冷却箱体内部开设有浸没腔体,所述浸没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模块,所述浸没腔体的顶部设置有环流模块,所述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的出液端通过导流模块与浸没腔体连接,所述环流模块的输入端与浸没腔体连接,所述环流模块的输出端与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的回液端连接,所述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6.所述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用于对浸没腔体中的冷却液进行循环热交换。
7.优选的,所述导流模块包括自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向远离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方向设置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沿轴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导流孔,所述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的出液端依次通过导流管、导流孔与浸没腔体连接。
8.优选的,所述导流孔的孔径自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向远离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方向呈递增设置。
9.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导流管上方的均流板,所述均流板上呈矩阵开设有若干均流孔,所述导流孔通过均流孔与浸没腔体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环流模块包括环绕浸没腔体顶部设置的环流管,所述环流管沿轴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环流孔,所述浸没腔体通过环流孔与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的回液端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包括回液管和循环泵,所述回液管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循环泵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浸没腔体通过环流孔与回液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回液管的输出端外接有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循环泵与导流管的输入端连接。
1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控制模块驱使冷却液换热循环
模块对浸没腔体中的冷却液进行循环热交换,以使得浸没腔体能够维持在需求范围,进行对浸没腔体内的设备进行有效的散热。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均流散热的单相浸没式液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冷却箱体;11-浸没腔体;12-导流模块;121-导流管;122-导流孔;123-均流板;124-均流孔;13-环流模块;131-环流管;2-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21-回液管;22-循环泵;23-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19.如图1所示,一种均流散热的单相浸没式液冷装置,包括冷却箱体1、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2和控制模块,所述冷却箱体1内部开设有浸没腔体11,所述浸没腔体11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模块12,所述浸没腔体11的顶部设置有环流模块13,所述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2的出液端通过导流模块12与浸没腔体11连接,所述环流模块13的输入端与浸没腔体11连接,所述环流模块13的输出端与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2的回液端连接,所述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2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2,用于对浸没腔体11中的冷却液进行循环热交换。优选的,所述导流模块12包括自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2向远离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2方向设置的导流管121,所述导流管121沿轴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导流孔122,所述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2的出液端依次通过导流管121、导流孔122与浸没腔体11连接。具体的,所述导流孔122的孔径自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2向远离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2方向呈递增设置。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导流管121上方的均流板123,所述均流板123上呈矩阵开设有若干均流孔124,所述导流孔122通过均流孔124与浸没腔体11连接。
20.优选的,所述环流模块13包括环绕浸没腔体11顶部设置的环流管131,所述环流管131沿轴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环流孔,所述浸没腔体11通过环流孔与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2的回液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换热循环模块2包括回液管21和循环泵22,所述回液管21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3,所述温度传感器23和循环泵22均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浸没
腔体11通过环流孔与回液管2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回液管21的输出端外接有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循环泵22与导流管121的输入端连接。
2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循环泵22将冷却模块输出的冷却液输送至导流管121,并从导流管121的导流孔122中输出到浸没腔体11中,优选的,导流孔122的孔径随之与循环泵22的距离越大而越大,避免出现“冷却液近端冷却效果好,远端效果差”的情况,使得导流管121两端能够均匀输出冷却液,再通过导流管121上方的均液板上的均液孔将导流管121输出的冷却液均匀输进浸没腔体11,使得浸没腔体11内的冷却液更加均匀,进而驱使浸没腔体11内的温度处于一个均匀的状态,然后通过环绕在筋膜枪顶部的环流管131上的环流孔对冷却液进行全方位的回收,使得冷却液经回液管21返回带冷却模块,同时控制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23获取浸没腔体11流出的冷却液的温度,并且根据冷却液的温度反馈控制循环泵22的转速,以使得浸没腔体11内的温度处于稳态。
22.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