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电路、系统及电磁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5448发布日期:2023-01-04 03:1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控制电路、系统及电磁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控制电路、系统及电磁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加热设备,而电磁加热类型的加热设备由于其无明火热源与可燃气体以及插电即用的特性,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3.目前常用的电磁加热设备兼容两套系统,一套为电磁加热系统,放置锅具时,可以实现锅具加热;一套为传电系统,当放置无线接收装置时,实现无线传电功能。
4.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印制线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空间有限,同时,在进行无线传电时,系统由于传输电能的功率较大,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的易超标,干扰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控制电路、系统及电磁加热设备,以改善上述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驱动模块、谐振模块、主线圈和开关模块;其中,谐振模块连接于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谐振模块包括多个电容单元与谐振线圈,多个电容单元与所述谐振线圈用于形成谐振网络;主线圈的第一端连接于谐振模块,主线圈的第二端接地;开关模块连接于谐振模块,开关模块用于切换所述谐振模块的谐振网络,谐振网络包括第一谐振网络和第二谐振网络,第一谐振网络与第二谐振网络包括至少一个相同的电容单元;
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控制电路与无线充电电路。
8.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设备,该电磁加热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设置于设备本体的上述控制电路。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控制电路包括:驱动模块、谐振模块、主线圈和开关模块;其中,谐振模块连接于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谐振模块包括多个电容单元与谐振线圈,多个电容单元与所述谐振线圈用于形成谐振网络;主线圈的第一端连接于谐振模块,主线圈的第二端接地;开关模块连接于谐振模块,开关模块用于切换所述谐振模块的谐振网络,谐振网络包括第一谐振网络和第二谐振网络,第一谐振网络与第二谐振网络包括至少一个相同的电容单元;该控制电路通过设置开关模块以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并复用电容单元以减少器件数量,进而改善电磁兼容性。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及附图,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谐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16.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容单元与第二开关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17.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电容单元与第二开关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18.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电容单元与第三开关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19.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三电容单元与第三开关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0.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1.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电容单元与第二开关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3.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三电容单元与第二开关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4.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又一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再一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另一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再一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另一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3.在生活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加热设备,而电磁加热类型的加热设备由于其无明火热源与可燃气体以及插电即用的特性,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34.目前常用的电磁加热设备兼容两套系统并共用谐振线圈,一套为电磁加热系统,放置锅具时,可以实现锅具加热;一套为传电系统,当放置无线接收装置时,实现无线传电功能。
35.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印制线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空间有限,同时该种传电系统由于传输电能的功率较大,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的指标易超标,干扰较大。
36.为了改善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提出了一种控制电路、系统及电磁加热设备,其中控制电路包括:驱动模块、谐振模块、主线圈和开关模块;其中,谐振模块连接于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谐振模块包括多个电容单元与谐振线圈,多个电容单元与所述谐振线圈用于形成谐振网络;主线圈的第一端连接于谐振模块,主线圈的第二端接地;开关模块连接于谐振模块,开关模块用于切换所述谐振模块的谐振网络,谐振网络包括第一谐振网络和第二谐振网络,第一谐振网络与第二谐振网络包括至少一个相同的电容单元。该控制电路通过设置开关模块以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并复用电容单元以减少器件数量,进而改善电磁兼容性。
37.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进行详细说明。
38.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电路100,其中,控制电路100包括:驱动模块110、谐振模块120、主线圈130和开关模块140。
3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驱动模块110用于根据接收的驱动信号控制流入中间节点的驱动电源,具体将在下述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4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驱动信号可以是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4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谐振模块120的第一端120a连接于驱动模块110的输出端110a,谐振模块120的第二端120b连接于主线圈130的第一端150a。谐振模块120中可包含多个电容单元与谐振线圈,谐振模块120中的电容单元与谐振线圈用于形成在控制电路100工作时的谐振网络。
4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主线圈130的第一端130a连接于谐振模块120的第二端120b,主线圈130的第二端130b接地。主线圈130用于形成在控制电路100工作时的谐振网络。
4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开关模块140用于切换谐振模块120与主线圈130所构成的谐振网络从而切换控制电路100的工作模式。
44.其中,谐振网络包括第一谐振网络与第二谐振网络,且第一谐振网络与第二谐振网络包括至少一个复用的电容单元。
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100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电磁加热模式与无线传电模式,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100还可以设置其他所需的工作模式,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4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控制电路100工作于电磁加热模式时,驱动模块110根据接收的驱动信号进行工作。
4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控制电路100工作于电磁加热模式时,驱动信号的频率区间为20khz-50khz。
4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当控制电路100工作于电磁加热模式时,开关模块140切换谐振模块120的谐振网络至第一谐振网络。
4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当控制电路100工作于无线传电模式时,驱动模块110根据
接收的驱动信号进行工作。
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控制电路100工作于无线传电模式时,驱动信号的频率区间为30khz-100khz。
5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当控制电路100工作于无线传电模式时,开关模块140切换谐振模块120的谐振网络至第二谐振网络。
5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开关模块140控制谐振模块120中的多个电容单元与谐振线圈和主线圈130的连通状态,从而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
5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开关模块140用于切换谐振网络,谐振网络包括第一谐振网络和第二谐振网络,第一谐振网络与第二谐振网络包括至少一个相同的电容单元,该控制电路通过设置开关模块140以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并复用电容单元以减少器件数量,进而改善电磁兼容性。
5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驱动模块110包括第一驱动子模块111和第二驱动子模块112。
5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子模块111的第一端111a用于连接驱动电源vbus,第一驱动子模块111的第二端111b用于接收第一驱动信号sh,第一驱动子模块111的第三端111c连接于驱动模块110的输出端110a。当第一驱动子模块111接收到第一驱动信号sh时,第一驱动子模块111连通驱动电源vbus与输出端110a之间的通路。
5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子模块111可以包括三极管、晶闸管等,以用于在第一驱动信号sh的作用下进行导通和关闭。
5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子模块111还可以包括电容,以用于吸收干扰信号。
5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子模块112的第一端112a连接于输出端110a,第二驱动子模块112的第二端112b用于接收第二驱动信号sl,第二驱动子模块112的第三端112c接地。当第二驱动子模块112接收到第二驱动信号sl时,第二驱动子模块112连通地与输出端110a之间的通路。
5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子模块111可以包括三极管、晶闸管等,以用于在第二驱动信号sl的作用下进行导通和关闭。
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子模块111还可以包括电容,以用于吸收干扰信号。
6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3示出了驱动模块11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子模块111包括第一功率管1111和第一吸收电容1112。
6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功率管1111的第一端用于连接驱动电源vbus,第一功率管1111的第二端用于接收第一驱动信号sh,第一功率管1111的第三端连接于输出端110a。
63.可选地,第一驱动信号sh可采用脉冲信号,如pwm信号。
64.可选地,第一功率管1111可采用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
6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吸收电容111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功率管1111的第一端,第一吸收电容1112的第二端连接于输出端110a。
66.其中,第二驱动子模块112包括有第二功率管1121和第二吸收电容1122。
6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功率管1121的第一端连接于输出端110a,第二功率管
1121的第二端用于接收第二驱动信号sh,第二功率管1121的第三端接地。
68.可选地,第二驱动信号sl采用脉冲信号,如pwm信号。
69.可选地,第二功率管1121可采用igbt器件。
7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调整第一驱动信号sh和第二驱动信号sl的占空比,可控制第一功率管1111和第二功率管1121的通断,进而调整输出端110a处的信号频率。
7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吸收电容1122的第一端连接于输出端110a,第二吸收电容1122的第二端接地。
7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谐振模块120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第二电容单元122、第三电容单元123与谐振线圈124。
7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容单元121的第一端121a经谐振线圈124连接于输出端110a,第一电容单元121的第二端121b连接于主线圈130的第一端130a。
7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容单元122的第一端122a连接于第一电容单元121的第一端121a,第二电容单元122的第二端122b连接于主线圈130的第一端130a。
7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电容单元123的第一端123a连接于第一电容单元121的第一端121a,第三电容单元123的第二端123b连接于地。
7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谐振线圈124的第一端124a连接于输出端110a,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124b连接于第一电容单元121的第一端121a。
77.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控制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第二电容单元122与主线圈130,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第二电容单元122、第三电容单元123、谐振线圈124与主线圈130。
7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开关模块140包括第一开关141、第二开关142与第三开关143。
7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141用于控制谐振线圈124的连通状态;第一开关141的第一端141a连接于驱动模块110的输出端110a,第一开关141的第二端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124b。
8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关142用于控制第二电容单元122的连通状态,从而切换不同的谐振网络。
8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二开关142连接于第二电容单元122与主线圈的第一端130a之间。
82.具体地,第二电容单元122的第一端122a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124b,第二电容单元122的第二端122b经第二开关142连接于主线圈130的第一端130a;第二开关142的第一端142a连接于第二电容单元122的第二端122b,第二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连接于主线圈130的第一端130a。
8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二开关142连接于第二电容单元122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124b之间。
84.具体地,第二电容单元122的第一端122a经第二开关142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124b,第二电容单元122的第二端122b连接于主线圈130的第一端130a;第二开关142的第一端142a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124b,第二142的第二端142b连接于第二电容单元122的第一端122a。
8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开关143用于控制第三电容单元123的连通状态。
8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三开关143连接于第三电容单元123与地之间。
87.具体地,第三电容单元123的第一端123a连接于谐振线圈的第二端124b,第三电容单元123的第二端123b经第三开关143连接于地;第三开关143的第一端143a连接于第三电容单元123的第二端123b,第三开关143的第二端143b连接于地。
8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三开关143连接于第三电容单元123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124b之间。
89.具体地,第三电容单元123的第一端123a经第三开关143连接于谐振线圈的第二端124b,第三电容123的第二端123b连接于地;第三开关143的第一端143a连接于谐振线圈的第二端124b,第三开关143的第二端143b连接于第三电容单元123的第一端123a。
90.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100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第二电容单元122与主线圈130,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第二电容单元122、第三电容单元123、谐振线圈124与主线圈130,其中,所复用的电容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与第二电容单元122;控制电路通过设置开关模块以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并复用电容单元以减少器件数量,进而改善电磁兼容性。
91.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控制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与主线圈130,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第三电容单元、谐振线圈124与主线圈130。
9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驱动模块的结构与连接关系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9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单元包括有第一谐振电容1211;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一端经谐振线圈124连接于输出端110a,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二端经主线圈130连接于地。
9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电容单元包括第二谐振电容1221;第二谐振电容1221的第一端经第二开关142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一端,第二谐振电容1221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二端。
9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三电容单元包括第三谐振电容1231;第三谐振电容1231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一端,第三谐振电容1231的第二端经第三开关143连接于地。
9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谐振线圈124的第一端连接于输出端110a,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一端。
9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主线圈13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二端,主线圈130的第二端连接于地。
9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关141的第一端连接于输出端110a,第一开关141的第二端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
99.可选地,第一开关可选用单刀单掷开关。
10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关14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一端,第二开关142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谐振电容1221的第一端。
101.可选地,第二开关142可选用单刀单掷开关。
10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三开关143的第一端连接于地,第三开关143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一端。
103.可选地,第三开关143可选用单刀单掷开关。
10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100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谐振电容1211、第二谐振电容1221与主线圈130,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谐振电容1211、第二谐振电容1221、第三谐振电容1231、谐振线圈124与主线圈130;其中,所复用的电容包括第一谐振电容1211与第二谐振电容1221;通过设置开关模块以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以满足工作需要,并复用电容实现器件数量的减少,从而优化布线方式,以及印制线路的布线面积和布线长度,进而改善电磁兼容性。
105.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控制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与主线圈130;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第二电容单元122、第三电容单元123、谐振线圈124与主线圈130。。
10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关141的第一端141a连接于第一电容单元121的第一端121a,第一开关141的第二端141b可选择性地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一端124a或第二电容单元122的第一端122a。
107.当第一开关141的第二端141b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一端124a时,谐振线圈124在谐振网络中被短路从而不参与谐振。
108.当第一开关141的第二端141b连接于第二电容单元122的第一端122a时,连通第二电容单元122至谐振网络的通路,且谐振线圈124与第二电容单元122均参与谐振。
1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关142用于控制第三电容单元124的连通状态。
1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第二开关142连接于第三电容单元123与地之间。
111.具体地,第三电容单元123的第一端123a连接于谐振线圈的第二端124b,第三电容单元123的第二端123b经第三开关143连接于地;第二开关142的第一端142a连接于第三电容单元123的第二端123b,第三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连接于地。
1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第二开关142连接于第三电容单元123与谐振线圈的第二端124b之间。
113.具体地,第三电容单元123的第一端123a经第二开关142连接于谐振线圈的第二端124b,第三电容123的第二端123b连接于地;第二开关142的第一端142a连接于谐振线圈的第二端124b,第二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连接于第三电容单元123的第一端123a。
11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100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与主线圈130,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第二电容单元122、第三电容单元123、谐振线圈124与主线圈130;其中,所复用的电容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通过设置开关模块以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以满足工作需要,并复用电容单元实现器件数量的减少,从而优化布线方式,以及印制线路的布线面积和布线长度,进而改善电磁兼容性。
11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另又一种控制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与主线圈;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第三电容单元、谐振线圈与主线圈。
11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单元包括第一谐振电容1211;第一谐振电容1211
的第一端经谐振线圈124连接于输出端110a,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二端经主线圈130连接于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电容单元包括第二谐振电容1221;第二谐振电容1221的第一端经第一开关141连接于输出端110a,第二谐振电容1221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二端。
11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三电容单元包括第三谐振电容1231;第三谐振电容1231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一端,第三谐振电容1231的第二端经第二开关142连接于地。
11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谐振线圈124的第一端连接于输出端110a,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一端。
11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主线圈13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二端,主线圈130的第二端连接于地。
12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关141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一端,第一开关141的第二端可选择性地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一端或第二谐振电容1221的第一端。
121.可选地,第一开关141可选用单刀双掷开关,如继电器。
12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关142的第一端连接于地,第二开关142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谐振电容1231的第一端。
123.可选地,第二开关142可选用单刀单掷开关。
12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125.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100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谐振电容1211与主线圈130,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谐振电容1211、第二谐振电容1221、第三谐振电容1231、谐振线圈124与主线圈130;其中,所复用的电容包括第一谐振电容1211;通过设置开关模块以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以满足工作需要,并复用电容实现器件数量的减少,从而优化布线方式,以及印制线路的布线面积和布线长度,进而改善电磁兼容性。
126.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另再一种控制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第二电容单元122与主线圈130,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第二电容单元122、谐振线圈124与主线圈130。
12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关141用于控制谐振线圈124的连通状态;第一开关141的第一端141a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一端124a,第一开关141的第二端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124b。
12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关142用于控制第二电容单元122与第三电容单元123的连通状态;第二开关142的第一端142a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124b,第二开关124的第二端124b选择性地连接于第二电容单元122的第一端122a或断开,第二开关124的第三端124c选择性地连接于第三电容单元123的第一端123a或断开。
129.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100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第二电容单元122与主线圈130,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第二电容单元122、谐振线圈124与主线圈130;其中,复用的电容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通过设置开关模块以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以满足工作需要,并复用电容单元实现器件数量的减少,从而优化布线方式,以及印制线路的布线面积和布线长度,进而改善电磁兼容性。
130.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又另一种控制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与主线圈,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谐振线圈与主线圈。
13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单元包括第一谐振电容1211;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一端经第二开关142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二端经主线圈130连接于地。
13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电容单元包括第二谐振电容1221;第二谐振电容1221的第一端经第一开关141连接于输出端110a,第二谐振电容1221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二端。
13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三电容单元包括第三谐振电容1231;第三谐振电容1231的第一端经第二开关142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第三谐振电容1231的第二端连接于地。
13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谐振线圈124的第一端连接于输出端110a,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经第二开关142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一端。
13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主线圈13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二端,主线圈130的第二端连接于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关141的第一端连接于输出端110a,第一开关141的第二端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
136.可选地,第一开关141可选用单刀单掷开关。
13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关142的第一端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第二开关142的第二端可选择性地与第二谐振电容1221的第一端连接或断开,第二开关142的第三端可选择性地与第三谐振电容1231的第一端连接或断开。
138.可选地,第二开关142可选用双刀双掷开关,如继电器。
13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140.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100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谐振电容1211、第二谐振电容1221与主线圈130,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谐振电容1211、第二谐振电容1221、谐振线圈124与主线圈130;其中,所复用的电容包括第一谐振电容1211;通过设置开关模块以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以满足工作需要,并复用电容实现器件数量的减少,从而优化布线方式,以及印制线路的布线面积和布线长度,进而改善电磁兼容性。
141.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又再一种控制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第二电容单元122与主线圈130;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第二电容单元122、谐振线圈124与主线圈130。
14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单元121的第一端121a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124b,第一电容单元121的第二端121b连接于主线圈130的第一端130a。
14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电容单元122的第一端122a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124b,第二电容单元122的第二端122b连接于主线圈130的第一端130a。
14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谐振线圈124的第一端124a连接于输出端110a,谐振线圈124的第二段124a连接于第一电容单元121的第一端121a。
14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关141用于控制谐振线圈124的连通状态;第一开关141的第一端141a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一端124a,第一开关141的第二端141b连接于谐
振线圈124的第二端124b。
14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关142的第一端142a连接于第二电容单元122的第二端122b,第二开关142的第二端可选择性地连接于主线圈130的第一端130a或地。
147.当第二开关142的第二端142b连接于主线圈130的第一端130a时,连通第二电容单元122至主线圈130的通路,第一电容单元121与第二电容单元122并联参与谐振。
148.当第一开关141的第二端141b连接于第二电容单元122的第一端122a时,第二电容单元122接地,且第二电容单元122与谐振线圈124组成补偿谐振网络参与谐振。
149.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100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第二电容单元122与主线圈130,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第二电容单元122、谐振线圈124与主线圈130;其中,所复用的电容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单元121与第二电容单元122;通过设置开关模块以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以满足工作需要,并复用电容单元实现器件数量的减少,从而优化布线方式,以及印制线路的布线面积和布线长度,进而改善电磁兼容性。
150.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再另一种控制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与主线圈;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谐振线圈与主线圈。
15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单元包括第一谐振电容1211;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一端经谐振线圈124连接于输出端110a,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二端经主线圈130连接于地。
15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电容单元包括第二谐振电容1221;第二谐振电容1221的第一端连接于输出端110a,第二谐振电容1221的第二端经第二开关142连接于地。
15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谐振线圈124的第一端连接于输出端110a,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一端。
15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主线圈13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谐振电容1211的第二端,主线圈130的第二端连接于地。
15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关141的第一端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一端,第一开关141的第二端连接于谐振线圈124的第二端。
156.可选地,第一开关141可选用单刀单掷开关。
15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开关14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谐振电容1221的第一端,第二开关141的第二端可选择性地连接于主线圈130的第一端或地。
158.可选地,第二开关142可选用单刀双掷开关,如继电器。
15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160.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100中,第一谐振网络包括第一谐振电容1211、第二谐振电容1221与主线圈130,第二谐振网络包括第一谐振电容1211、第二谐振电容1221、谐振线圈124与主线圈130;其中,所复用的电容包括第一谐振电容1211与第二谐振电容;通过设置开关模块以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以满足工作需要,并复用电容实现器件数量的减少,从而优化布线方式,以及印制线路的布线面积和布线长度,进而改善电磁兼容性。
161.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系统200,其中,控制系统200包括
上述的控制电路100以及无线充电电路210。
16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无线充电电路210包括无线取电模块211与负载212。
16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无线取电模块211用于从控制电路100工作于无线传电模式时接收电能,并将电能传输给负载212。
16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无线取电模块211的第一端211a负载的第一端212a,无线取电模块211的第二端211b连接于负载的第二端212b。
165.可选地,负载320可以是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如手机,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166.如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设备300,其中,电磁加热设备300包括设备本体310以及设置于设备本土310的上述的控制电路。
167.可选地,电磁加热设备可以是电磁炉、养生壶等加热设备,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16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