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线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59848发布日期:2023-02-04 00:2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线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组装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pcb跳线来料上板组装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电路板(pcb)设计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单面设计的板,也就是通常的单面板,在这类板中只可以单面布线,所以就不得不用到跳线。跳线实际就是连接电路板(pcb)两需求点的金属连接线,因产品设计不同,其跳线使用材料,粗细都不一样。现有常用的pcb跳线,大都事先将卷装的金属线通过编带机来编带,形成纸编带形式,且投入使用时需要专用的供料器来供料,生产受限,生产工序也较多,影响了企业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线成型装置,实现卷装物料的自动化上料、插件,不需要更改来料方式,减少中间的工艺路径,降低生产成本,生产灵活、实用。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金属线成型装置,其具有:
6.机架,该机架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
7.整形送料机构,该整形送料机构组装在机架上并设有第一整形部和第二整形部,且第一整形部和第二整形部对金属线的整形方向不同,在第二整形部的出料侧设有出线嘴及剪切组件,出线嘴按设定方向间歇导出一定长度的金属线,剪切组件剪切出线嘴导出的金属线;
8.移载成型机构,该移载成型机构组装在在机架的出料端上并位于整形送料机构的下游,移载成型机构用于接收剪切出料的金属线段并成型送出。
9.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整形部和第二整形部在同一水平线整形,且第一整形部对金属线前送方向的上下侧进行矫直,第二整形部对金属线前送方向的左右侧进行矫直。
10.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整形部包括有上下布置的上辊和下辊,且上辊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辊挤压,上辊的外圆周面设有上环槽,下辊的外圆周面设有下环槽,该上环槽和下环槽对接包夹金属线。
11.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二整形部具有线性布置的多组矫正辊组,每组矫正辊组包括有左右布置的主动轮和压料轮,压料轮在浮动系统支撑下向主动轮挤压,主动轮的圆周面光滑,而压料轮的圆周面设有限位环槽,限位环槽与主动轮的圆周面围合形成整形空间;主动轮通过步进电机驱动旋转,用于引入牵引力并计量金属线的出料长度。
12.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移载成型机构包括有安装底座及布置在安装底座上的移载组件和成型组件,移载组件具有接料沟槽及移载元件,该接料沟槽衔接整形送料机构,用于接收剪切出料的金属线段;移载元件在多自由度运动部件带动下获取接料沟槽中的金属
线段并移动到成型组件上;该成型组件具有成型刀模和成型动模,成型刀模安装在安装底座并设有间隔分置的两块刀模板,两块刀模板的内侧面设有竖向设置的整形槽,以及两块刀模板上还设有剖切沟槽,剖切沟槽用于暂存移载元件移送的金属线段;整形槽与剖切沟槽垂直,且整形槽的下端头连通剖切沟槽;成型动模设置在两块刀模板之间并通过气缸驱动沿竖向伸缩,用于顶起剖切沟槽中的金属线段,并使金属线段的两端在整形槽配合下自动折弯。
13.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机架的进料端设有放卷组件及限位器,限位器用于引导金属线;限位器与第一整形部衔接,且在限位器与第一整形部之间设有整形眼模,该整形眼模提供引导线孔,金属线穿过引导线孔后进入第一整形部,引导线孔的孔径与金属线的外径匹配。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创新结构研发,获得在线整形、成型输出跳线,实现卷装物料的自动化上料、插件,不需要更改来料方式,减少中间的工艺路径,降低生产成本。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方便安装使用及维护,可与插件机灵活搭配,满足自动化生产,实用性强,利于扩展应用。
15.附图说明:
1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7.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18.附图3为图2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9.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整形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5、6为图4的变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7为图4实施例的局部结构俯视放大示意图;
22.附图8为图1的移载成型机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9为图8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27.参阅图1~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金属线成型装置,其具有:机架1、整形送料机构2、移载成型机构3,该机架1为卧式长条形状,具有进料端11和出料端12,进料端11设有放卷组件13及限位器14,限位器14用于引导金属线,并配合相应电子感应,如红外线感应或触头等元件,用于检测是否有金属线输送,以便整机控制。出料端12可用于对接插件机组装,结合到插件流水线上。该整形送料机构2组装在机架1上并设有第一整形部21和第二整形部22,且第一整形部21和第二整形部22对金属线的整形方向不同,在第二整形部22的出料侧设有出线嘴23及剪切组件24,出线嘴23是一长管形状,
金属线穿过出线嘴内部并出线嘴的引导下按设定方向间歇导出一定长度,剪切组件24剪切出线嘴23导出的金属线。图中的剪切组件24优选是气动剪,为现有常规的剪切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该移载成型机构3组装在机架1的出料端12上并位于整形送料机构2的下游,移载成型机构3用于接收剪切出料的金属线段并成型送出。通过上述结构,获得在线整形、成型输出跳线,实现卷装物料的自动化上料、插件,不需要更改来料方式,减少中间的工艺路径,降低生产成本。
28.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整形部21和第二整形部22在同一水平线整形,且第一整形部21对金属线前送方向的上下侧进行矫直,第二整形部22对金属线前送方向的左右侧进行矫直,获得多向整形,保证金属线的同心线型。所述第一整形部21包括有上下布置的上辊211和下辊212,且上辊211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辊212挤压,上辊211的外圆周面设有上环槽2111,下辊212的外圆周面设有下环槽2121,该上环槽2111和下环槽2121对接包夹金属线,上环槽2111和下环槽2121合围的空间形状、大小与金属线相匹配,达到整形金属线的圆周,且上辊211向下挤压,对金属线前送方向的上下侧进行矫直。所述第二整形部22具有线性布置的多组矫正辊组,图中有连续的四组矫正辊组,每组矫正辊组包括有左右布置的主动轮221和压料轮222,压料轮222在浮动系统支撑下向主动轮221挤压,浮动系统是弹簧支顶模块,且具有可调性。主动轮221的圆周面光滑,而压料轮222的圆周面设有限位环槽2221,限位环槽2221与主动轮221的圆周面围合形成整形空间,满足矫正及送料要求,保证金属线直线输出;主动轮221通过步进电机25驱动旋转,用于引入牵引力并计量金属线的出料长度。步进电机25通过同步带驱动多组矫正辊组的主动轮221同步转动,且通过步进电机25的工作计长,获得准确的金属线的出料长度,利于生产不同长度的跳线。本实施例的,第一整形部21和第二整形部22先后对金属线整形,并在第二整形部22引入牵引送线功能,保证整形,且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方便搭配插件机使用。本实施例中,第一整形部21与限位器14衔接,且在限位器14与第一整形部21之间设有整形眼模26,该整形眼模26提供引导线孔261,金属线穿过引导线孔261后进入第一整形部21,引导线孔261的孔径与金属线的外径匹配,通过整形眼模26对金属线初步整理处理,达到理直及定向送料,有助于后续整形工作。
29.本实施例中,所述移载成型机构3包括有安装底座31及布置在安装底座上的移载组件32和成型组件33,移载组件32具有接料沟槽321及移载元件322,该接料沟槽321衔接整形送料机构2,用于接收剪切出料的金属线段。移载元件322在多自由度运动部件带动下获取接料沟槽321中的金属线段并移动到成型组件33上,本实施例中,多自由度运动部件为三维气动驱动部件,实现移载元件322取料、移送、回位等运动,具体的多自由度运动部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移载元件322优选是勾爪形式,嵌入接料沟槽321中托持金属线段,结构简单,满足取料、移送的工作要求。该成型组件33具有成型刀模331和成型动模332,成型刀模331安装在安装底座31并设有间隔分置的两块刀模板3311,两块刀模板3311的内侧面设有竖向设置的整形槽3312,以及两块刀模板3311上还设有剖切沟槽3313,剖切沟槽3313用于暂存移载元件322移送的金属线段;整形槽3312与剖切沟槽3313垂直,且整形槽3312的下端头连通剖切沟槽3313;成型动模332设置在两块刀模板3311之间并通过气缸驱动沿竖向伸缩,用于顶起剖切沟槽3313中的金属线段,并使金属线段的两端在整形槽3312配合下自动折弯。
30.本实用新型通过创新结构研发,获得在线整形、成型输出跳线,实现卷装物料的自动化上料、插件,不需要更改来料方式,减少中间的工艺路径,降低生产成本。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方便安装使用及维护,可与插件机灵活搭配,满足自动化生产,实用性强,利于扩展应用。
31.当然,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因此,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