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7929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进行从行驶中的车辆收集数据并活用的研究。例如,通过从多个车辆收集当前位置和速度信息,能够实时地生成拥堵信息。另外,通过从各种方面分析从车辆收集到的数据,能够实现交通的顺畅化。

在从车辆收集数据时,能够利用车辆间通信。例如,车辆彼此使用无线lan等比较廉价的通信装置来转发数据,能够利用因特网等广域网连接的车辆代表地上载这些数据。当形成这样的网络时,不仅能够将各车辆生成的数据发送到广域网,而且还能够在多个车辆中共享从广域网发送的信息(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966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468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13-51691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12-5034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系统,搭载于车辆的通信装置彼此中继信息,由此能够将各车辆收集到的数据传递至接入点。

但是,在该系统中,未考虑发送信息的车载通信装置如果接着向哪个车转发信息则能够更效率良好地收集信息这点。即,在信息的传递效率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此外,还认为能够通过进行动态的路由来生成信息的传递路径。但是,在将行驶中的车辆作为节点的网络中,节点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路由信息的有效期间非常短。即,节点彼此交换路径信息来进行路由并不现实。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通过多个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信息的收集的系统中,改善信息传递效率。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是转发将主节点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的无线通信装置。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将信息汇集到主节点的网络。在本说明书中,将逻辑上相对主节点近的一侧称为上游侧,将相反侧称为下游侧。即,从位于下游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向位于上游侧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信息的中继。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评价值生成单元,生成表示相对所述主节点的逻辑上的远近度的评价值;评价值发送接收单元,将所生成的所述评价值通过无线通信发送到一个以上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并且从所述一个以上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接收评价值;以及通信单元,在本装置是在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相对主节点最近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在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相对主节点最近的无线通信装置存在于本装置以外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针对该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所述通信单元在将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信息转发到另一个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时,产生基于所述评价值的延迟时间。

在成为本发明的应用对象的网络中,以主节点为基准在一个方向上流动数据,所以中继信息的无线通信装置需要向接近主节点的方向发送信息。因此,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根据相对主节点的逻辑上的远近度来计算评价值,并根据该评价值切换发送接收动作。

逻辑上相对主节点近是指,能够针对主节点在更短的时间内发送接收更多的数据。例如,在以下的情况下评价值变高,但评价值的计算基准不限于这些。

·与主节点的距离近的情况

·直至能够与主节点进行通信为止的时间短的情况

·与主节点的通信持续的时间长的情况

·能够针对主节点发送接收的数据量多的情况

·到主节点的跳数少的情况

例如,在希望使由多个无线通信装置收集到的信息到达位于某个区域的主节点的情况下,也可以相比于位于距该区域远的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使与该区域近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评价值更高。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在进入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范围的情况下,发送本装置的评价值,并且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以下称为其它装置)接收评价值。即,处于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彼此间交换评价值。然后,根据交换的评价值,判定本装置在一个以上的其它装置中是否相对主节点位于最上游侧。然后,根据判定结果,决定是否针对其它装置发送信息、是否从该其它装置接收信息。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形成信息从下游侧流向上游侧的树构造。即,在由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形成的网络中,能够适当地控制信息的流动。

但是,在将从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集中到一个部位的情况下,发生越向上游侧则越传输重复的信息的通信次数越多这样的现象,存在传输效率变差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在将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即转发)到另一个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时,根据评价值产生延迟时间,在经过延迟时间之后进行信息的发送。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能够集中应该发送的信息来减少发送次数、将重复的信息合并或者删除来削减信息量,能够改善传输效率。

另外,各无线通信装置仅根据评价值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所以无需生成、交换用于传递信息的路径信息、路由表。在信息的传递中想要使用动态路由的情况下,节点彼此必须周期性地交换路径信息来持续更新路由信息,而且,当节点移动时,所生成的路径有可能变为无效而通信中断。但是,在本发明中,处于附近的无线通信装置彼此仅通过交换评价值就能够生成通信路径,所以能够进行效率良好且可靠性高的通信。

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也可以是,还具有生成向所述主节点发送的信息的信息生成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也可以是,在针对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在所述延迟时间内增加的情况下,所述通信单元将发送对象的2个以上的信息进行合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削减发送的信息的量、发送次数,能够改善传输效率。

另外,其特征也可以是,相比于所述评价值低的情况,在所述评价值高的情况下所述延迟时间更长。

上述问题在上游侧比下游侧更多地发生。因此,通过在评价值越高时取越长的延迟时间,能够进一步改善传输效率。

另外,其特征也可以是,所述通信单元在本装置是在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相对主节点最近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针对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发出连接请求,在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相对主节点最近的无线通信装置存在于本装置以外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接受来自该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请求。

用于信息收集的触发是从主节点发出的。触发是指例如信息收集请求。即,在某个范围内位于最上游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必须针对位于下游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分发从主节点发出的触发。因此,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在某个范围内评价值最高的情况下,针对处于该范围内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发出连接请求,在评价值并非最高的情况下,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接受连接请求。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建立与位于下游侧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能够效率良好地成立用于传递信息的连接关系。

另外,其特征也可以是,直至从本装置发送的信息到达所述主节点为止的时间越短,所述评价值越大。

这样,通过根据主节点与本装置之间的信息的传递时间来计算评价值,能够适当地决定树构造内的本装置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可以具有获取当前位置的位置信息获取单元,所述评价值是基于根据所述当前位置计算出的本装置与所述主节点的通信机会的多少或者直至通信机会到来为止的时间来决定的。

越是与主节点直接进行通信的机会多的节点,能够判定为是越位于上游侧的节点。通信机会的多少、直至通信机会到来为止的时间既可以根据过去的信息来决定,也可以根据预测来决定。例如,在能够获取无线通信装置的移动路径、目的地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判定与主节点的通信机会。另外,也可以使用与主节点的距离、无线通信装置的移动方向等。

另外,其特征也可以是,相比于直至本装置与所述主节点的通信机会到来为止的时间短的情况,在直至本装置与所述主节点的通信机会到来为止的时间短的情况下所述评价值大。

直至通信机会到来为止的时间短意味着,本装置在树构造内应该位于更上游侧。因此,也可以在该时间越短时越增大评价值。

另外,其特征也可以是,相比于预测为直至本装置与所述主节点的通信机会到来为止的时间今后变长的情况,在预测为直至本装置与所述主节点的通信机会到来为止的时间今后变短的情况下所述评价值大。

直至通信机会到来为止的时间今后变短意味着,本装置在树构造内移动到更上游侧。因此,在向该时间变短的方向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大评价值(即,判定为位于上游侧)。

另外,其特征也可以是,所述评价值生成单元根据转发的信息的种类使用分别不同的基准来计算所述评价值,在转发多个种类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通信单元针对转发的信息的每个种类,使用对应的评价值来进行与相对所述主节点的逻辑上的远近度有关的判定。

评价值的计算基准并非一律,优选为根据传递的信息的性质而使用不同的基准。此外,当评价值发生变化时,与周围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关系发生变化。因此,也可以针对传递的信息的每个种类判定本装置的位置,并重新生成关系。

此外,本发明能够特定为包括上述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无线通信装置。另外,还能够特定为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的无线通信方法。上述处理、单元只要不产生技术上的矛盾,就可以自由地组合实施。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通过多个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信息的收集的系统中改善信息传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信息的传递路线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结构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评价值计算基准的例子。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装置10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主节点10和无线通信装置100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6是示出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主节点10和无线通信装置100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是示出主节点10和无线通信装置100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根据移动方向计算评价值的例子。

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区域的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10:主节点;20:车辆;100:无线通信装置;101:位置信息获取部;102:评价值计算部;103:评价值获取部;104:比较部;105:通信控制部;sta、ap:无线通信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系统的概要>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将从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传递到主节点(收集信息)的系统。

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是搭载于车辆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相互进行通信从而将由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生成的信息传递给主节点的系统。图1是示出信息的传递路线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主节点10和搭载于多个车辆20a~20h(在无需区分的情况下总称为车辆20)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100是在与主节点10以及其它无线通信装置10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另外,主节点10是与因特网等广域网连接的通信节点。主节点1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固定在路侧的通信装置,但也可以是能够移动的通信装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搭载于车辆20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对由各车辆生成的信息(例如传感器数据)进行中继,由此将该信息传递给主节点10。

在搭载于车辆20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彼此中继信息而进行信息的收集的情况下,重要的是针对哪个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信息的中继(即,成为接下来的跳跃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选定)。例如,在希望将信息集中到设置于某个十字路口的路侧装置的情况下,相比于向远离该十字路口的方向转发信息,而应该向接近该十字路口的方向转发信息。

在简单地扩散信息的情况下,在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相互进入到通信范围内的情况下无条件地发送接收数据即可(所谓洪泛)。但是,在这样的方法中,有可能产生信息到不了希望传递信息的区域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定义信息应当流动的方向,并进行通信控制以构成网络的各无线通信装置100使信息从下游侧流向上游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逻辑上与主节点远的一侧(即,发生要收集的信息的一侧)称为下游,将逻辑上与主节点近的一侧(即,收集的信息更晚到达的一侧)称为上游。

上游以及下游未必与主节点的实际距离相关联。例如,在希望从区域整个域朝向某个地点a传递信息的情况下,以使该地点a成为最上游的方式设定上下关系即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成为能够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状态时,判定哪一个位于上游(下游),并根据判定结果决定信息的发送接收目的地。

此外,传递到主节点的信息例如是通过搭载于车辆的传感器获取的传感器数据等,但不限于此。

<系统结构>

参照图2,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结构。

无线通信装置100是搭载于车辆20的通信装置,具有无线通信部sta、位置信息获取部101、评价值计算部102、评价值获取部103、比较部104、通信控制部105、无线通信部ap。

无线通信装置100能够构成为具有cpu(运算处理装置)、主存储装置、辅助存储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通过将在辅助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载入到主存储装置,并由cpu执行,在图2中图示的各单元发挥功能。此外,图示的功能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可以使用专用地设计的电路来执行。

位置信息获取部101是从装置中配备的gps模块(未图示)获取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当前位置(纬度以及经度)的单元。

无线通信部sta以及ap具有无线通信接口,是通过无线通信来发送接收信息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部sta以及ap进行遵照无线lan(ieee802.11)的通信方式(基础设施模式)的通信。

具体而言,无线通信部sta是作为无线lan客户端,在与主节点10以及其它无线通信装置100具有的无线通信部ap等无线lan接入点之间发送接收信息的单元。另外,无线通信部ap是作为无线lan接入点,在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100具有的无线通信部sta之间发送接收信息的单元。

通信控制部105是使用无线通信部sta以及ap来控制信息的转发的单元。即,从位于下游侧(与主节点远的一侧)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在各车辆中生成的信息,并转发到位于上游侧(与主节点10近的一侧)的无线通信装置(或者主节点自身)。在转发时,关于如何使用无线通信部sta以及ap,在后面叙述。

关于其它功能块进行的处理的内容,稍后参照流程图进行说明。

主节点10是从车辆20收集信息的路侧装置。主节点10使用收集到的信息,生成交通信息、用于有助于交通安全的信息等。另外,主节点10除了具有收集信息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广播后述评价值的功能。

<处理概要>

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周期性地计算评价值,并广播发送所计算出的评价值,由此在相互位于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彼此间进行评价值的交换。评价值是表示在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中相对主节点10的逻辑上的远近度的值。评价值高意味着,发送的信息更早地到达主节点10。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将根据收集的信息的性质计算评价值的基准(以下称为评价值计算基准)保持于评价值计算部102中。评价值计算基准例如能够通过公式等来定义,但也可以是此以外。

评价值计算基准例如既可以在工厂出厂时设定,也可以经由公共通信网(例如蜂窝通信网、公共无线lan等)、广播波等来获取。

另外,在评价值计算基准中,包括主节点的位置信息。

例如,在收集对象的信息是具有“最终地传递到位于x地点的主节点”这样的性质的信息的情况下,使用“越接近x地点,评价值越高;越远离x地点,评价值越低”这样的评价值计算基准。图3(a)是示出移动中的无线通信装置a与主节点的距离的图。

另外,图3(b)是根据距主节点的单纯的距离来决定评价值的评价值计算基准的例子。在该情况下,主节点自身的评价值为1.0。另外,在从主节点离开了k[m]的地点,评价值为0。在图3的例子中,根据距主节点的单纯的距离来决定评价值,所以物理上越接近主节点,评价值越高。

此外,图3的例子是一个例子,在评价值的计算中可以使用任意的基准。例如,在希望将在y地点的附近发生的信息送到主节点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越接近x地点则评价值越高,越接近y地点则评价值越低。

另外,在希望从处于朝向某个十字路口的道路上的车辆收集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根据距该十字路口的距离和距道路的距离这双方来决定评价值。

接下来,参照图4以及图5说明具有评价值计算基准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传递信息的方法,图4是无线通信装置10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主节点10和搭载了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车辆的位置的图。此外,在此设为评价值计算基准仅使用图3(b)所示的一种。

图4所示的处理是被周期性地执行的。

此外,图5中的圆形的虚线意味着相互处于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组,设为a~g是与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的符号。以下,将无线通信装置a~g还简称为装置a~g。

首先,在步骤s10中,无线通信装置从车辆中配备的未图示的传感器获取信息(最终地发送到主节点的信息)。获取的信息被临时地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器中。

接下来,在步骤s11中,位置信息获取部101获取装置的当前位置,发送到评价值计算部102。接下来,评价值计算部102使用主节点的位置、装置的当前位置和评价值计算基准来计算评价值。计算出的评价值被发送到无线通信部ap以及比较部104。

接下来,在步骤s12中,无线通信部ap将评价值计算部102计算出的评价值进行广播发送。例如,可以使用无线lan信标,进行评价值的发送。例如,也可以在essid中包括计算出的评价值。

接下来,在步骤s13中,评价值获取部103经由无线通信部sta接收从其它装置发送的评价值。此外,步骤s12和s13无需一定按照图示的顺序执行。例如,也可以并行执行两个步骤,如果发送以及接收完成,则进入到接下来的步骤。从其它装置接收到的评价值被发送到比较部104。

在此,如图5所示,设为装置b、f、g根据距主节点10的距离分别计算出0.65、0.4、0.45这样的评价值(e)。另外,设为装置c、d、e根据距主节点10的距离分别计算出0.5、0.45、0.45这样的评价值(e)。

计算出的评价值从各无线通信装置分别被广播发送,由处于通信范围内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共享。

接下来,在步骤s14中,比较部104比较评价值计算部102计算出的评价值和从其它装置接收到的评价值,判定在处于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本装置的评价值是否最高。其结果,在是肯定判定的情况下,识别为在通信范围内本装置位于最上游(以下称为第一位置)。另外,在是否定判定的情况下,识别为本装置位于下游侧(以下称为第二位置)。

在此,当关注装置b时,在处于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装置b的评价值最高,所以装置b识别为本装置位于最上游侧。另外,装置f、g识别为本装置位于下游侧。

另外,当关注装置c时,在处于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装置c的评价值最高,所以装置c识别为本装置位于最上游侧。另外,装置d、e识别为本装置位于下游侧。

判定结果被发送到通信控制部105。

在判断为本装置处于第一位置(即,位于树构造的上位)的情况下,从处于第二位置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收集信息。

从其它装置收集到的信息与在步骤s10中获取的信息一起被临时地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器。以后,“保有信息”是指这些信息被存储在存储器中。

另外,在识别为本装置处于第二位置(即,位于树构造的下位)的情况下,将保有的信息发送到处于第一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处于第一位置的装置进行针对处于第二位置的装置发出连接请求并在连接完成之后收集信息的动作。

在步骤s15中,无线通信部sta进行控制以针对其它装置建立无线连接,并在建立连接之后,发送信息的发送请求。其结果,处于第二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所保有的信息被发送到处于第一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此外,在发送请求中,例如包括主节点的标识符、所请求的信息的类别/区域/期间/集合单位、各种限制(最大转发数、截止时刻)等,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发送请求中包括依照该发送请求发送信息的情况下的最终截止时刻(以下称为最终时刻)。

另一方面,在步骤s16中,判定是否保有信息,在保有的情况下,无线通信部ap等待从其它装置(评价值最高的无线通信装置或者主节点)发送的发送请求。

在步骤s17中,等待从其它装置发送的发送请求,在接收到的情况下,进行保有的信息的发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7中,进行“信息合并处理”和“延迟时间的插入”这样的两个处理。关于该处理,在后面叙述。

根据步骤s16以及s17,从处于第一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针对处于第二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信息的发送请求,与其相应地,从处于第二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针对处于第一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信息。

在图5的例子中,装置c具有的无线通信部sta针对装置d以及e具有的无线通信部ap建立了连接之后发出发送请求,与其相应地,装置d、e针对装置c发送信息(关于装置b和装置f以及g也同样)。

图6是示出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时序图。

在此,关于装置c、d、e进行叙述。

首先,装置c针对装置d以及e分别发出连接请求,进行协商。此时,装置d以及e具有的无线通信部ap作为接受连接请求的服务器工作。另外,装置c具有的无线通信部sta作为发出连接请求的客户端工作。

当建立了连接时,装置c针对装置d以及e分别发送发送请求,与其相应地,从装置d以及e向装置c发送信息(关于延迟时间,在后面叙述)。

此外,在本例子中,使评价值高的一侧作为客户端工作,使评价值低的一侧作为服务器工作。这是基于评价值高的一侧的装置需要针对多个装置发出连接请求这样的理由。但是,在能够通过长轮询等而建立连接的情况下,服务器和客户端也可以是相反的。

以上说明的处理被周期性地执行。图7是示出图5所示的处理的下一个周期中的车辆的位置的图。在此,设为装置b以及c从用白圈表示的位置分别移动到用黑圈表示的位置。在此,装置b以及c成为能够与装置a通信的状态。

在此也执行与在图4中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即,各装置获取评价值并通过广播来共享。在图7的例子中,与装置b对应的评价值上升到0.8。另一方面,装置a的评价值比装置b更高,所以装置a成为获取信息的一侧。同样地,与装置c对应的评价值上升到0.7。另一方面,装置a的评价值比装置c更高,所以装置a成为获取信息的一侧。

如果反复进行这样的处理,则信息从评价值低的装置朝向评价值高的装置汇集。在本实施方式中,评价值是根据距主节点的距离来决定的,所以信息依次转发到接近主节点的方向。

<信息合并处理>

接下来,说明在步骤s17中执行的信息合并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将从位于下游侧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信息和在步骤s10中获取的信息这双方发送到位于上游侧的无线通信装置(或者主节点)。但是,在该方式中,越向上游侧,节点数越减少,所以与能够利用的无线带宽相比,信息量有可能变得过大。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在步骤s17中进行对应该向上游侧发送的信息进行合并的处理。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信息的合并是指削减冗长的信息的处理。

例如,能够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信息的合并。

(1-a)不需要的信息的删除

例如,在从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发送了同一(或者实质上同一)信息的情况下,优选为删除不需要的信息而发送到上游侧。例如,在从2台以上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同一信息的情况下,可以丢弃某一方。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转发的信息中附加表示是在相同的时期从2个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的意思的信息。

(1-b)通过运算削减信息量

例如,在主节点需要从各车辆收集到的传感器数据所表示的值(传感器值)的平均值的情况下,并非原样地发送传感器值的列表,而是处于第一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运算平均值并仅转发结果。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附加表示是几件的平均值的信息。

这样,进行信息的转发的无线通信装置代行应该在主节点中进行的运算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削减信息量。

(1-c)通信次数的削减

即使是无相互关联的信息也封装化为一个数据来发送,从而能够削减通信次数。例如,在传输通过预定的过程被编码的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暂且对从位于下游侧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译码,并加上在步骤s10中获取的信息而再次编码,发送到上游侧。由此,能够削减通信次数。预定的过程也可以是信息量的压缩处理、加密处理。

此外,在此举出的处理是一个例子,只要是能够削减通信量或者通信次数的处理,则除此之外可以进行任意的处理。

<延迟时间的插入>

无线通信装置越位于上游侧,从位于下游侧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的信息量越多。即,在等待至信息积攒某种程度之后进行信息的合并时,可能会提高效率。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7中接收到发送请求的情况下,并非立即发送所保有的信息,而是在等待根据评价值决定的延迟时间之后发送信息。评价值越高,延迟时间越长。

另外,在进行延迟的期间到来图4的执行周期的情况下,平行地进行处理。另外,在平行地执行图4的处理的结果,保有的信息(应该向上游侧发送的信息)增加的情况下,进行上述信息合并处理,在经过延迟时间之后集中发送。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反复进行如下处理:在可通信范围内交换评价值,并根据评价值在该范围内发送接收信息。其结果,信息逐渐从具有低的评价值的装置汇集到具有高的评价值的装置。即,通过适当地设定评价值的计算基准,即使不进行动态的路由,也能够控制信息的传输路径。

另外,在将信息转发到上游侧时,进行如下处理:插入与评价值对应的延迟时间,对在该延迟时间内增加的信息进行合并。由此,能够削减向上游侧转发的信息量。

此外,虽然在图4中未提及,但也可以对发送的信息设定有效期限。例如,也可以对发送的信息设定时刻信息,关于超过了设定的时刻的信息,停止转发。另外,也可以在从最初发送的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超过了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停止转发。

另外,有效期限也可以未必是时刻形式。例如,也可以在从主节点离开了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停止转发,还可以如果到达预定的区域则停止转发。另外,也可以在脱离了预定的区域的情况下停止转发。另外,也可以在同一无线通信装置在保持相同的信息的状态下移动了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停止转发。另外,也可以在跳数超过了预定值的情况下,停止转发。

另外,当发送请求中包括最终时刻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00优选以使发送信息的时刻(或者预测信息到达主节点的时刻)不超过最终时刻的方式设定延迟时间。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根据当前位置决定了评价值。在此,叙述根据当前位置以外的位置信息决定评价值的方法的例子。

例如,在能够获取搭载了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车辆的行驶路径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行驶路径上的地点与主节点10的最短距离(或者平均距离)越短时,越提高评价值(图8(a))。

另外,行驶路径无需一定是当前行驶中的路径。例如,在能够获取该车辆的过去的行驶历史的情况下,也可以从该历史抽出该车辆可能会行驶的路径,使用该抽出的路径来计算评价值。

另外,在能够获取搭载了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车辆的目的地的情况下,也可以比较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坐标和与主节点10对应的坐标,并计算距离,之后,该距离越短,越提高评价值(图8(b))。

接下来,叙述根据位置信息以外的信息来决定评价值的方法的例子。

第一方法是根据从无线通信装置最后能够与主节点进行通信起的时间来决定评价值的方法。在有无线通信装置100与主节点10的通信实绩、并且从最后成为能够通信的状态起的时间短的情况下,能够推测为该无线通信装置存在于主节点的周边。因此,能够设为该时间越短则越提高评价值。

第二方法是根据无线通信装置和主节点过去处于能够通信的状态的时间的长度来决定评价值的方法。无线通信装置100和主节点10过去处于能够通信的状态的时间的长度越长,能够预测为今后能够通信的可能性越高。因此,能够设为该时间越长则越提高评价值。此外,在有多个主节点的情况下,进行了通信的时间可以是所有时间的合计。

第三方法是根据无线通信装置的移动方向决定评价值的方法。搭载了无线通信装置的车辆所朝向的方位(第一角度)越接近从该无线通信装置观察的主节点10存在的方位(第二角度),能够推测为今后无线通信装置与主节点的距离越变小。因此,能够设为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差越小则越提高评价值(图9(a))。

此外,也可以根据无线通信装置的移动矢量,计算朝向主节点的方向的分量,该分量越大,越提高评价值(图9(b))。

此外,也可以组合所例示的方法来计算评价值。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单一的路侧装置设为主节点10。相对于此,第二实施方式是将在特定的区域内存在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全部视为主节点的实施方式。

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区域的例子的图。图10(a)是将处于某个地域内(符号1101)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m全部视为主节点的情况下的例子。另外,图10(b)是将沿着某个道路(符号1102)的无线通信装置m全部视为主节点的情况下的例子。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在步骤s11中根据到对象区域的最短距离进行评价值的计算。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希望使信息到达的对象不是特定的无线通信装置而是在某个区域内存在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信息的传递。

此外,在本例子中,举出了使用到对象区域的最短距离来计算评价值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上述的其它方法来计算评价值。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举出了根据与主节点的通信机会计算评价值的例子,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与位于对象区域内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机会计算评价值。另外,也可以使用目的地、行驶路径与对象区域的位置关系来计算评价值。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是无线通信装置100对计算出的评价值进行校正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至第二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装置100进行了逻辑上与主节点越近则越提高评价值的运算。但是,即使位于相对主节点近的场所,根据无线通信装置(或者搭载了无线通信装置的车辆)的状态也有不适合使其位于树构造的上位的情况。例如是不具有转发信息的充分的能力的情况等。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应对此情况,无线通信装置100对根据本装置的属性计算出的评价值进行校正。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接着步骤s11,执行校正评价值的步骤。根据信息的传递能力,进行评价值的校正。例如,在无线通信装置100具有的存储器的空闲容量少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进行信息传递的可能性。因此,在推测出信息传递能力低的情况下,进行降低评价值的校正。例如能够通过以下的项目来推测信息传递能力。

(1)无线通信装置的空闲存储器容量

在存储器的绝对空闲容量(或者相对空闲容量)少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存储应该转发的信息的可能性,所以进行降低评价值的校正。

(2)从获取信息起的时间

在从获取应该转发的信息至发送到其它装置的时间长的情况下,判断为是不适合于信息的传递的节点,进行降低评价值的校正。

(3)从获取信息起的移动距离

在从获取应该转发的信息至发送到其它装置的移动距离长的情况下,判断为是不适合于信息的传递的节点,进行降低评价值的校正。

(4)通信线路的容量或者速度

在通信的比特率低的情况下,通过降低评价值来抑制积极的转发。

除此之外,在存在应该积极地抑制信息的转发的要素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降低评价值的校正。

另外,相反地,在存在应该积极地进行信息的转发的要素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提高评价值的校正。例如,在无线通信装置的空闲存储器容量多的情况、通信线路高速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提高评价值的校正。

(其它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一个例子,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来实施。

例如,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接收评价值,决定本装置相对主节点处于上游侧还是处于下游侧之后,发送接收了传递对象的信息,但也可以比评价值先接收传递对象的信息,也可以与评价值同时接收传递对象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是,接收从其它装置发送的信息并暂且保持,在接收到评价值之后,判断该信息的处理。另外,也可以先接收评价值来进行判定,接下来决定是否接收信息主体。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传递对象的信息设为一种,但也可以传递多个种类的信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信息的性质,针对每个其种类设置不同的评价值计算基准。即,也可以根据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状态或属性和传递对象的信息的性质或属性这双方,决定评价值。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想要传递的信息来生成最佳的路径。

此外,当评价值发生变化时,与周围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关系发生变化。因此,也可以针对要传递的信息的每个种类反复执行图4的处理。由此,能够根据信息的性质生成适合的通信路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