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交换链路的配置方法与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47351发布日期:2018-06-30 16:51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分组交换链路的配置方法与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组交换链路的配置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在LTE网络下,当移动终端驻留到LTE网络时,移动终端的无线协议栈自动为该移动终端建立默认的分组交换链路,从而保持该移动终端永久在线,并且在该移动终端的后续使用过程中,确保至少有一路分组交换链路处于在线状态,从而确保该移动终端不会从LTE网络回落到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等2/3G网络中。

目前,采用安卓系统的移动终端,必须是安卓系统请求激活的分组交换链路,才会被安卓系统的移动终端使用,于是,安卓系统的移动终端无法使用上述无线协议栈自动为该移动终端建立的默认分组交换链路。针对这一情况,目前行业内存在如下两种常规解决方案,一种方案是:先使安卓系统的移动终端注册到GSM网络,再在GSM网络下由安卓系统发起分组交换链路激活请求,当GSM网络下的分组交换链路建好后,再重选到LTE网络,由于此时已经有了分组交换链路(即GSM网络下的分组交换链路),所以LTE网络的无线协议栈不会再另外建立默认的分组交换链路,另一种方案是:移动终端不使用LTE网络的无线协议栈自动建立的默认分组交换链路,而是使其一直闲置在命令态,当安卓系统发起激活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时,额外建立一路分组交换链路。

然而,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由GSM网络重选到LTE网络时,在GSM网络下建立的分组交换链路为了适应LTE高速率的需求,必然要经过一个重新配置参数的过程,这会大大延迟用户使用LTE网络的时间,对期望快速驻留在LTE网络的用户而言,会导致很不好的体验,额外建立一路分组交换链路,虽然免去了使用默认分组交换链路的麻烦,但是始终有一路默认分组交换链路闲置,不仅造成了无线资源的浪费,而且增大了终端的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组交换链路的配置方法与装置使得终端设备直接驻留在LTE网络,有效避免了从GSM等2/3G网络重选到LTE网络的等待过程,而且通过无线协议栈确保至少有一路初始分组交换链路以维持驻留LTE网络的前提下,充分复用无线协议栈激活的初始分组交换链路,避免其闲置,有效提高无线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终端功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分组交换链路的配置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终端设备注册到所述LTE网络后,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协议栈根据预设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类型,建立初始分组交换链路;

所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建立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消息时,根据所述请求消息,判断是否复用所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

如果复用所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则将所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转为数据态,并作为所述目标分组交换链路,否则,根据所述请求消息,新建所述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分组交换链路的配置装置,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在终端设备注册到所述LTE网络后,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协议栈根据预设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类型,建立初始分组交换链路;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建立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消息时,根据所述请求消息,判断是否复用所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

复用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定复用所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时,将所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转为数据态,并作为所述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判定禁止复用所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时,根据所述请求消息,新建所述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检测到终端设备注册到LTE网络的注册消息时,终端设备的无线协议栈根据预设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类型,建立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终端设备直接注册到LTE网络,有效避免了终端设备先注册到GSM网络,再从GSM等2/3G网络重选到LTE网络的等待过程,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建立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消息时,根据请求消息,判断是否复用初始分组交换链路,如果复用初始分组交换链路,则将初始分组交换链路转为数据态,并作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否则,根据请求消息,新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通过无线协议栈确保至少有一路初始分组交换链路以维持驻留LTE网络的前提下,充分复用无线协议栈激活的初始分组交换链路,避免其闲置,有效提高无线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终端功耗。

另外,所述根据所述请求消息,判断是否复用所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具体包括:检测所述请求消息的IP地址类型是否与所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IP地址类型相适配;如果所述请求消息的IP地址类型与所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IP地址类型相适配,则复用所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通过IP地址类型可以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从而效识别出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是否可以被复用。

另外,在所述根据所述请求消息的IP地址类型是否与所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IP地址类型相匹配,判断是否复用所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之前,还包括:判定所述请求消息的接入点名称APN与所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APN相同,确保了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业务种类与终端设备请求的业务种类相同。

另外,在所述根据所述请求消息,新建所述目标分组交换链路之后,还包括:关闭所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有效避免了初始分组交换链路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提高了无线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终端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分组交换链路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分组交换链路的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种分组交换链路的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一种分组交换链路的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分组交换链路的配置方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在步骤101中,建立初始分组交换链路。

具体地说,在检测到终端设备注册到LTE网络后,终端设备的无线协议栈根据预设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类型,建立初始分组交换链路,也就是说,终端设备直接驻留在LTE网络,终端设备的无线协议栈自动为其建立相应IP地址类型的初始分组交换链路,其中,预设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类型至少包括以下之一:IPv4、IPv6、IPv4v6,通常情况下,IP地址类型会默认为IPv4v6,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终端设备直接驻留在LTE网络,有效避免了从GSM等2/3G网络重选到LTE网络的等待过程。

在步骤102中,检测接入点名称是否相同,如果接入点名称相同,则执行步骤103,否则执行步骤105。

具体地说,终端设备的RIL(Radio Interface Layer,无线接口层)向无线协议栈查询当前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接入点名称APN,并检测终端设备建立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消息中的APN是否与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APN相同,同时保存检测结果,如果APN相同,则终端设备请求的业务种类与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业务种类相同,执行步骤103,进一步IP地址类型是否相同,如果APN不相同,则执行步骤105,新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通过APN的检测,可以有效检测出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业务种类与终端设备请求的业务种类是否相同,确保初始分组交换链路被相同业务种类的目标分组交换链路复用。

在步骤103中,检测IP地址类型是否相同,如果IP地址类型相同,则执行步骤104,否则执行步骤105。

具体地说,终端设备的RIL向无线协议栈查询当前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IP地址类型,并检测终端设备建立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消息中的IP地址类型是否与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IP地址类型相适配,同时保存检测结果,如果请求消息的IP地址类型与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IP地址类型相适配,则执行步骤104,将初始分组交换链路复用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否则执行步骤105,新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进一步地说,IP地址类型是否相适配的情况,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在步骤104中,将初始分组交换链路复用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具体地说,将初始分组交换链路转为数据态,作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进行IP等数据的传输。通过无线协议栈确保至少有一路初始分组交换链路以维持驻留LTE网络的前提下,充分复用无线协议栈激活的初始分组交换链路,避免其闲置,有效提高无线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在步骤105中,新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具体地说,当不能复用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时,需要根据终端设备建立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消息,为该终端设备新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以便进行IP等数据的传输。

在步骤106中,关闭初始分组交换链路。

具体地说,当为终端设备新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初始分组交换链路将处于闲置状态,需要将其关闭,从而提高无线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终端功耗。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终端设备直接驻留在LTE网络,终端设备的无线协议栈自动为其建立相应IP地址类型的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有效避免了终端设备先注册到GSM网络,再从GSM等2/3G网络重选到LTE网络的等待过程,当终端设备接收到建立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消息时,通过请求消息的APN与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APN,检测业务类型是否相同,从而确保初始分组交换链路能够被相同业务种类的目标分组交换链路复用,当APN相同时,再进一步检测请求消息的IP地址类型与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IP地址类型是否相同,从而快速准确的判定是否能够复用初始分组交换链路,当复用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时,将初始分组交换链路转为数据态并作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从而充分复用无线协议栈激活的初始分组交换链路,避免其闲置,有效提高无线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当不能复用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时,为该终端设备新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并关闭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有效避免了初始分组交换链路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降低终端功耗。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分组交换链路的配置方法。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不仅包括建立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过程,还包括关闭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过程,具体如图2所示。

在步骤201中,建立初始分组交换链路。

在步骤202中,检测接入点名称是否相同,如果接入点名称相同,则执行步骤203,否则结束。

在步骤203中,检测IP地址类型是否相同,如果IP地址类型相同,则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步骤205。

在步骤204中,将初始分组交换链路复用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在步骤205中,新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在步骤206中,关闭初始分组交换链路。

在步骤207中,检测是否接收到关闭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消息,如果接收到,则执行步骤208,否则结束。

具体地说,由于LTE网络永久在线的特性,所以还需要考虑终端设备发起分组交换链路关闭的请求消息的情况,也即终端设备实时检测是否接收到关闭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消息,如果接收到关闭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消息,则执行步骤208,否则结束。

在步骤208中,检测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是否被复用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如果初始分组交换链路被复用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则执行步骤209,否则执行步骤210。

具体地说,由于当初始分组交换链路被复用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时,就只存在一路分组交换链路,所以此时不能直接关闭目标分组交换链路,若直接关闭目标分组交换链路,则会因为没有分组交换链路保持而导致网络回落到GSM等2/3G网络中去,所以需要进一步检测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是否被复用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如果初始分组交换链路被复用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则执行步骤209,将目标分组交换链路转为命令态,否则执行步骤210,关闭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进一步地说,由于终端设备的RIL在目标分组交换链路建立的过程中,会保存目标分组交换链路与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APN与IP地址类型是否相同的检测结果,所以可以直接根据RIL保存的检测结果,判断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是否被复用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在步骤209中,将目标分组交换链路转为命令态。

具体地说,当初始分组交换链路被复用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时,将目标分组交换链路转为命令态,以停止数据传输,但保持分组交换链路在线。

在步骤210中,关闭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具体地说,当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未被复用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时,则直接将关闭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消息中指定的分组交换链路关闭。

本实施方式,给出了关闭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相关过程,并具体给出了初始分组交换链路被复用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时,关闭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具体过程,从而确保至少有一路初始分组交换链路,以维持驻留LTE网络。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含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分组交换链路的配置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建立模块31、第一判断模块32、复用模块33、第二建立模块34与第一关闭模块35,其中,第一判断模块32具体包括:接入点名称判断子单元321、检测子单元322与确定子单元323。

第一建立模块31,用于在终端设备注册到LTE网络后,终端设备的无线协议栈根据预设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类型,建立初始分组交换链路。

第一判断模块32,用于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建立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消息时,根据请求消息,判断是否复用初始分组交换链路。

接入点名称判断子单元321,用于判断请求消息的接入点名称APN是否与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APN相同,并在判定请求消息的接入点名称APN与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APN相同时,触发检测子单元322。

检测子单元322,用于检测请求消息的IP地址类型是否与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IP地址类型相适配。

确定子单元323,用于在请求消息的IP地址类型与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IP地址类型相适配时,判定复用分组交换链路。

复用模块33,用于当第一判断模块32判定复用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时,将初始分组交换链路转为数据态,并作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第二建立模块34,用于当第一判断模块32判定禁止复用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时,根据请求消息,新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第一关闭模块35,用于当第二建立模块34根据请求消息,新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时,关闭初始分组交换链路。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分组交换链路的配置装置。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不仅包括第一建立模块31、第一判断模块32、复用模块33、第二建立模块34与第一关闭模块35,其中,第一判断模块32具体包括:接入点名称判断子单元321、检测子单元322与确定子单元323,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36、第二关闭模块37,其中,第二关闭模块具体包括:复用检测子单元371与目标分组交换链路关闭子单元372,如图4所示。

第一建立模块31,用于在终端设备注册到LTE网络后,终端设备的无线协议栈根据预设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类型,建立初始分组交换链路。

第一判断模块32,用于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建立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消息时,根据请求消息,判断是否复用初始分组交换链路。

接入点名称判断子单元321,用于判断请求消息的接入点名称APN是否与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APN相同,并在判定请求消息的接入点名称APN与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APN相同时,触发检测子单元322。

检测子单元322,用于检测请求消息的IP地址类型是否与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IP地址类型相适配。

确定子单元323,用于在请求消息的IP地址类型与初始分组交换链路的IP地址类型相适配时,判定复用分组交换链路。

复用模块33,用于当第一判断模块32判定复用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时,将初始分组交换链路转为数据态,并作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第二建立模块34,用于当第一判断模块32判定禁止复用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时,根据请求消息,新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第一关闭模块35,用于当第二建立模块34根据请求消息,新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时,关闭初始分组交换链路。

第二判断模块36,用于判断终端设备是否接收到关闭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消息。

第二关闭模块37,用于在第二判断模块36判定终端设备接收到关闭目标分组交换链路的请求消息时,关闭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复用检测子单元371,用于检测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是否被复用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目标分组交换链路关闭子单元372,用于在复用检测子单元371检测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被复用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时,将目标分组交换链路转为命令态,或者在复用检测子单元371检测到初始分组交换链路未被复用为目标分组交换链路时,关闭目标分组交换链路。

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