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壳件,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用手机壳件。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不断智能化发展,性能持续增强,而体积则相对缩小,手机内热流密度就急剧上升,使功耗和发热成为用户越来越关心的问题;“手机发烫”现象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成为困扰许多手机的热点问题,因此散热技术成为许多厂商都想极力攻破的技术方向。
目前智能手机常用的电池盖有塑胶或金属电池盖,因为材质的差异,其散热能力会不相同。金属材料导热系数高,散热能力好,塑胶导热系数低,散热能力差。从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根据散热的基本公式为Ф=K×A×ΔT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传热方式,一个产品除壳件材质决定的总传热系数K之外,其壳件面积A是与散热能力成正比关系的,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增加散热面积的壳件结构,从而达到增强散热能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用手机壳件,能够很好的解决手机电池的散热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用手机壳件,所述手机壳件为电池盖或中框面壳,所述电池盖内表面或所述中框面壳朝向电池的表面具有一体成型有多条间隔设置的凸条,所述凸条与所述手机壳件彼此之间实体连接。
所述凸条的两侧边均具有锯齿形结构,所述凸条的顶部为水平结构。
多条凸条之间相互等间距且平行设置。
所述凸条的高度为0.2毫米至0.5毫米之间,相邻两个凸条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0.8毫米至1.5毫米之间。
所述锯齿形结构的波峰到波谷的高度差为0.2毫米至0.5毫米之间,所述锯齿形结构的相邻两个波峰之间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直线长度为0.6毫米至0.8毫米之间。
所述锯齿形结构的齿间弧度为90-120°。
每条凸条均形成有至少一个间断位置,多条凸条的对应间断位置相互连接形成气体流通通道。
所述手机壳件的材质为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设计具有锯齿形结构的凸条,该凸条对应位于电池的上方或下方,与电池保留一定空隙,使电池的热量得以扩散,并由于热导性能够使电池的温度均匀化,减少电池局部的高温点,使电池使用更安全,同时通过锯齿形结构的设计使手机壳件的面积约增加20-50%,可降低手机壳件高温点,从而使手机整体温升降低,用户体验更好。本实用新型还增加手机壳件的整体热容量,让手机壳件的整体温度更趋均匀化,从而减少手机发烫的几率。制备上述具有锯齿形结构凸条的手机壳件所需的模具设计也较为简单,不会增加手机的设计成本和生产成本,并且通过上述凸条可以增加结构的整体强度,增大抗跌落、摔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用手机电池盖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圆圈示意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具有本实用新型手机壳件的手机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用手机电池盖的立体图;
图5为手机电池盖与电池之间设置锯齿形结构的局部放大图之一;
图6为手机中框面壳与电池之间设置锯齿形结构的局部放大图之二;
图7为两侧边均采用锯齿形结构的凸条结构图;
图8为形成气体流通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般常用的手机壳件除去边框部分以外的主体包括两部分,分别为紧贴并盖设主板和卡座的部分以及盖设电池的部分,由于手机设计时主板位置的高度通常较电池位置高出0.2-0.6mm的高度,因此常规设计是在手机后壳对应盖设电池的部分的内表面与电池之间加用EVA泡棉来填充间隔,或者于手机后壳对应盖设电池的部分的内表面的对应部分增加一圈凸起的筋条,以此筋条抵顶电池,以形成空隙并稳固固定。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用手机电池盖的主视图。
如图2至图3所示,为了更好的在手机电池盖1上增加凸条2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各凸条2的两侧边均采用对称的锯齿形结构,而凸条2的顶部为了抵顶手机电池盖1的内表面设计为水平,这样可以通过锯齿形结构的侧边来增加凸条的侧表面积,增加散热效果。由于手机壳件位置可用的空间十分有限,采用以上设计的手机壳件可以显著增加手机的散热效果。同时为了使散热效果最优,可以对应采用金属材质制备手机壳件,通过凸条的顶部抵触于手机电池盖的内表面可以增加电池盖的结构强度,增加抗跌落或摔破能力。
如图2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了更好的增加手机散热效果,尤其是对应电池部分的手机壳件的散热效果,设计一种散热用手机壳件,该手机壳件为手机电池盖1,所述手机电池盖1的内表面具有一体成型有多条间隔设计的向外凸设的凸条2,各凸条2之间可以相互平行等间距或不等间距设计,所述凸条2的高度一般为0.2-0.5mm,而手机的电池3朝向电池盖的表面较手机电池盖内表面的高度差一般为0.2-0.6mm,因此,该凸条2的高度可以小于等于上述高度差,如果略小于上述高度差,则通过手机电池盖1本体厚度来填补。如凸条2的高度设计过大,首先加工难度增加,同时还会使手机电池盖1的本体厚度变小,而如果设计凸条2的高度设计过小,则凸条不够明显,不能够实现增加散热效果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中设计凸条2的高度一般为0.2-0.5mm,凸条2与电池盖1之间为实体整理连接,且凸条2与电池3之间之间具有一缝隙,增加电池盖的整体热容量,会利于电池的热量扩散与温度均匀,进而减少电池局部高温点,使电池更安全,从而使手机使用更安全。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用手机电池盖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手机电池盖与电池之间设置锯齿形结构,手机电池盖1的内表面形成有多条具有锯齿形结构侧边的凸条2,以凸条2面向电池盖1的一侧抵住手机电池盖1且与手机电池盖1实体整体连接,以凸条2面向电池3的一侧与手机电池3之间具有一缝隙,手机电池3与中框面壳4相互连接。
如图6所示,手机中框面壳4与手机电池3之间设置锯齿形结构,在手机中框面壳4朝向电池3的内表面形成有多条具有锯齿形结构侧边的凸条2,所述中框面壳4与凸条2之间为实体整体连接,所述凸条2与所述手机电池3之间具有一缝隙,以很好对将手机电池进行散热。
如图7所示,所述凸条两侧边的锯齿形结构的齿间弧度可以设计为90-120°,为便于脱模或加工,不适宜设计太大的齿间弧度,太大的齿间弧度不足以形成明显的波纹和达到增大表面积的目的。相邻两条凸条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0.8-1.5mm,所述锯齿形结构的波峰到波谷的高度差(即幅度的2倍)为0.2-0.5mm,所述锯齿形结构的相邻两个波峰之间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直线长度为0.6-0.8mm。
如图8所示,手机后壳上可以设计多条平行排列设置的凸条2,每条凸条2总均形成有至少一个间断位置,这样多条凸条2的间断相互连接则形成具有一定间距的气体流通通道6,使冷热气流能够纵横交错,使气流流通更为通畅,更好的实现散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设计具有锯齿形结构的凸条,该凸条对应位于电池的上方或下方,使电池的热量得以扩散,并由于热导性能够使电池的温度均匀化,减少电池局部的高温点,使电池使用更安全,同时通过锯齿形结构凸条的设计使手机壳件的散热面积增加约20-50%,可降低手机壳件高温点,从而使手机整体温升降低,用户体验更好。本实用新型还增加手机后壳的整体热容量,让手机后壳的整体温度更趋均匀化,从而减少手机发烫的几率。制备上述具有锯齿形结构凸条的手机后壳所需的模具设计也较为简单,不会增加手机的设计成本和生产成本,并且通过上述凸条可以增加结构的整体强度,增大抗跌落、摔破能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