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驻极体式电容传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3482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驻极体式电容传声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转换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改进型驻极体式电容传声器。



背景技术:

传统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主要包括有外壳、钢网、膜片、环形垫片、背极板、背极座、连接环和电路板。其中,环形垫片使背极板与膜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形成平行板电容器,连接环设置于背极板和电路板之间,背极板、连接环和电路板形成后音腔,该后音腔主要用于在膜片震动时,给膜片提供一个压强差,对于传声器的声音品质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当声音波通过外壳上的进声孔传导到膜片时,通过膜片的振动,改变膜片与背极板之间形成的平行板电容器的距离,使之产生一个电流信号,实现声电转换的目的。但是,这类传声器组成后音腔的所需零件多,结构复杂,并且,其中必须采用的背极座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因此,应对现有传声器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驻极体式电容传声器,通过利用背极板、电路板和阻尼板依次层叠形成与前音腔相对应的后音腔,该后音腔相对于传统传声器之后音腔组成结构更加简单,省却了连接环,简化了传声器的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型驻极体式电容传声器,包括有外壳、安装于外壳内的前防尘网、绝缘环片、音膜、环形垫片、背极板、电路板、阻尼板、阻尼片、后防尘网和上盖,该外壳上设置有复数个进音孔,该前防尘网覆盖住进音孔,该绝缘环片呈环状竖直安装于外壳内,该音膜、环形垫片和背极板依次层叠安装于绝缘环片中,于音膜和背极板之间形成用于收集声音的前音腔,于背极板上设置有复数个出音孔,上述电路板安装于背极板上表面,于电路板上对应出音孔设置有复数个第一通孔,该阻尼板安装于电路板上表面上,于阻尼板上对应第一通孔设置有复数个第二通孔,该复数个第二通孔均小于第一通孔,并出音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彼此连通,复数个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上述出音孔于于背极板、电路板和阻尼板之间形成与上述前音腔连通的后音腔;该阻尼片安装于阻尼板上表面;该上盖配合安装于外壳上;该后防尘网安装于上盖内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环片为高分子薄膜材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具有一容置腔,上述复数个进音孔设置于该容置腔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上至少设置有一开口,上述电路板至少有一端由开口伸出于外壳外部,于电路板伸出于外壳之端部上设置有焊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复数个第三通孔,上述后防尘网覆盖住该第三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音膜下方一体设置有一用于将音膜绷紧撑开的绷膜环,该绷膜环位于上述前防尘网上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背极板上设置出音孔,于电路板上设置第一通孔,于阻尼板上设置第二通孔,将三者依次层叠后,形成与前音腔相对应的后音腔,该后音腔相对于传统传声器之后音腔组成结构简单,省却了连接环,从而简化了传声器的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传声器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传声器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之M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之N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传声器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外壳 11、容置腔体

12、开口 13、进音孔

20、前防尘网 30、绝缘环片

40、音膜 41、绷膜环

50、环形垫片 60、背极板

61、出音孔 70、电路板

71、第一通孔 72、焊点

80、阻尼板 81、第二通孔

90、阻尼片 100、后防尘网

110、上盖 111、第三通孔

120、前音腔 130、后音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改进型驻极体式电容传声器,包括有外壳10、前防尘网20、绝缘环片30、音膜40、环形垫片50、背极板60、电路板70、阻尼板80、阻尼片90、后防尘网100和上盖110,其中:

该外壳10为金属材质,其具有一容置腔体11,于外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开口12,于该容置腔体11底部开设有复数个用于收集声音的进音孔13。

该前防尘网20位于上述容置腔体11底部,覆盖住进音孔13,可防止灰尘由进音孔13进入传声器内部,该前防尘网20选用金属材料,采取微孔进声设计,即可满足音头防水、防尘功能,同时有兼顾到屏蔽功能,可显著提升屏蔽效果。

该绝缘环片30呈环形薄片状,其竖直设置于容置腔体11内,将音膜40和背极板60与外壳10隔离开,该绝缘环片30放弃使用传统塑胶模具压制腔体,采用高分子薄膜材料代替,在材料的耐温度性能、绝缘性能上的选择空间更广,使加工制作更方便,零件占用的空间更小,设计更具灵活性。

该音膜40安装于上述前防尘网20内侧,于该音膜40下方一体设置有一用于将音膜40绷紧撑开的环形绷膜环41,该绷膜环41位于前防尘网20上方。

该环形垫片50呈环形安装于音膜40上表面周边。

该背极板60安装于环形垫片50上,上述环形垫片50将背极板60和音膜40隔开,并于背极板60和音膜40之间形成用于收集声音的前音腔120,该背极板60上设置有复数个与上述进音孔13相对应的出音孔61。

该电路板70安装于背极板60上表面,电路板70两端由上述外壳10上开口12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电路板70并不局限于只有两端,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一端、三端、四端等,对应之,外壳10上开口12的数目为一个、三个、四个等,电路板70各端由开口12伸出)。

于电路板70 的两伸出端分别设置有焊点72,于电路板70上设置有复数个与出音孔61相对应的第一通孔71;该电路板采用边缘引出设计,使成品的安装与接线连接更方便、可靠,由于全金属封闭设计,使音头的屏蔽效果显著提升。

该阻尼板80安装于电路板70上表面,于阻尼板80上对应第一通孔71设置有复数个第二通孔81,该复数个第二通孔81均分别小于第一通孔71,该复数个第一通孔71、第二通孔81与上述出音孔61彼此连通,复数个第一通孔71、第二通孔81与上述出音孔61于背极板60、电路板70和阻尼板80之间形成后音腔130,该后音腔130与上述前音腔120对应连通。

该传声器将背极板60、电路板70和阻尼板80复合设计,电路板70在承担器件安装、导线连接的基础上,还同时兼顾音头后音腔130功能;声、电转换后的信号输出采取零距离连接设计,在背极板60和电路板70间采取了面与面、点与点的直连设计,降低了使用导线对电信号的衰减与干扰,减小接触电阻,有效提高信号输出效能。

该阻尼片90安装于上述阻尼板80上表面。

该上盖110配合安装于外壳10上,于上盖110上设置有复数个第三通孔111,上述后防尘网100覆盖住复数个第三通孔111,上述阻尼片90位于该后防尘网100下方。

该传声器为超薄的方形单指向性音头设计,使音头在与成品结构的配合上更具灵活性和适配性;方形振动音膜设计,在拾音有效面积大的特性下,使音膜40具有了多个谐振频率点,使不同频段的声音拾取更加均衡,使音头的音质效果更加完美;而且,采用全屏蔽和零距离连接设计,有效预防了其它信号和电磁波对有效信号的干扰,降低了音头的固有噪声,显著的改善音头特性;另外,釆用空气阻尼与间隙阻尼相结合的组合设计,使声阻尼更细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背极板上设置出音孔,于电路板上设置第一通孔,于阻尼板上设置第二通孔,并使出音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彼此连通,将背极板、电路板和阻尼板依次层叠后,即形成与前音腔对应连通的后音腔,该后音腔相对于传统后音腔,组成结构更加简单,省却了连接环,从而简化了传声器的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