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中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控设备。
背景技术:2.智能家居(smart home,home automation)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一般需要中控主机来控制,以实现相关的功能。而智能家居的中控设备的机体像手机、平板一样,都是向更薄的方向发展,因此壳体内的合理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3.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中控设备,使电路板、接口等元器件能合理布局于壳体内。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控设备,使电路板、接口等元器件能合理布局于壳体内。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中控设备,所述中控设备包括:
6.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体壳及凸出于所述主体壳的延伸壳;
7.显示屏板,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主体壳上,所述显示屏板包括收容于所述主体壳的第一pcb板;
8.接口组件,固定并收容于所述延伸壳内,所述接口组件包括:
9.第二pcb板,固定并收容于所述延伸壳内;
10.插入端,多个插入端固定于所述第二pcb板;
11.排线,连接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第二pcb板。
12.进一步地,所述延伸壳包括:
13.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延伸壳的内部与外部;
14.所述接口组件包括:
15.poe插入端,安装于所述第二pcb板并收容于所述延伸壳,所述poe插入端背离所述第二pcb板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
16.进一步地,延伸壳还包括:
17.dc插入口,设于所述延伸壳背离所述第二pcb板的一面,且所述dc插入口连通所述延伸壳的内部与外部;
18.rs485插入口,设于所述延伸壳背离所述第二pcb板的一面,且所述rs485插入口连通所述延伸壳的内部与外部;
19.接口组件还包括:
20.dc插入端,安装于所述第二pcb板,且所述dc插入端背离所述第二pcb板的一端正对所述dc插入口;
21.rs485插入端,安装于所述第二pcb板,且所述rs485插入端背离所述第二pcb板的一端正对所述延伸壳。
22.进一步地,所述dc插入端还包括:
23.第一调整部,安装有第一螺丝,所述第一调整部通过第一螺丝调节所述dc插入端内的线体的松紧;
24.所述rs485插入端还包括:
25.第二调整部,安装有第二螺丝,所述第二调整部通过第二螺丝调节所述rs485插入端内的线体的松紧;
26.所述延伸壳还包括:
27.第一调整口,正对所述第一调整部;
28.第二调整口,正对所述第二调整部。
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第二pcb板间设有间隔,所述排线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pcb板,另一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pcb板。
30.进一步地,所述中控设备还包括:
31.卡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pcb板,所述卡接件包括:
32.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pcb板,
33.转动部,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部,所述转动部闭合时,所述排线卡接于所述卡接件,所述转动部打开时,所述排线能够脱离所述卡接件。
34.进一步地,所述中控设备还包括:
35.安装筒,设于所述延伸壳,所述安装筒的轴向垂直于所述第二pcb板;
36.连接部,连接所述安装筒的侧壁与所述延伸壳;
37.第三螺丝,贯穿所述第二pcb板并安装于所述安装筒。
38.进一步地,从壳体内部观察,所述延伸壳内还包括:
39.第一凸台,所述dc插入口位于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dc插入端与所述第一凸台相贴合;
40.第二凸台,rs485插入口位于所述第二凸台上,所述rs485插入端与所述第二凸台相贴合;
41.第三凸台,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三凸台上。
42.进一步地,所述延伸壳还包括:
43.通风口,设于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
4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pcb板、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所述dc插入端、所述rs485插入端及所述延伸壳间形成一个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通风口。
4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6.通过设置凸出于主体壳的延伸壳,以收纳较薄厚度的主体壳不便收纳的接口组件,使中控设备在主体壳的部分的厚度可以尽可能降低;通过将接口组件固定于延伸壳内,使得将壳体与显示屏板拆开时,能够避免移动壳体时的失误对接口组件的碰撞,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附图说明
4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中控设备安的立体图;
4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中控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5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从的内部观察延伸壳的示意图;
5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接口组件安装于延伸壳时的示意图;
52.图5为图1的a处放大图;
53.图6为图2的b处放大图。
54.附图标记:100、中控设备;10、壳体;11、主体壳;12、延伸壳;121、第一通孔;122、dc插入口;123、rs485插入口;124、第一调整口;125、第二调整口;126、安装筒;127、连接部;1281、第一凸台;1282、第二凸台;1283、第三凸台;129、通风口;20、显示屏板;21、第一pcb板;22、卡接件;221、固定部;222、转动部;30、接口组件;31、第二pcb板;311、第三螺丝;32、排线;33、poe插入端;34、dc插入端;341、第一调整部;342、第一螺丝;35、rs485插入端;351、第二调整部;352、第二螺丝;40、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部件上。
57.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58.、“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0.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
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技术内容的能涵盖的范围内。
61.请参考图1~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控设备100,中控设备100包括:壳体10、显示屏板20、接口组件30。其中,壳体10包括主体壳11及延伸壳12,延伸壳12为凸出于主体壳11的一部分。显示屏板20安装于壳体10的主体壳11上,且显示屏板20包括第一pcb板21,第一pcb板21收容于主体壳11内。接口组件30固定并收容于延伸壳12内,接口组件30包括第二pcb板31、排线32及插入端,其中,第二pcb板31固定并收容于延伸壳12内,排线32连接第一pcb板21与第二pcb板31,多个插入端固定于第二pcb板31。
62.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凸出于主体壳11的延伸壳12,以收纳厚度较大的接口组件30,使中控设备100在主体壳11部分的厚度可以尽可能降低,以适应现在机体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将接口组件30固定于延伸壳12内,使得将壳体10与显示屏板20拆开时,能够避免移动壳体10时的失误对接口组件30的碰撞,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63.在一个实施例中,延伸壳12包括第一通孔121,第一通孔121连通延伸壳12的内部与外部。接口组件30包括poe插入端33,poe插入端33安装于第二pcb板31并收容于延伸壳12,poe插入端33背离第二pcb板31的一端(poe插入端33上包含接口的那一端),收容于第一通孔121。
64.在一个实施例中,延伸壳12还包括:dc插入口122和rs485插入口123。其中,dc插入口122设于延伸壳12的一个背离第二pcb板31的一面,dc插入口122连通延伸壳12的内部与外部;rs485插入口123设于延伸壳12的一个背离第二pcb板31的一面,rs485插入口123连通延伸壳12的内部与外部。接口组件30还包括dc插入端34及rs485插入端35。其中,dc插入端34安装于第二pcb板31,且dc插入端34背离第二pcb板31的一端(dc插入端34上包含接口的那一端)正对dc插入口122;rs485插入端35安装于第二pcb板31,且rs485插入端35背离第二pcb板31的一端(rs485插入端35上包含接口的那一端)正对rs485插入口123。
65.在一个实施例中,dc插入端34还包括第一调整部341,第一调整部341安装有第一螺丝342,第一调整部341通过第一螺丝342调节dc插入端34内的线体的松紧;rs485插入端35还包括第二调整部351,第二调整部351安装有第二螺丝352,第二调整部351通过第二螺丝352调节rs485插入端35内的线体的松紧。延伸壳12还包括第一调整口124及第二调整口125。其中,第一调整口124正对第一调整部341,第二调整口125正对第二调整部351。
66.用户可以将螺丝刀的一端通过第一调整口124,并将安装于第一调整部341的第一螺丝342拧动,使第一螺丝342深入并顶动dc插入端34内的一个夹片,使dc插入端34内的线体被夹紧,也可以将第一螺丝342脱出,使夹片放松,从而使dc插入端34内的线体放松。第二螺丝352及第二调整部351的结构和原理同上,此处不做赘述。
6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pcb板21与第二pcb板31间设有间隔,由于第二pcb板31背离第一pcb板21的一面安装有多个插入端,导致面积不够,因此大部分的元器件可以设于另一面,这个间隔的设置就使这些元器件有空间放置。另一方面,排线3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pcb板31,另一端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pcb板21,使得壳体10和显示屏板20便于拆卸和分离。
6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中控设备100还包括卡接件22,卡接件22固定于第一pcb板21,卡接件22包括:固定部221及转动部222,其中,固定部221固定于第一pcb板21,转动部222的一端铰接于固定部221,使之能够相对固定部221转动。当转动部222闭合时,可以将排
线32卡接于卡接件22;当将转动部222打开时,可以将排线32脱离卡接件22。
69.在一个实施例中,中控设备100还包括:安装筒126、连接部127、第三螺丝311。其中,安装筒126设于延伸壳12,且安装筒126的轴向垂直指向第二pcb板31,连接部127连接安装筒126的侧壁与延伸壳12,以使安装筒126的结构更为稳定,第三螺丝311贯穿第二pcb板31并安装于安装筒126,使得第二pcb板31得以固定于延伸壳12。
70.在一个实施例中,从壳体10内部观察,延伸壳12内还包括:第一凸台1281、第二凸台1282及第三凸台1283,其中,dc插入口122位于第一凸台1281上,且dc插入端34背离第二pcb板31的一端与第一凸台1281相贴合,rs485插入口123位于第二凸台1282上,且rs485插入端35背离第二pcb板31的一端与第二凸台1282相贴合;第一通孔121位于第三凸台1283上,延伸壳12包含三个安装筒126,其中一个固定于第三凸台1283。
71.在一个实施例中,延伸壳12还包括通风口129,通风口129设于第一凸台1281和第二凸台1282之间。
7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第二pcb板31、第一凸台1281、第二凸台1282、dc插入端34、rs485插入端35及延伸壳12间形成一个通道40,通道40连通通风口129。一方面,这个通道40能够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以提升中控设备100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这个通道40提供了供用户的手活动的空间,便于接口组件30的安装与拆卸。
73.借此,通过设置凸出于主体壳11的延伸壳12,以收纳较薄厚度的主体壳11不便收纳的接口组件30,使中控设备100在主体壳11的部分的厚度可以尽可能降低;通过将接口组件30固定于延伸壳12内,使得将壳体10与显示屏板20拆开时,能够避免移动壳体10时的失误对接口组件30的碰撞,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7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