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通话数据来识别用户常用联系人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96316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通话数据来识别用户常用联系人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通话数据来识别用户常用联系人的方法和系统,属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手机等移动终端作为目前普及的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用户因为其工作、生活所需,都拥有着与自己频繁联系的常用联系人,通过识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可以有助于挖掘潜在的用户集团,从而实现个性化营销。

现有技术往往采用在用户手机终端上安装相应的app,然后通过app将用户的通讯录上传至服务器中,以获得用户的常用联系人名单,这种技术方案不仅会占用用户的手机和网络资源,还会导致泄漏用户隐私,因此难以被所有移动终端用户所接受。如专利申请CN201210562897.8(申请名称:移动终端常用联系人列表生成系统及方法,申请日:2012-12-21,申请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常用联系人列表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当移动终端与一联系人发生电话通讯后,记录通话时间,当移动终端与一联系人发生短信通讯后,则记录短信的总字数;S2、判断该联系人是否存在于联系人权重排名数组中,若该联系人存在联系人权重排名数组中,则根据步骤S1记录的通讯信息,将该联系人的权重增加相应的值;S3、从联系人权重排名数组中筛选出权重最大的一定数量的联系人,组成常用联系人列表。该技术方案需先读取用户的联系人权重排名数组,然后才能从联系人权重排名数组中筛选出常用联系人。

因此,如何基于用户和其通话号码之间的历史通话数据,来实时识别其通话号码是否是用户的常用联系人,从而获得用户的常用联系人名单,已成为技术人员普遍关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通话数据来识别用户常用联系人的方法和系统,能基于用户和其通话号码之间的历史通话数据,来实时识别其通话号码是否是用户的常用联系人,从而获得用户的常用联系人名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通话数据来识别用户常用联系人的方法,当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起呼叫时,包括有:

提取本次呼叫的主、被叫用户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根据所提取的通话记录来统计主、被叫用户之间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若干通话指标,然后根据所述若干通话指标来计算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联系标识符,以识别主叫用户是否是被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其中,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联系标识符用于标识主、被叫用户之间是否存在频繁通话关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通话数据来识别用户常用联系人的系统,包括有:

呼叫采集装置,用于将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起的呼叫信息转发给联系标识符计算装置;

联系标识符计算装置,用于提取本次呼叫的主、被叫用户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根据所提取的通话记录来统计主、被叫用户之间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若干通话指标,然后根据所述若干通话指标来计算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联系标识符,其中,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联系标识符用于标识主、被叫用户之间是否存在频繁通话关系;

联系人识别装置,用于根据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联系标识符,识别主叫用户是否是被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集现网中呼叫的主、被叫用户之间的历史通话数据,并通过多个通话指标的计算和层层筛选,从而能从用户来电中实时识别出用户的常用联系人,计算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较高的可实用性;本发明还进一步计算多个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联系标识符,然后根据多个联系标识符来识别主叫用户是否是被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从而充分利用了用户和常用联系人之间的各种通话特点,实现常用联系人的准确识别;本发明不仅可以用于用户的朋友(或亲友)圈的识别,还可以用于防范诈骗电话,即结合系统白名单和用户个人的常用联系人名单对来电号码进行筛选,再对非系统白名单和个人的常用联系人名单之外的未知电话进一步识别是否是诈骗电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计算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第一联系标识符的具体操作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计算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第二联系标识符的具体操作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中计算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第三联系标识符的具体操作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基于通话数据来识别用户常用联系人的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是联系标识符计算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一种基于通话数据来识别用户常用联系人的方法,当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起呼叫时,包括有:

提取本次呼叫的主、被叫用户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根据所提取的通话记录来统计主、被叫用户之间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若干通话指标,然后根据所述若干通话指标来计算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联系标识符,以识别主叫用户是否是被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其中,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联系标识符用于标识主、被叫用户之间是否存在频繁通话关系。

本发明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通话指标来计算多个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联系标识符,包括有:第一联系标识符、第二联系标识符、第三联系标识符,只要其中的一个联系标识符识别出主叫用户是被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即可。下面将分别对每个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联系标识符的计算过程进行具体阐述:

1、计算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第一联系标识符,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有:

步骤A11、从主、被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中提取主叫用户作为主叫时的通话记录;

步骤A12、统计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总呼叫次数calling_nums、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接通次数calling_nums_jt、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平均接通时长avg_calling_ans,计算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接通率:

步骤A13、计算本次呼叫的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第一联系标识符:其中,PFmin、PFmax分别是频繁通话次数的最小、最大阈值,P是接通率阈值,ACA是平均接通时长阈值;

步骤A14、判断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第一联系标识符是否是0?如果是,则主叫用户是被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如果否,则主叫用户不是被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

2、计算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第二联系标识符,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有:

步骤A21、从主、被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中提取主叫用户作为主叫时的通话记录,然后统计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总呼叫次数calling_nums;

步骤A22、从主、被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中提取主叫用户作为被叫时的通话记录,统计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被叫时的总被呼叫次数called_nums、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被叫时的接通次数called_nums_jt、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被叫时的平均接通时长avg_called_ans,然后计算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被叫时的接通率:

步骤A23、计算本次呼叫的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第二联系标识符:其中,PFmin、PFmax分别是频繁通话次数的最小、最大阈值,P是接通率阈值,ACA是平均接通时长阈值;

步骤A24、判断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第二联系标识符是否是0?如果是,则主叫用户是被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如果否,则主叫用户不是被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

3、计算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第三联系标识符,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有:

步骤A31、从主、被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中提取主叫用户作为主叫时的通话记录,然后统计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总呼叫次数calling_nums;

步骤A32、从主、被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中提取主叫用户作为被叫时的通话记录,统计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被叫时的总被呼叫次数called_nums、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被叫时的接通次数called_nums_jt,然后计算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被叫时的接通率:

步骤A33、从当前时间周期开始,顺序往前提取主、被叫用户在多个连续的历史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统计主叫用户在所有历史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总通话次数其中,calling_num_jt(i)是主叫用户在第i个历史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接通次数,N是提取的历史时间周期总数;

步骤A34、计算本次呼叫的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第三联系标识符:其中,P是接通率阈值,TCJN是总通话次数阈值;

步骤A35、判断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第三联系标识符是否是0?如果是,则主叫用户是被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如果否,则主叫用户不是被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

本发明中的所有阈值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而灵活设置,根据大量试验证明,当上述阈值设置如下时,本发明可以取得最优的技术效果:PFmin=6、PFmax=50、P=0.876、ACA=6秒、TCJN=5。

如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基于通话数据来识别用户常用联系人的系统,包括有:

呼叫采集装置,用于将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起的呼叫信息转发给联系标识符计算装置;

联系标识符计算装置,用于提取本次呼叫的主、被叫用户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根据所提取的通话记录来统计主、被叫用户之间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的若干通话指标,然后根据所述若干通话指标来计算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联系标识符,其中,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联系标识符用于标识主、被叫用户之间是否存在频繁通话关系;

联系人识别装置,用于根据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联系标识符,识别主叫用户是否是被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

联系标识符计算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通话指标来计算多个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联系标识符,包括有:第一联系标识符、第二联系标识符、第三联系标识符,然后根据所计算出的联系标识符来识别主叫用户是否是被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如图5所示,联系标识符计算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有第一联系标识符计算单元、第二联系标识符计算单元和第三联系标识符计算单元,其中:

第一联系标识符计算单元,用于从主、被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中提取主叫用户作为主叫时的通话记录,统计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总呼叫次数calling_nums、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接通次数calling_nums_jt、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平均接通时长avg_calling_ans,然后计算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接通率:最后,计算本次呼叫的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第一联系标识符:其中,PFmin、PFmax分别是频繁通话次数的最小、最大阈值,P是接通率阈值,ACA是平均接通时长阈值;

第二联系标识符计算单元,用于从主、被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中提取主叫用户作为主叫时的通话记录,统计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总呼叫次数calling_nums,同时,从主、被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中提取主叫用户作为被叫时的通话记录,统计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被叫时的总被呼叫次数called_nums、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被叫时的接通次数called_nums_jt、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被叫时的平均接通时长avg_called_ans,然后计算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被叫时的接通率:最后,计算本次呼叫的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第二联系标识符:其中,PFmin、PFmax分别是频繁通话次数的最小、最大阈值,P是接通率阈值,ACA是平均接通时长阈值;

第三联系标识符计算单元,用于从主、被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中提取主叫用户作为主叫时的通话记录,并统计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总呼叫次数calling_nums,然后从主、被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中提取主叫用户作为被叫时的通话记录,统计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被叫时的总被呼叫次数called_nums、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被叫时的接通次数called_nums_jt,并计算主叫用户在当前时间周期内作为被叫时的接通率:同时,从当前时间周期开始,再顺序往前提取主、被叫用户在多个连续的历史时间周期内的相互通话记录,统计主叫用户在所有历史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总通话次数其中,calling_num_jt(i)是主叫用户在第i个历史时间周期内作为主叫时的接通次数,N是提取的历史时间周期总数,最后,计算本次呼叫的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第三联系标识符:其中,P是接通率阈值,TCJN是总通话次数阈值。

联系标识符计算装置中的所有阈值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而灵活设置,根据大量试验证明,当上述阈值设置如下时,本发明可以取得最优的技术效果:PFmin=6、PFmax=50、P=0.876、ACA=6秒、TCJN=5。

联系人识别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有:

联系标识符判断单元,用于读取联系标识符计算装置所计算出的主叫用户对于被叫用户的联系标识符,并判断所读取的联系标识符是否是0,如果是,则主叫用户是被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如果否,则主叫用户不是被叫用户的常用联系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