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RLC实体、总链路单元及支链路单元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7832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数据传输方法、RLC 实体、总链路单元及支链路单元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确认模式(am,acknowledgedmode)的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linkcontrol)实体的数据传方法、amrlc实体、以及该amrlc实体的总链路单元及支链路单元。



背景技术:

3gppts36.322协议中的amrlc协议实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实体,进行分包/重组包、自动重传请求(arq,automaticrepeat-request)控制和数据无损切换过程中的数据重组等功能。

图1为现有技术的amrlc实体的功能结构示意图,其发送功能包括数据的分段/级联以及添加rlc头等处理,接收功能包括控制包、arq重排序、除去rlc头和业务数据单元(sdu,servicedataunit)重组等处理。

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架构提出了接入网络的分布式架构,其空口协议栈分别运行在不同的分布式实体上,并且分布式实体间的传输为非理想传输(nonidealfronthaul)。以无线云中心-射频拉远系统(rcc-rrs,radiocloudcenter-remoteradiosystem)分布式架构为例,rcc-rrs之间的传输为非理想传输,所以需要考虑在非理想传输下对接入网络的协议栈功能的分割重构。

现有技术通常是在pdcp/rlc之间分割重构,例如,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功能中增加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dataunit)的重排序功能,rlc的功能保持不变。

现有技术的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需要在pdcp中增加对数据包的排序功能,这种处理方式混淆了rlc和pdcp的功能划分,破坏了只有rlc负责数据包排序的协议栈功能划分原则;2、需要在pdcp协议中增加一整套完整的按序发送和接收重排序机制,其对pdcp协议栈改动非常大;3、目前协议中pdcp不需要对tm模式的数 据处理,如果pdcp支持了数据包的排序功能后,为了协议功能的完备性,需要增加对tm模式的处理;4、pdcp通过pdcppdu的序列号(sn)进行排序时,要收到多个rlc发送来的pdcppdu才可能排序,由此导致实现复杂度大、排序时延长等问题。5、重建立(reestablishment)时,因为rlc与pdcp之间数据和控制信息经过非理想传输的时间较长,导致重建立过程增加了新时延。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现有技术在实现接入网络的分布式架构时,会对现有协议处理流程改动较多,导致其实现复杂度较高、时延较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rlc实体、总链路单元及支链路单元,能够在对现有协议改动较少的情况下实现接入网络的分布式架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am的rlc实体,包括:对应于一无线链路的总链路单元以及分别对应于所述无线链路的各个支无线链路的支链路单元;其中,

所述总链路单元,用于接收并缓存来自pdcp实体的rlcsdu,并将所述rlcsdu以rlcsdu簇的形式,分配给所述无线链路的各个支链路单元,所述rlcsdu簇包括一个以上的完整的rlcsdu;以及,接收来自所述各个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并进行重组,将重组后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pdcp实体。

所述支链路单元,用于接收并缓存所述总链路单元分配给本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将所述rlcsdu簇中的rlcsdu,变换成对应的rlcpdu后并发送出去;以及,接收本支无线链路的rlcsdu,对接收到的rlcsdu进行重排序(reordering)后得到rlcsdu簇,将得到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总链路单元。

优选的,上述rlc实体中,所述总链路单元包括一总链路发送缓存单元和一总链路sdu重组单元;其中,

所述总链路发送缓存单元,用于接收并缓存来自pdcp实体的rlcsdu, 并将缓存的rlcsdu以rlcsdu簇的形式,分配给各个支链路单元;

所述总链路sdu重组单元,用于将来自各个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进行重组,将重组后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pdcp实体。

优选的,上述rlc实体中,所述总链路发送缓存单元,具体用于按照先入先出fifo方式,读取缓存的rlcsdu并划分成rlcsdu簇,以及,按照fifo方式,将各个rlcsdu簇以及各rlcsdu簇中的rlcsdu发送给各个支链路单元。

优选的,上述rlc实体中,分配给各个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的大小,大于等于该支链路单元对应的支无线链路的吞吐量以及预设时长的乘积。

优选的,上述rlc实体中,所述支链路单元包括一发送单元和一接收单元,其中,所述发送单元包括一支链路发送缓存单元;其中,

所述支链路发送缓存单元,用于接收并缓存所述总链路单元分配的rlcsdu簇;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支链路发送缓存单元缓存的rlcsdu簇中的rlcsdu,变换成对应的rlcpdu后并发送出去;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对应的支无线链路的rlcsdu,对接收到的rlcsdu进行重排序后得到rlcsdu簇,将得到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总链路sdu重组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确认模式am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数据传输方法,amrlc实体包括对应于一无线链路的总链路单元以及分别对应于所述无线链路的各个支无线链路的支链路单元,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所述总链路单元接收并缓存来自pdcp实体的rlcsdu,并将所述rlcsdu以rlcsdu簇的形式,分配给所述无线链路的各个支链路单元,所述rlcsdu簇包括一个以上的完整的rlcsdu;以及,接收来自所述各个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并进行重组,将重组后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pdcp实体;

所述支链路单元,接收并缓存所述总链路单元分配给本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将所述rlcsdu簇中的rlcsdu,变换成对应的rlcpdu后并发 送出去;以及,接收本支无线链路的rlcsdu,对接收到的rlcsdu进行重排序(reordering)后得到rlcsdu簇,将得到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总链路单元。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所述将所述rlcsdu以rlcsdu簇的形式,分配给所述无线链路的各个支链路单元的步骤包括:按照先入先出fifo方式,读取缓存的rlcsdu并划分成rlcsdu簇,以及,按照fifo方式,将各个rlcsdu簇以及各rlcsdu簇中的rlcsdu发送给各个支链路单元。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分配给各个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的大小,大于等于该支链路单元对应的支无线链路的吞吐量以及预设时长的乘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认模式am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总链路单元,包括一总链路发送缓存单元和一总链路sdu重组单元;其中,

所述总链路发送缓存单元,用于接收并缓存来自pdcp实体的rlcsdu,并将缓存的rlcsdu以rlcsdu簇的形式,分配给amrlc实体的各个支链路单元,所述rlcsdu簇包括一个以上的完整的rlcsdu;

所述总链路sdu重组单元,用于将来自amrlc实体的各个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进行重组,将重组后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pdcp实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确认模式am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数据传输方法,amrlc实体包括对应于一无线链路的总链路单元以及分别对应于所述无线链路的各个支无线链路的支链路单元,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总链路单元接收并缓存来自所述无线链路的pdcp实体的rlcsdu,并将所述rlcsdu以rlcsdu簇的形式,分配给所述无线链路的各个支链路单元,所述rlcsdu簇包括一个以上的完整的rlcsdu;以及,

接收来自所述各个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并进行重组,将重组后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pdcp实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认模式am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支链路单元,包括一发送单元和一接收单元,所述发送单元包括一支链路发送缓存单元;

其中,所述支链路发送缓存单元,用于接收并缓存amrlc实体的总链路单元分配的rlcsdu簇,所述rlcsdu簇包括一个以上的完整的rlcsdu;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支链路发送缓存单元缓存的rlcsdu簇中的rlcsdu,变换成对应的rlcpdu后并发送出去;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对应的支无线链路的rlcsdu,对接收到的rlcsdu进行重排序后得到rlcsdu簇,将得到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amrlc实体的总链路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确认模式am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数据传输方法,amrlc实体包括对应于一无线链路的总链路单元以及分别对应于所述无线链路的各个支无线链路的支链路单元,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支链路单元接收并缓存所述总链路单元分配给本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将所述rlcsdu簇中的rlcsdu,变换成对应的rlcpdu后并发送出去,其中,所述rlcsdu簇包括一个以上的完整的rlcsdu;

以及,接收本支无线链路的rlcsdu,对接收到的rlcsdu进行重排序(reordering)后得到rlcsdu簇,将得到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总链路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rlc实体、总链路单元及支链路单元,对amrlc实体中进行分割重构,在兼容已有rlc协议栈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amrlc实体的新处理功能,该方案不需要改动现有的pdcp协议功能,即可实现接入网络的分布式架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amrlc实体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mrlc实体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amrlc实体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可互换使用。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请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mrlc实体,如图2所示,该amrlc实体2包括:对应于一无线链路的总链路单元3以及分别对应于所述无线链路的各个支无线链路的支链路单元4。图2中仅示意性的包括了两个支链路单元,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amrlc实体2可能包括一个支链路单元,也可能包括2个以上的支链路单元。

图2中,所述总链路单元3,用于接收并缓存来自pdcp实体1的rlcsdu,并将所述rlcsdu以rlcsdu簇(cluster)的形式,分配给所述无线链路的各个支链路单元4,所述rlcsdu簇包括一个以上的完整的rlcsdu;以及, 接收来自所述各个支链路单元4的rlcsdu簇并进行重组(reassembly),将重组后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pdcp实体1。

所述支链路单元4,用于接收并缓存所述总链路单元3分配给本支链路单元4的rlcsdu簇,将所述rlcsdu簇中的rlcsdu,变换成对应的rlcpdu后并发送出去,例如发送至mac层;以及,接收本支无线链路的rlcsdu,对接收到的rlcsdu进行重排序(reordering)后得到rlcsdu簇,将得到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总链路单元3。

请参照图3,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amrlc实体的更为详细的功能图,具体的,该amrlc实体2包括有总链路单元3和支链路单元4。

如图3所示,该总链路单元3包括总链路发送缓存单元31和总链路sdu重组单元32。具体的,所述总链路发送缓存单元31,用于接收并缓存来自pdcp实体的rlcsdu,并将缓存的rlcsdu以rlcsdu簇的形式,分配给各个支链路单元4;所述总链路sdu重组单元32,用于将来自各个支链路单元4的rlcsdu簇进行重组,将重组后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pdcp实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总链路发送缓存单元32,具体用于按照先入先出(fifo)方式,读取缓存的rlcsdu并划分成rlcsdu簇,以及,按照fifo方式,将各个rlcsdu簇以及各rlcsdu簇中的rlcsdu发送给各个支链路单元,从而保证了缓存中的rclsdu是按照先入先出的发送顺序发送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分配给各个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的大小,大于等于该支链路单元对应的支无线链路的吞吐量以及预设时长(如5ms/10ms,甚至更长时间等等)的乘积,这样,每个rlcsdu簇包含的rlcsdu可以满足支无线链路较长时间内的发送需求,从而降低了rcc-rrs之间传输的时延要求。

如图3所示,所述支链路单元4包括发送单元41和接收单元42,其中,所述发送单元41包括一支链路发送缓存单元411。本发明实施例在现有的amrlc实体的支链路发送缓存单元的功能进行了更新,所述支链路发送缓存单元411,用于接收并缓存所述总链路单元分配的rlcsdu簇。

所述发送单元41,用于将所述支链路发送缓存单元缓存的rlcsdu簇中的rlcsdu,变换成对应的rlcpdu后并发送出去,例如发送至mac层;

所述接收单元42,用于接收对应的支无线链路的rlcsdu,对接收到的rlcsdu进行重排序后得到rlcsdu簇,将得到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总链路sdu重组单元。

如图3所示,所述发送单元41还包括分段&级联单元412、添加rlc头单元413、重传缓存单元414、数据包路径选择单元415以及rcl控制模块416。所述接收单元42包括接收缓存&harq重排序单元421、除去rlc头单元422以及sdu重组单元423。

其中,上述分段&级联单元412、添加rlc头单元413、重传缓存单元414、数据包路径选择单元415以及rcl控制模块416各自实现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的amrlc实体相类似的,例如,分段&级联单元412主要用于对缓存中的不同长度的sdu进行分段或级联,以满足mac层在特定传输时机指示的资源大小;接收缓存&harq重排序单元421,主要用于缓存接收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无序的数据进行重排序;添加rlc头单元413和除去rlc头单元422则分别用于对sdu增加或除去rlc头部。而所述sdu重组单元423则用于对rlcsdu簇内的sdu进行重排序,获得rlcsdu簇,然后发送给所述总链路sdu重组单元32。

从图2、图3以及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amrlc实体,为实现接入网络的分布式架构,在amrlc实体中进行分割重构,从而不需要对现有的pdcp功能进行任何改动。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增加amrlc实体的sdu簇的排序功能,sdu簇内仍然沿用现有技术的rlc排序功能,保证了对现有rlc协议功能的完全兼容性,同时,通过对rlc的发送和接收功能的合理划分,避免了非理想传输导致的时延引入到重建立过程的问题。可以看出,该方案能够兼容非连续传输带来的时延,且具有很好的扩展性,能够快速支撑海量用户,同时,该方案兼容性好,能够兼容4g/5g网络中的rlc实体且不需要改动现有的pdcp协议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amrlc实体的数据传输方法,该amrlc实体包括对应于一无线链路的总链路单元以及分别对应于所述无线链路的各个支无线链路的支链路单元,请参照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51,所述总链路单元接收并缓存来自pdcp实体的rlcsdu,并将所述rlcsdu以rlcsdu簇的形式,分配给所述无线链路的各个支链路单元,所述rlcsdu簇包括一个以上的完整的rlcsdu。

这里,分配给各个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的大小,大于等于该支链路单元对应的支无线链路的吞吐量以及预设时长的乘积。总链路单元可以按照fifo方式,读取缓存的rlcsdu并划分成rlcsdu簇,以及,按照fifo方式,将各个rlcsdu簇以及各rlcsdu簇中的rlcsdu发送给各个支链路单元。

步骤52,所述支链路单元接收并缓存所述总链路单元分配给本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将所述rlcsdu簇中的rlcsdu,变换成对应的rlcpdu后并发送出去,例如发送至mac层。

步骤53,所述支链路单元接收本支无线链路的rlcsdu,对接收到的rlcsdu进行重排序(reordering)后得到rlcsdu簇,将得到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总链路单元。

步骤54,所述总链路单元接收来自所述各个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并进行重组,将重组后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pdcp实体。

在步骤51中,可以由所述总链路单元中的总链路发送缓存单元接收并缓存来自所述无线链路的pdcp实体的rlcsdu,并将所述rlcsdu以rlcsdu簇的形式,分配给所述无线链路的各个支链路单元;以及,在步骤54中,可以由所述总链路单元中的总链路sdu重组单元接收来自所述各个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并进行重组,将重组后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pdcp实体。

在步骤52中,可以由所述支链路单元中的发送单元,接收并缓存所述总链路单元分配给本支链路单元的rlcsdu簇,将所述rlcsdu簇中的rlcsdu,变换成对应的rlcpdu后并发送出去;以及,在步骤53中,可以由所述支链路单元中的接收单元,接收本支无线链路的rlcsdu,对接收到的rlcsdu进行重排序(reordering)后得到rlcsdu簇,将得到的rlcsdu簇发送给所述总链路单元。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rlc实体、总链路单元及支 链路单元,改变了接入网络分布式架构的现有分割位置,采用了在amrlc实体中进行分割重构的方式,从而可以在兼容已有rlc协议栈功能,且不需要改动现有的pdcp协议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接入网络的分布式架构。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