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网间互通的服务器部署结构及互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运营商的增多,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来激烈。这样导致在不同网络运营商服务器互访时网络访问速度慢。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目前服务器机房主要采用如下两种部署:一种是cdn部署,另一种是bgp机房部署。所述cdn是内容分发网络的简称,cdn部署能够实时地根据网络流量和各节点的连接、负载状况以及到用户的距离和响应时间等综合信息将用户的请求重新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上,从而达成用户和业务服务器的友好互联。所述bgp(bordergateway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是用来连接internet上的独立系统的路由选择协议。bgp主要用于互联网as(自治系统)之间的互联,bgp的最主要功能在于控制路由的传播和选择最好的路由。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和一些大的民营idc运营商都具有as号,全国各大网络运营商多数都是通过bgp协议与自身的as号来实现多线互联的。使用此方案来实现多线路互联,idc需要在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或apnic(亚太网络信息中心)申请自己的ip地址段和as号,然后通过bgp协议将此段ip地址广播到其它的网络运营商的网络中。使用bgp协议互联后,网络运营商的所有骨干路由设备将会判断到idc机房ip段的最佳路由,以保证不同网络运营商的用户的高速访问。但是,对于上述两种服务器的部署结构其均存在部署成本高的问题。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网间互通的服务器部署结构及互通方法,以解决现有服务器部署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网间互通的服务器部署结构,其包括:中心节点服务器以及均与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相连接的若干节点服务器,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用于存储用户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同步至每个节点服务器;所述若干节点服务器与接入中心节点服务器的网络运营商一一对应,并均与通过其对应的网络运营商进行访问的用户端通讯。
所述实现网间互通的服务器部署结构,其中,所述每个节点服务器均包含若干web服务器,所述若干web服务器并联并均与中心节点服务器相连接。
所述实现网间互通的服务器部署结构,其中,所述每个节点服务器还包括用于控制每个web服务器负载的负载均衡服务器,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分别与每个web服务器相连接。
所述实现网间互通的服务器部署结构,其中,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为bgp中心节点服务器,所述bgp中心节点服务器通过redis缓存方法缓存用户输入的数据。
所述实现网间互通的服务器部署结构,其中,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同步至每个节点服务器的数据一致,使得每个节点服务器缓存的数据同步。
一种网间互通的方法,其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端的访问请求时,获取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网络运营商;
当所述访问请求为读请求时,根据所述网络运营商在预设节点服务器中查找其对应的节点服务器;
所述查找到的节点服务器响应所述读请求以将所述读请求对应的数据反馈至用户端。
所述网间互通的方法,其还包括:
当所述访问请求为写请求时,判断所述写请求的时限类型,其中,所述时限类型包括实时操作和非实时操作;
当所述写请求为非实时操作时,根据所述网络运营商在预设节点服务器中查找其对应的节点服务器;
将所述写请求对应的数据缓存至所述查找到的节点服务器。
所述网间互通的方法,其还包括:
当所述写请求为实时操作时,将所述写请求对应的数据缓存至中心节点服务器。
所述网间互通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写请求对应的数据缓存至所述查找到的节点服务器之后还包括:
所述查找到的节点服务器将所述数据同步至中心节点服务器,以使得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将所述数据同步至每个节点服务器。
所述网间互通的方法,其中,所述查找到的节点服务器响应所述读请求以及将所述读请求对应的数据反馈至用户端具体包括:
所述查找到的节点服务器包含的负责均衡服务器接收所述读请求,并读取所述查到的节点服务器包含的web服务器的负载情况;
根据所述负载请求确定用于响应所述读请求的web服务器,并将所述读请求发送至所述web服务器;
所述web服务器响应所述读请求以将所述读请求对应的数据反馈至用户端。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网间互通的服务器部署结构及互通方法,所述服务器部署结构包括:中心节点服务器以及均与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相连接的若干节点服务器,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用于存储用户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同步至每个节点服务器;所述若干节点服务器与接入中心节点服务器的网络运营商一一对应,并均与通过其对应的网络运营商进行访问的用户端通讯。本发明通过为每个网络运营商设置一个对应的节点服务器,使得中心节点服务器仅需要与节点服务器进行通讯,降低了带宽资源的需求,从而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现网间互通的服务器部署结构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网间互通方法较佳实施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网间互通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网间互通的服务器部署结构及互通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终端设备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现网间互通的服务器部署结构的结构原理图。所述服务器部署结构包括:中心节点服务器以及均与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相连接的若干节点服务器,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用于存储用户传输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同步至每个节点服务器;所述若干节点服务器与接入中心节点服务器的网络运营商一一对应,并均与通过其对应的网络运营商进行访问的用户端通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端仅需要与其网络运营商对于节点服务器进行通讯,以所述用户端的高速访问。同时,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仅需要与节点服务器进行通讯,减少了网络资源的开销,进而节约了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可以为bgp数据中心,所述bgp数据中心采用redis缓存方法缓存数据,并将其缓存的数据同步至节点服务器,使得所述用户端可以通过对其对应的节点服务器进行读取操作而获取相应的数据。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得不同网络运营商读取的数据相同,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分别向每个节点服务器同步数据,并且同步的数据一致。也就是说,所述若干节点服务器分别与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相连接,并所述若干节点服务器并联而不相互通讯。
所述每个节点服务器均包括多个web服务器和一个负载均衡服务器,所述每个web服务器分别与节点服务器和负载均衡服务器相连接。也就是说,所述多个web服务器并联构成一个web服务器集群,所述web服务器集群和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构成一个节点服务器,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器用户控制每个web服务器的负载,这样可以保证每个web服务器的访问速度,进而提高用户端的访问速度。
进一步,所述节点服务器的个数可以与接收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网络运营商的个数相同。并且,一个网络运营商对应一个节点服务器,所述节点服务器仅用于处理采用其对应的网络运营商的网络的用户端的访问。也就是说,所述若干节点服务器与接入中心节点服务器的网络运营商之间为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接收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的网络运营商为3个,分别为中国网络、中国电信以及中国铁通。相应的,所述节点服务器也为3个,记为第一节点服务器,第二节点服务器以及第三节点服务器,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第二节点服务器以及第三节点服务器分别与所述中国网络、中国电信以及中国铁通一个运营商对应,且每个节点服务器对应的运营商不同。例如,第一节点服务器对应中国网通,第二节点服务器对应中国电信,第三节点设备对应中国铁通。当用户端通过中国网通访问服务器结构时,所述用户端与所述中国网通对应的第一节点服务器进行通讯,以从所述第一节点服务器读取数据或者将数据写入至第一节点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从中心节点服务器获取需要读取的数据或者将写入数据同步至中心节点服务器,使得中心节点服务器仅需要与节点服务器进行通讯,减少了网络资源的开销,从而节约了成本。
本发明还提高了一种网间互通方法,如图2所示,其包括:
s100、当接收到用户端的访问请求时,获取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网络运营商。
具体地,可以采用dns解析方法确定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网络运营商。
s200、当所述访问请求为读请求时,根据所述网络运营商在预设节点服务器中查找其对应的节点服务器。
具体地,所述访问请求可以包括读请求和写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访问请求为读请求,即所述用户端需要从服务器结构确定数据。此时,根据所述网络运营商在所述预定服务器中查找其对应的节点服务器。这是由于每个节点服务器均预设配置了其对应的网络运营商。也就是说,当采用所述节点服务器对应的网络运营商的网络访问数据中心服务器时,所述节点服务器处理所述访问。
s300、所述查找到的节点服务器响应所述读请求以将所述读请求对应的数据反馈至用户端。
具体地,所述节点服务器响应所述读请求,并将所述读请求需要访问的数据反馈给用户端。所述读请求对应的数据可以已经缓存在所述节点服务器内,也可以为仅缓存在中心节点服务器内。当所述数据缓存在所述节点服务器内时,所述节点服务器将所述数据反馈给所述用户端。当所述数据仅缓存在中心节点服务器内时,所述节点服务器向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发送获取所述数据的请求,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根据所述请求确定所述数据,并通过redis缓存技术进行缓存,同时通过做主从复制的方式同步到各个节点服务器,以使得所述节点服务器将所述数据反馈给所述用户端。
进一步,所述每个节点服务器均为由多个web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并且每个web服务器均与中心节点服务器相连接,用于对所述节点服务器对应的网络运营商的访问进行处理。并且,所述节点服务器集群还包括负载均衡服务器,所述均衡服务器用于控制每个web服务器的负载,以使得每个web服务器的负载均衡,进而提高访问速度。相应的,所述查找到的节点服务器响应所述读请求以将所述读请求对应的数据反馈至用户端具体可以包括:
s301、所述查找到的节点服务器包含的负责均衡服务器接收所述读请求,并读取所述查到的节点服务器包含的web服务器的负载情况;
s302、根据所述负载请求确定用于响应所述读请求的web服务器,并将所述读请求发送至所述web服务器;
s303、所述web服务器响应所述读请求以将所述读请求对应的数据反馈至用户端。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间互通方法中的访问请求可以为写请求,相应的,如图3所示,所述网间互通方法具体包括:
h100、当接收到用户端的访问请求时,获取所述访问请求对应的网络运营商;
h200、当所述访问请求为写请求时,判断所述写请求的时限类型,其中,所述时限类型包括实时操作和非实时操作;
h300、当所述写请求为非实时操作时,根据所述网络运营商在预设节点服务器中查找其对应的节点服务器。
h400、当所述写请求为实时操作时,将所述写请求对应的数据缓存至中心节点服务器。
具的来说,所述写请求为向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写入数据的请求。所述写请求可以包括实时写请求和非实时写请求;所述实时写请求指的是所述写请求需要在预设时间内进行响应,所述非实时写请求指的是所述写请求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响应。所述预设时间可以为预先舍得,如20秒等。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所述写请求的类型判断所述写请求的时限类型,例如,所述写请求为银行金融交易的写请求等。相应的,可以预先建立一个实时操作的数据库,当接收到写请求时判断所述数据库内是否保护所述写请求而判定所述写请求的时限类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写请求为非实时操作时,根据所述网络运营商在预设节点服务器中查找其对应的节点服务器之后还包括:
h500、所述查找到的节点服务器将所述数据同步至中心节点服务器,以使得所述中心节点服务器将所述数据同步至每个节点服务器。
具体地,所述查找到的节点服务器将所述数据同步至中心节点服务器,中心节点服务器在将所述数据同步至每个节点服务器,以使得每个节点服务器内的数据同步。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