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51099发布日期:2018-07-31 17:04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称为“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的通信系统、构成该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以及该移动终端对基站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被称为第3代的通信方式中,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方式从2001年起在日本开始商用业务。另外,对下行链路(专用数据信道、专用控制信道)追加分组传送用信道(HS-DSCH:High Speed-Downlink Shared Channel,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通过这样预定使用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实现更高速化的HSDPA(High Speed Down 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的业务将开始。再有,为了使上行方向的数据发送高速化,关于HSUPA(High Speed Up 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方式也正在提出和研究中。

W-CDMA是由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团体、即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伙伴计划)规定的通信方式,现在汇总成第6版的标准书。

另外,在3GPP中,作为与W-CDMA不同的通信方式,对于无线区间正在研究被称为“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新的通信方式,对于包含核心网的整个系统构成正在研究的称为“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系统结构演进”(SAE)的新的通信方式。

在LTE中,接入方式、无线信道构成及协议,与现在的W-CDMA(HSDPA/HSUPA)不同。例如,关于接入方式,W-CDMA是采用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而LTE在下行方向是采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在上行方向是采用SC-FDMA(Single Care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另外,关于带宽,W-CDMA是5MHz,而LTE中可以适用1.25/2.5/5/10/15/20MHz。另外,在LTE中,不是W-CDMA那样的线路交换,仅成为分组通信方式。

由于LTE使用与W-CDMA的核心网(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 GPRS,通用分组无线系统)不同的新的核心网,构成通信系统,因此被定义作为与W-CDMA网不同的独立的无线接入网。

因而,为了与W-CDMA通信系统进行区别,在LTE通信系统中,将与移动终端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基站(Base station)称为eNB(E-UTRAN NodeB、eNodeB、eNode-B),将与多个基站进行控制数据及用户数据进行交换的基站控制装置(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称为aGW(Access Gateway,接入网关)。

在该LTE通信系统中,除了实施被称为E-MBMS(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演进多媒体广播多点播送业务)的多点播送、广播型多媒体业务那样的1对多(Point to Multipoint)通信,还提供对于多个移动终端中的专用的移动终端的单点播送(Unicast)业务那样的通信业务。

在LTE中与W-CDMA不同,由于在传送信道、物理信道中不存在面向专用的移动终端的专用信道(Dedicated Channel,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因此对专用的移动终端的数据发送就利用公用信道(Shared channel,共享信道)来实施。

移动终端若从基站通过下行链路接收数据,则将表示是否能够没有问题接收到数据的信号、以及表示接收数据的质量或下行的通信路径质量的信号通过上行链路向基站传送。将表示是否能够接收到从基站发送的数据的应答信号称为Ack/Nack,将表示接收数据的质量或下行的通信路径质量的质量信息称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器)。

Ack/Nack是在移动终端接收下行数据时、将是否能够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向基站发送用的信号,用于重发控制。

CQI是将移动终端中测定的下行信道状态(通信路径状态)向基站发送用的信号,用于基站中的下行调度。另外,在移动终端产生对基站发送的数据时,移动终端对基站发送请求分配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信号。将这样的请求信号称为调度请求、上行资源请求、或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Scheduling Request)。将上述那样的Ack/Nack、CQI、SR称为「上行L1/L2控制信号」(L1/L2 control signaling,L1/L2控制信令)。

图22为说明上行L1/L2控制信号的说明图。

如图22所示,上行L1/L2控制信号中大致分为2类。是上行数据关联L1/L2控制信号(data-associated L1/L2 control signaling)、与上行数据非关联L1/L2控制信号(data-non-associated L1/L2 control signaling)。

上行数据关联L1/L2控制信号是为了传送格式等上行数据发送(基站侧的接收)所必需的信息,与上行数据一起发送。在上行数据非关联L1/L2控制信号中,有与下行链路相关的Ack/Nack、CQI、在开始上行数据发送前发送的调度请求(SR、UL、SR)等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信号。

Ack/Nack、CQI由于是与下行链路相关的信号,因此与上行数据发送无关进行发送,但有时与上行数据同时发送。另外,对于随机接入信号,有同步随机接入(Synchronous Random Access,以下称为SRA)、以及异步随机接入(Non-Synchronous Random Access,以下称为NSRA)。

SRA在取得上行链路的时间同步的状态下进行发送,NSRA在没有取得上行链路的时间同步的状态下进行发送。

另外,上行数据关联L1/L2控制信号是在取得上行链路的时间同步的状态下进行发送的信号,Ack/Nack、CQI也是在取得上行链路的时间同步的状态下进行发送的信号。这里,叙述是在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的同时发送Ack/Nack、CQI与SRA的状态,并叙述其问题及解决方法。

上行的Ack/Nack、CQI是与下行链路相关的信号。关于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的Ack/Nack、CQI的物理资源分配,有独占分配某一个时域-频域的方法、以及独占分配分离的窄带的多个时域-频域的方法(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以下,将这些区域称为Ack/Nack专用信道。

即,在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的状态下,Ack/Nack、CQI利用Ack/Nack专用信道进行发送。

若更详细说明,则(1)在必须发送Ack/Nack及CQI双方时,利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Ack/Nack而且发送CQI;(2)在必须发送Ack/Nack、但不需要发送CQI时,利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Ack/Nack;(3)在不需要发送Ack/Nack、但必须发送CQI时,利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CQI;(4)在不需要发送Ack/Nack、也不需要发送CQI时,考虑也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在这种情况下,在该信道中,Ack/Nack及CQI双方都不发送。

图23所示为进行、或不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分配Ack/Nack、CQI的无线资源的说明图。图23所示为独占分配某一个时域-频域的方法。

将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的Ack/Nack、CQI,在时间上分配在子帧单位或其以上的区域,在频率上分配在1个资源单元单位或其以上的区域。另外,上行数据、上行数据关联L1/L2控制信号或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的Ack/Nack、CQI,被分配在除此以外的区域。

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的Ack/Nack、CQI,即仅仅Ack/Nack、CQI的信号,被分配在作为该信号专用的独占的区域,通过这样能够增大发送Ack/Nack、CQI信号的期间,因而能够得到较宽的有效区域。

图24所示为将Ack/Nack、CQI分配在Ack/Nack专用信道的无线资源的说明图。图24所示为独占分配分离的窄带的多个时域-频域(图24的A、B)作为Ack/Nack、CQI用的方法。

将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的Ack/Nack、CQI,在时间上分配在子帧单位的区域,在频率上分配在以子载波单位分离的几个区域。通过将频域分离成几个(例如图24的A、B),能够得到频率不同增益。

无论在什么方法中,能够在一个区域中分配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的Ack/Nack、CQI。作为在一个区域中多路复用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的Ack/Nack、CQI的方法,正在研究使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频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时分复用)/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码分复用)以确保每个移动终端的正交性。另外,为了确保基站中的Ack/Nack、CQI的接收质量,正在研究重复(repetition)发送Ack/Nack、CQI以增加功率。具体来说,有在1个发送时间区间(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内重复2次相同的子帧进行发送的方法、或者在子帧内的多个LB(Long Block,长块)中重复埋入Ack/Nack、CQI的位进行发送的方法等。

同步随机接入(Synchronous Random Access SRA)是在取得上行链路的时间同步的状态(换句话说,移动终端为Active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发送的、在开始上行数据发送前发送的调度请求(SR)用的信号。关于SRA的物理资源分配,有独占分配某一个时域-频域的方法(非专利文献3:TR25.814V7.0.0)。图25所示为对S-RACH分配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的无线资源的说明图。图25所示为独占分配某一个时域-频域的方法。

在时间上分配在子帧单位的区域,在频率上分配在1个资源单元单位或其以上的区域。以下,将这些区域称为S-RACH(Synchronous Random Access Channel,同步随机接入信道)。另外,上行数据被分配在除此以外的区域。因而,SRA与数据在时间及频率的某一方或双方进行多路复用。

移动终端在哪个区域发送SRA,是预先决定,或者预先由基站通知。将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的SRA分配在一个区域。在相同区域中发生多个移动终端发送SRA时,来自各移动终端的信号将产生冲突。

在来自各移动终端的SRA产生冲突而基站中不能接收时,通常各自的移动终端在不同的时间间隔或不同的区域的某一种情况下、或双方都不同的情况下再次重复发送。另外,为了减少冲突的概率,正在研究使用FDM/TDM/CDM以确保各移动终端的正交性的方法。

作为同步随机接入SRA的物理资源分配,也在研究使用调度信道(非专利文献4)。

所谓调度信道,与S-RACH那样允许来自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冲突(或者称为竞争)的信道不同,是对于分配给成为对象的一个一个移动终端进行调度的信道。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预先决定对每个移动终端分配的区域,因此来自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没有竞争,所以作为移动终端发送的SR信号,不需要发送小区内的移动终端的ID编号(UE-ID)。因此,在用调度信道发送上行SRA时,能够减少上行SR信号的信息量。

下面,说明将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的Ack/Nack、CQI与同步随机接入(SR等)进行同时发送时的处理。

上行Ack/Nack、CQI是在移动终端接收下行数据时、根据其接收状况向基站发送的信号。另外,SRA是在开始上行数据发送前向基站发送的SR等用的信号。由于这些信号的内容是独立的,因此产生同时发送的情况。

图26所示为同时发送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的Ack/Nack及SRA的情况的一个例子。

在移动终端连续接收下行数据时,是发生上行数据发送的情况。移动终端连续接收下行数据。数据在每个TTI单位中被进行解调、解码。移动终端根据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接收状况,向基站传递接收判定结果的结果信息(Ack/Nack)。若移动终端正常接收来自基站的发送数据,则对基站发送Ack信号。接收了Ack的基站接着发送新的数据。反之,在不能正常接收从基站发送的发送数据时,则对基站发送Nack信号。接收了Nack的基站重发用移动终端不能正常接收的数据。

上行Ack/Nack的对物理资源的分配如上述说明的那样,独占分配分离的窄带的多个时域-频域。因此,上行Ack/Nack也变成连续发送。另外,在移动终端中产生上行数据时,在发送该上行数据之前,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SR。SR的物理资源的分配如上述说明的那样,独占分配某一个时域-频域。因而,如图所示,在某时间产生上行数据时,在较短的延迟时间之后产生SR。

在基站不能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SR信号时,移动终端再次发送SR信号。由以上可知,例如在移动终端连续接收下行数据时,产生上行数据发送的情况下,产生必须同时发送上行Ack/Nack及上行SRA的状况。另外,即使移动终端不是连续接收而是不连续地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下,也发送对该接收数据的上行Ack/Nack时,可知产生同时进行上行SR信号的发送的情况。

同样,作为向基站发送的调度请求SR的物理资源分配,在分配调度信道时,也考虑到将产生必须同时发送上行Ack/Nack及上行SRA的状况。

在非专利文献4中,关于作为调度信道是使用什么样的信道,另外,作为物理资源是如何分配时域-频域,由于什么也没有叙述,因此例如,即使考虑分配调度请求SR专用的1bit的物理资源的信道,在移动终端连续接收下行数据时,也必须连续发送上行Ack/Nack,在这时产生上行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可知产生必须同时发送上行Ack/Nack及上行SRA的状况。

另外,在非专利文献4中,没有暗示关于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示那样的「发明问题」及「发明效果」。

在非专利文献5中,叙述了用已存在的CQI发送用信道(CQICH)、或Ack/Nack发送用信道(ACHCH)的专用的上行控制信道来发送上行调度请求。通过这样,能够确立很少延迟(Delay)的上行调度请求的发送顺序。

但是,在非专利文献5中,没有暗示关于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示那样的「发明问题」及「发明效果」。

在非专利文献5中,仅叙述了用CQI发送用信道(CQICH)、或Ack/Nack发送用信道(ACHCH)来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但对于将CQICH及ACHCH作为物理资源在时域-频域中如何分配,什么也没有叙述。因此,即使考虑例如用CQI发送用信道(CQICH)来发送上行调度请求的情况,在移动终端连续接收下行数据时,也必须连续发送上行Ack/Nack,在这时产生上行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可知产生必须同时发送上行Ack/Nack(ACHCH)及上行调度请求(CQICH)的状况。

这样可知,在非专利文献5中,没有解决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示的「发明问题」。

非专利文献1:3GPP文献资料R1-062741

非专利文献2:3GPP文献资料R1-062742

非专利文献3:3GPP TR25.814V7.0.0

非专利文献4:3GPP文献资料R1-062719

非专利文献5:3GPP文献资料R1-062571

由于以往的LTE通信系统是以上那样构成,因此对于上行的接入方式采用SC-FDMA(Single Care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也称为DFT-spread OFDM)。由于SC-FDMA是单载波传送,因此与OFDM那样在各子载波上载有符号数据进行发送的多载波传送相比,具有能够将PAPR(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峰值与平均功率比)抑制得较低的特征。因而,由于能够降低移动终端发送时的功耗,另外,能够增大满足规定的相邻信道泄漏功率的发送功率,因此具有小区有效区域宽的优点。但是,移动终端根据状况不同,会产生必须同时进行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上行Ack/Nack及CQI的处理、以及使用S-RACH或调度信道或CQICH、ACHCH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处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自的信号是不相关的,因此若时间上同时发送,则不成为单载波传送,而成为多载波发送。在不相关的信号时间上同时发送时,由于发送信号的时间波形的峰值增高,因此PAPR升高。若PAPR升高,则存在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再有小区有效区域变窄的问题。再有,由于PAPR升高,因而存在对其它的移动终端及通信系统形成干扰波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防止因暂时性物理信道的增加而使无线资源负荷增加,同时能够降低PAPR(峰值与平均功率比)的数据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移动终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有关的数据通信方法是,移动终端执行以下处理:使用从移动终端对基站的上行方向的上行控制信道,将应答信号向基站发送的应答信号发送处理;若产生对基站的发送数据,则使用与上行控制信道不同的物理信道,将调度请求信号向基站发送的调度请求信号发送处理;以及在应答信号发送处理与调度请求信号发送处理的处理时刻重合时,在发送调度请求信号的期间停止应答信号发送处理的控制处理。

通过这样,由于不使用同时发送分配在2种频带的2个物理信道(Ack/Nack专用信道及S-RACH)的数据的多载波方式即可,因此具有能够防止因暂时性物理信道的增加而使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负荷增加、同时能够降低PAPR(峰值与平均功率比)的效果。

本发明有关的通信系统是,移动终端安装发送部及控制部,前述发送部使用从移动终端对基站的上行方向的上行控制信道,将应答信号向基站发送,同时若产生对基站的发送数据,则使用与上行控制信道不同的物理信道,将调度请求信号向基站发送,前述控制部在该发送部的应答信号的发送时刻与调度请求信号的发送时刻重合时,在发送调度请求信号的期间停止应答信号的发送处理。

通过这样,由于不使用同时发送分配在2种频带的2个物理信道(Ack/Nack专用信道及S-RACH)的数据的多载波方式即可,因此具有能够防止因暂时性物理信道的增加而使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负荷增加、同时能够降低PAPR(峰值与平均功率比)的效果。

本发明有关的数据通信方法是,移动终端执行以下处理:生成至少包含应答信号的上行控制信号,另外产生对基站的发送数据时将调度请求信号及应答信号进行分时多路复用而生成上行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生成处理;以及使用从移动终端对基站的上行方向的上行控制信道,将包含利用该控制信号生成处理生成的上行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向基站发送的控制信号发送处理。

通过这样,由于不使用同时发送分配在2种频带的2个物理信道(Ack/Nack专用信道及S-RACH)的数据的多载波方式即可,因此具有能够防止因暂时性物理信道的增加而使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负荷增加、同时能够降低PAPR(峰值与平均功率比)的效果。

本发明有关的数据通信方法是,移动终端有选择地执行使用第1代码将专用数据进行编码的处理、或者若产生对基站的发送数据则使用第2代码将包含调度请求信号的专用数据进行编码的处理;同时执行使用上行公用信道来发送编码后的前述专用数据的处理。

通过这样,由于不使用同时发送分配在2种频带的2个物理信道(Ack/Nack专用信道及S-RACH)的数据的多载波方式即可,因此具有能够防止因暂时性物理信道的增加而使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负荷增加、同时能够降低PAPR(峰值与平均功率比)的效果。

本发明有关的数据通信方法是,移动终端执行以下处理:若产生对基站的发送数据、则至少将调度请求信号及应答信号进行分时多路复用而生成上行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生成处理;以及使用物理信道的随机接入信道,将包含利用该控制信号生成处理生成的上行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向基站发送的控制信号发送处理。

通过这样,由于不使用同时发送分配在2种频带的2个物理信道(Ack/Nack专用信道及S-RACH)的数据的多载波方式即可,因此具有能够防止因暂时性物理信道的增加而使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负荷增加、同时能够降低PAPR(峰值与平均功率比)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LTE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说明图。

图2所示为LTE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道的构成说明图。

图3所示为移动终端的构成方框图。

图4所示为基站的构成方框图。

图5为说明对Ack/Nack专用信道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发送用的S-RACH分配的无线资源的说明图。

图6为说明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之前的移动终端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为说明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发送到上行数据发送开始的一连串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为说明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发送到上行数据发送开始的一连串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为说明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的Ack/Nack符号的映射例的说明图。

图10为说明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的Ack/Nack符号的映射例的说明图。

图11为说明对Ack/Nack专用信道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发送用的S-RACH分配的无线资源的说明图。

图12为说明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的Ack/Nack符号的映射例的说明图。

图13为说明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之前的移动终端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为说明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的映射例的说明图。

图15为说明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的移动终端的处理、以及接收的基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为说明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的移动终端的处理、以及接收的基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所示为UL-SCH及RACH的无线资源分配的说明图。

图18为说明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之前的移动终端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所示为S-RACH上将前置码、消息、Ack/Nack、CQI、SR进行映射的无线资源的说明图。

图20所示为S-RACH上将前置码、消息、Ack/Nack、CQI、SR进行映射的无线资源的说明图。

图21所示为S-RACH上将前置码、消息、Ack/Nack、CQI、SR进行映射的无线资源的说明图。

图22为说明上行L1/L2控制信号的说明图。

图23所示为在进行、或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分配Ack/Nack、CQI的无线资源的说明图。

图24所示为对Ack/Nack专用信道分配Ack/Nack、CQI的无线资源的说明图。

图25所示为对S-RACH分配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的无线资源的说明图。

图26所示为同时发送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情况下的Ack/Nack及SRA时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27为说明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的映射例的说明图。

图28为第一设定例的情况的顺序图。

图29为第一设定例的情况的移动终端内的处理流程图。

图30为第一设定例的情况的基站内的处理流程图。

图31为第二设定例的情况的顺序图。

图32为第二设定例的情况的移动终端内的处理流程图。

图33为第二设定例的情况的基站内的处理流程图。

图34为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的移动终端内的详细构成图。

图35为实施形态7的上行数据发送中的Sounding RS的无线资源分配的说明图。

图36为在上行及下行都没有进行数据通信的状态下、产生上行发送请求时的具体顺序图。

图37所示为移动站与基站同步、而且从没有上行数据发送的状态产生发送请求时的流程图。

图38所示为基站设定多个通常的Sounding RS的BW时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以及移动终端UE1的无线资源分配原委的说明图。

图39所示为利用基站eNodeB进行的Sounding RS的BW设定的流程图。

图40所示为基站eNodeB一侧选择BW时的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41所示为移动终端一侧选择BW时的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42为1个UE群内的多个UE的无线资源分配的说明图。

图43为对每个UE群设定Sounding RS区域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44为兼具有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的功能的探测用参考信号的生成方法的说明图。

图45为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顺序图。

图46为移动终端发送探测用参考信号时的探测用导频的分配及移动终端固有代码的分配方法的说明图。

图47所示为将探测导频的一部分作为调度请求用的符号的导频模式的说明图。

图48为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顺序图。

图49为探测用参考信号的生成例的说明图。

图50为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顺序图。

图51为探测用参考信号的生成例的说明图。

图52为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顺序图。

图53为某间隔中发送探测用参考信号时的说明图。

图54为某间隔中发送的探测用参考信号中兼用作上行调度请求信号时的说明图。

图55为有Ack/Nack专用信道区域时的时间-频率资源的说明图。

图56为对系统全频带分配探测用RS区域时的时间-频率资源的说明图。

图57为时间-频率资源的说明图。

图58为时间-频率资源的说明图。

图59为在探测RS用区域中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时的移动终端中的发送符号映射的说明图。

图60为产生调度请求时的移动终端的发送信号的说明图。

图61为产生调度请求时的移动终端的发送信号的说明图。

图62为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顺序图。

图63为产生上行调度请求时的移动终端的发送信号的说明图。

图64为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顺序图。

图65为产生上行调度请求时的移动终端的发送信号的说明图。

图66为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顺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更详细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用的最佳形态。

实施形态1

图1所示为LTE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说明图。在图1中,aGW1与多个基站(eNodeB)2进行控制数据及用户数据的收发,基站2对多个移动终端3进行数据的收发。在基站2与移动终端3之间,发送告知信息、用于寻呼处理的信息、专用控制数据、专用用户数据、E-MBMS用的控制数据、以及用户数据等。另外,也正在研究基站2彼此之间互相进行通信。

基站2具有上行及下行的调度器。调度器使得基站2与各移动终端3的数据的收发成为可能,为了提高一个个移动终端3及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通过量,而进行调度。

E-MBMS提供从某基站面向多个移动终端一起发送数据的广播型的一对多(Point to Multipoint PtoM)型的通信业务。具体来说,正研究新闻及天气预报等信息业务、以及移动TV等大容量的广播业务。

aGW1通过PDN4(Packet Data Network,分组数据网)与业务中心5进行通信。

业务中心5是保管、传送向用户提供业务用的内容用的装置。内容提供者对业务中心5发送移动TV广播数据等E-MBMS数据。在业务中心5中,存储E-MBMS数据,同时通过PDN4、aGW1向基站2发送E-MBMS数据。

图2所示为信道的构成说明图。在图2中,表示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及传送信道(Transport channel)的映射。逻辑信道根据传送信号的功能及逻辑特性进行分类。传送信道根据传送形态进行分类。将告知信息载于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广播控制信道)上。BCCH与BCH(Broadcast Channel,广播信道)映射,从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

将用于寻呼处理的信息载于PCCH(Paging Control Channel,寻呼控制信道)上。PCCH与PCH(Paging Channel,寻呼信道)映射,从基站向小区内的移动终端发送。将专用的移动终端目标的专用控制数据载于D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专用控制信道)上。

另外,将专用的移动终端目标的专用用户数据载于DTCH(Dedicated Traffic Channel,专用业务信道)上。DCCH及DTCH与DL-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映射,从基站向一个个移动终端分别发送。反之,使用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从一个个移动终端向基站分别发送。

DL-SCH及UL-SCH是共享信道(Shared Channel)。

将E-MBMS用的控制数据及用户数据分别载于MCCH(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多点播送控制信道)及MTCH(Multicast Traffic Channel,多点播送业务信道)上,与DL-SCH或MCH(Multicast Channel,多点播送信道)映射,从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

来自移动终端的连接请求信号、例如调度请求信号SR,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 RACH)从一个个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S-RACH是RACH的一个信道。

图3所示为移动终端的构成方框图。移动终端3的发送处理照以下那样进行。

首先,将来自协议处理部6的控制数据、来自应用部7的用户数据,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器部8。

将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器部8的数据交给编码器部9,进行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不进行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冲器部8向调制部10直接输出的数据。

在编码器部9中进行了编码处理的数据用调制部10进行调制处理。将调制后的数据变换为基带信号后,向频率变换部11输出,变换为无线发送频率。然后,从天线12向基站2将发送信号进行发送。

另外,移动终端3的接收处理照以下那样进行。利用天线12接收来自基站2的无线信号。将接收信号用频率变换部11从无线接收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在解调部13中进行解调处理。将解调后的数据交给解码器部14,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在解码后的数据中,将控制数据交给协议处理部6,将用户数据交给应用部7。利用控制部15来控制移动终端的一连串的收发处理。

图4所示为基站的构成方框图。基站2的发送处理照以下那样进行。

aGW通信部16进行基站2与aGW1之间的数据收发。其它基站通信部17进行与其它基站之间的数据收发。

aGW通信部16及其它基站通信部17分别与协议处理部18进行信息交换。将来自协议处理部18的控制数据、以及来自aGW通信部16及其它基站通信部17的用户数据,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器部19。

将保存在发送数据缓冲器部19的数据交给编码器部20,进行纠错等编码处理。也可以存在不进行编码处理而从发送数据缓冲器部19向调制部21直接输出的数据。将进行了编码的数据用调制部21进行调制处理。

将调制后的数据变换为基带信号后,向频率变换部22输出,变换为无线发送频率。然后,从天线23对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3对发送信号进行发送。

另外,基站2的接收处理按以下那样进行。

利用天线23接收来自1个或多个移动终端3的无线信号。用频率变换部22将接收信号从无线接收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在解调部24中进行解调处理。将解调后的数据交给解码器部25,进行纠错等解码处理。在解码后的数据中,将控制数据交给协议处理部18,将用户数据交给aGW通信部16及其它基站通信部17。利用控制部26来控制基站2的一连串的收发处理。

以下,说明本发明有关的移动终端的动作。

移动终端在不进行上行数据发送、而且接收下行数据时,移动终端将表示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正常接收/没有正常接收)的Ack/Nack信号,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向基站发送。

另外,移动终端将表示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的Ack/Nack信号及为了基站的下行调度的下行通信路径质量(CQI)信号,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向基站发送。

另外,不关有无下行数据接收,为了基站的下行调度,或者为了保持基站与移动终端间的同步,将CQI信号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向基站发送。

在上述那样的、发送Ack/Nack信号及/或CQI信号的状态下,开始上行数据发送时,移动终端面向基站除了发送上述Ack/Nack及/或CQI以外,必须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与Ack/Nack专用信道不同的物理信道(S-RACH),在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向基站发送时,使用实现更宽的有效区域及低PAPR的SC-FDMA方式进行发送,下面,说明这样的进行发送的方法。

在本实施形态1中,移动终端在不进行上行数据发送、而一面接收下行数据、一面将Ack/Nack信号及/或CQI信号使用上行的Ack/Nack专用信道进行发送的状态下,想要开始上行数据的发送时,将设定上行数据发送用信道用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使用分配了与Ack/Nack专用信道不同的频带的物理信道(在本实施形态1中,利用S-RACH)进行发送。

这时,不使用同时发送分配在2种频带的2个物理信道的数据的多载波方式,在移动终端开始上行数据发送时发送暂时与基站进行交换的SR(preamble/message)的期间,不发送用Ack/Nack专用信道的Ack/Nack信号及/或CQI信号(DTX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不连续传输)。

通过这样,能够防止因一个移动终端的暂时性物理信道增加而引起的系统的无线资源负荷的增加,同时能够实现以保证低PAPR的单载波方式的发送。

图5为说明对Ack/Nack专用信道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发送用的S-RACH分配的无线资源的说明图。图6为说明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之前的移动终端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及图8为说明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发送到上行数据发送开始的一连串的处理的流程图。在图5中,设移动终端UE1不进行用户数据等的上行数据发送,仅接收下行数据,同时将对于该接收数据的Ack/Nack及/或CQI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进行发送。

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的调制部10对Ack/Nack信号进行每个移动终端的CDM多路复用处理(也可以是FDM多路复用处理、TDM多路复用处理),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进行发送。因此,考虑移动终端UE1时间上连续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Ack/Nack信号的情况。

这里,若产生图6的ST601中的上行数据发送请求(ST601中是),则在ST602中,确认下行数据(DL数据)的接收状况。

在本实施形态1中,由于接收下行数据,因此进入ST604,决定用S-RACH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preamble or/and message)的时刻。假定,没有接收下行数据,在与基站没有取得同步时(ST602中否),则在ST603中,使用被称为Non-S-RACH的物理信道,执行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算法。

若在ST604中决定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时刻,则在ST605中,移动终端UE1使用S-RACH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同时在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期间,停止预定在同一时刻发送的、上行Ack/Nack专用信道的规定的Ack/Nack符号(或LB)、或CQI符号(或LB)的发送(符号DTX或LB的DTX)。该Ack/Nack符号的发送停止(DTX)在由控制部15进行的控制下,由调制部10进行。

图5所示为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物理信道、即S-RACH、及Ack/Nack专用信道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例子。

在图5中,将无线资源分割成多个时域-频域。在时域-频域中,时间轴以子帧(=0.5ms)为单位进行划分,频率轴根据物理信道的发送数据量以不同的频带进行划分。

在本实施形态1的无线资源分配中,S-RACH及上行数据发送用信道中使用相同大小的时间-频率的单位区域,Ack/Nack专用信道使用比之要窄的频带(时间划分相同)的单位区域。Ack/Nack专用信道的1个子路径的、子帧1,由6个长块(Long Block,LB1-LB6)和2个短块(Short Block,SB,小块)构成。

在短块SB中包含物理信道同步用符号(解调用符号)。移动终端UE1使用图5那样分配的S-RACH的时域-频域,在以1子帧的长度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期间,停止对Ack/Nack专用信道分配的长块LB1~LB6及2个短块SB的符号数据的调制及发送(进行DTX)。

但是,在下一个子帧2中,由于没有利用S-RACH进行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用户数据等上行数据的发送也没有,因此利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子帧2用的符号数据(LB2-1~LB2-6)。再有,在其下一个子帧(TTI No.2的子帧1)中,产生别的移动终端UE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该SR用的S-RACH被分配在与移动终端UE1不同的频带中存在的时域-频域。

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其它的移动终端UE的S-RACH,发送该子帧期间中的、Ack/Nack专用信道的来自移动终端UE1的Ack/Nack符号数据及/或CQI符号数据。图7及图8所示为使用S-RACH的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到上行数据发送为止的顺序。

图7中所示为用1次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preamble and message)(ST701)时的流程图。

图8中所示为对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将前置码(preamble)及消息(message)按时间序列分成2次进行发送(ST801、803)时的流程图。

在图7中,移动终端用前置码及消息将上行调度请求通知基站后,从基站接收由下行L1/L2控制信号得到的有关上行数据发送用的无线资源分配及时刻的信息「上行数据资源分配(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

在图8中,移动终端在前置码发送后,接收「调度请求资源分配(SR Resourece Allocation)」,通过利用这样分配的资源,将调度请求的消息部分通知基站后,从基站接收由下行L1/L2控制信号得到的有关上行数据发送用的无线资源分配及时刻的信息(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

然后,移动终端使用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开始上行数据发送。在本实施形态1中,说明的是对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分配1个子帧期间的例子。但是,由于有图7那样在长的发送期间内以1次发送前置码及消息的情况、和图8那样在短的发送期间内分2次发送的情况,因此能够根据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期间的长度及频次,改变不能发送Ack/Nack的区间的长度及发生频次。

另外,图5所示的子帧内的长块及短块始终是1个例子,即使子帧的构成变化,也可以采用本发明的考虑方法。

这里,说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前置码及消息。所谓前置码,例如可以考虑分配识别终端用的固有识别信息即「随机ID(random ID(UE ID))」。另外,所谓消息,除了前面的「UE ID」以外,也可以考虑上行发送数据量(UE内的缓冲器状态)、上行发送数据的QoS、以及终端的发送功率余量。

在以往的通信方式(FDMA、TDMA、CDMA)中,上行的符号的发送停止(DTX)具有的效果是,减少移动终端的功耗,将移动终端的最高发送功率抑制在由基站指定的功率范围内,将整个系统的发送功率抑制在一定范围内,与此不同的是,若利用本发明的符号发送停止(DTX)方法,则与以往的通信方式中的DTX不同,由于在上行中,不仅能够将移动终端内的PAPR抑制得较低,而且能够进行单载波传送,因此与多载波传送方式相比,在移动终端及基站的两者之中,具有能够减小调制解调处理的安装规模、能够降低整个系统的处理负荷的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实施形态1,在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而接收下行数据时,能够得到的效果是,必须与Ack/Nack一起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移动终端不会增加移动终端内的PAPR,能够同时将它们进行发送。

另外,考虑在没有接收下行数据时、也对移动终端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那样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情况。

具体来说,考虑在不存在下行数据时也为了将来的下行调度、或为了保持基站与移动终端间的同步而从移动终端通知下行通信路径的质量测定结果(CQI)的情况。在那样的情况下,也考虑同时产生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的CQI的发送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情况。在那样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ST602的判断中,判断是否有Ack/Nack专用信道的分配较好。若再加以补充,则即使是没有接收下行数据时对移动终端没有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的那样的移动通信系统,也能够使用该判断。

实施形态2

在上述实施形态1中,在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Ack/Nack信号及/或CQI信号时,在使用S-RACH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在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期间,停止发送Ack/Nack信号及/或CQI信号。

由于在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期间,停止发送Ack/Nack信号及/或CQI信号,通过这样不使用同时发送分配在2种频带的2个物理信道(Ack/Nack专用信道及S-RACH)的数据的多载波方式即可,因此防止因暂时性物理信道的增加而使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负荷增加,同时实现了用保证低PAPR的单载波方式的发送。

在以下说明的实施形态2中,说明在进行Ack/Nack符号发送停止(DTX)时、为了不容易对Ack/Nack专用信道上的符号的通信性能产生不好影响的、Ack/Nack专用信道中的映射方法。

在实施形态1中,用图52说明了使用S-RACH的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到上行数据发送为止的处理。即,为了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preamble or/and message)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图7所示,由于将前置码与消息集中1次发送,因此必须要较长的发送期间,另一种是如图8所示,由于将前置码与消息分别分开发送,因此各自的发送期间缩短。

在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期间延长的情况下,不能发送Ack/Nack及/或CQI(ACK/NACK符号及/或CQI符号的DTX)的期间延长,在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期间缩短的情况下,不能发送Ack/Nack及/或CQI的期间缩短。以下,说明在不同的情况下、防止因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期间的Ack/Nack符号信息及/或CQI符号信息的发送错误而导致的通信质量下降用的方法。

首先,说明图7的处理的情况。由于图7所示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是将前置码与消息集中1次发送,因此不能发送Ack/Nack及/或CQI的期间延长,如图5所示,设为1子帧左右的期间。为了防止因该期间中能够产生的Ack/Nack符号信息及/或CQI符号信息的发送错误而导致的通信质量下降,在本实施形态2中,将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的符号的模式进行映射,使得重复2次1个子帧长度的模式,以1个发送时间区间(TTI)为单位进行更新。

另外,为了确保通信质量,在一个子帧长度的符号模式中,使重要的信息(高位的位(bit))优先、增多重复数量那样进行符号组合。图9及图10说明了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的符号信息的具体映射例。

图9为说明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的Ack/Nack符号的映射例。图9所示为在这之前由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提出来的对Ack/Nack专用信道的符号映射例(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对于仅有Ack/Nack符号的情况(图9(a))、仅有CQI符号的情况(图9(b))、以及分别将CQI符号与Ack/Nack符号多路复用与长块LB映射的情况(图9(c)),分别表示发送时间区间长度(TTI)中的符号映射构成。

在本实施形态2中提出的符号模式的目的在于,即使在Ack/Nack及/或CQI不能进行长期间(=1个子帧)发送时,也在1TTI内,重复2次1个子帧长度的符号模式,通过这样防止Ack/Nack及/或CQI的发送错误,提高通信质量。

图9所示的符号模式在CQI符号的情况下,1个子帧A与CQI1、CQI2、CQI3、CQI4、CQI5、CQI1映射,而不同的是,在1个子帧B中,与CQI2、CQI3、CQI4、CQI1、CQI2、CQI1映射,没有用同样的符号模式排列。

这样,例如在1个子帧A进行DTX时,在1个TTI中CQI5一次(1个LB)也没有发送。CQI与Ack/Nack按时间序列进行多路复用的符号模式也没有用1个子帧A及1个子帧B中相同的符号模式排列。

图10所示为本发明中提出的CQI符号的映射方案、以及CQI与Ack/Nack的多路复用映射方案。

首先,在图10(a)的CQI符号映射例中,是在1个TTI内的第1个子帧(1sub-frame A)及第2个子帧(1sub-frame B)中,重复相同的符号映射模式而构成。另外,子帧长度的符号映射是将优先级高的符号(表示CQI的高位的位的符号:在本例中为CQI 1)重复多个。

再有,在图10(b)的CQI与Ack/Nack的多路复用映射例中也同样,在1个TTI内的第1个子帧(1sub-frame A)及第2个子帧(1sub-frame B)中重复相同的符号映射模式,子帧长度的符号映射是将优先级高的符号(Ack/Nack等)配置在短块SB的周边。

在本实施形态2中,作为优先级高的符号,是考虑Ack/Nack与CQI的高位的位(CQI1是最高位的位)。Ack/Nack是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若该位在基站侧不能很好接收,则由于引起相应的分组数据产生重发的问题,因此在符号配置中必须提高优先级。表示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的CQI位也同样,高位的位为了能够与发送错误等相对应,必须优先配置。

这样,在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期间,考虑到不发送Ack/Nack信息的危险度、以及符号的重要度的符号映射方法的映射模式,不一定必须限于本实施形态2中说明的图10的模式。

关于符号映射,即使不像图10所示的那样,也能够实现本实施形态2。因此,关于符号映射的考虑方法如下所述。

(1)重复多个优先级高的符号。(2)将优先级高的符号配置在短块SB的周边。

通常,Ack/Nack或CQI的高位的位(CQI1是最高位的位)是优先级高的符号。

Ack/Nack是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若该符号在基站侧不能很好接收,则由于引起相应的分组数据产生重发、结果下行数据的通过量降低的问题,因此在符号配置中必须提高优先级。

表示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的CQI位也同样,高位的位产生发送错误时,用移动终端测定的下行通信路径质量与基站接收的下行通信路径质量的误差增大,不可能利用基站进行适当的调度,结果导致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下行通过量降低。因此,表示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的CQI位也同样,高位的位在符号配置中必须提高优先级。

Ack/Nack及CQI的优先级取决于各自的信号的所希望的错误率。

由于增多重复(repetition)数,能够增加基站中的接收功率,因此越是重复(repetition)数多的符号,越不容易出错。

由于将短块考虑用作为接收解调时的相位补偿,因此短块与该符号的发送时间差越少,越能正确地进行相位补偿,因此越是配置在短块的周边的符号,越不容易出错。

另外,关于Ack/Nack信息(Ack/Nack、CQI)的符号映射,也可以存在几个预先决定的模式,移动站从其中进行选择,也可以由基站指定模式,另外,也可以动态分配。如上所述,通过使用S-RACH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在暂时不能利用Ack/Nack专用信道长期间(=1个子帧)发送Ack/Nack符号及/或CQI符号时,能够防止Ack/Nack专用信道的信息符号的发送错误,维持高的通信质量。

下面,说明图8的顺序那样、1次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期间非常短的情况。

在图6的ST605中,如图8所示的流程图那样,在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在将前置码及消息分开发送、或者将前置码与短小的消息一起发送的情况下,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所需要的期间缩短。因而,在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中停止发送的Ack/Nack专用信道中的Ack/Nack符号及/或CQI符号的发送停止期间也缩短。

图11所示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的S-RACH及Ack/Nack专用信道在时间-频率中是如何分配的一个例子。

由于图8的顺序图中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信息量非常短,因此在图11中,移动终端UE1的S-RACH对时间-频率分配的区域仅成为1个时间-频率单位区域中的、最前面的数据符号块部分。在与它相同时刻发送的Ack/Nack符号或CQI符号是Ack/Nack专用信道的长块LB1的符号。在利用移动终端UE1的S-RACH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期间,不发送长块LB1的块的Ack/Nack信息符号或CQI符号。

图12为说明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的Ack/Nack符号、CQI符号的映射例的说明图。

与图10不同,在图12中,在1个TTI内的第1个子帧(1sub-frame A)及第2个子帧(1sub-frame B)中映射不同的符号,在TTI内,配置多个优先级高的Ack/Nack或高位的CQI位。

如图12(a)所示,在仅有CQI符号的情况下,在产生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在有可能不发送的长块LB的位置(例如LB1),分配优先级高的符号CQI1,同时对下一个长块LB2也分配相同的CQI1。

通过这样,即使在产生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也能够用第2个长块LB2发送发送最重要的符号CQI1,而且即使在不产生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也能够发送4次最重要的符号CQI1,从而防止通信错误时的质量恶化。

另外,如图12(b)所示,在将CQI符号与Ack/Nack符号进行多路复用并映射的情况下,在产生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在有可能不发送的LB的位置(LB1),分配优先级低的符号CQI5,通过这样,在即使产生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而CQI5符号不能发送时,由于其它的优先级高的符号没有减少重复数进行发送,因此能够维持通信质量。

另外,与符号的重要度相对应的符号映射方法中的映射模式不一定必须限于本实施形态2中说明的模式。符号映射的考虑方法由于已经进行了说明,因此省略。另外,关于Ack/Nack信息(Ack/Nack、CQI)的符号映射,也可以从几个预先决定的模式中由移动终端或基站进行选择,也可以动态分配。

另外,如图11那样,作为移动终端UE1的S-RACH对时间-频率分配的区域仅成为一部分的时间的数据符号块部分的情况,不仅可以认为是如图8的流程图那样用S-RACH发送的信息足够小的情况,也可以认为是如图7的流程图那样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信息量较多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S-RACH分配在沿频率方向扩展频带的时域-频域进行发送,能够以较少的时间进行发送。具体来说,与图11的分配时相比,对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分配沿频率方向扩展的时域-频域,或者分配沿频率方向连续的、多个时间-频率单位区域。

在实施形态1及实施形态2中,是将Ack/Nack专用信道中对每个移动终端将Ack/Nack信息进行CDM多路复用作为前提的,但也有将多个移动终端的Ack/Nack信息进行TDM多路复用或FDM多路复用的方法,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上述实施形态1中说明的发明。

根据以上那样,在与用S-RACH分配上行发送请求信号SR的符号的时域-频域相同的时刻分配的上行Ack/Nack符号及/或CQI符号,在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发送期间中,即使不能进行调制、发送时(DTX)也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无线资源而且维持上行的通信质量、或者能够将恶化抑制到最低限度的效果。

实施形态3

在上述实施形态1中,在使用S-RACH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的期间,通过停止发送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的Ack/Nack信号及/或CQI信号,从而不使用同时发送分配在2种频带的2个物理信道(Ack/Nack专用信道及S-RACH)的数据的多载波方式,通过这样实现了以防止因暂时性物理信道的增加而使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负荷增加、同时保证低PAPR的单载波方式的发送。

以下,在本实施形态3中,通过使用相同物理信道发送Ack/Nack及/或CQI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以实现更宽的有效区域及低PAPR(峰值与平均功率比)的SC-FDMA方式实现发送,下面说明实现这样的发送的方法。

在本实施形态3中,移动终端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不是用S-RACH进行发送,而是与Ack/Nack专用信道映射进行发送。通过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能够实现以防止因暂时性物理信道的增加而使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负荷增加、同时保证低PAPR的单载波方式的发送。通过这样,在用某移动终端暂时性应该发送的控制信号(L1/L2 control signaling)增加时,也能够实现以防止系统的无线资源负荷增加、同时保证低PAPR及高通信质量的单载波方式的发送。

这里,Ack/Nack专用信道是预先无线资源被调度的调度信道。如前所述,在非专利文献4中,叙述了正研究将同步随机接入SRA分配给调度信道。但是,在非专利文献4中,作为调度信道,由于对于使用什么样的信道,或者作为物理资源,如何分配时域-频域,则什么也没有叙述,因此当设置在与Ack/Nack专用信道不同的别的时域-频域中分配调度请求SR专用的1个bit的物理资源的信道时,产生必须同时发送上行Ack/Nack及/或CQI及上行SR的状况,这些信号在时间上同时发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构成为单载波传送,而成为多载波传送,因此产生PAPR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本实施形态3中,移动终端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与Ack/Nack、CQI一起,与Ack/Nack专用信道映射,进行发送。

为了满足移动终端的单载波传送的要求,重要的一点在于,是取得上行链路的时间同步的状态,在没有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的移动终端中,将有可能发生必须同时发送的全部信号、即「Ack/Nack」「CQI」「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进行发送。通过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与Ack/Nack、CQI一起用Ack/Nack专用信道进行发送,能够实现以防止因暂时性物理信道的增加而使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负荷增加、同时保证低PAPR的单载波方式的发送。

通过这样,在用某移动终端暂时性应该发送的控制信号(L1/L2 control signaling)增加时,也能够实现以防止系统的无线资源负荷增加、同时保证低PAPR及高通信质量的单载波方式的发送。

图13为说明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之前的移动终端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4为说明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的映射例的说明图。

以下,用图1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有关的移动终端的动作。另外,在图13中,由于与图6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因此说明省略。

移动终端不进行上行发送,接收下行数据,同时在上行中,用专用物理信道发送对于接收数据的Ack/Nack及/或CQI。

在Ack/Nack专用信道中,将移动终端用CDM、FDM、TDM的某一种方法进行多路复用。在移动终端中,若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ST601),则在ST602中,确认下行数据的接收状况。

在本实施形态3中,由于接收下行数据,进入ST1301,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仅相当于preamble,或preamble及message相当部分)与Ack/Nack信息一起发送。

图8表示ST1301中的、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到上行数据发送为止的顺序。在1次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信息量小、发送期间短的情况下,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这将确保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的效率,以及确保Ack/Nack或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那样的短小的L1/L2控制信号发送(L1/L2 control signaling)的通信质量,在这两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Ack/Nack专用信道中的1个子帧长度的时域-频域,由6个被称为长块LB的数据符号块、以及被称为短块SB的物理信道同步用符号块构成。

在本实施形态3中,所示为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及Ack/Nack信息及/或CQI信息在1个TTI(=2个子帧)部分的时域-频域内、以预先决定的位置关系进行多路复用时的符号映射的一个例子。

图14为将CQI与Ack/Nack信息进行多路复用的情况下、对它再分配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的符号映射例。这里,设将Ack/Nack、CQI、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进行多路复用,在1个TTI单位中进行映射、更新。

首先,上行调度请求(UL scheduling request)在发送时间区间(TTI)长度(=2个子帧长度)的时域-频域中,与最前面的符号块(LB1)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被映射及发送,最快是1次/2个子帧。SR符号的内容为1位长,成为请求有/请求无的信息。

关于符号映射,即使不是图14所示的那样,也能够实现本实施形态3。这样,关于符号映射的考虑方法如下所述。

(1)重复多个优先级高的符号。(2)将优先级高的符号配置在短块SB的周边。

通常,Ack/Nack或CQI的高位的位(CQI1是最高位的位)、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是优先级高的符号。

Ack/Nack是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若该符号在基站侧不能很好接收,则由于引起相应的分组数据产生重发、结果下行数据的通过量降低的问题,因此在符号配置中必须提高优先级。

表示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的CQI位也同样,高位的位产生发送错误时,用移动终端测定的下行通信路径质量与基站接收的下行通信路径质量的误差增大,不可能利用基站进行适当的调度,结果导致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下行通过量降低。因此,表示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的CQI位也同样,高位的位在符号配置中必须提高优先级。

另外,考虑在基站侧误接收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情况。在尽管移动终端是上行调度请求SR为「无」、但在基站侧误接收为「有」时,对移动终端将分配不需要的上行资源,造成无线资源的浪费。

另外,在尽管移动终端是上行调度请求SR为「有」、但在基站侧误接收为「无」时,必须重发上行调度请求SR,结果产生上行通过量降低的问题。

Ack/Nack及CQI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优先级取决于错误率。

由于增多重复(repetition)数,能够增加基站中的接收功率,因此越是重复(repetition)数多的符号,越不容易出错。

由于将短块考虑用作为接收解调时的相位补偿,因此短块与该符号的发送时间差越少,越能正确地进行相位补偿,所以越是配置在短块的周边的符号,越不容易出错。

至此的符号映射的考虑方法,是表示在Ack/Nack专用信道内CQI与Ack/Nack利用TDM进行多路复用的情况,但即使是用另的方法进行多路复用的情况,作为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进行映射的方法,也可以适用上述符号映射的考虑方法。

另外,关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记作为「有请求=(‘1’)」、「无请求=(‘0’)」,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相反,作为「有请求=(‘0’)」、「无请求=(‘1’)」。更进一步说,只要能够表示有无请求即可。

关于该位的值的设定,可以考虑以下那样的2个设定例。

第一设定例在没有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始终发送0。另一方面,在图8的流程图中移动终端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发送「有请求=(‘1’)」,在下一个发送时间区间(TTI)中发送0。

如果没有接收错误,则在从基站应该向移动站发送的“上行数据资源分配(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没有送到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判断在基站侧产生接收错误,再次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有请求=(‘1’)」。

下面,用图28、图29及图30,更详细说明第一设定例。

图28为顺序图,图29为移动终端内的处理流程图。图30为基站内的处理流程图。

在图28中,时间T表示接受由基站产生的上行资源分配为止的期限(上限值),在移动终端中为了实现时间T,而使用定时器等。

下面,以图29为中心说明第一设定例的动作。

首先,说明基站中没有产生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接收错误的情况。作为顺序图,图28的(ⅰ)表示没有产生接收错误的情况。

在ST2901中,判断是否产生上行数据发送的请求。在产生请求时,进入ST2902。在没有产生时,返回ST2901的判断。

在ST2902中,设在Ack/Nack专用信道中有上行调度请求(在图14中,被分配在LB1的UL Scheduling request=「1」)。

在ST2903中,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上行调度「有」。在图28中相当于ST2801。

在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上行调度「有」之后,在ST2904中,设在Ack/Nack专用信道中没有上行调度请求(在图14中,被分配在LB1的UL Scheduling request=「0」)。

在ST2905中,判断是否接收了来自基站的上行数据资源分配「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即判断是否有来自基站的上行发送分配。

在ST2905中有接收时,进入ST2906。在图28中相当于ST2804。在ST2906中,根据来自基站的分配,发送上行数据。

另一方面,在ST2905中没有接收时,进入ST2907。在ST2907中,判断是否超过接受到来自基站的「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的期限。即判断移动终端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有」之后的时间是否超过图28所示的时间T。

在ST2907中没有超过时间T时,进入ST2908。在ST2908中,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上行调度「无」(在图14中,被分配在LB1的UL Scheduling request=「0」)。

在ST2908中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上行调度「无」之后,返回ST2905的判断。在图28中相当于ST2802、ST2803。

接着,说明基站中产生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接收错误的情况。作为顺序图,图28的(ⅱ)表示产生接收错误的情况。

ST2901~ST2906的说明由于与上述没有产生接收错误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

在ST2907中,与上述没有产生接收错误的情况相同,判断是否超过接受到来自基站的「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的期限。即,判断移动终端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有」之后的时间是否超过图28所示的时间T。

这里,如图28的(ⅱ)中所示,在ST2807中对于表示有无被分配在Ack/Nack专用信道的上行调度请求的信息产生接收错误。这样,在本来应该接收来自基站的「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的时刻(图28的(ⅱ)的时间「‘t’」)不进行来自基站的上行发送分配。这样,在ST2907中,判断图28的ST2811中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有」之后的时间是否超过时间T。

在这种情况下,返回ST2902,设在Ack/Nack专用信道中有上行调度请求(在图14中,被分配在LB1的UL Scheduling request=「1」),进行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重发(ST2903)。在图28中相当于ST2811。

接着,用图30说明第一设定例中的基站侧的处理流程。

在ST3001中判断表示有无被分配在Ack/Nack专用信道的上行调度请求的信息是否表示「有」。在表示「无」时,返回ST3001的判断。

在ST3001中判断为「有」时,在ST3002中对用该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来上行调度请求的移动终端进行上行调度处理。在图28中相当于ST2801、或ST2811。

将该结果在ST3003中为了对该移动终端进行上行发送分配而作为「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进行发送。在图28中相当于ST2804、或ST2814。

另外,第二设定例在没有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与第一设定例相同,始终发送0。另外,在图8的流程图中,在移动终端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在从基站发送“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之前,继续发送「有请求(=‘1’)」,在接收“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之后,发送「无请求(=‘0’)」。

下面,用图31、图32及图33,更详细说明第二设定例。

图31为顺序图,图32为移动终端内的处理流程图。图33为基站内的处理流程图。

下面,以图32为中心说明第二设定例的动作。

首先,说明基站中没有产生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接收错误的情况。作为顺序图,图31的(ⅰ)表示没有产生接收错误的情况。

在ST3201中,判断是否产生上行数据发送的请求。在产生请求时,进入ST3202。在没有产生时,返回ST3201的判断。

在ST3202中,设在Ack/Nack专用信道中有上行调度请求(在图14中,被分配在LB1的UL Scheduling request=「1」)。

在ST3203中,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上行调度请求。在图31中相当于ST3101。

在ST3204中,判断是否接收了来自基站的「上行数据资源分配(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即,判断是否有来自基站的上行发送分配。

在ST3204中有接收时,进入ST3205。在没有接收时,返回ST3202。在图31中相当于ST3104。

在ST3205中设Ack/Nack专用信道中没有上行调度请求(在图14中,被分配在LB1的UL Scheduling request=「0」)。在图31中相当于ST3105。

在ST3206中根据来自基站的分配,发送上行数据。

接着,说明基站中产生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接收错误的情况。作为顺序图,图31的(ⅱ)表示产生接收错误的情况。

作为移动终端的处理流程,由于与上述没有产生接收错误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

下面,说明图31的(ⅱ)。

在ST3107中对于表示有无被分配在Ack/Nack专用信道的上行调度请求的信息产生接收错误。这样,在本来应该接收来自基站的「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的时刻(图31的(ⅱ)的时间「‘t’」)不进行来自基站的上行发送分配。

但是,在第二设定例中,接着ST3107,在ST3108中也在Ack/Nack专用信道中发送有上行调度请求(在图14中,被分配在LB1的UL Scheduling request=「1」)。这样,正常接收ST3108中发送的表示有无被分配在Ack/Nack专用信道的上行调度请求的信息,通过这样在ST3111中从基站发送「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即,移动终端接收来自基站的上行发送分配。

接着,用图33说明第二设定例中的基站侧的处理流程。

在ST3301中判断表示有无被分配在Ack/Nack专用信道的上行调度请求的信息是否表示「有」。在表示「无」时,返回ST3301的判断。

在ST3301中判断为「有」时,在ST3302中判断是否执行对该移动终端的上行调度处理。

在ST3302中判断为执行时(在图31中相当于ST3102、ST3103、ST3109、ST3110),进入ST3303。在ST3303中,继续当前执行中的上行调度处理。

在ST3302中判断为没有执行时(在图31中相当于ST3101、ST3108),进入ST3304。在ST3304中,开始对该移动终端的上行调度处理。

在ST3303或ST3304中,在结束对该移动终端的上行调度处理时,在ST3305中为了对该移动终端进行上行发送分配而作为「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进行发送。在图31中相当于ST3104、或ST3111。

下面,关于第一设定例、第二设定例说明其优点。

作为第一设定例的优点,与第二设定例相比,可以举出以下一点。

(1)在基站用Ack/Nack专用信道接收上行调度请求时,由于不需要判断是否是对该移动终端的上行调度处理中(图33的ST3302),因此能够简化基站内的处理。

作为第二设定例的优点,与第一设定例相比,可以举出以下几点。

(1)对于表示有无被分配在Ack/Nack专用信道的上行调度请求的信息产生接收错误时,从本来应该接收来自基站的「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的时刻到实际接收「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为止的时间缩短。在第一设定例中,如图28所示那样,该时间为「a」。另外,在第二设定例中,如图31所示那样,该时间为「b」。

(2)在移动终端内的处理中,由于不需要判断是否超过接受到来自基站的「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的期限(图29的ST2907),因此能够简化移动终端内的处理。

关于上述中说明的调度请求信号SR的第一设定例及第二设定例,在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6、实施形态7、实施形态8、实施形态9及实施形态10中也可以使用。

另外,在不需要发送Ack/Nack及/或CQI、而仅必须发送调度请求信号时,也可以用Ack/Nack专用信道不发送Ack/Nack、CQI的信息,而只发送调度请求。

在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被映射的发送时间区间(TTI)的最前面LB(LB1)以外的长块(LB2~LB6)中,将Ack/Nack符号及CQI符号映射。在该映射中,Ack/Nack符号、及CQI符号中也是优先级高的高位的位的CQI优先重复被映射。在图14中,在1个TTI(=2个子帧)中,Ack/Nack符号被重复映射3次,优先级高的CQI1及CQI2被重复映射2次。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在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期间如图8的顺序中那样非常短的情况下,通过对Ack/Nack专用信道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与Ack/Nack信息符号(Ack/Nack、CQI)一起进行映射,在一个移动终端同时产生多个应该发送的「未附带数据的L1/L2控制信号」时,也能够确保这些重要的控制信号的通信质量,而且防止系统的无线资源负荷的增加,能够实现以保证低PAPR、及高通信质量的单载波方式的发送。

再有,由于Ack/Nack专用信道不是S-RACH那样允许多个移动终端产生的通信竞争的信道(contention based channel,基于争用信道),因此如果是该方法,则与使用S-RACH的情况相比,还能够得到在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发送中不需要发送移动终端的识别编号(UE-ID)的优点。

这样,在SR的发送频次高时,由于为了发送SR所需要的位数小,因此可以说是有效的方法。再有,Ack/Nack专用信道如图24所示,被分配在分离的窄带的多个时域-频域(图24的A、B)。通过这样,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的调度请求信号SR对于频率选择性衰减的抗衰减能力强。换句话说,SR能够得到频率分集增益。

再有,设不进行上行数据发送、而且接收下行数据时的SR不是用S-RACH,而是用Ack/Nack专用信道,从移动终端对基站发送,这时能够对UL-SCH等开放为了S-RACH而预先分配的无线资源(频域-时域),从无线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的意义来说也是有效的。

Ack/Nack专用信道在移动终端不进行上行数据发送、而且接收下行数据的状态下,是已经使用了的信道。因而,通过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与Ack/Nack、CQI一起对Ack/Nack专用信道进行映射,除了能够实现以保证低PAPR、及高通信质量的单载波方式的发送的效果,还加上具有能够将利用中的无线资源有效利用的优点。

另外,如上所述,在Ack/Nack专用信道那样的调度信道中,由于还能够得到在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发送中不需要发送移动终端的识别编号(UE-ID)的优点,因此在基站侧的接收中,能够减少处理负荷。

再加上,由于Ack/Nack专用信道分配比通常要窄的频带使用,因此单位时间中必须处理的信息量少。因而,收发双方中的处理时间也缩短,因此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到发送开始的顺序(图7的ST701~ST703、图8的ST801~ST804)的处理延迟(Latency)缩短,能够对于整个通信系统的处理的高效化、高速化作出贡献。

另一方面,考虑没有接收下行数据时、也对移动终端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那样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情况。具体来说,考虑的情况是,在不存在下行数据时也为了将来的下行调度,或者为了保持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同步,而从移动终端通知下行通信路径的质量的测定结果(CQI)。考虑在那样的情况下、也同时产生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的CQI的发送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情况。在那样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ST602的判断中,用是否有Ack/Nack专用信道的分配来进行判断比较好。若再加以补充,则即使是没有接收下行数据时对移动终端没有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那样的移动通信系统,也能够使用该判断。

在本实施形态3中,对于独占分配图24所示那样的分离的窄带的多个时域-频域的Ack/Nack专用信道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实施形态3,即使在图23所示那样的不是窄带的Ack/Nack专用信道中也能够适应。

实施形态4

在移动终端没有进行用户数据等上行数据(Uplink data,UL data)发送时、而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Downlink data,DL data)时,必须将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即Ack/Nack信号及表示下行通信路径质量的CQI向基站发送。

另外,在移动终端中产生必须上行数据发送时,必须向基站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

以下,说明产生必须同时发送Ack/Nack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移动终端不使PAPR增加、同时进行它们发送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形态3中,通过将调度请求信号SR、Ack/Nack、CQI都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进行发送,从而实现保证低PAPR、及高通信质量的单载波方式的发送,但必须如图14所示,在Ack/Nack专用信道上映射表示有无调度请求信号SR的符号。因此,在使用上述实施形态3、对于Ack/Nack专用信道将Ack/Nack、CQI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SR)用TDM进行多路复用时,新产生2个问题。

说明第1个问题。

即使在不需要发送SR时,也必须预先分配SR进行映射用的LB。因而,必须对于不需要发送的信息始终分配无线资源。这样,产生不能说有效地充分利用无线资源的问题。

说明第2个问题。

与对于Ack/Nack专用信道没有将SR用TDM进行多路复用的情况相比,产生Ack/Nack或CQI的重复次数减少的缺点。对于Ack/Nack及CQI,几乎是不像数据那样实施纠错能力强的编码的情况。这样,为了防止基站中的接收错误,重复相同信息以争取得到基站中的接收功率,这对于提高接收质量是很重要的(repetition)。对于该重复能够使用的LB的数量减少,这在保持基站的接收质量的意义上说,产生应该尽可能避免的问题。

以下,说明对于新的第1个问题及第2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图15为说明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的移动终端的处理、以及接收的基站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5所示为移动终端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的情况、及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的处理。

在ST1500中,移动终端判断是否产生上行数据发送的请求。在没有产生请求时(ST1500中否),进入ST1501。在ST1501中,移动终端对Ack/Nack专用信道映射Ack/Nack、CQI的某一方或双方。

作为映射的一个例子,可以使用图9。在ST1503中,移动终端将表示对Ack/Nack专用信道映射Ack/Nack、CQI的某一方或双方的代码(代码a)进行乘法运算。

该代码乘法运算利用调制部10或编码部9来实施。代码乘法运算后,执行ST1505的处理。

另外,在ST1500中,产生请求时,执行ST1502的处理。在ST1502中,移动终端除了对Ack/Nack专用信道映射Ack/Nack、CQI的某一方或双方以外,还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

作为映射的一个例子,可以使用图14。在ST1504中,移动终端将表示对Ack/Nack专用信道映射Ack/Nack、CQI的某一方或双方、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与代码a不同的代码(代码b)进行乘法运算。该代码乘法运算利用调制部10或编码部9来实施。代码乘法运算后,执行ST1505的处理。代码a及代码b为了减少基站中的判断错误,也可以使用互相正交的代码。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对Ack/Nack专用信道内的多个移动终端的多路复用采用代码多路复用时,在ST1505中,乘以识别移动终端用的代码(代码A)。该代码乘法运算利用调制部10来实施。代码乘法运算后,实施ST1506。

由于在ST1505中乘以识别移动终端用的代码(代码A),因此在Ack/Nack专用信道内多路复用的移动终端能够公用在ST1503、1504中乘的代码(代码a、代码b)。将代码a及代码A、或者代码b及代码A进行乘法运算的顺序也可以反过来。在ST1506中,移动终端对基站发送Ack/Nack专用信道。

在ST1507中,基站接收利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的信号。然后,基站为了将利用Ack/Nack专用信道传递的信号中包含的、来自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进行分离,进行乘以Ack/Nack专用信道内的移动终端多路复用所使用的代码的处理。

在ST1508中,使用表示移动终端的代码(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在其结果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ST1508中是),作为接收来自该移动终端的Ack/Nack专用信道,执行ST1509的处理。

在ST1508中进行的相关运算的结果为不到规定的阈值时(ST1508中否),作为没有接收来自该移动终端的Ack/Nack专用信道,则结束。使用代码A的相关运算利用解调部24来实施。在ST1509中,基站为了判断是否对来自该移动终端的Ack/Nack专用信道仅映射Ack/Nack、CQI,使用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在其结果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ST1509中是),判断为对来自该移动终端的Ack/Nack专用信道仅映射Ack/Nack、CQI(判断为没有映射调度请求信号SR),执行ST1510的处理。

使用代码a的相关运算利用解调部24或解码器部25来实施。在ST1510中,基站作为对来自接收的该移动终端的Ack/Nack专用信道仅映射Ack/Nack、CQI来进行处理。

另外,在ST1509中使用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的结果为不到规定的阈值时(ST1509中否),执行ST1511。在ST1511中,基站为了判断是否对来自该移动终端的Ack/Nack专用信道除了Ack/Nack、CQI以外还映射调度请求信号SR,使用代码b进行相关运算。在其结果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ST1511中是),判断为对来自该移动终端的Ack/Nack专用信道仅除了Ack/Nack、CQI以外还映射调度请求信号SR,执行ST1512的处理。

使用代码b的相关运算利用解调部24或解码器部25来实施。在ST1512中,基站作为对来自接收的该移动终端的Ack/Nack专用信道除了Ack/Nack、CQI以外还映射调度请求信号SR来进行处理。另外,在ST1511中使用代码b进行相关运算的结果为不到规定的阈值时(ST1511中否),作为产生了某种接收错误而结束。

如上所述,图15中的乘以代码a的ST1503、乘以代码b的ST1504、乘以代码A的ST1505部分是用移动终端内的编码器部9、调制部10来实施的。图34所示为代码a、代码b、代码A的乘法部分的详细构成图。

对于发送缓冲器部8内、或编码器部9内的Ack/Nack专用信道用符号模式3401,乘以表示映射Ack/Nack、CQI的某一方或双方的代码即代码a3402;或表示映射Ack/Nack、CQI的某一方或双方、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代码即代码b3403。

代码a3402与代码b3403用开关3404进行切换。开关3404的切换条件如图34所示那样。

在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即有上行调度请求时,进行切换,使得与Ack/Nack专用信道用符号模式3401乘以代码b。另外,在没有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即没有上行调度请求时,进行切换,使得与Ack/Nack专用信道用符号模式3401乘以代码a。

在乘以代码a、或代码b之后,乘以识别移动终端用的代码A3405。然后,用调制部10进行调制处理。

如上述说明那样,移动终端对Ack/Nack专用信道除了Ack/Nack、CQI以外,在映射调度请求信号SR的情况及没有映射调度请求信号SR的情况下乘以不同的代码,通过这样不需要在Ack/Nack专用信道内保留调度请求信号SR用的符号。例如,调度请求信号SR被映射在图14所示的最开始的长块LB1,但在没有发送调度请求信号SR时,能够对LB1映射Ack/Nack、CQI等。另外,由于根据所乘的代码,基站能够容易识别来自规定的移动终端的信号是否包含调度请求信号SR,因此在映射及没有映射调度请求信号SR时,能够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以往技术的W-CDMA中,为了分离从移动终端同时发送的多个信道,对每个信道乘以不同的代码(信道代码),多个信道从移动终端对基站同时发送。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4中,为了分离利用代码发送的信息(「Ack/Nack、CQI」或「Ack/Nack、CQI、SR」)的种类,而使用代码。

在本实施形态4中,从移动终端对基站发送「Ack/Nack、CQI」或「Ack/Nack、CQI、SR」的某一种,而不是同时发送利用代码分离的「Ack/Nack、CQI」「Ack/Nack、CQI、SR」。在上述这一点,本实施形态4与为了分离同时发送的多个信道而使用代码的以往技术(W-CDMA)不同。

通过采用本实施形态4,与采用上述实施形态3的情况相同,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在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而接收下行数据的情况下,产生必须与Ack/Nack一起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移动终端,能够得到不增加移动终端内的PAPR、同时能够进行它们的发送的效果。

另外,通过利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调度请求信号SR,能够得到不需要对SR附加UE-ID的效果。这样,在SR的发送频次高时,由于为了发送SR所需要的位数小,因此可以说是有效的方法。再有,Ack/Nack专用信道如图24所示,被分配在分离的窄带的多个时域-频域(图24的A、B)。通过这样,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的调度请求信号SR对于频率选择性衰减的抗衰减能力强。

换句话说,SR能够得到频率分集增益。再有,设不进行上行数据发送、而且接收下行数据时的SR不是用S-RACH,而是用Ack/Nack专用信道,从移动终端对基站发送,这时能够对UL-SCH等开放为了S-RACH而预先分配的无线资源(频域-时域),从无线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的意义来说也是有效的。

通过采用本实施形态4,除了采用上述实施形态3的情况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在移动终端内没有产生SR时,不需要Ack/Nack专用信道内的为了发送SR的预先分配的LB,能够有效充分利用无线资源。再有,由于不需要映射SR用的分配,因此在移动终端内没有产生SR时,不需要减少以往的Ack/Nack专用信道内的Ack/Nack或CQI的重复次数,能够得到提高Ack/Nack或CQI在基站中的接收质量的效果。

考虑在没有接收下行数据时、也对移动终端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那样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情况。具体来说,考虑在不存在下行数据时也为了将来的下行调度、或为了保持基站与移动终端间的同步而从移动终端通知下行通信路径的质量测定结果(CQI)的情况。在那样的情况下,也考虑同时产生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的CQI的发送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情况。在那样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也可以采用本实施形态4。

以下,说明变形例。

作为第1变形例,考虑的情况是,仅利用为了判断对Ack/Nack专用信道是否仅映射Ack/Nack和CQI的代码a、或者表示还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代码b的某一个代码。

作为具体例,是在移动终端中,在对Ack/Nack专用信道仅映射Ack/Nack、CQI时,乘以代码a,在除了Ack/Nack、CQI以外,还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不乘以代码b(省略ST1504),执行ST1505的处理。

基站在ST1509中使用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在其结果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仅映射Ack/Nack、CQI,进入ST1510。

另外,在进行ST1509的相关运算的结果不到规定的阈值时,判断为除了Ack/Nack、CQI以外,还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执行ST1512。

若采用该第1变形例,则能够减少代码数,能够减少移动终端内的乘以代码的处理、以及基站内的使用代码进行相关运算的处理。再有,通过减少代码数,具有对Ack/Nack专用信道能够分配的移动终端数增加的优点。

另外,作为第2变形例,考虑的情况是,对于Ack/Nack专用信道中多路复用的每个移动终端,分配表示对Ack/Nack专用信道仅映射Ack/Nack和CQI、或除了Ack/Nack和CQI以外还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情况的两个代码(代码A、代码B)。

作为具体例,是在移动终端中,在对Ack/Nack专用信道仅映射Ack/Nack及CQI时,乘以代码A(ST1503),在除了Ack/Nack、CQI以外,还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乘以代码B(ST1504),进入ST1506。即由于使用对每个移动终端分配的代码,因此不需要在ST1505中再乘以表示移动终端的代码。

基站在ST1508中使用表示该移动终端的代码(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在其结果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从该移动终端仅映射Ack/Nack、CQI,进入ST1510。

另外,在其结果不到阈值时,再在ST1508中使用表示该移动终端的代码(代码B)进行相关运算。在其结果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除了Ack/Nack、CQI以外,还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进入ST1512。即,可以省略图15的步骤中的、ST1509及ST1511。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4中,将对Ack/Nack专用信道表示仅映射Ack/Nack和CQI的代码a、及表示除了Ack/Nack和CQI以外还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代码b的某一个代码与整个Ack/Nack专用信道相乘。

在第3变形例中,与Ack/Nack专用信道上的映射Ack/Nack及CQI的长块乘以表示其的代码a,与Ack/Nack专用信道上的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长块乘以表示其的代码b。

具体来说,省略图15的步骤中的、ST1503及ST1504,代之以追加下述步骤,该步骤与Ack/Nack专用信道上的映射Ack/Nack及CQI的长块乘以表示其的代码a,与Ack/Nack专用信道上的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长块乘以表示其的代码b。

另外,省略由基站执行的步骤中的、ST1509、ST1510、ST1511、ST1512,代之以追加为了判断是否是映射Ack/Nack及CQI的长块、而使用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的处理。

在相关运算的结果是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基站判断为是映射Ack/Nack及CQI的长块,并进行在这之后的处理。在相关运算的结果是不到阈值时,为了判断是否是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长块,而使用代码b进行相关运算。

在相关运算的结果是阈值以上时,判断为是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长块,并进行在这之后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实施形态4产生的效果,还能够得到在Ack/Nack专用信道上可自由选择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长块的地方的效果。

以下,说明第4变形例。

设Ack/Nack专用信道的映射不管是否包含SR,都为1种。该映射例如可以使用图9。这样,在ST1501、ST1502中,对Ack/Nack专用信道实际映射的仅成为Ack/Nack及/或CQI。

以后的移动终端内的处理由于与图1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接收了Ack/Nack专用信道的基站中,在ST1510中来自该移动终端的SR作为无,Ack/Nack专用信道的处理作为仅映射Ack/Nack及/或CQI进行处理。

另外,在ST1512中来自该移动终端的SR作为有,Ack/Nack专用信道的处理作为仅映射Ack/Nack及/或CQI进行处理。

图27为说明实施形态4的第4变形例的Ack/Nack专用信道的映射例的说明图。在本实施形态4的第4变形例中,不需要映射Ack/Nack专用信道内的SR,能够更有效充分利用无线资源。另外,即使在从移动终端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也由于能够维持Ack/Nack及/或CQI的重复次数,因此即使发送有SR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可以将基站中的Ack/Nack及/或CQI的接收质量维持在与没有SR时相同的质量的效果。即,如果是本方法,则在想要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不仅能够利用已经使用的物理信道、无线资源,还能够对使用该无线资源发送的其它数据,得到对其信息量及质量几乎没有影响的效果。这样,在基站中,在例如对无线资源分配上行Ack/Nack专用信道时,对于该无线资源条件(频带宽等)的选择,不需要考虑因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带来的影响。

在本实施形态4及其变形例中,是对于Ack/Nack专用信道内的多个移动终端的多路复用方法用CDM进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适用于对于多路复用方法采用FDM、TDM的情况。对于本实施形态4及其变形例,是对于独占分配图24所示那样的分离的窄带的多个时域-频域的Ack/Nack专用信道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实施形态4及其变形例,即使在图23所示那样的不是窄带的Ack/Nack专用信道中也能够适应。

实施形态5

图16为说明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的移动终端的处理、以及接收的基站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ST1601中,移动终端判断是否是上行数据发送中。在是上行数据发送中时,进入ST1602。在上行数据发送中的、即由基站调度了上行资源的移动终端中,由于不需要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因此在ST1601是上行数据发送中时,处理能够不经由ST1604的判断而进入ST1602。换句话说,可以认为在1个移动终端中,用UL-SCH不会并存上行数据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满足SC-FDMA的关系,不会导致移动终端内的PAPR的增加。

在ST1602中,移动终端将表示对UL-SCH映射的符号是上行数据的代码(代码c)进行乘法运算。该代码乘法运算利用调制部10或编码部9来实施。代码c的乘法运算后,进入ST1603。

在ST1603中,将上行数据对由基站调度的UL-SCH中的资源进行映射,进入ST1607。另外,在ST1601中不是上行数据发送中时,进入ST1604。

在ST1604中,判断是否产生上行数据发送的请求。在没有产生请求时,返回ST1601。在产生请求时,进入ST1605。

在ST1605中,将表示对UL-SCH映射的符号是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代码(代码d)进行乘法运算。该代码乘法运算利用调制部10或编码部9来实现。代码d的乘法运算后,进入ST1613。在ST1613中,乘以识别移动终端用的代码(代码A)。该代码乘法运算利用调制部10来实施。代码乘法运算后,实施ST1606。在ST1606中,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resource request、preamble、message等)对UL-SCH中的资源进行映射,进入ST1607。ST1613与ST1606的处理顺序即使反过来也可以。代码c与代码d为了减少基站中的判断错误,也可以使用正交的代码。

在ST1607中,移动终端对基站进行UL-SCH的发送。在ST1608中,基站对从移动终端发送的UL-SCH进行接收。在ST1609中,基站为了判断上行数据是否对UL-SCH进行映射,而使用代码c进行相关运算。

在其结果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对UL-SCH映射上行数据,进入ST1610。使用代码c的相关运算利用解调部或解码器部来实现。在ST1610中,基站作为对UL-SCH映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

移动终端由于使用预先基站分配并通知的UL-SCH用的规定的无线资源来发送上行数据,因此基站能够将来自该移动终端的UL-SCH信道接收与来自其它的移动终端的信道接收加以区别。另外,在ST1609中,在使用代码c进行相关运算的结果不到规定的阈值时,进入ST1614。

在ST1614中,基站使用UL-SCH内的移动终端多路复用使用的代码(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在其结果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ST1614中是),作为接收来自该移动终端的UL-SCH,执行ST1611的处理。在ST1614中进行的相关运算的结果不到规定的阈值时(ST1614中否),作为没有接收来自该移动终端的UL-SCH信道,并结束。使用代码A的相关运算利用解调部24来实施。

在ST1611中,基站为了判断是否对UL-SCH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使用代码d进行相关运算。在其结果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对UL-SCH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进入ST1612。使用代码d的相关运算利用解调部24或解码器部25来实现。在ST1612中,基站作为对UL-SCH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来进行处理。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由于利用代码c及代码d,能够判断在UL-SCH内是映射上行数据、还是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因此具有不需要为了RACH(Non-S-RACH、S-RACH)发送用而预先保留无线资源的效果(图17)。这样,得到能够高效率地使用上行无线资源的效果。另外,在移动终端产生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请求时,在以往的方法中,在为了RACH(Non-S-RACH、S-RACH)发送用而保留的上行资源时刻之前,不能对基站发送SR,但现在能够在任何时候从移动终端对基站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

这样,得到能够减少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延迟的效果。再有,在对UL-SCH映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时,由于用移动终端的识别用代码(代码A)进行多路复用,因此在从多个移动终端同时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信号SR时,也由于能够在基站侧判别来自这些终端的各自的调度请求信号来进行接收,所以能够防止使用S-RACH时能够引起的移动终端之间的调度请求信号的冲突。

另外,本实施形态5在移动终端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而接收下行数据时,也能够适用于在上行中发送下行数据用的Ack/Nack、CQI及上行数据(UL-SCH)的多路复用方法。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由于与用图16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

与实施形态5相同,可以认为在1个移动终端中,在UL-SCH内不会并存上行数据与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而接收下行数据时的Ack/Nack、CQI,满足SC-FDMA的关系,不会导致移动终端内的PAPR的增加。

作为效果,在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而接收下行数据时,在上行中不需要为了下行数据用的Ack/Nack发送用而设置Ack/Nack专用信道(图23、图24)。再有,能够对UL-SCH等开放为了Ack/Nack专用信道而分配的无线资源。这样,得到能够高效率地使用上行无线资源的效果。

实施形态6

在移动终端没有进行用户数据等上行数据(Uplink data,UL data)发送时、而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Downlink data,DL data)时,必须将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即Ack/Nack、CQI信号向基站发送。

另外,在移动终端中产生必须上行数据发送时,必须向基站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以下,说明产生必须同时发送Ack/Nack、CQI及上行SR的移动终端不使移动终端内的PAPR增加、同时进行它们发送的方法。

在非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不进行上行数据发送、而且用图23所示的宽带的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接收下行数据时的Ack/Nack及/或CQI的情况。

在非专利文献4中揭示了不进行上行数据发送、而且用S-RACH发送接收下行数据时的SR的情况。

但是,在上述2个非专利文献1及非专利文献4中,没有暗示关于本发明的问题。关于本发明的问题,在以下重复说明。

产生必须同时进行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上行Ack/Nack及CQI的处理、以及使用S-RACH发送SR的处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些信号是不相关的,因此若时间上同时发送,则不为单载波传送,而成为多载波传送。在不相关的信号时间上同时发送时,由于发送信号的时间波形的峰值增高,因此PAPR升高。若PAPR升高,则产生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而且小区有效区域变窄的问题。再有,由于PAPR升高,还产生对其它的移动终端及系统形成干扰波的问题。

在必须同时发送上行Ack/Nack、CQI及SR时,为了抑制移动终端内的PAPR增加,应该进行单载波传送。

在照原样使用以往技术中揭示的用宽带的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的Ack/Nack及/或CQI及用S-RACH发送的SR时,考虑到移动终端产生必须同时发送这些信息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6中提出,将Ack/Nack及/或CQI及SR用独占分配某一个时域-频域的Ack/Nack专用信道、或S-RACH的某一个信道进行多路复用。

以下,说明该多路复用方法。说明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Ack/Nack、CQI一起使用图23所示那样的独占分配某一个时域-频域的Ack/Nack专用信道、或图25所示那样的S-RACH的某一个信道进行发送的方法。

由于Ack/Nack专用信道及S-RACH都是在时间上分配子帧单位,在频率上分配1个资源单元单位或大于它的区域,因此无论哪一个信道,本发明都可以适用。

在本实施形态6中,表示产生必须同时发送Ack/Nack及/或CQI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情况、以及将Ack/Nack及/或CQI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一起用S-RACH发送的情况。换句话说意味着,即使是接收下行数据、必须发送Ack/Nack及/或CQI的移动终端,也在进行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发送的期间,没有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再有,也可以在进行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的期间,用S-RACH发送CQI、或Ack/Nack及CQI,而没有使用Ack/Nack专用信道。

图18为说明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之前的移动终端中的处理的流程图。以下,用图18说明移动终端的动作。另外,在图18中,由于与图6相同的步骤表示相同或相当的步骤,因此说明省略。

从ST601至ST603是与图6相同的步骤。在ST602中是下行数据接收中时,执行ST1801。在ST1801中,移动终端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及Ack/Nack、CQI映射在S-RACH上,对基站发送。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处理,由于与图5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接着,在以下说明S-RACH上的映射方法。

作为第一映射方法,是在S-RACH上映射前置码及消息、Ack/Nack、CQI。图19所示为在S-RACH上映射前置码及消息、Ack/Nack、CQI的无线资源的说明图。

作为第二映射方法,是在S-RACH上映射前置码、Ack/Nack、CQI。对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所必需的消息信息,在下一个S-RACH发送时刻发送,或者利用由基站分配的上行资源发送。

图20所示为在S-RACH上映射前置码及消息、Ack/Nack、CQI的无线资源的说明图。

作为第三映射方法,是按以往那样在S-RACH上映射前置码及消息。在取得上行链路的时间同步的状态下发送的S-RACH上的消息内新追加Ack/Nack、CQI。图21所示为在S-RACH上映射前置码及消息、Ack/Nack、CQI的无线资源的说明图。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不是对Ack/Nack专用信道,而是对S-RACH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及Ack/Nack信息符号(Ack/Nack、CQI)在时间上分离进行映射,通过这样由于时间上分离进行发送,因此不会同时发送。这样,在一个移动终端同时产生多个应该发送的「未附带数据的L1/L2控制信号」时,也能够确保这些重要的控制信号的通信质量,而且防止系统的无线资源负荷的增加,能够实现以保证低PAPR、及高通信质量的单载波方式的发送。

再与用分离的窄带的多个时域-频域发送Ack/Nack、CQI的情况相比,本实施形态的方法是使用图23所示那样的独占分配某一个时域-频域的Ack/Nack专用信道、或图25所示那样的S-RACH的某一个信道来发送Ack/Nack、CQI,这种情况的带宽增大。

这样,利用独占分配的无线资源能够发送的信息量将增加。这样,能够得到可根据通信路径的环境、改变Ack/Nack、CQI的重复模式(次数等)的效果。通过根据通信路径的环境按照来自基站的指令改变重复模式,能够保持Ack/Nack、CQI的接收质量为一定,而与通信路径的环境无关。

实施形态7

在移动终端与基站同步、而且既没有进行上行数据(Uplink data,UL data)发送又没有进行下行数据(Downlink data,DL data)发送时,由于也不需要用上行发送对下行数据的Ack/Nack,因此Ack/Nack专用信道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行发送请求产生时,不使用S-RACH用的无线资源,而利用被称为「探测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RS))的上行的通信质量测定用的信号,来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下面说明该方法。

如果是该方法,则不仅能够为了S-RACH用而开放保留的无线资源,而且由于在Sounding RS的发送中,使用与其它的移动终端公用的无线资源区域,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再有,能够使1个称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S)的信号具有发送开始的信道的通信质量测定用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2个功能。

Sounding RS是基站为了测定上行的通信质量而从移动终端UE向基站eNB发送的信号。在3GPP中,作为上行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现在正在讨论关于解调目的的参考信号(Demoduration RS)、及上行信道的质量测定目的的参考信号(Sounding RS)的2种信号规格。

在非专利文献3中,现在是同时记有多个方案的状态,规格还没有决定。

在本实施形态7中,考虑仅在上行数据的发送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S)的情况。

图35(a)、(b)所示为本实施形态7中的上行数据发送中的Sounding RS的无线资源分配的一部分。

首先,图35(a)所示为将探测RS在1个时域-频域的全部带宽中分配在2个TTI内的2个短块(SB)的例子。在图35(a)中,表示2个移动终端(UE1、UE2)利用1个时域-频域的一部分时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在图中,501是移动终端UE1的数据符号,502是移动终端UE1及UE2及利用该时域-频域的全部移动终端公用的Sounding RS,503是移动终端UE1的解调(Demoduration)用reference signal,504是移动终端UE2的数据符号,505是移动终端UE2的解调(Demoduration)用reference signal。这些之中,作为Sounding RS502区域,在2个TTI内分配2个在1个时域-频域的全部带宽中的SB。

同样,图35(b)所示为将Sounding RS在1个时域-频域的全部带宽中分配在2个TTI内的2个长块(LB)的例子。在图35(b)中,表示3个移动终端(UE1、UE2、UE3)利用1个时域-频域的一部分时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在图中,506是移动终端UE1的数据符号,507是移动终端UE1的解调用reference signal,508是UE2的数据符号,509是移动终端UE2的解调用reference signal,511是移动终端UE3的数据符号,512是移动终端UE3的解调用reference signal。另外,510是移动终端UE1~3及利用该时域-频域的全部移动终端公用的Sounding RS,如前所述,对于Sounding RS用的无线资源,在2个TTI内准备2个在1个时域-频域的全部带宽中的LB。

无论在图35(a)、(b)的哪一种情况下,Sounding RS对每个UE进行代码多路复用。由于Sounding RS能够在多个终端中公用宽带的无线资源,因此基站能够测定频率衰减的状况,能够进行适度的上行调度。另外,由于将各个移动终端中的信号进行代码多路复用,因此在基站侧,能够分别对各移动终端进行高精度的质量测定。

作为移动站与基站同步、而且从没有上行数据发送的状态产生发送请求的情况,如实施形态3中所述,可以考虑接收下行数据、为了在上行中发送对该下行接收数据的Ack/Nack、CQI而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的情况及没有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的情况。图37的流程图表示各自情况下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方法。

首先,如果确认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ST5201),则确认在上行中是否分配发送对下行接收数据的Ack/Nack的Ack/Nack专用信道(ST5202)。在上行中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的情况下,用Ack/Nack专用信道,与Ack/Nack、CQI一起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ST5204)。这时的处理与实施形态3中说明的相同。另外,在ST5202中,在上行中没有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的情况下,将兼用作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上行质量测定用的Sounding 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向基站发送(ST5203)。

考虑在没有接收下行数据时也对移动终端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那样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情况。具体来说,考虑在下行数据不存在时也为了将来的下行调度、或为了保持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同步而从移动终端通知下行通信路径的质量测定结果(CQI)的情况。在那样的情况下,可认为上述那样ST5202的判断是合适的。

另外,考虑仅下行数据存在时对移动终端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那样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情况。在那样的情况下,在可以在ST5202的判断中,判断是否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

图36是说明图37的ST5202的分支点成为「否」的条件、即没有Ack/Nack专用信道的分配的状态下产生上行发送请求时的具体顺序例。

作为本实施形态,是将移动终端与基站间同步作为前提的。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之前必须以某种方法取得同步。作为该方法的一个例子,在图36中所示为从移动终端对基站发送异步随机接入信号(Non-Synchronous Random Access)的情况。

基站eNodeB在ST5101中从移动终端UE接收同步请求,确定提出来请求的移动终端,同时取得与该移动终端的同步,确认移动终端成为Active状态。再在接下来的ST5102中,基站将同步确立通知移动终端,同时用上行、下行通信路径设定所必需的控制信息,而且将由于与其它的UE共同设定等理由而设定值基本上成为固定(semi-static)的L1/L2控制信息一起通知移动站。

在利用上行的通信质量测定用的探测RS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情况下,在没有上行数据发送时,由于必须发送「兼作为上行调度请求的Sounding RS」,因此与通知同步确立一起,通知Sounding RS相关的控制信息。上行的质量测定用的Sounding RS也是利用与其它UE公用的无线资源,因此在控制Sounding RS的L1/L2控制信息中,也对该移动终端分配,代码多路复用中利用的移动终端识别信息(顺序编号、UE-ID)、以及Sounding RS发送用被分配的预定的无线资源的频带宽(BW)等,在ST5102中,通过从基站eNodeB通知移动终端UE,在没有发送上行数据时也能够发送Sounding RS。

在不利用Sounding RS来通知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而仅在上行数据的发送中发送Sounding RS时,不是与通知同步确立一起,而是只要在例如上行数据的资源分配时(ST5104)通知Sounding RS相关的控制信息(顺序编号、BW等)即可,这一点上不同。另外,在上述中所谓与通知同步确定一起,在时间上不一定必须同时。

在移动终端中,在产生上行发送数据请求时,移动终端UE根据ST5102中从基站接收的上行的Sounding RS用的UE的顺序编号、以及Sounding RS发送用所分配的预定频带等的控制信息,发送Sounding RS,通过这样将确定的移动终端UE中具有上行的调度请求通知基站(ST5103)。将这样的Sounding RS称为「兼作为上行调度请求的Sounding RS」。各移动终端的Sounding RS用以ST5102中接收的移动终端UE用的顺序编号产生的CAZAC顺序代码进行多路复用,以基站通知的频带、时刻进行发送。

基站侧接收位于该移动终端使用的无线资源的时域-频域中的Sounding RS,取得相关,通过这样能够检测出接收了该移动终端的Sounding RS。通过接收检测,在基站从没有发送上行数据的移动终端检测出Sounding RS时,能够将它判断为是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ST5103)。原因是,在本实施形态7中,仅在上行数据发送中发送Sounding RS是前提。

在上述中,关于Sounding RS内的移动终端的识别方法,所示为使用CAZAC顺序代码,但也可以是别的方法。

基站若判断从移动终端接收的Sounding RS是调度请求信号SR,则用「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消息通知上行数据发送所必需的无线资源分配等的控制信息(ST5104)。移动终端使用从基站接收的无线资源,开始上行数据的发送(ST5105)。

图39所示为在ST5102中从基站eNodeB侧通知BW时的基站内流程图。

首先,沿图39说明从基站eNodeB侧通知时的指令流程。

在ST5401中,基站检查与移动终端UE是否取得了同步,如果没有取得同步,则等待,一直到用Non-Sync RACH有同步请求为止(ST5402)。若接收同步请求,则基站如图36的ST5102中说明的那样,确立与移动终端的同步(ST5403),以semi-static向移动终端UE发送Sounding RS用的L1/L2控制信息(ST5404)。在该L1/L2控制信息中,包含上行Sounding RS用的UE的识别信息(顺序编号、UE-ID)、以及Sounding RS的BW等。

在ST5401的与UE的同步检查中,在取得同步时,在ST5405中确认是否是下行数据接收中,如果是正接收下行数据,则以dynamic向移动终端UE通知Sounding RS用的L1/L2控制信息,动态地改变频带宽(BW)(ST5406)。

在图39的流程图中,利用semi-static、dynamic的双方的L1/L2控制信息,从基站通知上行Sounding RS的BW,但实际上,也有的情况是仅用semi-static L1/L2控制信息及dynamic L1/L2控制信息的某1种信息进行通知。

关于兼作为移动终端中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上行Sounding RS的重发方法,在本实施形态7中有2个方法,1个方法是在移动终端侧设定规定时间的定时器,在定时器时间内不能从基站在ST5104中接收「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消息时,重发上行Sounding RS;另1个方法是在ST5104中接收「Uplink Data Resource Allocation」消息之前,连续地持续发送上行Sounding RS。关于这时方法,由于在实施形态3的说明图28~30及图31~33中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省略这里的说明。

在ST5103中发送兼作为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Sounding RS时,当然,那时必须使用上行的通信质量测定用(通常)的Sounding RS中应该使用的SB或LB,其频带及带宽(BW:Band Width)与通常的Sounding RS相同一致。原因是,由于Sounding RS在使用相同时域-频域那样被分配的多个移动终端中利用相同SB(或LB)区域进行代码多路复用,因此如果1个移动终端改变对于Sounding RS用而与其它的移动终端公用的频带的Sounding RS的分隔处,或使用其它的块(LB、SB),则破坏其它的移动终端的数据或Reference signal。这样,例如,在上行的通信质量测定用(通常)的Sounding RS是基站的全部带宽时,兼作为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Sounding RS也为相同带宽,在基站设定多个上行的通信质量测定用(通常)的Sounding RS的BW(频带)时,使用与将和自己移动终端相同的时域-频域分配作为无线资源的其它移动终端相同的BW。

兼作为移动终端中使用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Sounding RS用的BW有两种选择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基站eNodeB侧进行判断来选择,另一种情况是移动终端UE自己进行判断来选择。

图40所示为基站eNodeB侧来选择BW时的判断方法的流程图,图41所示为在移动终端侧来选择BW时的判断方法的流程图。

接着,说明在基站eNodeB侧来选择上行Sounding RS的BW时的处理流程。该选择流程是决定图39所示的流程图的ST5404中通知UE的半静态(semi-static)的L1/L2控制信息、以及ST5406中通知UE的动态(dynamic)的L1/L2控制信息中的BW的方法。

图40所示为在基站eNodeB侧来选择上行Sounding RS的频带宽(Band Width:BW)时的处理流程。

首先,在图中的ST5501中,确认是否存在多个发送上行Sounding RS的BW,如果是仅有1个,则设定与其它的全部移动终端UE的上行Sounding RS的BW相同的BW(ST5502)。另外,在发送上行Sounding RS的BW是多个时,检查用相同BW发送兼作为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Sounding RS的UE的数量是否适当(ST5504),该BW是否是在小区边缘能够对UE分配的频率(ST5505),是否是下行CQI(信道质量、下行通信路径质量)的报告结果良好的BW(ST5506),一面改变BW,一面搜索,直到适合这些条件为止(ST5507)。然后,决定适合于ST5504~5506的条件的BW作为上行Sounding RS用的BW(ST5508)。

图41所示为在UE侧来进行上述的BW选择时的处理流程。关于由UE进行的上行Sounding RS的BW选择,如果在图39的流程图中来说,则在ST5405的接收下行数据时,反映用下行的dynamicL1/L2控制信息通知的BW。首先,用BCH等信道,从基站接收上行Sounding RS的BW数(ST5601)。确认上行Sounding RS的BW是否有多个(ST5602),如果BW是1个,则选择与其它的全部UE的上行Sounding RS的BW相同的BW(ST5603)。如果BW是多个,则一面依次选择能够通过ST5605的「下行的CQI的质量良好」的条件的BW,一面进行搜索,来决定BW(ST5607),将其结果通知基站。

通过采用这样的选择方法,能够控制以相同BW发送的UE的数量,防止基站的总接收功率增加。另外,作为上行频率能够预先设定小区边缘的UE能够分配的频率,能够得到实际上想知道的频带的上行通信路径质量。再有,通过根据下行CQI来预想并选择上行的良好的BW,作为该移动终端UE来说能够以最稳定的无线资源得到上行通信路径质量。

关于上述中说明的、移动终端使用的兼作为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Sounding RS用的BW的决定方法(使用Sounding RS来通知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的Sounding RS的BW的决定方法),在实施形态8、实施形态9、实施形态10中也可以使用。

下面,说明图36的顺序内的ST5103中的、由基站及移动终端进行的无线资源的具体分配方法。

图38所示为基站设定多个上行的通信质量测定用(通常)的Sounding RS的BW时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以及产生发送请求后的移动终端UE1的无线资源分配原委的图。在图38中,基站管理的无线资源的各自的带宽被分成为BW#1、BW#2、BW#3的3个时域-频域。BW#1的时域-频域中,分配了包含移动终端UE1的UE群A,同样在BW#2的区域中分配了UE群B,在BW#3的区域中分配了UE群C。在图中,531是UE群A的数据区域,532是UE群A的探测(Sounding RS)区域,533是UE群A的解调(Demoduration)用RS区域,534是UE群B的数据区域,535是UE群B的探测(Sounding)RS区域,536是UE群B的解调(Demoduration)用RS区域。在该图中,Sounding RS区域与图35(a)的例子相同,在2个TTI内被配置在两个SB中,其带宽与为了各自的UE群用而设定的时域-频域的带宽(BW#1、BW#2、BW#3)相同。另外,各自的UE群区域内的数据区域及Demoduration用RS区域被分割为各自的UE群内的多个UE用。

例如,在图38的无线资源分配条件下,图38(b)所示为UE群A中包含的UE1想要在TTI#1的子帧(1)中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情况。537是UE1的兼作为调度请求信号SR的探测(Sounding)RS区域,538是UE1的数据发送开始后的发送数据区域,539是UE1的解调(Demoduration)用RS区域,540是UE1的上行的通信质量测定用(通常)的(Sounding)RS区域。UE1用被分配作为UE群A的Sounding RS的SB1(537)来发送兼作为调度请求SR的Sounding RS。UE1的兼作为调度请求信号SR的Sounding RS所使用的SB537的BW与UE群A的Sounding RS的BW#1相同。在子帧(1)中,由于没有用UE1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因此在该时刻UE1使用的区域仅为SB1。即,在子帧(1)的SB1以外的LB(LB1、LB2、LB3、LB4、LB5)、及SB(SB2)中从UE1没有发送。然后,用基站进行上行调度处理。

这里,在经过3个TTI的期间,从基站对UE1通知上行数据发送用的无线资源分配,UE1从子帧(7)开始上行数据发送。在这之后,对LB1~6分配UE1用的数据538,对TTI#4的SB1及TTI#5的SB2分配UE1的上行的通信质量测定用(通常)的上行Sounding RS540,对剩下的SB分配解调用的RS。如图中那样,UE1的兼作为调度请求SR的上行Sounding RS、以及上行的通信质量测定用(通常)的上行Sounding RS的区域的BW与UE群A的带宽BW#1相同,UE群A内的处于数据发送状态的全部移动终端UE,将与该区域完全相同的时刻的相同区域分配为上行Sounding RS的发送用。另外,UE1的数据区域及被分配为Demoduration RS用的区域的带宽小于BW#1,使用与其它的UE有区别的区域。

这样,兼作为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上行Sounding RS的发送,必须与分配相同BW的发送中的其它UE(有多个)的上行Sounding RS的发送时刻一致。

图42所示为在更详细地对UE群A分配的时域-频域内、多个UE在相同时刻如何使用对各自分配的无线资源。在图42中,与图38不同,上行Sounding RS用的区域与图35(b)相同,在2个TTI内配置在2个LB(第1子帧的LB1及第2子帧的LB6)。在图中,571是UE群A的Sounding RS区域,572是UE群A的Demoduration用RS区域,573是UE群A的数据区域,574是UE群B的Sounding RS区域,575是UE群B的Demoduration用RS区域,576是UE群B的数据区域,577是发送开始时的UE1的兼作为调度请求信号SR的Sounding RS区域,而且是发送中的UE2的Sounding RS区域,578是UE2的Demoduration RS区域,579是UE2的数据区域,580是UE1及UE2的通常的Sounding RS区域,581是UE1的Demoduration用RS区域,582是发送中的UE1的数据区域。

设同一UE群A内的两个移动终端UE1及UE2在某时刻,分别是UE1想要从该时刻开始上行发送,而UE2已经将上行数据进行发送中。对UE群A的全部移动终端在上行发送时使用的Sounding RS区域所分配的577的LB1,在UE1中,在上行发送开始时用于发送从移动终端对基站通知的兼作为具有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意义的上行Sounding RS,在UE2中,用于发送通常基站中为了质量测定所使用的上行Sounding RS。如图所示那样,这两个UE在完全相同的时刻用完全相同的带宽(=BW#1)的相同块(LB)发送具有不同含义的上行Sounding RS。

在基站中,当接收该LB1时,利用由各自的UE的顺序编号产生的代码进行解调,接收来自UE1、UE2的上行Sounding RS。然后,对于在这之前没有接收上行数据信号的UE1的Sounding RS信号,用于在基站侧进行的UE1的上行质量测定,同时将这判定为UE1的发送开始通知(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另外,在这之前定期接收上行数据信号的UE2的Sounding RS信号,用于基站中进行的UE2的上行质量测定。

在UE1、UE2的发送中被分配的数据用区域及Demoduration RS用的区域与上行Sounding RS用不同,如图42中所示,被分配在各自分离的区域。

再有,还有一种方法是,不像图38及图42中说明能够发送上行Sounding RS的时域-频域的设定那样,无论哪一个UE群都设定为相同,而对每个UE群设定为不同的时域-频域。图43(a)(b)所示为对每个UE群将分配上行Sounding RS的区域以资源单元(RU)为单位偏移时间、频率进行设定的例子。图43(a)所示为在Sounding RS的BW为基站的全部带宽时、在该时域-频域内对不同UE群使得能够发送上行Sounding RS的区域不同那样进行分配的例子。在图中,所示为以2个TTI区间的长度、对4个UE群一面各偏移1个TTI一面分配能够发送Sounding RS的区间的例子。若具体来说,则4个UE群中,组1的UE在TTI(1)(2)的区间A发送上行Sounding RS,组2的UE在TTI(2)(3)的区间B中发送上行Sounding RS,组3的UE在TTI(3)(4)的区间C中发送上行Sounding RS,组4的UE在TTI(4)(5)的区间D中发送上行Sounding RS。对于该分配,不限于该例子。

另外,上行Sounding RS的区域分配,不限于本实施形态7中说明的那样在2个TTI内被分配为2个块,也许是每个TTI,或者也可以在连续3个子帧以上被分配为规定的固定数。另外,每个UE群的能够发送上行Sounding RS的区间设定也不需要以1个TTI为单位进行偏移,只要是为了能够降低网络的负荷、维持上行质量测定的精度而满足足够的频次的设定即可。如果是该方法,则由于利用各自的UE组能够发送上行Sounding RS的区间不同,因此能够减少在基站侧同时接收的UE数。

再有,能够进行基站的总发送功率分配的优化。

图43(b)所示为在设定多个上行Sounding RS的BW时、在各自的时域-频域内对不同UE群使得能够发送上行Sounding RS的区域不同那样进行分配的例子。如果是该方法,则与图43(a)相比,由于利用各自的UE组进行上行发送的频带也不同,能够发送上行Sounding RS的区间也不同,因此能够减少在基站侧接收时在相同频带同时接收的UE数,能够降低基站无线部的接收负荷。再有,能够进行基站的总发送功率分配的优化。

在本实施形态7中说明的上行Sounding RS的BW设定及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也能够适用于在没有上行数据发送数据时、以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以外的目的发送Sounding RS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形态7中说明的上行Sounding RS的BW设定及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也能够适用于实施形态8、实施形态9、实施形态10。

关于在发送兼作为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Sounding RS时的发送功率,从该信号的重要性来考虑,必须设定为与发送通常的上行Sounding RS时的功率同等程度以上。例如,也有一种利用下述那样的规定式子、求出兼作为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Sounding RS的发送功率的方法。

[式1]

k:常数

PSR:兼作为调度请求的Sounding RS的发送功率

PSounding:上行Sounding RS的发送功率

E/NSR:兼作为上行调度请求的上行Sounding RS的Eb/No

E/NSounding:上行Sounding RS的Eb/No

如上所述,根据各自所希望的功率噪声比来设定发送功率等,将发送兼作为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Sounding RS时的发送功率、设定为与发送通常的上行Sounding RS时的功率同等程度以上,通过这样能够减少基站中的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的误接收。

如上所述,兼作为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Sounding RS的发送功率的设定方法,在实施形态8、实施形态9、实施形态10中也能够适用。

如上所述,在取得与基站同步、而且在上行中没有数据发送以及没有Ack/Nack专用信道的分配时,在产生上行发送请求时,利用上行的质量测定用的Sounding RS来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通过这样由于能够利用比使用S-RACH时要宽的频带,因此能够实现抗频率衰减的能力强的发送。由于能够用「兼作为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Sounding RS」,兼进行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及基站中的上行通信路径质量测定,因此不需要除调度请求信号SR以外发送别的上行质量测定用的Sounding RS。另外,由于使用宽的频带,因此在以后的上行调度中,容易反映上行的通信质量。再有,能够释放S-RACH的无线资源,能够减轻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上行调度顺序的复杂程度。

实施形态8

有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与基站同步,没有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Downlink data,DL data),或者没有分配将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即Ack/Nack信号或CQI信号向基站发送用的Ack/Nack专用信道,移动终端没有进行用户数据等上行数据(Uplink data,UL data)的发送,即使是这种情况,移动终端为了维持与基站的上行同步,以某一定时间间隔将探测用参考信号(上行通信路径质量测定用参考信号)向基站发送。图53所示为移动终端以某一定时间间隔(n个TTI)发送探测用参考信号7901的情况。另外,在移动终端中产生必须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必须另外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向基站发送。

这样,产生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与探测用参考信号同时发送的情况。若时间上同时发送,则不为单载波传送,而成为多载波传送。在不相关的信号时间上同时发送时,由于发送信号的时间波形的峰值增高,因此PAPR升高。若PAPR升高,则产生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而且小区有效区域变窄的问题。再有,由于PAPR升高,还产生对其它的移动终端及系统形成干扰波的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虽考虑有使探测用参考信号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时刻偏移等方案,但基站及/或移动终端的调度控制变得复杂。

在本实施形态8中,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说明将探测用参考信号设定为兼作为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信号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形态7中,揭示了移动终端在没有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而没有发送探测用参考信号的状态下的调度请求的发送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如果接收了探测用参考信号,则判断作为有调度请求。因而,基站不需要判别探测用参考信号是否具有上行调度请求功能、及/或有还是没有调度。

但是,在以某一定时间间隔发送探测用参考信号时,在将探测用参考信号设定为兼作为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信号时,产生的新问题是,基站必须判别接收的该信号是探测用,还是上行调度用,及/或必须判别有无调度。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形态8中揭示的方法是,预先准备2种探测用的导频模式,使该2种导频模式与有无上行调度请求相对应,根据有无上行调度请求来发送该导频模式的某1种(参照图44)。

图46中所示为移动终端发送探测用参考信号时的探测用导频的分配及移动终端固有代码的分配方法。7201是探测用导频,7202是移动终端固有代码。在移动终端发送探测用参考信号时,在移动终端的编码部或调制部中,对探测用导频乘以移动终端固有代码,生成探测用参考信号。

将探测用参考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变换为基带信号后,变换为无线频率。然后,从天线向基站发送探测用参考信号。该移动终端固有代码在基站中接收了来自多个移动终端的探测用参考信号时,用来为了能够确定是来自哪个移动终端的探测用参考信号。

该代码是具有正交性的代码较好,或者是将该代码与导频模式相乘的结果具有正交性那样的代码较好。

另外,该代码可以是扩展码,也可以是加扰码。探测用参考信号被分配的时域-频域是预先决定,或者由基站通知。频域可以取各种各样的频带。另外,时域可以是每个TTI为1次,也可以是多个TTI为1次。基站中接收的探测用参考信号利用移动终端固有代码进行相关运算,用运算结果为某阈值以上的代码,来确定移动终端。基站与用探测用参考信号确定的该移动终端取得上行信道的同步。另外,也有时用该信号来测定上行通信路径质量。

揭示使探测用参考信号同时具有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功能用的一个实施例。图44所示为兼具有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功能的探测用参考信号的生成方法。7001是探测用导频模式1,7002是探测用导频模式2,7003是切换2种模式的开关,7004是控制开关的控制部,7005是移动终端固有代码。该探测用导频1及2可以是1个符号,也可以是多个符号。

该代码是具有正交性的代码较好,或者是将该代码与导频模式相乘的结果具有正交性那样的代码较好。另外,该代码可以是扩展码,也可以是加扰码。但是,在作为加扰码时,该探测用导频1及2最好是多个符号。

作为探测用导频模式,与有无上行调度请求相对应,预先准备2种模式。如图的表中所示,在没有上行调度请求时,预先分配模式1,在有上行调度请求时,预先分配模式2。

图45所示为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顺序图。移动终端以某一定时间间隔发送探测用参考信号。探测用参考信号被分配的时域-频域是预先决定,或者由基站通知。移动终端在ST7101中判断是否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在没有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由于不发送调度请求,因此执行ST7102。在ST7102中控制部7004切换开关7003,使得选择探测用导频模式1。

在有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由于发送上行调度请求,因此执行ST7103。在ST7103中控制部7004切换开关7003,使得选择探测用导频模式2。在ST7104中,对各个情况的探测用导频模式乘以移动终端固有代码7005,生成探测用参考信号。在ST7105中,将探测用参考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基带信号变换、无线频率变换,在对探测用参考信号分配的时域-频域中从天线向基站发送。在ST7106中,用基站接收探测用参考信号。在ST7107中,利用该探测用参考信号与移动终端固有代码进行相关运算,在运算结果为某阈值以上时,确定移动终端。

接着,在ST7108中,基站判定探测用导频是模式1还是模式2。在判定结果是模式1时,在ST7109中上行调度作为无来进行处理。在判定结果是模式2时,在ST7110中进行上行调度为有时的处理。

在ST7107中相关运算结果为不到某阈值时,作为来自该移动终端以外的移动终端的探测用参考信号,结束处理。

作为假设在基站能够判定探测用导频是模式1还是模式2的2种探测用导频模式的例子,对导频模式1及导频模式2分配相反的符号(某符号为“1”时则为“0”)。通过这样,在ST7108中基站判定探测用导频是导频1还是导频2时,在相关运算中能够通过是正还是负就可以判断。

另外,基站使用探测用导频模式1或2,还能够重新取得与被确定的该移动终端的上行信道的同步。

通过采用以上那样的构成,能够解决用移动终端同时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及探测用参考信号时产生的PAPR增大的问题。

再有,由于不需要确保对调度请求用的S-RACH区域,因此能够消除时间-频率资源的浪费。

再有,由于不进行使探测用参考信号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时刻偏移等即可,因此能够避免基站及/或移动终端中的调度控制变得复杂。

再有,通过形成以上那样的兼作为上行探测用参考信号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结构的信号,在用基站接收了该信号时,该信号能够判别有无上行调度请求。

再有,由于分配的移动终端固有代码用1种即可,因此能够确保多个代码资源,能够增加在基站可以同时接收的移动终端数。

再有,由于能够利用比使用S-RACH或Ack/Nack专用信道时要宽的频域,因此能够实现抗频率衰减的能力强的发送。

以下,说明变形例。

作为第1变形例,将探测用导频的一部分符号作为调度请求用符号。图47所示为将探测用导频的一部分作为调度请求用符号的导频模式。

在没有调度请求时,对调度请求用符号分配1,在有调度请求时,对调度请求用符号分配0。

沿图48的顺序图进行说明。移动终端在ST7401中判断是否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在没有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由于不发送调度请求,因此执行ST7402。在ST7402中,对调度请求用符号置入1。在有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由于发送上行调度请求,因此执行ST7403。在ST7403中,对调度请求用符号置入0。在ST7404中,与各个情况的探测用导频模式乘以移动终端固有代码A,生成探测用参考信号。

在ST7405中,将探测用参考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基带信号变换、无线频率变换,在对探测用参考信号分配的时域-频域中从天线向基站发送。在ST7406中,用基站接收探测用参考信号。在ST7407中,利用该探测用参考信号与移动终端固有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在运算结果为某阈值以上时,确定移动终端。接着,在ST7408中基站判定调度请求用符号是1还是0。在判定结果为1时,在ST7409中上行调度作为无进行处理。在判定结果为0时,在ST7410中进行上行调度为有的情况的处理。

另外,作为调度请求用的符号可以是1个符号,也可以是多个符号。通过设定为多个符号,产生基站中的合成功率增加、错误率降低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乘以与探测用符号数相对应的移动终端固有代码,乘以与调度请求用符号数相对应的其它的移动终端固有代码,将它们在时间上进行多路复用。通过这样,能够使用加扰码作为移动终端固有代码。再有,由于能够在基站中仅用探测用参考信号的部分进行相关运算,因此具有提高同步精度、或信道状态(上行通信路径质量)评价精度的效果。另外,在探测用符号数与调度请求用符号数相同时,能够对两者乘以相同的移动终端固有代码。通过这样,具有力图有效充分利用代码资源的效果。

作为第2变形例,是准备2种移动终端固有代码,将与有无上行调度请求相对应的移动终端固有代码与探测用导频相乘。

图49所示为探测用参考信号的生成例。7501是探测用导频,7503是一个移动终端固有代码A,7504是其它的一个移动终端固有代码B,7502是选择与探测用导频相乘的代码用的开关,7505是发送用开关7502选择与有无调度请求相对应的代码(7503、7504)用的信号的控制部。如图中的表所示,移动终端固有代码在没有上行调度请求时分配代码A,在有上行调度请求时分配代码B。

下面,沿图50的顺序图来说明动作。移动终端在ST7601中判断是否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在没有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由于不发送调度请求,因此执行ST7602。在ST7602中,利用来自控制部7505的控制信号用开关7502选择乘以代码A7503。通过这样,与探测用导频乘以代码A7503。在有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由于发送调度请求,因此执行ST7603。在ST7603中,利用来自控制部7505的控制信号用开关7502选择乘以代码B7504。通过这样,与探测用导频乘以代码B。

在ST7604中,将探测用参考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基带信号变换、无线频率变换,在对探测用参考信号分配的时域-频域中从天线向基站发送。在ST7605中,用基站接收探测用参考信号。在ST7606中,首先利用代码A与该探测用参考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在运算结果为某阈值以上时,确定移动终端,但作为无调度请求进行处理。在运算结果为不到某阈值时,在ST7608中,利用代码B与该探测用参考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在相关运算结果为某阈值以上时,确定移动终端,再作为有调度请求进行处理。

在ST7606中与代码A的相关运算结果为不到某阈值、而且在ST7608中与代码B的相关运算结果为不到某阈值时,作为该移动终端以外的探测用参考信号而结束。

通过上述那样构成,由于不需要具有2种探测用的导频模式的优点,再有对于判断有无调度请求也使用正交代码,因此能够得到在相关运算中不需要进行正负判断的效果。再有,由于对于判断有无调度请求也使用正交代码,因此具有提高判定精度、以及同步精度、再有信道状态评价精度的效果。

作为第3变形例,是准备1种调度请求的有无识别用代码、并根据有无上行调度请求对是否乘以该代码而进行控制的方法。

图51所示为探测用参考信号的生成例。7701是探测用导频,7703是调度请求的有无识别用代码a,7702是选择与探测用导频是否乘以代码a的开关,7705是发送是否用开关7702乘以代码a的信号的控制部。7704是移动终端固有代码。如图中的表所示,在没有上行调度请求时,不分配调度请求的有无识别用代码,在有上行调度请求时,分配代码a。

下面,沿图52的顺序图来说明动作。移动终端在ST7801中判断是否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在没有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由于不发送调度请求,因此利用来自控制部7705的控制信号开关7702选择不乘以代码a,进行ST7803。在有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由于发送调度请求,因此执行ST7802。在ST7802中,利用来自控制部7705的控制信号用开关7502选择乘以代码a7703。通过这样,乘以调度请求的有无识别用代码a。在ST7803中,乘以移动终端固有代码A。

在ST7804中,将探测用参考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基带信号变换、无线频率变换,在对探测用参考信号分配的时域-频域中从天线向基站发送。在ST7805中,用基站接收探测用参考信号。在ST7806中,利用该探测用参考信号与移动终端固有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在运算结果为某阈值以上时,确定移动终端。

接着,在ST7807中,利用该探测用参考信号与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在运算结果为某阈值以上时,作为有调度请求进行处理。在运算结果为不到某阈值时,作为无调度请求进行处理。

调度请求的有无识别用代码a及移动终端固有代码A可以是加扰码,也可以是扩展码。

通过上述那样构成,由于对于判断有无调度请求也能够使用正交代码,因此能够得到在相关运算中不需要进行正负判断的效果。再有,由于对于判断有无调度请求也使用正交代码,因此具有提高判定精度的效果。再有,具有不需要像第2变形例那样2倍的移动终端固有代码的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本实施形态8那样的构成,能够防止用移动终端同时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及探测用参考信号时产生的PAPR增大。

再有,由于不需要预先确保对调度请求用的S-RACH区域,因此能够消除时间-频率资源的浪费。

再有,由于不进行使探测用参考信号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发送时刻偏移等即可,因此能够避免基站及/或移动终端中的调度控制变得复杂。

再有,通过形成以上那样的兼作为上行探测用参考信号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结构的信号,在用基站接收了该信号时,该信号能够判别有无上行调度请求。

再有,由于能够利用比使用S-RACH或Ack/Nack专用信道时要宽的频域,因此能够实现抗频率衰减的能力强的发送。

实施形态9

移动终端在从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Downlink data,DL data)接收中,或者进行了将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即Ack/Nack信号及/或CQI信号向基站发送用的Ack/Nack专用信道的分配的状态下,在移动终端中产生必须上行数据发送时,必须向基站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同时发送Ack/Nack信号及/或CQI信号与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的情况。若时间上同时发送,则不成为单载波传送,而成为多载波发送。在不相关的信号时间上同时发送时,由于发送信号的时间波形的峰值增高,因此PAPR升高。若PAPR升高,则存在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大、再有小区有效区域变窄的问题。

再有,由于PAPR升高,因而还产生对其它的移动终端及通信系统形成干扰波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在实施形态1、2中揭示的方法是,使用S-RACH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将相同时刻的Ack/Nack及/或CQI信号进行DTX。另外,在实施形态3、4中揭示的方法是,将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置入Ack/Nack专用信道进行发送。

在本实施形态9中,揭示了在探测RS用的区域中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的方法。另外,在本实施形态9中,揭示了没有为了上行时刻同步用而发送的某时间间隔的探测RS的情况。

关于探测RS用的区域,在实施形态7中已经说明。在实施形态7中揭示了没有进行Ack/Nack专用信道的分配的情况,但在这里将揭示进行Ack/Nack专用信道的分配的情况

图55所示为Ack/Nack专用信道区域的某种情况下的时间-频率资源图。区域A及B是Ack/Nack专用信道区域。在该专用信道区域外的区域中,这里每2个TTI有1次对第1个LB分配探测RS用区域。

在该探测RS用区域中,基站属下的移动终端发送探测用参考信号。移动终端也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群。另外,探测参考符号用的区域也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区域。也可以在某分割的区域中进行某移动终端群的探测用RS的发送。

图60所示为产生调度请求时的移动终端的发送信号。移动终端在从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Downlink data,DL data)接收中,或者进行了将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即Ack/Nack信号及/或CQI信号向基站发送用的Ack/Nack专用信道的分配的状态下,在移动终端中产生必须上行数据发送、必须向基站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在对该移动终端分配的探测RS用区域中,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用其它的LB或SB,在Ack/Nack专用信道中发送Ack/Nack信号或CQI信号或解调用参考信号。在没有上行调度请求时,不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在Ack/Nack专用信道中发送Ack/Nack信号及/或CQI信号。

图59所示为在探测RS用区域中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时的移动终端中的发送符号映射。在2个TTI的最前面的LB中,插入探测用的导频符号。在其它的LB中插入Ack/Nack或CQI符号。与探测用导频乘以探测用区域中使用的移动终端固有代码a。由于对多个移动终端公用探测用区域,因此该代码a是基站为了确定从哪个移动终端有发送而使用的。乘以探测用区域中所用的移动终端固有代码a的探测用符号被映射在探测RS用区域中。

与Ack/Nack或CQI符号乘以移动终端固有代码A,被映射在Ack/Nack专用信道。该代码A如实施形态3中也已所述那样,是为了确定Ack/Nack专用信道中的移动终端而使用的。这2种移动终端固有代码是预先决定,或从基站通知。

图62为顺序图。移动终端在ST8901中判断是否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在没有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由于不发送调度请求,因此执行ST8904。在ST8904中,对2个TTI全部的LB置入Ack/Nack或CQI符号,乘以代码A。在有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由于发送上行调度请求,因此执行ST8902、8903。

在ST8902中,对2个TTI的第1个LB置入探测用导频,乘以代码a。在ST8903中,对第2个以后的LB置入Ack/Nack及/或CQI,乘以代码A。在ST8905中,将乘以代码a的探测用导频对探测RS用区域分配,将乘以代码A的Ack/Nack或CQI向Ack/Nack专用信道分配,向基站发送。在ST8906中接收了信号的基站,在ST8907中,将探测用区域的信号用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在其结果为某阈值以上时,确定移动终端,再能够判定从确定的该移动终端有上行调度请求。

判断为有上行调度请求的基站在ST8910中进行该处理。另外,在ST8911中,将第2个以后的LB、SB的Ack/Nack专用信道的信号用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在ST8912中,进行Ack/Nack或CQI的判定。在ST8907中与代码a的相关运算结果小于某阈值时,还不能确定移动终端,作为无上行调度请求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在ST8909中,将全部LB、SB的Ack/Nack专用信道的信号用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在相关运算结果为某阈值以上时,确定移动终端。在确定移动终端后,在ST8912中,进行Ack/Nack或CQI的判定。

通过采用上述那样的构成,能够防止用移动终端同时发送Ack/Nack信号或CQI信号及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产生的PAPR增大。

再有,由于不需要预先确保对调度请求用的S-RACH区域,因此能够消除时间-频率资源的浪费。

再有,通过用探测用参考信号来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在用基站接收了该信号时,该信号能够判别有无上行调度请求。

再有,由于用探测用参考信号来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因此在基站中能够为了进行上行调度而对上行信道状况进行评价。

再有,由于能够利用比使用S-RACH或Ack/Nack专用信道时要宽的频域,因此能够实现抗频率衰减的能力强的发送。

再有,基站能够测定频率衰减的状况,能够进行适当的上行调度。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没有上行调度请求时,对第1个LB置入Ack/Nack或CQI符号。该映射方法也可以采用实施形态2中揭示的方法。通过这样,能够得到提高Ack/Nack或CQI的接收质量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如上述实施形态1那样,在有上行调度请求时也与没有时相同,对全部LB、SB置入Ack/Nack或CQI符号,仅在有上行调度请求时,仅将第1个LB进行DTX,用该LB在探测用RS区域中发送探测用导频。通过这样,能够减轻符号的多路复用处理的复杂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揭示了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Ack/Nack及/或CQI信号的情况,但本实施形态的方法也可以适用于例如不用Ack/Nack专用信道发送Ack/Nack或CQI信号的情况。例如,在调度请求产生时,只要在探测用区域中用第1个LB发送探测用RS,而其它什么也不发送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有上行调度请求时,将探测用导频符号置入第1个LB,但即使根据对探测用RS分配的区域改变置入的LB或SB,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以下,说明变形例。在第1变形例中,对全频带分配探测RS用的区域。图56所示为对系统全频带分配探测RS用的区域的时间-频率资源图。区域A及B是Ack/Nack专用信道区域。这里每2个TTI有1次对第1个LB分配作为探测RS用的区域。在该探测RS用区域中,基站属下的移动终端发送探测用参考信号。移动终端也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群。另外,探测参考符号用的区域也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区域。也可以在某分割的区域中进行某移动终端群的探测用RS的发送。

图61所示为产生调度请求时的移动终端的发送信号。移动终端在从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Downlink data,DL data)接收中,或者进行了将下行数据的接收结果即Ack/Nack信号及/或CQI信号向基站发送用的Ack/Nack专用信道的分配的状态下,在移动终端中产生必须上行数据发送、必须向基站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SR时,在对该移动终端分配的探测RS用区域中,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用其它的LB或SB,在Ack/Nack专用信道中发送Ack/Nack信号或CQI信号或解调用参考信号。在没有上行调度请求时,不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再有在Ack/Nack专用信道中也不发送每2个TTI有1次、第1个LB中的Ack/Nack信号或CQI信号。这是由于,因为对探测RS用的区域分配系统全部频带,因此基站属下的其他几个移动终端用Ack/Nack专用信道的该LB发送探测RS,所以若在该LB中发送Ack/Nack信号或CQI信号,则基站中不可能判别。

关于移动终端中的发送符号映射,最好在有上行调度请求时,如图59所示的映射那样,插入探测用导频,而在没有上行调度请求时,对第1个LB什么也没有置入,或者置入空位,不用该LB进行发送。

通过采用上述那样的构成,能够得到与实施形态9同样的效果,还能够评价基站中更宽频带的上行信道状况。

再有,由于基站也能够评价Ack/Nack专用信道的信道状况,因此具有能够高精度对Ack/Nack专用信道进行移动终端的Ack/Nack信号或CQI信号的调度的效果。

再有,通过将移动终端分割成一个或多个群,及/或将探测参考符号用的区域也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区域,从而具有在移动终端固有被分配的代码资源的利用中力图高效率化的效果。

作为第2变形例,是将探测RS用区域分割成与Ack/Nack专用信道相同的频带宽,将分割的区域分配给某移动终端群。

图57所示为时间-频率资源图。区域A及B是Ack/Nack专用信道区域。这里每2个TTI有1次对第1个LB分配作为探测RS用的区域。将探测RS用的区域分割成与Ack/Nack专用信道相同的频带宽,将分割的区域分配给某移动终端群。在该被分割的探测RS用区域中,基站属下的某移动终端群发送探测用参考信号。

由于将某移动终端发送的探测RS用的区域设定为与Ack/Nack专用信道相同的频带宽,因此在探测导频符号用与Ack/Nack及/或CQI符号用中能够使代码长相同。因而,不需要将移动终端固有代码分为探测导频符号用及Ack/Nack或CQI符号用。即,能够使扩展码为一种。

因而,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具有能够减少移动终端固有代码量、增大从基站分配的移动终端数的效果。

作为第3变形例,是采用对Ack/Nack专用信道也设置探测RS用的区域而构成的。

图58所示为时间-频率资源图。区域A及B是Ack/Nack专用信道区域。在Ack/Nack专用信道区域中,这里也同样2个TTI中有1次对第1个LB分配作为探测RS用的区域。

由于对Ack/Nack专用信道区域设置探测RS用的区域,因此不需要将移动终端固有代码分为探测导频符号用及Ack/Nack或CQI符号用。即,乘以扩展码以后的频带相等。因而,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具有能够减少移动终端固有代码量、增大从基站分配的移动终端数的效果。

再有,在信号发送时,对时间-频率资源的分配也不需要分为探测导频符号用及Ack/Nack及/或CQI符号用,具有能够简化移动终端的控制的效果。

另外,由于实施形态9为了发送调度请求信号,而利用探测参考信号,因此通过与上述实施形态7组合,从而不管对移动终端是否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能够对任何移动终端都作为能够适用。即,只要在对移动终端没有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时采用实施形态7,而在对移动终端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时采用实施形态9即可。

在本实施形态9中,揭示了移动终端没有为了上行时刻同步用而发送的某时间间隔的探测RS的情况。再有,在移动终端为了上行时刻同步用而发送某时间间隔的探测RS时,也能够通过与实施形态9组合实施形态8,而作为能够适用。即,在实施形态9中,在有探测RS发送时,基站识别为有调度请求,但在移动终端原来发送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探测RS时,不能判别原来的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探测RS与调度请求。为了解决该问题,只要用实施形态8中揭示的方法即可。

再有,在移动终端为了上行时刻同步用而发送某时间间隔的探测RS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与实施形态7中揭示的方法组合,不管对移动终端是否分配Ack/Nack专用信道,能够对任何移动终端都作为能够适用。

实施形态10

揭示不管移动终端发送、或没有发送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某时间间隔的探测RS而利用探测RS发送上行调度请求的方法。

如图42或图55那样分配探测RS用的时域-频域。图42为没有Ack/Nack专用信道的资源分配的情况,图55为有Ack/Nack专用信道的资源分配的情况。无论什么情况,来自移动终端的探测RS在被分配的探测RS用的区域中发送。设上行时刻同步用探测RS的发送间隔为n个TTI时间间隔(n≥2)。

图63所示为产生上行调度请求时的移动终端的发送信号。这里,设上行时刻同步用探测RS的发送间隔为10个TTI时间间隔。在移动终端中产生必须上行数据发送时,在发送上行调度请求的时刻、正好与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探测RS的发送时刻相同时,作为对该同步用的探测RS兼具有调度请求的功能的结构进行发送。

形成为对同步用的探测RS兼具有调度请求的功能的结构的方法,设采用上述实施形态8中所揭示的方法。例如,也可以采用具有与有无上行调度请求相对应的2种探测导频模式的方法。在移动终端中产生必须上行数据发送时,发送上行调度请求的时刻、与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探测RS的发送时刻不同时,发送探测RS作为上行调度请求。

图64所示为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顺序图。移动终端在ST9101中判断是否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在没有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执行ST9104。在有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在ST9102中,判断上行调度请求发送时刻与上行时刻同步用探测RS发送时刻是否相同。如果是相同时,执行ST9103。在ST9103中,选择模式2作为探测用导频。然后执行ST9105。在ST9102中,在判断为上行调度请求发送时刻与上行时刻同步用探测RS发送时刻不同时,执行9104。在ST9104中,选择模式1作为探测用导频。然后执行ST9105。在ST9105中乘以移动终端固有代码A。在ST9106中,在探测用区域(RB)中将发送信号向基站发送。在ST9107中用探测用区域(RB)接收的基站判断在ST9108中接收信号是否是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探测RS的时刻。

由于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探测RS的时刻是基站进行调度、而预先通知移动终端的,或者预先决定的,因此基站能够判断。如果在ST9108中时刻相同,则执行ST9110。在ST9110中对接收信号使用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如果其结果为某阈值以上,则确定移动终端。然后执行ST9111。在ST9111中,判定探测用导频是模式1还是模式2。判定方法也可以采用实施形态8中揭示的方法。在判断为模式1时,将上行调度请求作为没有进行处理。在ST9111中判定为模式2时,执行ST9112。在判断为ST9108中接收信号与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探测RS的时刻不同时,执行ST9109。在ST9109中使用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如果为某阈值以上,则确定移动终端,在ST9112中将上行调度请求作为有进行处理。

通过采用以上那样的构成,能够得到与实施形态8同样的效果,再有,不管移动终端发送、或没有发送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某时间间隔的探测RS,也能够得到可以发送上行调度请求的效果。

以下,说明变形例。

在第1变形例中,在上行调度请求的发送时刻与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探测RS发送时刻重合时,使发送上行调度请求的时刻仅延迟2个TTI。

图65所示为产生上行调度请求时的移动终端的发送信号。这里,设上行时刻同步用探测RS的发送间隔为10个TTI时间间隔。在移动终端中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在发送上行调度请求的时刻、正好与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探测RS的发送时刻相同时,使调度请求的发送时刻仅延迟2个TTI进行发送。在发送上行调度请求的时刻、正好与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探测RS的发送时刻不同时,不延迟2个TTI进行发送。

图66所示为移动终端与基站间的顺序图。移动终端在ST9301中判断是否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在没有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执行ST9304。在有产生上行数据发送请求时,在ST9302中,判断上行调度请求发送时刻与上行时刻同步用探测RS发送时刻是否相同。如果是相同时,执行ST9303。在ST9303中,进行使调度请求的发送时刻延迟2个TTI的处理。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探测RS信号不延迟,进行发送处理。在ST9304中乘以移动终端固有代码A。在ST9305中,在探测用区域(RB)中将发送信号向基站发送。在ST9306中用探测用RB接收信号的基站执行ST7307。

在ST9307中,判断接收信号是否是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探测RS的时刻。在判断为是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探测RS的时刻时,在ST9308中,使用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在其结果为某阈值以上时,确定移动终端。进行ST9309。在ST9309中,将调度请求作为没有进行处理。即,这种情况作为通常那样的上行时刻同步用探测RS进行处理。在ST9307中,判断为接收信号与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探测RS的时刻不同时,在ST9310中,使用代码A进行相关运算。在相关运算的结果为某阈值以上时,确定移动终端,执行ST9311。在ST9311中,将上行调度请求作为有进行处理。

通过采用以上那样的构成,能够得到与实施形态10同样的效果,再有,还能够得到用1种探测导频模式即可的效果。通过这样,还能够得到减轻基站及移动终端中的处理的效果。例如,在实施形态10中,为了判别上行时刻同步用探测RS与上行调度请求,采用实施形态8中揭示的2种代码(代码A、代码B)的方法,而与这种情况相比,本变形例具有代码数用一半即可、并增大能够分配移动终端固有代码的移动终端数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变形例中,设使得发送上行调度请求的时刻延迟2个TTI进行发送,但只要是没有发送上行时刻同步用的探测RS的时刻即可。通过这样,能够以与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相对应的延迟时间发送调度请求。

另外,在实施形态10及第1变形例中,通过将实施形态9进行组合,不管有无Ack/Nack专用信道的资源分配,也能够都作为能够适用。

工业上的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有关的通信系统,适用于必须防止因暂时性物理信道的增加而使无线资源负荷增加的系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