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基站规划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布局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更高的网络容量、网络速率和网络性能,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和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LTE-Advanced)在基站覆盖策略上采用宏站(BTS/B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ase Station)、小站(Small Cell)、微站(Micro Cell)和微微站(Pico Cell/Femto Cell)等混合组网的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根据覆盖范围、承载用户数、系统复杂度和功耗等指标进行排序,宏站、小站、微站、微微站的排序依次降低。这里,排在后面基站是排在前面基站的覆盖补充。尤其地,微站和微微站大量布局于高密度的楼宇、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移动终端密集的区域,可以有效地起到对宏站和小站的分流减负的作用,并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如何定位基站的技术方案。定位基站包括宏站定位微站,即宏站“不仅能够放卫星,还要能够收卫星”;微站定位UE,即宏站可以指派微站跟踪UE接力。
定位基站的技术方案分为卫星定位和基站定位。在卫星定位方法中,宏站定位微站的方法包括:首先,微站内置卫星定位模块,所述卫星定位模块通过搜索多颗卫星计算自己与每颗卫星之间的距离;随后,微站联立方程组得出微站的经纬度和高度坐标;最后,微站将定位结果发送给宏站;至此,宏站和微站都获得了微站的定位结果。进一步地,宏站定位UE和微站定位UE的方法 与所述宏站定位微站的方法相同,前提是被定位者需要具有卫星定位模块。
在基站定位方法中,宏站定位微站的方法包括:首先,当UE移动到宏站覆盖区域时,宏站接收到UE定位请求或宏站主动对UE进行初始定位,这里,所述初始定位可以基于现有技术中的小区号(Cell ID)定位法、单基站测量法、多边测量法、到达时间差法或卫星加伪卫星等技术手段。初始定位后,宏站向UE发送定位结果到UE侧显示模块。定位结果为UE所在的经纬度、高度和定位误差范围信息,这里,定位误差范围信息可以为1平方公里或比例尺为1:100的误差。
随后,如果具有存储的地图信息或者可以联网至第三方的地图应用,UE侧显示模块将宏站发送的定位结果显示在地图上,以供UE使用者或者自动化程序判断定位结果是否满足需求。如果是UE使用者则基于UE用户的主观判断定位结果;如果是自动化程序则可以与事先设定好的、针对不同应用具有不同误差的标准进行比较。当超过某个误差标准则可认为定位结果满足需求。假如当前定位结果不满足需求,则执行下一步。
下一步,UE使用者可以在当前定位结果基础上进行反馈,目的是进一步帮助宏站修正定位结果或者缩小误差范围。这里,所述反馈包括点击地图、发送文字描述和语音等形式。例如,初始定位信息显示UE使用者所在位置为深南大道的腾讯大厦附近,UE使用者看到自己位于腾讯大厦的南面且旁边为一座咖啡馆。UE使用者可以在地图中选定腾讯大厦南面的咖啡馆、文字输入“咖啡馆”、语音输入“腾讯大厦南面”或者“旁边10米有座咖啡馆”、拍摄一张咖啡馆的图片,并通过无线数据网络将信息发送给宏站。如果UE侧判断定位结果不满足需求的是自动化程序,则自动化程序同样可以通过开启摄像、拍照等功能记录街景或环境信息并发送给宏站。
之后,宏站接收到来自UE侧的反馈信息,结合上一次的定位信息,对定位结果进行校准。具体地,宏站侧有一套与地理位置、街景环境相关的数据库,通过在上一次定位误差范围内寻找、匹配与反馈信息最接近的位置或环境描述作为新定位结果。一般而言,新定位结果具有降低的定位误差。然后宏站将更 新后的定位信息再发送给UE。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无法在上一次定位误差范围内寻找或匹配UE的反馈信息,宏站可以发送“没有更精确的定位结果”信息给UE。UE接收更新的定位结果,再次进行误差判断并决定是否继续反馈给宏站进行校准。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定位结果满足UE侧需求或者UE不再反馈。至此,宏站和UE都获得了UE当前的定位结果。宏站定位微站和微站定位UE的方法与上述宏站定位UE的方法相同。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基站布局方法是基站固定布局方法,包括仿真选址、覆盖分析、波束动态调整、如何协调基站以减小干扰等方法。基站固定布局方法使用一次性规划和一次性固定布局的技术手段进行区域全覆盖。
基站固定布局方法存在多种技术问题:第一,由于同频组网的基站覆盖区域相互之间存在重叠,所以它们之间存在很高的相互干扰;而异频组网需要额外的频谱资源,因此在UE端天线实现异频组网的复杂度很高。第二,对于移动终端或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的热点区域中随着时间和人类活动而进行的变化(例如食堂、会议中心、体育场馆等间歇性需要超高覆盖的人类活动区域,以及城市中心在白天是热点,到了晚上城市外围是热点),基站固定布局方法不是在多数情况下出现过度布局的技术问题,就是出现无法进行布局只有在遭到用户投诉后才投放新微站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基站布局方法及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基站动态布局;而且可以自适应UE对网络覆盖和容量的实时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布局方法,包括:
宏站定位用户设备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微站当前坐标;
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微站;
动态协调所述微站。
上述方案中,所述宏站定位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包括:
所述宏站定位自身覆盖区域范围内的UE的坐标,根据第一预设标准确定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微站包括:
所述宏站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确定微站目的地坐标;
所述宏站根据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发送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至所述微站;
所述微站接收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后,根据移动轨迹信息移动至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
上述方案中,所述动态协调所述微站包括:
所述宏站根据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发送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至所述微站;
所述微站根据所述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所述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进行功率调节和天线波束方向调整。
上述方案中,所述微站直接接入网络;或者宏站直接接入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布局方法,包括:
宏站定位每个时间段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微站当前坐标,存储所述每个时间段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大数据和微站当前坐标大数据;
根据所述每个时间段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每个时间段内的微站,存储微站调度大数据;
动态协调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微站,存储微站协调大数据;
所述宏站分析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大数据、微站当前坐标大数据、微站调度大数据和微站协调大数据,当分析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标准时,规划并生成基站预测布局。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每个时间段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微站包括:
所述宏站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确定微站目的地坐标;
所述宏站根据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发送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至所述微站;
所述微站接收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后,根据移动轨迹信息移动至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
上述方案中,所述动态协调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微站包括:
所述宏站根据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发送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至所述微站;
所述微站根据所述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所述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进行功率调节和天线波束方向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布局系统,包括:
宏站,用于定位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微站当前坐标;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微站;及动态协调所述微站;
所述微站,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宏站的信息,执行动态调度和动态协调。
上述方案中,所述宏站定位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包括:所述宏站定位自身覆盖区域范围内的UE的坐标,根据第一预设标准确定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
所述宏站,用于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微站包括:
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确定微站目的地坐标;
根据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发送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至所述微站;
所述宏站动态协调所述微站包括:
根据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发送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至所述微站。
上述方案中,所述微站接收来自所述宏站的信息,执行动态调度和动态协调包括:
接收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后,根据移动轨迹信息移动至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根据所述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所述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进行功率调节和天线波束方向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布局系统,包括:
宏站,用于定位每个时间段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微站当前坐标,存储所述每个时间段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大数据和微站当前坐标大数据;根据所述每个时间段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每个时间段内的微站,存储微站调度大数据;动态协调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微站,存储微站协调大数据;分析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大数据、微站当前坐标大数据、微站调度大数据和微站协调大数据,当分析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标准时,规划并生成基站预测布局;
所述微站,用于接收所述每个时间段的来自所述宏站的信息,执行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动态调度和动态协调。
上述方案中,所述宏站根据所述每个时间段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微站包括:
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确定微站目的地坐标;
根据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发送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至所述微站;
所述宏站动态协调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微站包括:
根据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发送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至所述微站。
上述方案中,所述微站接收所述每个时间段的来自所述宏站的信息,执行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动态调度和动态协调包括:
接收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后,根据移动轨迹信息移动至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根据所述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所述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进行功率调节和天线波束方向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布局方法及系统,由宏站定位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微站当前坐标;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微站;动态协调所述微站。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动态规划基站布局,减少选址、仿真和分析的工作量,达到快速布局的目的;另外,所述宏站可以按需分配所述微站,使得微站移动至要求的区域,变固定全覆盖布局为动态全覆盖布局,并变网络固定容量分布为动态容量分布;而且,所述宏站实现基站 全局协调,从而减少基站之间的干扰和协调复杂度;同时,所述基站布局方法及系统可以节能减排,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过度覆盖浪费,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基站布局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基站动态布局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基站动态布局的平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协调微站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基站布局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宏站定位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微站当前坐标;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微站;动态协调所述微站。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基站布局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0:宏站定位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微站当前坐标。
这里,所述宏站定位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包括:所述宏站定位自身覆盖区域范围内的UE的坐标,根据第一预设标准确定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
具体地,基于现有技术中的基站定位或卫星定位技术,宏站定位并获得覆盖区域内所有UE坐标的信息;随后,宏站在UE地图上绘制所有UE的坐标分布,并根据第一预设标准确定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这里,所述第一预设标准可为当每平方公里范围内超过100个UE时,覆盖区域属于热点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预设标准是变化的。例如所述第一预设标准可被 重新设定,或者所述第一预设标准为覆盖区域内UE接入数目达到宏站当前最大接入数目的50%。另外,覆盖区域可以被固定划分。例如宏站覆盖区域为9平方公里,固定划分覆盖区域为9部分区域,命名为1号至9号,其中,每块区域覆盖面积为1平方公里,当前属于UE热点区域的为1、3、5号区域。UE热点区域也可以是分时变化的,例如宏站覆盖区域为9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100个UE集体行动,则UE热点区域只有一个并跟随这100个UE的移动区域而变化。
步骤120: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微站。
所述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微站包括:
所述宏站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确定微站目的地坐标;
所述宏站根据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发送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至所述微站;
所述微站接收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后,根据移动轨迹信息移动至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
在步骤120中,宏站根据定位后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UE吞吐率状态、UE吞吐率升降变化速度,判断UE吞吐率状态和UE吞吐率升降变化速度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报警阈值,从而决定是否调度微站、调度哪些微站前往UE热点区域进行分流。这里,所述UE吞吐率状态为当前接入宏站的UE数量及数据流量,所述UE吞吐率升降变化速度为前接入宏站的UE数量及数据流量变化速率。
另外,所述报警阈值为:假设1号区域当前接入UE为80个,且平均吞吐率为80兆比特每秒(Mbps,Million Bits Per Second),如果UE个数增长速率每分钟超过1个(1/min),即平均每分钟UE的数目增长超过1个,吞吐率增长率超过1Mbps/min,则达到报警阈值。
由于宏站已经掌握了覆盖范围内的所有UE坐标、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有微站当前坐标,因此,宏站可以调度微站前往微站目的地坐标进行分流。 具体地,所述调度包括:宏站根据UE热点区域、UE数量及UE吞吐率计算分流的微站个数,向非热点区域的所有微站分别发送微站目的地坐标。微站接收到微站目的地坐标之后,按照事先规划好或者宏站发送的移动轨迹信息向微站目的地坐标移动。微站到达微站目的地坐标后完成被调度过程,或者说宏站完成调度。
这里,宏站计算分流的微站个数包括:基于设定的标准,例如基于每30个UE或30Mbps的UE数据流量需要1个微站的标准,进行分流。
这里,所述宏站根据所述微站当前坐标确定所述微站的当前位置,以便发送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至所述微站。
另外,如图2或图3中虚线所示,微站可以有提前规划好的移动轨迹,由宏站进行调度。具体地,宏站在调度微站时,除了发送微站目的地坐标之外,还可以同时发送移动轨迹信息,如轨迹编号指令1代表圆周运动,轨迹编号指令2代表三角运动,轨迹编号指令3代表随机运动。宏站也可以实时进行导航,如实时发送从A点到B点,从B点到C点,从C到达目的地D点的微站目的地坐标。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微站可以使用微站机器人和轨道在地面、天花板上移动。例如图3中的楼宇所示,微站在不同楼层之间移动。微站还可以通过气球或无人机等方式收放,从而实现天地一体三维布局。
此外,宏站通过使用电缆、光纤的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与微站通信。宏站之间通过RNC或核心网通信。如图2所示的三角形轨迹,宏站之间可相互借出微站,从而实现理论上全网的、更广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步骤130:动态协调所述微站。
这里,所述动态协调所述微站包括:
所述宏站根据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发送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至所述微站;
所述微站根据所述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所述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进行功率调节和天线波束方向调整。
在步骤130中,宏站通过发送微站覆盖范围大小或天线波束方向指令至微站以协调微站之间的覆盖范围,减少相互干扰。由于宏站已经掌握了覆盖范围内的UE坐标、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有微站当前坐标,所以,可以在调度微站前往UE热点区域的同时协调微站之间的相对位置、覆盖范围和天线波束方向,从而降低微站之间的相互干扰。
如图4所示,A、B、C、D是定位后的UE热点区域,宏站调度六个微站对所述区域进行分流,图4为六个微站的布局结果。六个微站被调度到不同区域,分别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及覆盖角度,即天线波束方向。具体地,宏站在调度微站时,除了向微站发送微站目的地坐标,即目的地坐标信息外,还同时发送微站覆盖范围、微站覆盖角度等信息,微站接收到信息后,经过相应的指令处理与执行实现功率调节和天线波束方向调整,从而实现全局宏站与微站之间相互配合协调,而不是相互干扰。这里,所述功率调节即改变覆盖范围,所述天线波束方向调整即改变覆盖角度。如图4所示,六个微站之间没有相互干扰,可以最大化整个系统的吞吐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微站直接接入网络;或者宏站直接接入网络。
微站天线与射频拉远单元(RRU,Radio Remote Unit)之间通过同轴电缆连接;RRU与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BU,Building Baseband Unit)之间通过光纤连接;BBU与RNC或核心网之间通过网线或光纤连接。
此外,无源天线和RRU需要供电。综上,如图3中所示粗实线,微站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中的电缆或光缆接入RNC或核心网。当微站具有有源天线或有电池供电的RRU、BBU,微站与宏站之间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通信,然后由宏站的电缆或光缆接入网络,这里,所述无线方式包括无线保真(WIFI,Wireless-Fidelity)、蓝牙、超声波。
至此,基站布局的过程就完成了。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了另一种基站布局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10:宏站定位每个时间段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微站当前坐标,存储所述每个时间段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大数据和微站当前坐标大数据。
这里,在每个时间段内定位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微站当前坐标是为了收集不同时间段的大数据以便预测布局所用。
这里,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大数据和微站当前坐标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热点区域坐标数据和微站当前坐标数据的集合。
步骤220:根据所述每个时间段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每个时间段内的微站,存储微站调度大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每个时间段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微站包括:所述宏站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确定微站目的地坐标;所述宏站根据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发送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至所述微站;所述微站接收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后,根据移动轨迹信息移动至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
这里,所述微站调度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微站调度数据的集合。
步骤230:动态协调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微站,存储微站协调大数据。
所述动态协调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微站包括:
所述宏站根据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发送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至所述微站;
所述微站根据所述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所述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进行功率调节和天线波束方向调整。
步骤240:所述宏站分析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大数据、微站当前坐标大数据、微站调度大数据和微站协调大数据,当分析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标准时,规划并生成基站预测布局。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基站布局方法可以基于历史学习,提前形成预测布局,减少排兵布阵延迟,平滑整个系统的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在工作时间大量UE出现在蜂窝1内写字楼群,上下班时间UE陆续分布于蜂窝1到蜂窝2与蜂窝3的几条公路上,晚上UE分布于蜂窝3的住宅区。蜂窝1、2、3之间形成局部微站共享,工作时间前微站逐渐汇聚于蜂窝1写字楼,上下班时间前分散于公路两侧,晚上分布于蜂窝3的住宅楼,清晨又可以提前预布局于公路两侧。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基站布局方法中,宏站首先对覆盖范围内的UE热点区域有一套基于时间点的数据信息存储。经过一段时期的微站动态布局实践之后,这些调度布局数据信息形成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并预测一些时间段内的热点区域,及从热点变成非热点的区域。随后,当大数据分析和预测超过第二预设标准,则可以规划形成预测布局方案。这里,所述第二预设标准包括概率数值。例如,区域A、B、C、D连续30天在8点到10点之间有80%以上概率,即超过24天,是UE热点区域,而同样时间段区域D、E、F、G有90%以上概率,即超过27天,是UE非热点区域。根据上述分析,形成的预测布局方案包括:A、B、C、D和D、E、F、G在每天8点到10点可共享同一批微站,在7点55分提前将这些微站调度至区域A、B、C、D,从而实现8点前就布局好的、满足系统性能的、提升用户体验的布局方案。具体的微站数量、布局坐标、覆盖范围、天线波束方向信息同样可以基于历史大数据分析获得。
经过反复学习、预测、方案调整,只要宏站覆盖区域内的用户行为有一定的规律性,理论上就可以实现微站的无时延无缝动态调度,从而达到覆盖质量与过度固定布局相等的效果。由于动态布局比固定布局需要的微站数目少,及宏站的协调,微站与微站之间的干扰也小,使得效果更好。同时,无线通信系统实现了“少就是多”、按需分配、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3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基站布局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宏站310,用于定位用户设备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微站当前坐标;根 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微站320;及动态协调所述微站320。
所述宏站310,用于定位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包括:
定位自身覆盖区域范围内的UE的坐标,根据第一预设标准确定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
所述宏站310,用于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微站320包括:
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确定微站目的地坐标;
根据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发送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至所述微站320。
所述宏站310,用于动态协调所述微站320包括:
根据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发送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至所述微站320。
所述微站320,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宏站的信息,执行动态调度和动态协调。
所述微站320,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宏站的信息,执行动态调度和动态协调包括:
接收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后,根据移动轨迹信息移动至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根据所述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所述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进行功率调节和天线波束方向调整。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了另一种基站布局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宏站410,用于定位每个时间段的用户设备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微站当前坐标,存储所述每个时间段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大数据和微站当前坐标大数据;根据所述每个时间段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每个时间段内的微站420,存储微站调度大数据;动态协调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微站420,存储微站协调大数据;分析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大数据、微站当前坐标大数据、微站调度大数据和微站协调大数据,当分析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标准时,规划并生成基站预测布局。
所述宏站410,用于根据所述每个时间段的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和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动态调度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微站420包括:
根据所述UE热点区域范围坐标确定微站目的地坐标;
根据所述微站当前坐标发送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至所述微站420。
所述宏站410,用于动态协调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微站420包括:
根据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发送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至所述微站420。
所述微站420,用于接收所述每个时间段的来自所述宏站的信息,执行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动态调度和动态协调。
所述微站420,用于接收所述每个时间段的来自所述宏站的信息,执行所述每个时间段的动态调度和动态协调包括:
接收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后,根据移动轨迹信息移动至所述微站目的地坐标;根据所述微站覆盖范围信息和所述微站覆盖角度信息进行功率调节和天线波束方向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