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合一强电磁脉冲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9076发布日期:2022-11-15 21:2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合一强电磁脉冲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尤其是指一种二合一强电磁脉冲防护装置;该种二合一强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电器元件防自然界雷电电磁干扰,以及人为制作的核强电磁干扰的问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强电磁干扰场所;属于电磁防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野外移动式通信设备及通信车辆等主要应用于应急通讯指挥系统或军用指挥系统,其特点为机动性强,适应于各种地理、气候环境。移动式指挥通信设备精度高,价格贵,体积小,其设备集成度高,易受静电干扰而受损或影响通讯,特别是雷雨天气时,车辆内部的通信设备极易遭受雷电的损坏,导致信号完全中断,造成救灾指导系统或制导系统的瘫痪,带来无法想象的损失。
3.而且在很多场所,还会存在一些除自然界的雷电电磁脉冲外的人为制造的强电磁脉冲,如核电磁脉冲,这种核电磁脉冲可以人为制造强电磁干扰源,对通信设备进行点对点的精确干扰或打击,且它的突防能力远远大于自然界的雷电电磁脉冲,因此我们在防护常规自然界的强电磁脉冲外还需要对这类的快速核电磁脉冲进行防护,不然在类似的环境下我们的设备将处于瘫痪状态,可是现有的设备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很有必要对此加以改进。
4.通过查询检索为发现相同的技术报道,只有相关领域的技术文献,最为接近的由以下几篇:
5.1、专利号为cn202021670021.1,名称为“一种用于千兆网的强电磁脉冲综合防护装置”,申请人为:合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腔体四周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的高度为盖板厚度,所述盖板装配在所述第一台阶上,上表面与外壳齐平;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使用标准rj45网口进行连接,产品高度不超过30mm。
6.2、专利号为cn202021671428.6,名称为“一种用于直流电源的强电磁脉冲综合防护装置”,申请人为:合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直流电源的强电磁脉冲综合防护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腔体四周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的高度为盖板厚度,所述盖板装配在所述第一台阶上,上表面与外壳齐平;所述外壳的一端部设有输入连接器,所述输入连接器的四个安装孔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带尾夹的金属线缆固定器。
7.3、专利号为cn202121502535.0,名称为“一种电磁脉冲滤波电源防雷结构”,申请人为:南京宁普防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磁脉冲滤波电源防雷结构,设有压敏电阻、尼龙外壳、电源电极、脱扣电极和接地电极;压敏电阻设置在尼龙外壳的内部;电源电极从尼龙外壳的顶部插入尼龙外壳的内部,电源电极处于尼龙外壳内部的一端和脱扣电极铆接;接地电极从尼龙外壳的底部插入尼龙外壳的内
部,接地电极处于尼龙外壳内部的一端和压敏电阻的双引脚焊接;脱扣电极和压敏电阻的单引脚焊接。
8.上述这些专利虽然都涉及到了电磁脉冲的防护,但是这些专利技术都是针对网络信号及电源线路的电磁防护,并且不能做到射频信号的电磁防护,也不能防雷电电磁脉冲,又能防核强电磁脉冲,而且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这样前面所述的问题仍然存在,所以很有必要对此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在的电磁防护装置不能既能有效防雷电电磁脉冲,又能防核强电磁脉冲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有效防雷电电磁脉冲,又能防核强电磁脉冲的装置。该电磁防护装置既能有效防雷电电磁脉冲,又能防核强电磁脉冲。
10.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二合一强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方形半开口结构,在开口的上部开有凹槽,凹槽上盖有盖板,盖板卡在凹槽内,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壳体的开口上,使得壳体内腔形成封闭腔体;壳体和盖板均为电磁屏蔽体,由壳体和盖板封闭所形成的封闭腔体为电磁屏蔽腔体;在封闭腔体内分别安装有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和射频50ω焊接探针,由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和射频50ω焊接探针组合安装在壳体和盖板形成的电磁屏蔽腔体内,构成强电磁脉冲防护装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槽在壳体半开口的上表面上,形状与盖板相配;使得盖板正好卡在凹槽内,并与壳体固定封闭连接在一起,使得壳体内部形成封闭腔体;而上表面壳体的上表面与盖板的上表面平齐,形成整体的平面。
12.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槽底面上布置有连接螺孔,盖板上也对应开有螺孔,盖板盖在壳体的凹槽内后,通过平头紧固螺钉固定在壳体上,保证上盖面的平整。
13.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封闭腔体内表面的底面设置有多个凸台,凸台上有螺孔;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凸台上。
14.进一步地,所述的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为5个,采取错位排列,避免相互之间干扰。
15.进一步地,所述的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分布为壳体四个角各一个,壳体中间布置1个;其中,二个角的为长度方向平行布置,二个角的为长度方向前后顺序布置,且平行布置与前后顺序布置的相互垂直。
16.进一步地,所述的射频50ω焊接探针有10个,分别连接在每一个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的出口和入口,并通过壳体和盖板上的探针孔伸出到封闭腔体的外面,与外部接线连接。
17.进一步地,所述的射频50ω焊接探针的尾部分别穿过壳体和盖板伸出,以便射频同轴电缆插入射频50ω焊接探针的尾部射频同轴电缆焊接孔,用于连接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的射频电缆。
18.进一步地,所述的盖板上有向下凹进去,下表面凸出的凹坑;以便上部相配的零部件安装时,能保持盖板的上表面能与上面的部件贴紧安装。
19.进一步地,所述的凹坑与探针孔之间设置有凹槽,供射频50ω焊接探针连接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的射频电缆走线。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磁屏蔽的腔体安装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22.1)本实用新型采用强电磁脉冲模块安装在电磁屏蔽的腔体,具备高雷电电磁脉冲防护与核电磁脉冲防护功能,可以保障设备在这二种强电磁脉冲环境下安全工作;
23.2)本实用新型采用平盖盖板,有利于上部的部件安装,也有利于二合一强电磁脉冲防护装置的安装固定;
24.3)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在腔体内错位排布,及有利于合理分布空间,也有利于防止相互之间的干扰;
25.4)本实用新型在盖板上设置凹坑,可以有效地防止上部产品的凸起对板装置的安装干扰,且有利于保证盖板上平面的平整安装。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和射频50ω焊接探针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32.实施例一
33.一种二合一强电磁脉冲防护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为方形半开口结构,在开口的上部开有凹槽2,凹槽上盖有盖板3,盖板3卡在凹槽2内,并通过紧固件9固定在壳体1的开口上,使得壳体1内腔形成封闭腔体4;壳体1和盖板3均为电磁屏蔽体,由壳体1和盖板3封闭所形成的封闭腔体为电磁屏蔽腔体;在封闭腔体4内分别安装有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5和射频50ω焊接探针6,由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5和射频50ω焊接探针6组合安装在壳体1和盖板3形成的电磁屏蔽的封闭腔体4内,构成强电磁脉冲防护装置。
34.所述的凹槽2在壳体1半开口的上表面上,形状与盖板相配;使得盖板3正好卡在凹槽2内,并与壳体1固定封闭连接在一起,使得壳体1内部形成封闭腔体4;而壳体1的上表面7与盖板3的上表面8平齐,形成整体的平面。
35.所述的凹槽2底面上布置有连接螺孔13,盖板3上也对应开有盖板螺孔10,盖板3盖在壳体1的凹槽2内后,通过平头紧固螺钉固定在壳体1上,并保证上盖面的平整。
36.所述的壳体1的封闭腔体4内表面的底面设置有多个凸台11,凸台11上有螺孔12;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5通过紧固螺钉14固定在凸台11上。
37.所述的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5为5个,采取错位排列,避免相互之间干扰。
38.所述的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5分布为壳体1的封闭腔体4四个角各一个;其中,封闭腔体4中间布置1个;而且,四个角所分布的四个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5为两个一组合,其中二个角的为长度方向平行布置,二个角的为长度方向前后顺序布置,且平行布置与前后顺序布置的相互垂直。
39.所述的射频50ω焊接探针6有10个,有5个安装在封闭腔体4的底部,5个安装在封
闭腔体4内的盖板下面板上;分别连接在每一个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的出口和入口,并通过壳体1和盖板3上的探针孔15伸出到封闭腔体4的外面,与外部接线连接。
40.射频50ω焊接探针6是用于射频信号内外连接的重要端口,可以将天线信号通端口传输至通信模块内部。壳体1底部的射频50ω焊接探针6外部探针用于连接内部通信设备,盖板3上的射频50ω焊接探针6外部探针用于连接外部天线;且盖板3内设置有5个m4螺纹孔,用于5个固定射频50ω焊接探针;射频50ω焊接探针的尾部设置有射频同轴电缆焊接孔,用于连接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的射频电缆。
41.所述的射频50ω焊接探针6的尾部分别穿过壳体1和盖板3伸出,以便射频同轴电缆插入射频50ω焊接探针6的尾部射频同轴电缆焊接孔,用于连接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的射频电缆。
42.所述的盖板3上有向下凹进去,下表面凸出的凹坑16;以便上部相配的零部件安装时,能保持盖板的上表面能与上面的部件贴紧安装。
43.所述的凹坑16与探针孔15之间设置有凹槽17,供射频50ω焊接探针6连接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的射频电缆走线。
44.上述所列实施例,只是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且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同时,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46.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磁屏蔽的腔体安装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47.1)本实用新型采用强电磁脉冲模块安装在电磁屏蔽的腔体,具备高雷电电磁脉冲防护与核电磁脉冲防护功能,可以保障设备在这二种强电磁脉冲环境下安全工作;
48.2)本实用新型采用平盖盖板,有利于上部的部件安装,也有利于二合一强电磁脉冲防护装置的安装固定;
49.3)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在腔体内错位排布,及有利于合理分布空间,也有利于防止相互之间的干扰;
50.4)本实用新型在盖板上设置凹坑,可以有效地防止上部产品的凸起对板装置的安装干扰,且有利于保证盖板上平面的平整安装。
51.本实用新型对于现在除自然界的强电磁脉冲外还有很多人为制造的强电磁脉冲对网络或通讯设备进行干扰和破坏的情况可以起到更为有效地防护;如核电磁脉冲弹等人为制造强电磁干扰源可以对通信设备进行点对点的精确打击,且它的突防能力远远大于自然界的雷电电磁脉冲,因此本实用新型在防护常规自然界的强电磁脉冲外还对这类的快速核电磁脉冲进行防护,防止设备在类似的环境下的处于瘫痪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