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器件,尤其涉及一种用在电子装置内的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消费产品日趋薄型化,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音箱的音腔结构逐渐由正出声方式转变为侧出声方式。
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包括具收容空间的箱体和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箱体与所述振膜围成前腔,所述箱体包括底壁和自所述底壁延伸的侧壁,所述发声器件设有贯穿所述侧壁设置的出声通道,所述出声通道与所述前腔连通。
然而,当出声口有较大阻力或者出声管道有较大阻尼时,例如整机环境,中频失真会升高,严重影响了听音品质,同时由于前腔谐振,会放大高频成分和高频噪声,影响听感。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听音品质较高的发声器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包括上壳、与所述上壳卡合并与其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下壳及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正对所述振膜的上壳间隔形成前声腔,所述下壳与所述上壳之间形成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的出声通道,所述前声腔与所述出声通道共同构成所述发声器件的前腔,所述下壳上与所述出声通道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贯穿所述下壳并连通所述前腔与外界的至少一个泄漏孔,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下壳上并覆盖所述泄漏孔的吸声件。
优选地,所述下壳包括与所述振膜振动方向平行设置的侧壁、分别垂直于所述侧壁并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围合体和第二围合体以及由所述第二围合体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延伸形成的第三围合体,所述第三围合体与所述上壳相对,所述侧壁开设有出声口。
优选地,所述上壳包括第四围合体、与所述第四围合体平行设置并用于卡持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四围合体的连接壁,所述第四围合体、连接壁以及固定部共同围成一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前声腔和所述出声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四围合体与所述第一围合体相互卡接且两者的内表面相平行,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三围合体抵接,所述固定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围合体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第四围合体、第一围合体、侧壁、第二围合体以及第三围合体共同围成了所述出声通道。
优选地,所述泄露孔贯穿开设在所述第三围合体上。
优选地,所述吸声件设置在所述泄漏孔的外侧、内部或内侧。
优选地,所述下壳在所述泄漏孔处设有凹槽,所述吸声件收容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吸声件由网孔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吸声材料为防尘网布。
与相关技术相比,在下壳增加了用于将前腔与外界连通的泄漏孔以破坏所述前腔体积的完整性,减弱了所述前腔对高频成分和高频噪声的放大作用,同时减缓了所述前腔内的气压强度,在出声口有较大阻力或阻尼时,降低了所述前腔内因空气非线性而造成输出的声音出现波动的幅度,提高了所述扬声器箱输出的声音的稳定度;设置吸声件用以覆盖所述泄漏孔来吸收高次谐波,避免了所述泄漏孔对所述出声口的串扰,保证了所述扬声器箱输出声音的高音质,此外,可以通过吸声件对泄漏孔大小进行调节,降低了对泄漏孔尺寸的要求,降低了制作所述泄漏孔的加工难度,简化了所述扬声器箱的制作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具有泄漏结构,可以减少空气非线性带来的影响,起到均压的作用;另外,所述泄漏结构可减弱共振,并具有较好的吸声效果,因此,具有更好的听音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声器件的俯视图;
图3为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4为沿图2中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P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发声器件的上壳与扬声器单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沿图2中发声器件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100,包括上壳10、下壳20及扬声器单体30。上壳10与下壳20相互卡合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扬声器单体30收容在该收容空间内,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100为侧发声扬声器,其在下壳20的侧壁21形成有出音口200。
结合图4,上壳10包括底座11以及由所述底座11边缘延伸至所述下壳20的侧部13。下壳20与所述上壳卡合,从而形成收容空间。扬声器单体30将该收容空间分隔成后腔105与前腔103。扬声器单体30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31,所述扬声器单体30设置在所述下壳20的底壁上,使所述振膜31与正对所述振膜51的上壳10间隔形成前声腔101。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形成将所述前声腔101与外界连通的出声通道102,所述前声腔101与所述出声通道102共同构成所述发声器件100的前腔103。下壳20与出声通道10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贯穿下壳20的泄漏孔220。泄漏孔220上覆盖有吸声件221。吸声件221由网状物制成,如防尘网布。
参考图5及图6,所述下壳20包括开设有出音口200的侧壁、分别垂直于所述侧壁并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围合体25和第二围合体23以及由所述第二围合体23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延伸形成的第三围合体24。优选地,所述第三围合体24垂直于第二围合体23。第二围合体23的内表面(朝向第一围合体25的表面)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围合体25的内表面(朝向第二围合体23的表面)的延伸方向。
所述上壳10包括用于与所述下壳20围成出声通道102的第四围合体11、与所述第四围合体11平行设置并与位于所述扬声器单体30和所述第三围合体24之间的固定部12以及连接固定部12与第四围合体11的连接壁13。该连接壁13、第四围合体11以及固定部12共同围合成一连通通道100。所述第四围合体11与所述第一围合体25相互卡接且两者的内表面(即朝向第二围合体23的表面)相平行,优选地,两者的内表面平齐。所述固定部12一端与所述扬声器单体30卡持,另一端所述第三围合体24抵接,固定部12的上表面(即朝向第四围合体11的表面)与第三围合体24的上表面平齐。连通通道100分别与前声腔10及出声通道102相连通。
上壳10与下壳20组装后,第四围合体11、第一围合体25、侧壁、第二围合体23以及第三围合体24共同围成了出声通道102。连通通道20用于连通前声腔101和出声通道102。由此形成的出声通道102平直设置且所述出声通道10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振膜31的振动方向设置,使其出音灵活,出声效果好,其中,所述出声通道7的延伸方向为沿所述出音孔6与外界连通的方向。
可以理解,所述出声口200也可以开设在所述上壳10的侧部13,只要其与所述前声腔101、所述出声通道102连通。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所述泄露孔220贯穿开设在所述第三围合体23上,所述泄漏孔220与所述出声通道102及所述前声腔101连通,并与外界连通,所述泄漏孔220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出声口200的截面尺寸。所述发声器件100还包括吸声件221,所述下壳30的第三围合体23在所述泄漏孔310处开设有凹槽21,所述吸声件221收容在所述凹槽21内,从而盖设在所述泄漏孔220的外侧上,其由网状物制成,如防尘网布。
可以理解,所述泄漏孔220也可以开设在上壳10上,并与所述前声腔101及所述出声通道102连通;所述吸声件221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泄漏孔220的内部或内侧,也可由其他吸声材料制成;所述泄漏孔2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对应地,所述吸声件22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所述泄漏孔220的形状并无限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100采用所述泄漏孔220与所述吸声件221的泄漏结构,当出声口220有较大阻力或阻尼时,可以减少空气非线性带来的影响,同时减轻振膜31摇摆,从而起到均压的作用;另外,所述泄漏结构破坏了所述前腔103的完整性,减弱了共振,减弱它的放大作用。所述吸声件对221从所述泄漏孔220出来的声波,尤其是高次谐波,具有较好的吸声效果,因此可以减少所述泄漏孔220对所述出声口200的串扰。同时,所述吸声件221能够对所述泄漏孔220的大小进行调节,降低了所述泄漏孔220对尺寸要求,为工艺制成带来便利。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100具有较高的听音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