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空调,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空调中的热管理模块通常设置有驱动板,用于控制设备的启动和停止,以及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在现有技术中,驱动板通常是通过风冷的方式进行散热。空调在夏季运行制冷模式时,室外机作为冷凝器需要放热,这样室外机所产生的热量会降低对驱动板的降温冷却效果,从而降低驱动板的散热效率,影响机组的使用性能,增加成本。
2、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液冷系统及控制方法,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冷系统,能够提高对驱动板的散热效率,提高机组的运行能力,节约成本。
2、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板式换热器、驱动板和翅片换热器;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通,所述驱动板的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翅片换热器连通,所述翅片换热器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4、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设置在所述驱动板和所述板式换热器之间;
5、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设置在所述驱动板和所述翅片换热器之间;
6、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和所述驱动板之间,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所述驱动板之间的冷媒的温度。
7、作为一种液冷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冷系统具有制热模式,所述四通阀具有a口、b口、c口和d口,所述a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且所述a口通过所述d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通,所述b口与所述翅片换热器连通,所述b口通过所述c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
8、作为一种液冷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吸气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吸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四通阀之间,所述吸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的冷媒温度;
9、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翅片换热器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翅片换热器内的盘管温度;
10、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等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的冷媒温度与所述翅片换热器内的盘管温度的差值。
11、作为一种液冷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冷系统具有制冷模式,所述四通阀具有a口、b口、c口和d口,所述a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a口与所述b口连通,所述b口与所述翅片换热器连通,所述d口通过所述c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
12、作为一种液冷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吸气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吸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所述四通阀之间,所述吸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的冷媒温度;
13、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板式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板式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的温度;
14、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等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的冷媒温度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板式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的温度的差值。
15、作为一种液冷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均电性连接。
16、作为一种液冷系统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空调进水管和空调出水管,所述空调进水管和所述空调出水管均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通。
17、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步骤简单,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下均能够提高对驱动板的散热效率,提高机组的运行能力,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18、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9、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以上任一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液冷系统中,所述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20、当机组运行制热模式时,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开至最大,并使机组运行预设时间;
21、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第一电子膨胀阀每间隔15秒关闭当前开度的5%,直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并使第一电子膨胀阀保持当前开度不变;
22、或,
23、当机组运行制冷模式时,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开至最大,并使机组运行预设时间;
24、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第二电子膨胀阀每间隔15秒关闭当前开度的5%,直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并使第二电子膨胀阀保持当前开度不变。
25、作为一种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最大开度和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最大开度相同,且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最大开度和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最大开度均为480p。
26、作为一种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预设时间设置为30秒~120秒;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设置为55℃,所述第二预设温度设置为50℃。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8、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冷系统,该液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板式换热器、驱动板、翅片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和第一温度传感器。其中,压缩机通过四通阀与板式换热器连通,驱动板的一端与板式换热器连通,另一端与翅片换热器连通,翅片换热器通过四通阀与压缩机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设置在驱动板和板式换热器之间,第二电子膨胀阀设置在驱动板和翅片换热器之间,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电子膨胀阀和驱动板之间,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电子膨胀阀与驱动板之间的冷媒的温度。
29、以上,该液冷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第一电子膨胀阀能够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值来动态调节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而使得流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能够由高温高压的液态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从而降低了冷媒的温度和压力,使得后续流过驱动板的冷媒能够有效带走驱动板的热量,提高驱动板的散热效率。换言之,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对冷媒的节流降压,使得冷媒温度能够与驱动板的温度形成温差,进而带走驱动板的热量,实现对驱动板的液冷散热作用。同时,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对流出驱动板的冷媒的温度反馈,第一电子膨胀阀能够实现动态调节开度的作用,也即是能够通过动态调节流进驱动板的冷媒的温度,从而确保对驱动板的散热效果,提高机组运行能力,节约成本。
30、该液冷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第二电子膨胀阀能够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值来动态调节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进而使得流过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冷媒能够由高温高压的液态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从而降低了冷媒的温度和压力,使得后续流过驱动板的冷媒能够有效带走驱动板的热量,提高驱动板的散热效率。换言之,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对冷媒的节流降压,使得冷媒温度能够与驱动板的温度形成温差,进而带走驱动板的热量,实现对驱动板的液冷散热作用。同时,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对流进驱动板的冷媒的温度(即,第二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的冷媒温度)反馈,第二电子膨胀阀能够实现动态调节开度的作用,也即是能够通过动态调节流进驱动板的冷媒的温度,从而确保对驱动板的散热效果,提高机组运行能力,节约成本。
3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液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步骤简单,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下均能够提高对驱动板的散热效率,提高机组的运行能力,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