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其液体散热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尤其是一种液栗主体一体设置在散热排内的液冷散热装置,及其上所应用的液体散热排。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给计算机CPU、显卡、电子仪器芯片等器件降温所采用的散热器件通常采用水冷散热器,基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吸热装置、栗动力主体和散热装置,三者通过连接,构成封闭的液体循环回路,吸热装置与发热体连接,栗动力主体用于提供液体在回路中循环的动力,这种设计的缺陷是,三部分通过连接管外接组装和固定,占用相对较大的空间,安装操作不便,对安装的空间有较高的要求,安装灵活性差,因此其应用受到很大局限。专利200580050009.2针对目前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冷却系统,其是将热交换界面、贮液室和栗作为一体化部件的一部分,将栗叠加在吸热装置上,他们一体化方案会导致吸热装置的体积无法适应侠小空间,栗装置设置于吸热装置上,容易让栗受高温影响而导致受损,影响寿命;目前的这种散热器件的栗动力主体栗的位置设置不合理,使得栗动力主体的工作效率低,使得降温效果不尽人意,使用寿命受到局限。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其上所应用的其液体散热排。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散热装置,包括冷却管及设置在冷却管上的散热结构装置,
栗送装置,一体式设置于所述冷却管之间,产生动力使冷却液在冷却管中循环;
吸热装置,是贴附于发热器件上,与发热器件进行热传导作用;
管道,用来连接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吸热装置。
[0005]还包括贮液室,具有一定量的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用于聚集并传送从所述发热器件消散到所述冷却液的热能,所述贮液室设置在所述散热装置中的冷却管的至少一端;所述栗送装置包括栗室和设置在栗室内的栗动力主体,所述栗室两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冷却管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栗动力主体将冷却液由出液口栗出并通过冷却管循环。
[0006]所述贮液室是设置在所述冷却管一侧,所述贮液室内设置有隔液片,将所述贮液室分隔成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冷却管连通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进液腔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出液腔上设置有出液口,所述管道分别连接进液口和出液口到吸热装置。
[0007]所述贮液室分为上液室和下液室,分别设置在所述冷却管的两侧,所述上液室内设置有隔液片,将所述上液室分隔成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冷却管分进液冷却管和出液冷却管,分别连通进液腔和出液腔到所述下液室。
[0008]所述进液冷却管并排设置有N条,共同断开形成窗口形状,在窗口上下各形成并排的N个进液冷却管管口,所述栗室设置有相应的N个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栗室分别通过N个进液口和出液口密封连通进液冷却管的上下两端管口 ;所述出液冷却管数量为M,即M>N>=1 (N为整数),并排设置在进液冷却管的两侧。
[0009]所述栗动力主体包括马达及动力扇叶,所述动力扇叶为矽钢片扇叶,采用不锈钢轴心,所述散热装置侧面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带动气流用于给散热装置降温散发热量。
[0010]所述散热结构装置为散热片或者散热波带,所述散热片套接在所述冷却管外焊接固定或直接焊接在冷却管外。
[0011]所述吸热装置包括热交换底板、冷却液容置腔,所述热交换底板与冷却液容置腔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0012]所述热交换底板为金属材料,包括铜或铝或铝合金或合金钢,所述热交换底板内侧底面采用剖沟式结构,使冷却液容置腔的冷却液无尽的接近于发热器件。
[0013]包括冷却管及设置在冷却管上的散热结构装置,栗送装置,所述栗送装置包括栗室和设置在栗室内的,所述栗室一体式设置于所述冷却管之间,栗动力主体产生动力使冷却液在冷却管中循环;贮液室,连通并具有一定量的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用于聚集并传送从所述发热器件消散到所述冷却液的热能,所述贮液室设置在所述散热装置中冷却管的至少一端,或者所述栗室作为贮液室。
[0014]本发明在现有的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将液栗主体与散热装置一体式设置在一起的方案,这样将液栗主体设置在散热排的中间的方案,既利用风扇的散热带走散热排上的热量,也将栗动力主体本身产生的热量带走,使马达寿命更长;也大大了减少了占用空间,液栗主体连接4进8出的散热管,大大的提升了换热效果。动力扇叶采用的是5叶扇叶,内绕矽钢片,采用不锈钢轴心,不锈钢的中心轴加工简单及成本较低耐磨,做出来产品性能稳定;由此不但增加了轴承的强度,而且解决了叶轮轴承在水里长时间运作导致轴套及中心轴磨损的问题,从而降低了产品噪音,平衡性非常好,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生产组装的成本;使得产品组装方便,效率高,成本得到控制。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具体方案的产品整体爆炸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方案的散热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方案中的上水室内部结构图;
图4是图2中的A-A’剖视图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方案散热排未接下水室的结构图;
结合附图:1_锁水栗盖子螺丝,2-水栗盖子,3-锁水栗支架螺丝,4-水栗定子,5-水栗支架,6-水栗密封圈,7-水栗转子,8-水栗主体,9-水栗水室主板,10-水栗水室,11-窗口,12-散热排,13-散热排注水孔,14-风扇,15-锁风扇螺丝,16-硅胶套管,17-管道,18-水管接头,19-水冷头腔体,20-水冷头LED装饰,21-水管接头密封圈,22-锁接头螺丝,23-水冷头密封圈,24-吸热铜底板,25-锁铜底板螺丝,26-栗室,30-上水室,31-进水口,32-出水口,33-灌水口,34- 口琴管,35-固定风扇大侧板,36-下水室,37-锡焊鳍片,38-水栗腔室,39-钎焊鳍片,40-隔水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将要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将要参考相应的附图,这些附图构成了实施例的一部分,其中描述了实现本发明可能采用的实施例。应明白,还可使用其他的实施例,或者对本文列举的实施例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修改,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
[0017]如图1为本发明具体方案的产品整体爆炸结构图;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采用水作为冷却液,整个液冷散热系统,包括风扇14、散热排12、水栗主体、管道17、水冷头主体,其中散热排12包括上水室30、下水室36,见图2,上水室30里面焊接有隔水片,将上水室30分隔为入水腔和出水腔,在入水腔和出水腔使上分别设置有入水口 31与出水口 32,在出水腔体上还设置有灌水口 33 ;本实施例中入水腔设置在上水室30的中间位置,灌水口 33与出水口 32连通;连通入水腔并排设置有四根扁平状口琴管34作为进水冷却管连接下液室,再由下液室两侧连接八根口琴管34作为出水冷却管,并排设置在进水冷却管的两侧,各四根,连通下水室再回到出水腔,这样入水口 31通过口琴管34四进八出,连通到出水口,形成一个回路,使之贯通;再在口琴管的外侧设置有散热鳍片,如图2、图1,本实施例中,在进水冷却管中间一段断开形成窗口 36,在窗口 36上下各有四根并排的口琴管34的管口,在水栗水室10上端和下端开口焊接有水栗水室主板9,在水栗水室主板9上设置有与口琴管匹配的接口,通过密封钎焊焊接断开的上下两端的口琴管管口,本实施例中为对应的四个接口,水栗水室10侧面设置有开口,水栗水室10和水栗水室主板9构成栗室26 ;如图1,栗动力主体的安装过程为:水栗定子4利用治具压到水栗支架5内部,水栗转子7上的叶片采用的五叶扇叶(当然其他方案如果采用七叶扇叶或九叶扇叶都可以),内绕矽钢片,采用不锈钢轴心;再把水栗转子7放置于水栗支架5的轴心孔中,再放置于水栗主体8中,共同组成了一个水栗定子主体;再一同放置于散热排上的水栗水室10中,放上水栗密封圈6,一次放上锁水栗螺丝3,利用电动或手动螺丝刀锁紧;然后在锁好的栗动力主体上面盖上水栗盖子2,最后依次放上锁水栗盖子螺丝1,锁紧,将水栗水室10侧面的开口密封;栗室26的整个体积结构与窗口 36匹配,栗室26与栗动力主体构成了整个栗送装置,而这样安装好后,整个栗送装置完全与散热排形成一体,见图2。
[0018]再依照图1,两根水管17分别装上水管接头18,在水管接头18 —端上面套上水管接头密封圈21,然后在两根水管17另一端分别套上硅胶套管16,从而组成一个连接水管主体,最后通过治具让两根水管主体分别与入水口 31和出水口 32连接起来,使水管主体与组装好的散热排连接。水管主体另一端与水冷头主体连接,所述水冷头主体包括水冷头腔体19,在水冷头腔体19的密封圈槽里面放入水冷头密封圈23,上面再放上吸热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