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8949发布日期:2023-03-24 17:3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各类音响器材中,功放ic作为将音源器材输入的较微弱的信号进行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去推动扬声器进行声音重放的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在现阶段,因为pcb板上使用的功放ic需要导热散热,在车载行业上,比较节省成本的方案是通过使用铝块与功放ic贴合散热,而固定功放ic的传统支架是直接使用螺丝穿过支架的通孔,以此固定功放ic和散热片,因此容易产生贴合不紧密而使二者无法接触或者接触面积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及电子设备,以提高待散热元件与散热片的贴合度,保证二者紧密接触。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及电子设备,其包括:
5.压接部,所述压接部的一侧形成有压紧面,所述压紧面用于贴合待散热元件;
6.安装区,所述安装区形成于所述压接部上,所述安装区上开设有安装孔,沿所述安装区的外围还开设有形变槽;
7.其中,所述安装孔用于与紧固件配合以使所述安装区借由所述形变槽产生形变朝向所述待散热元件施加压紧力共同与所述压紧面压紧所述待散热元件。
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中,所述压接部朝向所述待散热元件的方向弯折形成有至少一侧边,所述侧边用于抵挡所述待散热元件的一侧。
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中,所述侧边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以及所述第三侧边共同围合形成一安装槽,所述待散热元件置于所述安装槽中。
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中,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三侧边交接处有一缝隙,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的交接处有一缝隙,以使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分别为分体状态。
1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中,所述第一侧边上设有第一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朝背向所述压紧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边上设有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二支撑脚朝背向所述压紧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脚具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支撑脚具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垂直于所述第二侧边。
1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中,所述第一支撑脚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用于卡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脚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用于卡接固定。
1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中,所述安装区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分别位于所述压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侧边上还开设有第一侧边槽,所述第一侧边槽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所述形变槽连通,所述第二侧边
上还开设有第二侧边槽,所述第二侧边槽与所述二安装区的所述形变槽连通。
1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中,所述安装区朝背向所述压紧面的方向向外凸伸一具有固定通道的凸柱,所述固定通道与所述安装孔连通。
1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中,所述支架一体成型。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17.机箱,所述机箱具有通孔;
18.散热片,设置在所述机箱上;
19.待散热元件,所述待散热元件与所述散热片相贴合;
20.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一种所述的支架;
21.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支架的安装孔与所述机箱和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支架的压紧面和安装区压紧所述待散热元件和所述散热片。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及电子设备,该支架包括压接部和安装区;所述压接部的一侧形成有压紧面,所述压紧面用于贴合待散热元件;所述安装区形成于所述压接部上,所述安装区上开设有安装孔,沿所述安装区的外围还开设有形变槽;其中,所述安装孔用于与紧固件配合以使所述安装区借由所述形变槽产生形变朝向所述待散热元件施加压紧力共同与所述压紧面压紧所述待散热元件。本技术通过在支架上面设计一形变槽,使支架更具有弹性,利用形变槽加大了支架在组装固定时的形变度,使支架更能紧密贴合于待散热元件,从而提高电子产品中待散热元件与散热片的贴合度,保证二者紧密接触。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背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正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与待散热元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固定在pcb板上的整体装配正面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固定在pcb板上的整体装配背面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固定在pcb板上的整体装配底面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固定在机箱上的整体装配结构图;
31.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32.100、压接部;110、第一侧边;111、第一支撑脚;112、第一卡接部;120、第二侧边;121、第二支撑脚;122、第二卡接部;130、第三侧边;140、压紧面;200、安装区;210、安装孔;220、形变槽;230、固定通道;240、第一侧边槽;250、第二侧边槽;300、待散热元件;400、pcb板;500、机箱。
具体实施方式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34.参照图1至图7,其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一实施例。所述支架包括压接部100和安装区200,所述压接部100的一侧形成有压紧面140,所述压紧面 140用于贴合待散热元件300;所述安装区200形成于所述压接部100上,所述安装区200上开设有安装孔210,沿所述安装区200的外围还开设有形变槽220;其中,所述安装孔210用于与紧固件配合以使所述安装区200借由所述形变槽 220产生形变朝向所述待散热元件300施加压紧力共同与所述压紧面140压紧所述待散热元件3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利用所述形变槽220能够产生的形变效果,当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支架的安装孔210锁紧时,所述形变槽220加大了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孔210的锁付固定,使所述支架更加贴合所述待散热元件300,从而实现二者紧密接触,同时使所述紧固件的安装具有更高的容错率,在实际制作中可行且操作简单有效。
35.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压接部100朝向所述待散热元件300的方向弯折形成有至少一侧边,所述侧边用于抵挡所述待散热元件300 的一侧。具体地,所述支架的压接部100朝向所述待散热元件300的方向弯折,至少形成一个侧边,所述侧边用于抵挡住所述待散热元件300的侧面,避免所述待散热元件300在组装时产生偏移,起到固定作用。
36.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侧边包括第一侧边110、第二侧边120和第三侧边130,所述第一侧边110、所述第二侧边120以及所述第三侧边130共同围合形成一安装槽,所述待散热元件300置于所述安装槽中。具体地,所述第一侧边110由所述压接部100的左侧朝向所述待散热元件300的方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二侧边120由所述压接部100的右侧朝向所述待散热元件300的方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三侧边130由所述压接部100的顶部朝向所述待散热元件300的方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一侧边110与所述第二侧边120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侧边110垂直于所述第三侧边130,所述第二侧边120垂直于所述第三侧边130,同时所述第一侧边110、第二侧边120和第三侧边130共同围合形成了一个安装槽,将所述待散热元件300安置在安装槽中,从而使所述待散热元件300固定在所述支架中,使所述支架与所述待散热元件300更加贴合,同时使二者的组装更加方便,并且对于紧固件的固定更加方便快捷,实现对所述待散热元件300的稳定安装。
37.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侧边110与第三侧边130 交接处有一缝隙,所述第二侧边120与所述第三侧边130的交接处有一缝隙,以使所述第一侧边110、所述第二侧边120和所述第三侧边130分别为分体状态。具体地,所述支架的压接部100在左上角和右上角上分别设有左缺角和右缺角,所述左缺角延伸至所述第一侧边110和所述第三侧边130,使所述第一侧边110 与所述第三侧边130的交界处形成一缝隙,所述右缺角延伸至所述第二侧边120 和所述第三侧边130,使所述第二侧边120与所述第三侧边130形成一缝隙,所述缝隙使得所述第一侧边110不与所述第三侧边130连接,所述第二侧边120 不与所述第三侧边130连接,所述第一侧边110、所述第二侧边120和所述第三侧边130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所述第一侧边110、所述第二侧边120和所述第三侧边130可以产生一定的形变,根据放入的所述待散热元件300的结构款式而进行外张或内缩,让所述支架能够适配多规格的所述待散热元件300,同时使所述支架更加贴合所述待散热元件300,避免晃动,使所述待散热元件300的安装结构更加稳定。
38.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侧边110上设有第一支撑脚111,所述第一支撑脚111朝背向所述压紧面14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边 120上设有第二支撑脚121,所述第二支撑脚121朝背向所述压紧面14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撑脚111具有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边110,所述第二支撑脚121具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垂直于所述第二侧边120。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脚111与所述第二支撑脚121平行,所述第一支撑部平行于第二支撑部,将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垂直放置在 pcb板400上,以此垂直固定所述支架,从而使所述支架与所述待散热元件300 的安装结构更加稳定。
39.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支撑脚111上设有第一卡接部112,所述第一卡接部112用于卡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脚121上设有第二卡接部122,所述第二卡接部122用于卡接固定。具体地,所述第一卡接部112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下侧,所述第二卡接部122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侧,所述第一卡接部112和所述第二卡接部122的开口朝背向所述压紧面140的斜向上的方向延伸,将pcb板400的卡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12和所述第二卡接部122进行卡接固定,以此实现所述支架与pcb板400的组装,从而使所述待散热元件300更加方便组装到pcb板400上,使所述支架、所述待散热元件300与pcb板400的组装结构稳定性更高。
40.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所示,所述安装区200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分别位于所述压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侧边110上还开设有第一侧边槽,所述第一侧边槽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所述形变槽220连通,所述第二侧边120上还开设有第二侧边槽,所述第二侧边槽与所述第二安装区的所述形变槽220连通。具体地,在所述压紧部的两侧开设两个所述安装区200,同时在所述第一侧边110开设第一侧边槽,在所述第二侧边120开设第二侧边槽,将所述第一侧边槽和所述第二侧边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形变槽220和所述第二安装区的形变槽220进行连通,连通后的所述支架,其所述安装区200在与紧固件锁付时的形变程度更大,使得所述支架与所述待散热元件300的贴合度更高,同时使所述支架的结构更加稳定。
41.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所示,所述安装区200朝背向所述压紧面 140的方向向外凸伸一具有固定通道230的凸柱,所述固定通道230与所述安装孔210连通。具体地,所述凸柱位于所述安装区200背向所述压紧面140的位置,所述凸柱具有一固定通道230,所述固定通道230与所述安装孔210连通,所述固定通道230对紧固件起到引导的作用,使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孔210 的锁付更加精准,便于所述待散热元件300的快速安装,同时所述凸柱背向所述压紧面140,将不影响所述待散热元件300的安装。
42.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所示,所述支架一体成型。具体地,所述支架为一体式结构,该结构保证了所述支架的结构强度,使得所述支架不易损坏,同时,一体成型的结构使得所述支架在组装时更加方便快捷,在与紧固件锁付时,能够更加紧密固定。
4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包括机箱500、散热片、待散热元件 300、支架和紧固件。该机箱500具有通孔,该散热片设置在所述机箱500上,所述待散热元件300与所述散热片相贴合,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机箱500的通孔与所述支架的安装孔210与所述机箱500和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支架的压紧面140和安装区200压紧所述待散热元件300和所述散热片。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支架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一种支架,由
于前面说明书已经对该支架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做了详细地介绍,为了说明书的简洁性,在此不再赘述。
44.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由于其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提高了待散热元件300与散热片的贴合度,保证二者紧密接触。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