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背景技术:
1、电子设备保护壳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子设备机体的保护装置,目前的一些保护壳具有支撑板,使得电子设备能够相对于放置平面呈角度放置,以使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角度而进行更舒服的操作或观看。
2、为达到上述的使用目的,常规的保护壳设置有金属铰链,使得保护壳的成形需要复杂的装配,造成保护壳的生产成本较高,并且,通常这些保护壳还需要额外设置磁吸机构来满足电子设备的平放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势,在确保多角度支撑放置的前提下,使得壳体和支撑部件能够实现呈平面贴合。
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
4、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壳体,所述壳体通过转动构件一和转动构件二转动连接有支撑部件;
5、其中,所述转动构件一为阻尼转轴结构;
6、所述转动构件二包括相互转动配合的转轴二和弹性壁,在转轴二和弹性壁中,其中一者设置在壳体上,另一者设置在支撑部件上;
7、所述转轴二的外周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弹性壁抵接以使所述弹性壁弹性形变并形成沿转动周向的扭转力。
8、在现有技术中,一些保护壳为折叠式保护壳,虽然能够在呈角度支撑时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使用方便,但是所占面积较大,还需要在壳体上额外的配置卡接部,造成整体制造工艺复杂;还有的保护壳中,虽然能够通过一些特殊的结构实现角度支撑,但是无法在壳体和支撑部件呈平面状态下保持完全贴合,这使得需要额外配置磁吸机构,因而也存在结构复杂、工艺复杂等问题;而就本技术来说,在具有阻尼转轴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相互配合的转轴二和弹性臂,能够在壳体和支撑部件之间形成周向扭转力,从而在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的角度时,提供适当大小和方向的作用力,以在支撑部件的支撑状态提供更好的定位能力,在支撑部件和贴合状态提供更好的贴合能力。
9、优选的,所述转动构件一包括相互转动配合的转轴一和轴套,在转轴一和轴套中,其中一者设置在壳体上,另一者设置在支撑部件上;
10、当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壳体转动的角度不小于第一预设角度时,所述转轴一与轴套之间具有摩擦阻尼以悬停。
11、所述转轴一和轴套之间具有摩擦阻尼,因而利用转轴一和轴套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转轴一相对于轴套停转时,保持确定的相对位置,从而利用壳体和支撑部件与放置面形成三角结构,从而实现稳定支撑。
12、优选的,所述转轴一与轴套的横截面呈非圆形,转轴一的横截面包括在转动周向的不同方位上分别设置的宽径部和窄径部,轴套的横截面包括在转动周向的不同方位分别设置窄口部和宽口部;
13、当所述支撑部件相对壳体转动的角度不小于第一预设角度时,所述宽径部与窄口部抵接;
14、当所述支撑部件相对壳体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一预设角度时,所述宽径部与窄口部分离。
15、由于转轴一和轴套的横截面为非圆形结构,因此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的接触部位,因此当壳体和支撑部件之间具有相对转动且处于不同的角度时,转轴一和轴套之间的接触情况不同,在所述转轴二的外周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弹性壁抵接以使所述弹性壁弹性形变并形成沿转动周向的扭转力的基础上,宽径部和窄口部之间的关系如何,对上述的扭转力产生的支撑力,以及支撑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为了实现支撑部件能够贴合在壳体上,在小于第一预设角度时,令宽径部与窄口部分离,因而上述的扭转力可以驱动支撑部件始终贴合壳体,避免需要支撑部件贴合壳体时,支撑部件和壳体之间具有较小的角度而无法满足平放要求,而为了保证支撑部件能够在不小于第一预设角度提供适当的支撑力,所述宽径部与窄口部抵接,此时支撑部件和壳体之间具有相对较大摩擦力,能够克服一部分或全部上述的扭转力,从而使得支撑部件和壳体之间的转动角度得到定位,从而满足支撑稳定性的要求。
16、优选的,当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壳体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一预设角度时,所述窄口部处于窄径部的径向外侧,所述窄径部与窄口部之间具有间隙,和/或所述宽径部与宽口部相抵。
17、当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壳体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一预设角度时,即此时需要支撑部件贴合在壳体上,因而在支撑部件和壳体之间具有较小的摩擦力或者没有摩擦力时,所述凸起部与弹性壁抵接而形成沿转动周向的扭转力才能够更好的驱动支撑部件紧密的贴合在壳体上。
18、优选的,在所述支撑部件相对壳体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一预设角度时,所述转轴一与轴套之间的摩擦阻尼所产生的转动力矩小于转动构件二的扭转力产生的转动力矩。
19、所述转轴一与轴套之间的摩擦阻尼所产生的转动力矩,以及转动构件二的扭转力产生的转动力矩之间的大小,会影响支撑部件和壳体之间的贴合程度,若后者转动力矩不能完全抵消前者转动力矩,会造成贴合程度不高,也就是说,平放效果不佳,因而在所述支撑部件相对壳体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一预设角度时,将所述转轴一与轴套之间的摩擦阻尼所产生的转动力矩被配置为小于转动构件二的扭转力产生的转动力矩,将很好的满足支撑部件和壳体之间的贴合要求。
20、优选的,所述轴套具有沿转轴一周向延伸的支撑部一,所述转轴一的其中一部分或全部容纳在支撑部一内。
21、所述支撑部一能够实现转轴一的容纳,以使在任意转动角度下,实现对转轴一的支撑,从而更好的提供支撑稳定性。
22、优选的,所述轴套设置有用于与转轴一卡接的开口一。
23、所述开口一的设置能够实现转轴一和轴套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该结构简单、实用,且连接操作方便,满足用户的具体使用需求。
24、优选的,所述弹性壁上具有扭转临界点;
25、当支撑部件相对于壳体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时,所述转轴二抵触弹性壁的位置未达到扭转临界点,所述转轴二与弹性壁之间的扭转力的方向朝向角度减小的方向;
26、当支撑部件相对于壳体转动的角度在第二预设角度和第三预设角度之间时,所述转轴二抵触弹性壁的位置位于或越过扭转临界点,所述转轴二与弹性壁之间的扭转力的方向朝向角度增大的方向;
27、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小于第三预设角度。
28、在一些现有技术中,由于支撑部件和壳体之间不能实现完整的贴合,需要配置磁吸机构才能够达到贴合要求,究其原因在于轴套和转轴一之间的周向扭转力方向和大小不能满足支撑部件朝向壳体运动贴合的要求,可知的是,设置的磁吸机构使得保护壳结构复杂、配置臃肿,造成成本增加,而就本技术来说,配置有转动构件二,利用转动构件二的结构特性,当转轴二和弹性壁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时,两者之间能够产生大小和方向均不同的扭转力,从而以不同的扭转力作为对支撑部件的驱动力,从而在支撑部件和壳体之间具有不同的角度时,提供合适的扭转力,在本技术中,以第二预设角度为扭转临界点,当所述转轴二抵触弹性壁的位置未达到扭转临界点,所述转轴二与弹性壁之间的扭转力的方向朝向角度减小的方向,而当所述转轴二抵触弹性壁的位置位于或越过扭转临界点,所述转轴二与弹性壁之间的扭转力的方向朝向角度增大的方向,由此实现支撑原动力的矫正,从而更好的满足当前角度下的定位支撑要求。
29、优选的,所述转动构件二还包括沿转轴二周向延伸的支撑部二,所述转轴二的其中一部分或全部容纳在支撑部二内;
30、所述支撑部二和弹性壁弹性连接。
31、所述支撑部二能够实现对转轴二的容纳,以使在任意转动角度下,实现对转轴二的支撑,从而更好的提供支撑稳定性。
32、优选的,转轴二具有沿转动周向设置的接触面一,所述支撑部二具有与接触面一贴合的接触面二。
33、如果转动过程中,如果转动的轴心发生偏移,那么需要的周向扭转力就会变得不可靠,因而将所述接触面一和接触面二配位为位于同轴圆弧上,能够保持支撑部件在转动时轴心稳定不偏移,在凸起部与弹性壁的配合基础上,能够更好的提供可靠的周向的扭转力,从而满足0°贴合的要求。
34、优选的,所述弹性壁和支撑部二之间具有开口二,以使弹性壁和支撑部二配合卡接在转轴二上。
35、所述开口二的设置能够在弹性臂和支撑部二弹性连接的基础上,实现与转轴二的可拆卸连接,该结构简单、实用,且连接操作方便,满足用户的具体使用需求。
36、优选的,所述转动构件一和转动构件二各具有多个,所述转动构件一与转动构件二在转动轴线上相间分布。
37、该结构能够使得壳体和支撑部件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并且在支撑的过程中更好的满足支撑要求。
38、优选的,在支撑部件相对于壳体转动的轴线上,该轴线两端各至少具有一个转动构件二。
39、由于在上述轴线两端各具有至少一个转动构件二,因而在转动轴线上,使得转动构件二协同提供更均匀的扭转力,特别在轴线较长的情况下,更好的在壳体和支撑部件贴合时,保持贴合状态。
40、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避免设置额外零部件的基础上,利用转动构件二在支撑结构和壳体之间具有相对角度的转动时,保证支撑部件对壳体的支撑,并且以简单的结构和方便的操作实现支撑部件和壳体之间的贴合,从而在任意角度下满足支撑部件对壳体的支撑,从而使得保护壳本身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