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通过收发机提供信道状态信息状态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84836发布日期:2019-05-03 21:1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用于通过收发机提供信道状态信息状态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收发机之间的无线电信令,尤其涉及提供信道状态信息(csi)状态指示符的第一收发机,所述csi状态指示符例如由向所述第一收发机进行波束成形的第二收发机使用。



背景技术:

来自收发机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反馈对于在许多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获得良好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发送参考信号以用于估计信道状态。csi反馈通常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值和秩指示符(ri)值。更详细的报告可以包括频率选择性cqi或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值。

基于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发布的长期演进(lte)规范的网络支持依赖于周期性发送的参考符号的csi报告方案。具体地,lte基站每子帧发送小区特定参考符号(crs),而针对特定移动终端或其他用户设备(ue)的用户特定csi-rs可以以更长的周期发送。使用传输模式10(tm10)的ue仅依赖于csi-rs资源,而其他ue通常使用crs至少用于干扰测量。

tm10ue可以被配置为报告多个csi过程的csi,每个csi过程可以具有不同的csi测量资源。csi测量资源包括csi-rs资源和csi干扰测量(csi-im)资源。csi-rs和csi-im资源都被划分为多组资源,每组由csi-rs配置索引标识。这里,资源将被理解为指代lte信号结构中定义的ofdm网格中的时间/频率资源。

当ue具有上行链路授权时,可以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资源上发送csi报告,否则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csi报告。pucch代表稀缺资源。因此,诸如频率选择性pmi/cqi的复杂csi报告的传输使用pusch资源。ue可以配置有puschcsi报告模式和/或pucchcsi报告模式。puschcsi报告模式是非周期性模式,其中ue在接收到在上行链路数据授权中接收的csi请求时发送csi报告。pucchcsi报告模式是周期性模式,其中ue被配置为在pucch或pusch上周期性地发送csi报告。

在此认识到,前述惯例引起了关于未来技术的某些考虑。例如,考虑“大规模mimo”系统,其中“mimo”表示多输入多输出,并且其中mimo传输涉及两个或更多个发射天线和两个或更多个接收天线。

作为一般性建议,未来的无线接入技术有望支持更多的发射天线,特别是在网络侧。作为示例,在大规模mimo的上下文中,网络侧传输可能涉及数百甚至数千个天线。这里应该注意,这些多个天线可以包括天线单元阵列内的各个天线单元。除非出于清楚起见,否则本公开使用术语“天线”来表示单独天线或阵列内的单独天线单元。在这种系统中工作的无线设备也可以使用相对大量的天线,特别是用于在较高载波频率下工作,因为较短的波长允许相应地减小天线尺寸。

与现代天线系统相比,增加数量的天线单元使得形成更具指向性的天线方向图成为可能。更有能力的天线系统可以更有效地将其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聚焦到所服务的设备,同时抑制对其他设备或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每个这样的定向辐射方向图通常被称为“波束”,并且使用定向波束来发送或接收信号的过程被称为“波束成形”。

随着传输中涉及的天线数量的增加,csi报告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均变得更加昂贵。在从网络到设备的下行链路传输中,大量天线可能需要大量“端口”,它们可以被视为设备处可区分的csi参考信号的数量。因此,端口的数量决定了设备可以观察到的下行链路信道的“维度”。对于“全维度”或“显式”csi报告,端口数等于发射天线数。因此,对于更多数量的天线,下行链路csi参考信号将消耗更大量的下行链路资源。

相应地,报告设备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来生成显式csi报告,并且需要更多的上行链路资源来发送包含在显式csi报告中的更大量的数据。“显式”csi报告传送显式表征全信道的数据,例如对应于信道的全维度的一组完整波束成形矩阵值,“隐式”csi报告经由cqi、pmi和ri值来提供信道的缩略或粗略“图像(picture)”。

当然,隐式csi报告对于解决快速信道改变是有用的,并且用于隐式csi报告的传统周期性和非周期性模式反映了这种使用。然而,在此认识到,传统的csi报告模式和相关联的报告技术不适合于显式csi报告。



技术实现要素: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收发机获得并发送csi状态指示符。在一个示例中,csi状态指示符指示先前报告的csi已过时和/或在收发机处可获得新csi报告。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机根据特定配置生成或发送csi状态指示符,该特定配置可以由支持无线通信网络设置。该配置可以包括关于何时发送csi状态指示符的标准,诸如指示收发机应响应于完成其对用于控制朝向收发机的波束成形的全维度波束成形矩阵的确定而发送csi状态指示符的配置标准。收发机包括例如在无线通信网络内工作的无线设备,以及csi状态指示符对应于下行链路csi的状态。

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一收发机处的方法包括:根据在所述第一收发机处关于在所述第一收发机和朝向所述第一收发机进行波束成形的第二收发机之间的信道的csi生成的状态,生成csi状态指示符。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所述csi状态指示符;响应于所述csi状态指示符,接收发送授权或请求;以及响应于所述发送授权或请求,发送csi报告。

在另一示例中,第一收发机包括:收发机电路,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处理电路,可操作地与所述收发机电路关联。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在所述第一收发机处关于在所述第一收发机和朝向所述第一收发机进行波束成形的第二收发机之间的信道的csi生成的状态,生成csi状态指示符。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经由所述收发机电路发送所述csi状态指示符。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csi状态指示符,经由所述收发机电路接收发送授权或请求,以及响应于所述发送授权或请求,经由所述收发机电路发送csi报告。

在又一示例中,第一收发机包括:一个或多个发送/接收模块,被配置用于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以及一个或多个csi处理/报告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在所述第一收发机处关于在所述第一收发机和朝向所述第一收发机进行波束成形的第二收发机之间的信道的csi生成的状态,生成csi状态指示符。所述csi处理/报告模块还被配置为:例如经由所述发送/接收模块发送所述csi状态指示符;响应于所述csi状态指示符,接收发送授权或请求;以及响应所述发送授权或请求,发送csi报告。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特征和优点。实际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并查看附图时将认识到另外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被配置为提供信道状态信息(csi)状态指示符的第一收发机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图2是提供csi状态指示符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逻辑流程图;

图3a和3b是无线通信网络的示例实施例的框图;

图4是图2中描绘的方法的示例细节的逻辑流程图;

图5是可以在用于生成和提供csi状态指示符的收发机中实现的处理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包括通信接口电路12的第一收发机10的示例实施例,通信接口电路12包括或以其他方式包含射频(rf)收发机电路14。第一收发机10还包括与通信接口电路12可操作地关联的处理电路16。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6包括存储器18或与存储器18相关联,存储器18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20和一项或多项配置数据22。

图1还示出了包括通信接口电路32的第二收发机30的示例实施例,通信接口电路32包括或以其他方式包含rf收发机电路34。第二收发机30还包括与通信接口电路32可操作地关联的处理电路36。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36包括存储器38或与存储器38相关联,例如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40和一项或多项配置数据42。

图1还示出了可以存在另一或第三收发机50。例如,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第二收发机30包括在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电接入部分中工作的基站、接入点或其他无线电网络节点,以及第一收发机包括用户设备(ue)或被配置为经由第二收发机30提供的空中接口连接到网络的其他无线设备或装置。在该上下文中,第一收发机10从第二收发机3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第二收发机30。附加地或备选地,第二收发机30从第三收发机5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和/或将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第三收发机50。作为为这种可能性提供上下文的非限制性示例,第三收发机50包括低功率基站,该低功率基站在与作为高功率基站运行的第二收发机30提供的较大覆盖区域重叠或相邻的区域中提供网络覆盖。

在该上下文中,并且在其他上下文中,第二收发机30包括多个天线44(例如它可以用于向第一收发机10进行波束成形发送的一组“天线”)或与多个天线44相关联。作为一般提议,第一收发机10直接或通过第三收发机50转发向第二收发机30提供信道状态信息(csi)。

在此特别感兴趣的是,收发机电路14被配置为例如向/从第二收发机30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相应地,处理电路16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收发机10处关于第一收发机10和朝向第一收发机10波束成形至少一些类型的传输的第二收发机30之间的信道的csi生成的状态,生成csi状态指示符。处理电路16还被配置为经由收发机电路14发送csi状态指示符,以及响应于csi状态指示符而经由收发机电路14接收发送授权或请求。此外,处理电路16被配置为响应于发送授权或请求而经由收发机电路14发送csi报告。

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6被配置为生成用于指示在第一收发机10处可用的csi量的csi状态指示符。

在相同或其他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6被配置为生成用于指示新csi可用于从第一收发机10的发送的csi状态指示符。

另外或备选地,处理电路16被配置为生成用于指示可用于从第一收发机10的发送的csi报告的数量和类型的csi状态指示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6被配置为生成用于指示先前由第一收发机10报告的csi已过期的csi状态指示符。

在相同或其他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6被配置为生成用于指示在第二收发机30处对于朝向第一收发机10的波束成形需要波束成形矩阵更新的csi状态指示符。

在任何一个或多个上述示例中,处理电路16可以通过设置由其维护的值或逻辑标志来“生成”csi状态指示符,以反映相关csi生成的状态或状况。然后,第一收发机10通过将其值包括在发送的消息中或者通过在指示csi状态的消息中包括信息元素(ie)或其他字段、标志或值来提供csi状态指示符。

在至少一个示例中,第一收发机10被配置为使用两个csi报告过程,所述两个csi报告过程包括用于对第一和第二收发机10、30之间的波束成形信道进行报告的第一csi报告过程以及包括用于对第一和第二收发机10、30之间的全信道进行报告的第二csi报告过程。在此,处理电路16被配置为根据针对第二csi报告过程生成的csi而生成csi状态指示符。

关于第一和第二收发机10和30之间的“信道”,应当理解,可以关于波束成形的传输和/或关于非波束成形的传输来考虑该信道。例如,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6被配置为基于第一收发机10从由第二收发机30用于向第一收发机10进行波束成形所使用的一组天线接收到非波束成形的每天线参考信号,生成关于信道的全维度的csi,以及被配置为生成关于针对所述信道的全维度生成的csi的csi指示符。这种csi可以称为“全信道csi”。

作为另一示例,第一收发机10被配置为生成第一类型的csi报告和第二类型的csi报告。第一类型的csi报告提供用于第一和第二收发机10、30之间的波束成形信道的csi,第二类型的csi报告提供用于没有波束成形的信道的全维度的csi。相应地,处理电路16被配置为根据生成用于第二类型的csi报告的csi而生成csi状态指示符。

如所指出的,第二收发机30用于向第一收发机10发送的“端口”的数量可以被视为在第一收发机10处关于来自第二收发机30的传输的可区分的csi参考信号的数量。因此,端口数决定了可观察信道的“维度”。对于“全维度”csi报告,端口的数量等于发射天线44的数量。

因此,这样的示例实施例中的处理电路16可以被理解为为信道生成第一类型的csi报告,因为它在波束成形期间有效地出现并且依赖于接收到根据当前由第二收发机30用于向第一收发机10进行波束成形所使用的波束成形矩阵信息进行波束成形的参考信号。在该示例情况下的处理电路16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根据信道的全维度并根据从第二收发机30用于向第一收发机10进行波束成形所使用的每个天线44接收到非波束成形的天线特定参考信号,为信道生成第二类型的csi报告。

在至少一个这样的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6被配置为在定期报告的基础上发送第一类型的csi报告,以及根据发送对应的csi状态指示符和接收对应的发送授权或请求来发送第二类型的csi报告。例如,第二收发机30可以向第一收发机10发送消息或其他信令,其用作使第一收发机10发送第二类型的csi报告的显式请求。第二收发机30可以响应于监视涉及第一收发机10的长期通信性能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例如通信误码率)来生成该请求。当然,在此构想第二收发机30可以使用备选基础或使用附加基础来确定何时发送这样的请求。例如,一旦第一收发机10指示第二类型的csi报告可用,第二收发机30就可以发送该请求。

在另一实施例中,或作为任何前述实施例的一部分,处理电路16被配置为从与第二收发机30通信关联的第三收发机50接收发送授权或请求,以及将csi报告发送到第三收发机,由此使能将csi报告转发到第二收发机30。这样的操作可以应用于第二和第三收发机30和50是相邻基站的情况,例如其中第三收发机50用作相对于第二收发机30扩展或增强基站的覆盖热点的情况。

应当理解,通信接口电路12/32包括物理层电路和任何相关联的控制、电源和处理电路,如通过一个或多个介质进行通信所需的。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6/36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电路或特别地适配为执行本文详述的处理操作的其他数字处理电路。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处理电路16/36至少部分地基于执行计算机程序20/40的程序指令来配置。相应地,存储器18/38包括一种或多种类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为计算机程序20/40提供非暂时性存储。在此,“非暂时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永久性或不变性,但确实意味着至少具有一些持久性的存储。例如,存储器18/38包括用于计算机程序20/40的非易失性保留的长期存储和用于程序执行的工作存储器的混合。非限制性示例包括磁盘存储器、flash、eeprom、sram和dram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

更一般地,处理电路16/36包括固定电路或编程电路,或固定和编程电路的混合。还应该理解,第一收发机10的架构和电路可以与第二收发机30的架构和电路或者与第三收发机50的架构和电路显著不同。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第一收发机10是被设计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内的移动操作的用户设备(ue)或其他无线设备或装置,第二收发机30是被配置用于在这种网络中工作的基站。相应地,第一收发机10将比第二收发机30功率更低且没有第二收发机30复杂,第二收发机30可以具有用于支持与多个无线设备的通信的电路池或集合。

图2示出了在此构想的方法200的一个实施例。应当理解,方法200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由第一收发机10以不同于流程图建议的顺序执行。此外,应当理解,方法200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由第一收发机10在重复或循环的基础上和/或在触发的基础上执行,并且至少一些所示步骤或其下面的操作可以持续执行或在后台执行。最后,应当理解,第一收发机10对方法200的实现或执行不限于图1的示例中针对第一收发机10示出的电路的特定布置。

所描绘的方法200的实施例包括:根据在第一收发机10处关于在第一收发机10和朝向第一收发机10进行波束成形的第二收发机30之间的信道的csi生成的状态,生成(框202)csi状态指示符。方法200还包括:发送(框204)csi状态指示符;响应于该csi状态指示符,接收(框206)发送授权或请求;以及响应于该发送授权或请求,发送(框208)csi报告。

在示例实施例或实例中,第一收发机10生成并定期报告与其从第二收发机30接收到波束成形的传输相对应的csi。在可能更长的时段内,第一收发机10接收用于它与第二收发机30之间的信道的全维度的非波束成形的参考信号,并且生成全信道csi,例如表示要用于向第一收发机10进行波束成形的波束成形权重或系数的对应波束成形矩阵。作为另一个示例,全信道csi包括全信道的量化信道矩阵。这种处理可以基于执行特征值分解,并且应当理解,至少与报告诸如cqi、pmi、ri等的量化信息相比,全信道csi可能是冗长的并且可能需要大量时间来生成。

然后,有利地,第一收发机10根据其全信道csi的生成来生成csi状态指示符。csi状态指示符指示(1)全信道csi的可用性、全信道csi的量以及全信道csi的状态或性质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对于“状态”或“性质”,在示例实施例中,第一收发机10确定最近报告的全信道csi相对于由第一收发机10生成的最新全信道csi是否过时。例如,它可以评估最后报告的和最近生成的全信道csi之间的对应程度,并使用csi状态指示符来指示最后报告的信息是否过时。

图3a和3b提供了无线通信网络60(例如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规范的蜂窝通信网络)的上下文中的示例细节。

根据图3a的示例,该网络包括无线电接入网络或ran62,以及包括任意数量的节点(诸如移动性管理实体或mme66、服务网关或sgw68以及其他支持节点70)的核心网络或cn64。ran62包括多个基站72,例如72-1和72-2,其提供“小区”74-1和74-2。每个小区74-1或74-2可以被理解为对应于用于在对应地理区域中提供覆盖的特定无线电资源。基站72-1和72-2支持各种ue或其他无线设备80,例如80-1、80-2和80-3。

没有后缀的附图标记“80”可以用于单个和多个意义中以指代一个或多个无线设备,例如“一个设备80”和“多个设备80”。类似地,没有后缀的附图标记“72”可以用于单个和多个意义中以指代一个或多个基站,例如“一个基站72”和“多个基站72”。考虑到这种符号标记,每个无线设备80根据由网络60定义的空中接口通信耦合到ran62。每个无线设备80从网络60中的一个或多个基站72接收下行链路信号76并发送上行链路信号78到网络60中的一个或多个基站。

在图3a的上下文中,无线设备80-1、80-2和80-3中的任何给定的一个可以被理解为是上述的第一收发机10。相应地,基站72-1和72-2中给定的一个可以被理解为上述第二收发机30。作为具体示例,无线设备80-1作为第一收发机10操作,基站72-1作为第二收发机30操作。

尽管图3a提出了两个基站72-1和72-2提供大小可比较的小区74-1和74-2的情况,但基站72和小区74在类型、能力或覆盖范围方面可能不是同质的。特别地,图3b可以理解为第一基站72-1作为宏或高功率基站操作并且在可以被视为宏小区的第一小区74-1中提供覆盖的示例。第二基站72-2作为微微或低功率基站操作,并在可被视为微微小区的第二小区72-2中提供覆盖。

在涉及图3b中描绘的布置的一个示例中,无线设备80作为上述第一收发机10操作,第一基站72-1作为上述第二收发机30操作,以及第二基站72-2作为上述第三收发机50操作。

图3b可以涉及多连接场景,其中无线设备80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基站72-1和72-2两者,尽管两个基站72可以具有基本上不同的发射功率等级或能力。在一种场景中,图3b中所示的无线设备80在下行链路中从第一和第二基站72-1和72-2接收控制和数据。然而,在示例场景中,仅第二基站72-2从无线设备80接收上行链路控制和数据。可选地,第一基站72-1从无线设备80接收一些控制数据,例如ack/nack反馈和/或本文中涉及的csi报告状态指示符。在该示例中,朝向第一基站72-1的上行链路传输比朝向第二基站72-2的传输更昂贵,因为无线设备80更靠近第二基站72-2并且需要更少的上行链路发射功率来向第二基站72-2发送。

第一基站72-1使用的至少一些csi报告不由无线设备80直接发送到第一基站72-1。相反,无线设备80将至少一些报告发送到第二基站72-2,第二基站72-2将这些报告转发给第一基站72-1。因为在任何给定时间在无线设备80中可用的精确的csi量可能对于第二基站72-2是未知的,所以在没有本文的教导的情况下,第二基站72-2将需要过度供应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授权给无线设备80以用于报告或者冒不是所有要报告的csi都适合该授权的风险。

然而,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无线设备80有利地使用csi状态指示符来解决该问题。特别地,无线设备80使用csi状态指示符来指示可用于传输的csi量。然后,第二基站72-2可以基于csi状态指示符向无线设备80发送上行链路授权,该上行链路授权适合于适配可用csi信息和结合发送csi信息要从无线设备80一起发送的任何用户数据。

多连接性示例中的附加因素是用于到第一基站72-1的连接的csi可以由于涉及第二基站72-2的csi过程而改变。例如,第二基站72-2向无线设备80调度csi测量和预编码器选择,其中这种预编码器选择改变无线设备80处的干扰情况。因此,需要更新对于第一基站72-1的“最佳”预编码器选择。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设备80使用其csi状态指示符来向第一基站72-1指示这种需要。

更详细地,当第二基站72-2改变其朝向无线设备80的波束成形时,无线设备80处关于第一基站72-1的干扰情况改变。因此,可能需要改变由第一基站72-1朝向无线设备80执行的波束成形。无线设备80可以使用csi状态指示符来指示需要这样的改变。

在不一定涉及多连接的另一示例中,作为第一收发机10操作的无线设备80或其他装置使用其csi状态指示符来指示对第二收发机30更新由第二收发机30用于向第一收发机10进行波束成形的波束成形矩阵的需要。例如,第一收发机10配置有两种类型的csi过程。第一类型的csi过程用于从第一收发机10获得“正常”csi报告,“正常”csi报告包括ri、cqi和pmi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第一收发机10通过接收和评估具有p个端口的波束成形的csi-rs来确定这些值。第二类型的csi过程用于确定应当用于波束成形的csi-rs的波束成形。第二类型的csi过程基于第一收发机10接收和评估非波束成形的全维度csi-rs。

构成用于第二csi过程的csi反馈的波束成形反馈可以由第一收发机10使用第一收发机10与第二收发机30之间的全信道的奇异值分解(singularvaluedecomposition)(svd)来确定。在这样的计算中,右奇异向量的p个列用作波束成形矩阵。由第一收发机10计算的波束成形矩阵具有维度n×p,其中n是发射天线的数量。因此,如果发射天线的数量很大,则波束成形矩阵的报告消耗大量上行链路资源,并且第一收发机10有利地使用其csi状态指示符来指示何时这种信息可用于到第二收发机30的传输和/或指示这种信息的量或是否需要发送这种信息。

例如,第一收发机10接收用于第一收发机10与第二收发机30之间的全信道的非波束成形的csi-rs,计算更新后的波束成形矩阵或相关值,以及将更新后的信息与先前报告的信息进行比较。响应于确定在更新后的信息与最后报告的信息之间的差大于阈值,第一收发机10发送向第二收发机30指示更准确的波束成形可用的csi状态指示符。

在非限制性情况下,第一收发机10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非波束成形的csi-rs的角度方向相对于其最终确定的全信道信息已经改变了某个阈值量而发送csi状态指示符。例如,第一收发机10可以被配置为检测何时其从视线无线电环境变为非视线无线电环境或反之亦然。

本文的教导的另一方面涉及“尽力而为”csi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收发机10可能具有有限的或稀缺的处理资源以供第一收发机10计算全信道csi,这是由于由于其设计或由于特定的操作场景,例如当第一收发机10正在以双连接方式运行时资源可能很少。资源限制会延迟或延长第一收发机10确定或更新全信道csi所需的时间。特别是,即使在最佳场景中,svd的迭代法也具有可变的收敛时间。在任何这样的情况或场景中,第一收发机10可以使用其csi状态指示符来信令发送第一收发机10何时完成其最新一轮的全信道csi处理。

至于csi状态指示符的传输,本文构想了各种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收发机10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或uci中包括csi状态指示符,以及可以连同向第二收发机30提供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一起发送csi状态指示符。在其他实施例中,csi状态指示符可以被包括在mac控制元素中。该指示符可以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送。对于非周期性发送,发送可以由配置的事件触发。配置的事件可以由存储在第一收发机10中的配置数据22定义,其中这样的信息可以被提供或预先存储在第一收发机中和/或由第二收发机30或另一节点信令发送到第一收发机。

示例事件包括“推荐秩已更改”和/或“新mcs是比先前报告的mcs更大/更小的偏移”。这里,“mcs”表示调制和编码方案,这样的事件触发器也可以被配置用于csi状态指示符的周期性发送。在这种情况下,事件触发可以控制csi状态指示符的值。考虑以下非限制性示例:等于“0”的csi状态指示符指示“不需要csi更新”,等于“1”的csi状态指示符指示“一个或多个事件触发指示需要csi更新”。

csi状态指示符还可以嵌入在另一个信息字段的表条目中。例如,假设第一收发机被配置为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pucch)上发送粗略周期性csi报告,以及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例如pusch)上按需发送详细csi报告。粗略csi报告可以包括少量比特,例如提供1024个可能的csi报告值的10个比特。其中之一,例如0000000000,可以保留用于指示新的详细csi报告可用,即“csi状态指示符”可以编码在表条目中。

在此构想的csi状态指示符提供了许多优点,例如通过为第一收发机10提供有效机制来通知第二收发机30某些信道参数已经改变到足以使新的csi报告有价值。另外或备选地,csi状态指示符提供用于指示可用于报告的csi信息量的机制,这允许更有效地分配报告资源。此外,csi状态指示符可以用于指示是时候重新训练在csi天线端口上使用的波束成形。这避免了对通常对通信性能没有积极影响的昂贵定期重新训练解决方案的需求。

图4示出了另一种方法400,其可以是另一实施例或者可以被视为图2中引入的方法200的更详细示例。方法400包括可以并行地执行但可以对应于不同的时间帧的左分支和右分支,例如左分支处理可以在第一时间间隔上完成或重复,而右分支处理可以在更长的第二时间间隔上完成或重复。

方法400包括第一收发机10接收波束成形的标示为“rs”的参考符号或信号(框402),以及生成对应于波束成形的rs的csi。方法400还包括生成(框406)第一类型的csi报告,其包括与波束成形的rs相关的csi,例如cqi、pmi和ri值,以及发送(框408)第一类型的csi报告。

另外,方法400包括第一收发机10接收非波束成形的rs(框410),例如从第二收发机30用于朝向第一收发机10进行波束成形所使用的每个天线44接收非波束成形的rs。非波束成形的rs例如向第一收发机10提供用于确定朝向第二收发机30的全维度csi的基础。

方法400还包括生成(框412)与非波束成形的rs相对应的csi,评估(框414)关于先前csi的当前csi,以及发送(框416)csi状态指示符,并且有条件地发送第二类型的csi报告。在此,“当前csi”应被理解为对应于非波束成形的rs的最近计算的csi,而“先前”csi应被理解为针对非波束成形的rs最后报告的csi。csi状态指示符可以用于指示当前csi是否相对于先前csi充分改变以保证发送第二类型的新csi报告,以及如果/当第一收发机10接收到发送请求或授权时,可以发送这样的报告。

图5示出了与例如第一收发机10的处理电路16内的功能实现相对应的多个“模块”,其中这些模块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任何上述实施例。在所示示例中,第一收发机10/处理电路16包括被配置用于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一个或多个发送/接收模块500,以及一个或多个csi处理/报告模块502。csi处理/报告模块502被配置为:根据在第一收发机处关于在第一收发机和朝向第一收发机进行波束成形的第二收发机之间的信道的csi生成的状态,生成csi状态指示符;发送csi状态指示符;响应于csi状态指示符,接收发送授权或请求;以及响应于发送授权或请求,发送csi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前述描述和相关联附图中呈现的教导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想到所公开发明的修改和其他实施例。因此,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并且修改和其他实施例旨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尽管本文可以采用特定术语,但它们仅用于一般性和描述性意义,而不是用于限制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