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预想装置以及运动体的摄影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79577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动作预想装置以及运动体的摄影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310334476.4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日:2013年08月02日,发明名称:摄影设备、动作预想装置以及运动体的摄影方法)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对被摄体进行摄影的摄影设备、动作预想装置以及使用这些设备进行的运动体的摄影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下的摄影装置例如数字相机和摄像机等(以下将它们统称为相机)得到普遍实用化并广泛普及,该摄影装置利用光电转换元件等摄像元件将由摄影光学系统成像的光学像依次转换为图像信号,将由此取得的图像信号作为预定形式、例如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等的图像数据而记录于记录介质中,并具有将记录于该记录介质中的图像数据作为图像再现显示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cd)等。

这种相机构成为将摄影图像记录为电子数据,因此具备如下的优点:例如对移动的被摄体进行连续摄影,容易从由此取得的大量的图像数据中仅选择性保存期望的图像,废弃其他不需要的图像。另外,在这些相机等中,提出了具备根据所取得的图像数据预测在画面内移动的被摄体的动作的技术的相机,即能够作为动作预测装置发挥作用的作为摄影设备的相机等,并已经实用化。

此外,近些年来,在这种相机中使用的摄像元件的多像素化得以显著推进,例如能够从所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中取得高品质的静态图像数据,并且即使切出该静态图像的一部分也能够取得画质足够高的静态图像。

于是,在现有的相机中,例如日本特开2007-49408号公报等针对如下构成的摄影设备提出了各种方案:该摄影设备从对运动体连续摄影取得的许多图像数据中记录符合预定条件的图像,例如在最优选的状态下拍摄被摄体得到的图像(最佳拍摄)及该图像前后的多个摄影图像,从而任何人都能够简单地取得良好的摄影图像。

然而,根据所述日本特开2007-49408号公报等公开的手段,构成为使用缓冲存储器暂时地存储预定图像数量的通过连续摄影取得的静态图像,而且构成为当记录数据超过存储器容量时删除较早的图像数据并覆盖保存新取得的图像数据。因此存在着能够记录于缓冲存储器中的图像数量受到存储器容量限制的问题。

另外,在将动态图像数据中的1张图像作为静态图像取出的情况下,即使在对通常的被摄体进行摄影时不存在问题,然而在动作极为迅速的被摄体的情况下,由于会产生被摄体抖动等,有时无法取得良好画质的静态图像。

例如在通常的动态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一般以30或60fps(帧/秒)的帧率进行摄影。因此将在1/30秒或1/60秒左右的快门速度下无法处于静止的运动体,例如昆虫和鸟类、猫狗等宠物动物等作为被摄体,即使从拍摄了其活动状态的动态图像数据中取出静态图像数据,也无法取得高画质的图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执行高画质的动态图像摄影过程中的期望时刻能够取得高画质的静态图像的摄影设备、动作预想装置以及使用这些设备执行的运动体的摄影方法。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摄影设备具有:摄像部,其对被摄体进行拍摄,取得图像数据;部位判定部,其判定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所表现的图像内的被摄体的特定部位;部位变化判定部,其判定由所述部位判定部判定出的被摄体的部位的经时变化;以及控制部,其按照所述部位变化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变更摄影条件,所述部位判定部判定图像内的被摄体的第1部位,并判定根据该第1部位而推断出的第2部位,所述部位变化判定部判定所述第2部位的经时变化。

另外,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摄影设备具有:摄像部,其对被摄体进行拍摄,取得图像数据;部位判定部,其判定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所表现的图像内的被摄体的脸部的朝向和大小;以及控制部,其监视与所述脸部不同的特定部位,按照其时间变化的判定结果来变更摄影条件。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动作预想装置具有:摄像部,其对对象物进行拍摄,取得图像数据;部位判定部,其判定根据所述图像数据所表现的图像内的对象物的脸部的朝向和大小;以及控制部,其监视与所述脸部不同的特定部位,按照其时间变化的判定结果来判定所述对象物的动作方向。

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摄影设备根据按照以窄的视场角进行判定的结果而检测出的脸部的大小和朝向,判定对象物将进行大幅度动作的情况,预想该对象物的全身的大幅度动作的开始,能够捕捉该大幅度动作。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运动体的摄影方法包括:通过摄像部生成图像数据的步骤;第1部位判定步骤,判定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内的被摄体的第1部位;第2部位判定步骤,根据所述第1部位来推断并判定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内的被摄体的第2部位;部位变化判定步骤,判定所述第2部位的经时变化;按照所述第2部位的经时变化判定结果来变更摄影条件的设定的步骤;以及记录所取得的图像数据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另一方面的运动体的摄影方法包括:通过摄像部生成图像数据的步骤;第1部位判定步骤,判定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内的被摄体的脸部的朝向和大小;以及监视与所述脸部不同的特定部位,按照其时间变化的判定结果变更摄影条件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又一方面的运动体的摄影方法包括:根据以窄的视场角进行判定的结果,检测对象物的脸部的大小和朝向的检测步骤;根据所述检测步骤的结果判定所述对象物将进行大动作的情况的判定步骤;根据所述判定步骤的结果预想所述对象物的全身的大幅度动作的开始的预想步骤;以及根据所述判定步骤和所述预想步骤各自的结果来捕捉所述对象物的大幅度动作的步骤。

基于下面的详细说明能够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执行高品质的动态图像摄影过程中的期望时刻取得高画质的静态图像的摄影设备、动作预想装置以及使用这些设备执行的运动体的摄影方法。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相机),是主要表示内部电气结构的结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相机的摄影控制序列的流程图。

图3是图2的特定部位判定处理序列(步骤s105的处理)的子程序。

图4是表示使用图1的相机进行照片摄影时以鸟类等生物作为主要被摄体的情况下的作用的一例的图,是表示检测到鸟类的脸部部位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在图4的状态后,在画面内检测到的作为主要被摄体的鸟类正进行开始飞起动作的准备的情形的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动作后,鸟类实际飞起的动作的第1阶段的图。

图7是表示图6的动作后,鸟类实际飞起的动作的第2阶段的图。

图8是表示使用图1的相机进行照片摄影时以猫等生物作为主要被摄体的情况下的作用的另一例的图,是表示检测到猫的脸部部位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图8的状态后,在画面内检测到的作为主要被摄体的猫正进行开始跃起动作的准备的情形的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动作后,猫实际跃起的动作的第1阶段的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动作后,猫实际跃起的动作的第2阶段的图。

图12a是说明鸟类等动物从通常动作状态起急剧运动情况下的行动变化的典型例的图,是表示鸟类处于通常动作状态(第1行动)的图。

图12b是说明从图12a的通常动作状态(第1行动)起鸟类开始运动时的第2行动(飞起准备期间)的图。

图13a是相当于图12b的状态(准备期间)的图。

图13b是说明从图13a的状态(准备期间:图12b)起继续进行的第3行动(飞起期间)的图。

图14是表示被摄体从通常动作状态起急剧运动的情况下(例如飞起动作时)的被摄体各部位的变化量与变化速度的位移的图表。

图15是表示作为主要被摄体的动物(本例为鸟类)处于侧向时的各部位的判定和判定各部位的方向时的概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举例示出了如下的相机,其是一种构成为使用固体摄像元件对例如由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像进行光电转换,将由此取得的图像信号转换为表现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数字图像数据,把这样生成的数字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并能根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数字图像数据而在显示装置上再现显示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摄影设备。

此外,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各附图中,将各构成要素描述为能够在附图上识别出的程度的大小,因而有时对各个构成要素采取不同的比例尺进行表示。因此本发明的在这些附图中描述的构成要素的数量、构成要素的形状、构成要素的大小比例以及各构成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仅限于图示的形态。

首先如下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相机)的概要构成。图1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相机),是主要表示内部电气结构的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影设备即相机1主要构成为包含信号处理控制部11、摄像部12、图像数据暂时记录部13、记录部14、操作部16、变焦控制部17、显示部18等。

摄像部12构成为具有镜头部15和摄像元件15a等。镜头部15是使来自被摄体的光透射以形成被摄体的光学像的结构单元。镜头部15在图1中省略了图示,其例如是在同一光轴上排列配置多个光学透镜而形成的光学镜头单元。镜头部15构成为包含分别保持多个光学透镜的多个框部件、分别驱动这多个框部件的驱动机构以及驱动源等。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镜头部15构成的是能够连续地或离散地变更光学焦距的所谓的变焦镜头光学系统。当然也可以切换多个光学系统,通过切出摄像结果加以利用的电子变焦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关于摄像元件15a,可应用例如使用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元件)等电路元件的ccd图像传感器或mos(metaloxide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的mos型图像传感器等固体摄像元件的光电转换元件等。摄像元件15a在预定的受光面(摄像面)上接受对由镜头部15会聚的光束成像而形成的被摄体像,对该光学成像进行光电转换处理。其中,摄像元件15a将被摄体像(光学像)的光量转换为表示电荷量的模拟信号。摄像元件15a生成的电信号(模拟图像信号)被输出给信号处理控制部11的读取部11a。

信号处理控制部11构成为包含统括地控制相机1的各动作序列的控制类电路、接受由摄像元件15a生成并输出的电信号(模拟图像信号)来进行各种信号处理等的信号处理类电路等。

信号处理控制部11例如构成为包含读取部11a、第1图像处理部11b、第2图像处理部11c、部位判定部11d、部位变化判定部11e、图像选择部11f、显示控制部11g、s压缩部11h、第1m压缩部11i、第2m压缩部11j、记录控制部11k等。

读取部11a是接受从摄像元件15a输出的电信号(模拟图像信号),进行复位噪声等的降低处理、波形整形处理、增益增大处理、将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图像数据)的ad转换处理等的信号处理部。另外,读取部11a作为切换读取摄像元件15a的信号时的帧率(fr)的帧率(fr)切换部发挥作用。从该读取部11a输出的图像数据被传输到图像数据暂时记录部13,暂时存储于图像数据暂时记录部13。

第1图像处理部11b是对从图像数据暂时记录部13的第1暂时记录部13a读取出的图像数据(第1图像数据;后述)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对比度调整处理和颜色校正处理等)的图像数据处理部。在该第1图像处理部11b中执行了各种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被传输到图像选择部11f。

第2图像处理部11c是对从图像数据暂时记录部13的第2暂时记录部13b读取出的图像数据(第2图像数据;后述)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对比度调整处理和颜色校正处理等)的图像数据处理部。在该第2图像处理部11c中执行了各种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被传输到图像选择部11f。

图像选择部11f是接受来自第1图像处理部11b和第2图像处理部11c的信号并按照预定条件对任意一方进行选择控制的电路部。另外,图像选择部11f具有图像合成功能等,例如根据多个图像数据生成合成处理图像等,作为应通过显示控制部11g显示于显示部18上的图像。

s压缩部11h、第1m压缩部11i、第2m压缩部11j是进行基于预定的压缩方式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等的数据压缩处理部。在这些数据压缩处理部中,s压缩部11h主要处理的图像数据为静态图像数据。这种情况下例如进行基于依据jpeg规格的方式等的压缩处理。

第1m压缩部11i、第2m压缩部11j主要处理的图像数据为动态图像数据。这种情况下,例如进行基于依据motion-jpeg规格或h.264规格等的各种方式等的压缩和解压缩处理。并且,第1m压缩部11i主要处理第1图像数据(后述),第2m压缩部11j主要处理第2图像数据(后述)。

即,在本相机1中,为了能够对第1图像数据和第2图像数据同时并行进行图像处理等,而具有双系统的图像处理电路。

显示控制部11g是对显示部18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电路部。显示控制部11g接受由图像选择部11f选择设定的图像数据(表示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并控制显示部18,进行在显示部18的显示面板上显示图像的控制。

记录控制部11k是对记录部14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电路部。记录控制部11k进行接受来自所述s压缩部11h、第1m压缩部11i、第2m压缩部11j等的输出并向记录部14传输图像数据并记录的控制。

部位判定部11d根据取得图像数据来识别被摄体的预定部位、例如相当于脸部的部位(第1部位)、被摄体的形状等。即,参照预先准备的数据库(图像词典)等判定类似度和一致度,识别被摄体的部位、例如形成脸部的各器官(眼睛、鼻子、嘴等)。由此还能够判定画面内的脸部的大小等。

另外,根据这些器官的位置和轮廓等的偏向方式等配置方式等的信息来判定脸部的朝向和倾斜。例如,在仅能检测到单侧眼睛的情况下,能判定为是侧向。进而,是按照轮廓、颜色分布等所述每种脸部倾斜信息而具备的图像词典,来识别并判定被摄体的类别(例如人类、鸟类、猫狗等的种类)等,根据脸部位置来推断躯干、腿部等(第2部位)的配置和状态的数据处理电路部。具体而言,部位判定部11d例如可使用被称为脸部检测单元、形态检测单元等的单元,例如根据之前取得的脸部的大小信息、例如基于人类身体的7等身或8等身等的思路,能够类推出腰部的位置或腿部的位置等。此时,通过在类别判定中判定出的动物的种类和所述倾斜判定结果得到的朝向,以脸部为基准,能够判定该动物(或人类)的腰部和腿部处于哪一侧。当然,由于从脸出发在相连的部位存在该动物的腰部和腿部,因此作为对从脸部起相连的部位的检测的辅助,可以使用轮廓信息和颜色信息进行辅助。若人类作为对象,则在站立姿态下,在脸部的下方的以脸部大小(可考虑为头部)为基准的预定位置的部位存在腰部。

部位变化判定部11e是判定由所述部位判定部11d识别并判定出的特定部位在画面内的位置变化等(量、方向等)的数据处理电路部。这可以通过比较连续取得的图像,根据类似分的位置按照每段时间变化至画面内的何处来进行判定。

图像数据暂时记录部13是接受来自上述读取部11a的输出(图像数据)等并暂时进行数据存储的暂时存储部。图像数据暂时记录部13例如主要由sdram等构成。图像数据暂时记录部13构成为具有例如主要处理静态图像数据的第1暂时记录部13a和例如主要处理动态图像数据的第2暂时记录部13b。

记录部14是用于记录以图像数据为首的各种数据的结构部,通过记录介质及其驱动电路等构成。作为记录介质,例如可使用以自由拆装的方式配设的卡形状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存储卡等。另外,作为记录介质的方式,既可以通过例如固定在相机内的介质构成,也可以除了半导体存储器以外使用光学板介质、磁介质等各种形式的介质。

操作部16由用于对相机1进行各种操作的多个操作部件和对应的操作开关等构成。当使用者对操作部16中的预定操作部件进行了操作时,从对应的操作开关产生预定的指示信号,该指示信号被传输给信号处理控制部11。信号处理控制部11接受到该指示信号,适当执行与操作对应的各种动作序列。

作为操作部16,具体而言例如除了电源按钮、菜单按钮、控制拨盘、模式切换拨盘、功能按钮、再现切换按钮等之外,还具有在动态图像摄影的开始操作和停止操作时使用的动态图像摄影操作部16a、作为快门释放按钮的静态图像摄影操作部16b等操作部件。进而,操作部16中包含用于输入各种指示的输入用操作部件,例如触摸面板等。触摸面板重叠配置于例如显示部18的显示面板的外表面上。并且,操作部16所包含的各种操作部件的功能等与现有的摄影设备等中采用的部件的功能相同,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变焦控制部17是与信号处理控制部11协作对镜头部15的动作控制中的主要对变焦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因此,变焦控制部17对摄像部12中包含的构成单元中的驱动镜头部15的驱动机构和驱动源等进行驱动控制。

显示部18例如由液晶显示装置(lcd)等显示面板和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控制的显示用驱动器等构成。显示部18例如进行记录浏览显示、基于已记录于记录部14的记录介质中的图像数据(jpeg文件等)等的图像(静态图像、动态图像等)的再现显示、摄影动作时的实时取景显示等的显示。另外,显示部18还显示进行各种设定时的菜单显示、与触摸面板连动进行各种操作时的触摸面板用操作按钮显示等。

下面说明使用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相机1进行照片摄影时的作用。

图2、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相机1的处理序列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其中图2是表示相机1的摄影控制序列的流程图。图3是作为图2的步骤s105的处理的特定部位判定处理序列的子程序。

首先,相机1处于电源接通状态,相机1的工作模式被设定为摄影模式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相机1始终执行实时取景图像显示和第1图像(后述)的记录动作(图2的步骤s101)。此时所执行的记录动作是暂时记录。因此若超过了预定的记录容量则会删除较早的记录数据,其实现的是始终持续记录预定容量的较新的记录数据的作用。当然,凭借设计能够记录较多的图像,因此也可以不执行该删除。

并且,将所述第1图像(数据)定义为使用者任意进行相机1的镜头部15的变焦设定,任意执行变焦设定后的预定视场角的图像。而将后述的第2图像(数据)定义为将相机1的镜头部15设定为最短焦点侧(广角侧)的焦距时的图像。此处举例示出了设定为广角端的情况作为第2图像,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按照摄影时的状况进行变更。这种情况下,若设定为大于摄影中的视场角则能期待特定的效果。另外,为了取得广角的图像,并非一定要使用变焦镜头,也可以准备其他视场角较大的光学系统和摄像元件,使用由此取得的图像。该第2图像是摄影者摄影(将被摄体收于画面内等)失败时,为了进行失效保护而由相机拍摄取得的图像,只要是为了实现这种目的而从较大的摄影范围获取所述被摄体的像即可,能使用任何图像。

在步骤s103,部位判定部11d进行图像内的主要被摄体是否为人类的确认。其中,在确认到主要被摄体并非人类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5的处理(参照图3的详细流程图)。另外,在确认到主要被摄体为人类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4的处理。

在步骤s104,执行判定为被摄体为人类时的通常的摄影处理,即以人脸为目标来执行ae处理和af处理。

接着,在步骤s108,相机1将帧率、光学系统、切出范围等各种设定值设定为预定值。

接下来在步骤s111中,相机1进行是否进行了静态图像摄影动作的指示的确认。此时,例如可通过监视操作部16的静态图像摄影操作部16b的指示信号的输出来确认静态图像摄影动作指示。其中,在进行了静态图像摄影动作的指示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2的处理。另外,在进行了静态图像摄影动作以外的指示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5的处理。

当在设定为静态图像摄影模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2的处理时,在该步骤s112进行通常的静态图像摄影动作。此时作为对象的图像数据是第1图像,即基于使用者设定的视场角的图像数据。

接着,在步骤s113,进行是否存在第2图像的确认。其中,在存在由于摄影者无法正确地进行拍摄而由相机辅助以较大视场角进行拍摄得到的第2图像时,进入下一步骤s114的处理。另外,在无需这种辅助的情况等、不存在第2图像的情况、或不需要第2图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5的处理。该第2图像只要是将被摄体拍摄得较大,即使对象物从判定了其情形和运动的详细情况的观察图像(意图拍摄的图像)中超出也能进行摄像、能进行检测的图像即可,从变焦设想的角度而言也可以是广角侧的图像,也可以是由设置为放大视场角的专用的其他摄像部拍摄的图像。

在步骤s114中,相机1对在图像数据暂时记录部13的第2暂时记录部13b中暂时记录的第2图像数据执行(基于通常的处理步骤的)静态图像记录处理,在该静态图像记录处理中,提取出特定期间(时刻)、即所述步骤s111的处理的静态图像摄影动作指示的时刻的静态图像数据,经过第2处理部11c、图像选择部11f、s压缩部11h、记录控制部11k作为静态图像数据记录到记录部14的记录介质。该处理设想成摄影时摄影者的反应迟缓,而使用预先记录的图像,而有时也会慌忙拍摄而错过时机,也可以在取得第1图像后继续取得第2图像。

在步骤s115中,相机1监视来自操作部16的指示信号,进行是否输出了执行过程中的动态图像摄影动作的结束指示信号的确认(动态图像摄影只要考虑是否保留s101进行的记录结果即可,因此省略从何处开始的描述。如果始终进行动态图像摄影,在s116选择期间,则可以仅记录该期间的动态图像)。此时,在确认到动态图像摄影结束指示信号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步骤s116的处理。另外,在未确认到动态图像摄影结束指示信号的情况下,返回所述步骤s101的处理,重复此后的处理。

在确认到动态图像摄影动作的结束指示信号并进入步骤s116的处理后,在该步骤s116,相机1执行动态图像文件化处理。该动态图像文件化处理是执行提取出在图像数据暂时记录部13的第1暂时记录部13a中暂时记录的第1图像数据,经过第1处理部11b、图像选择部11f、第1m压缩部11i、记录控制部11k作为动态图像数据记录到记录部14的记录介质的(基于通常的处理步骤的)动态图像记录处理。

并且,在该动态图像文件化处理中,也可以从图像数据暂时记录部13的第2暂时记录部13b的第2图像数据经过第2处理部11c、图像选择部11f、第2m压缩部11j、记录控制部11k而作为动态图像数据记录于记录部14的记录介质中。这种情况下,第2图像数据的动态图像记录可考虑使用等待基于使用者意愿的记录操作(例如工作模式的设定指示和直接的记录操作指示等)而执行的方式或在存在第2图像数据时自动执行的方式等,作为记录第2图像数据的触发,可考虑各种模式。

另一方面,在所述步骤s103的处理中,当确认到主要被摄体并非人类而进入到步骤s105的处理后,在该步骤s105执行特定部位判定处理(详细的处理序列参照图3的子程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1中,作为部位判定部11d能够检测出的人类以外的主要被摄体的具体例子,能够判定鸟类和猫,然而也可以判定其他生物、动物等。当然,对于人类而言,从起跑线处开始跑步的情况、跳远、滑冰和体操等跳跃的竞技或游泳时跃起、入水之前的助跑、姿势、起跳等,有时会驱使四肢来应用动物性的动作,这当然能够使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在网球、棒球和足球中,存在将球击起时特有的运动模式,这些情况下身体的运动变快且幅度变大,因此从画面内超出的可能性较大,能够有效使用本发明。这种情况下,只要根据被摄体的朝向和姿势的信息来判定竞技并进行连续动作的预想即可。其原因在于,这些动作都朝向跳跃的方向和盯住的球的方向,因此观看的方向与运动的部位甚至运动方向都存在特定的关系。对鸟类和猫狗的摄影要求瞬间的拍摄,不允许摄影者事先进行准备,能够进一步发挥本发明的特征,因此在以下说明中详细说明动物的运动。当然,对于进行较快运动的脊椎动物而言,青蛙和壁虎等也具有四肢,在欲朝脸部朝向的方向移动时,与脸部相反的四肢会剧烈运动。当欲运动时,其部位和与之相连的腰部部分会先发生变化。

并且,对于观察者、摄影者对哪个动物抱有兴趣正在观察而言,以较小的视场角、画面的较大范围来捕捉对象物在详细分析该对象物时是有效的。

关于在图像内检测到的主要被摄体,为了判定该主要被摄体为何物,例如参照在记录部14和其他存储部(未图示)中预先存储的数据库等。该数据库等例如包含能作为主要被摄体的生物、动物等的特征性形状等各种信息。部位判定部11d参照该数据库等来判定图像内的作为主要被摄体的各个生物、动物等。因此,如果准备与能作为摄影对象的生物、动物等分别对应的各种数据库等,则能够应对各种被摄体。在为人类的情况下,对于各种体育运动,由于凭借该竞技特有的姿态来进行,因此可以具备各种竞技的词典。

在图3的步骤s201中,相机1的部位判定部11d进行主要被摄体是否为鸟类的检测。其中,在检测到鸟类作为主要被摄体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2的处理。另外,检测到鸟类以外的物体作为主要被摄体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1的处理。

在步骤s202中,相机1的部位判定部11d进行作为主要被摄体被检测出的鸟类脸部(第1部位)的判定处理。

首先,在步骤s203,相机1的部位判定部11d执行脸部的侧向判定。此时,在进行了脸部的侧向判定后,进入下一步骤s204的处理。另外,在判定为脸部并非侧向的情况下,跳过该特定部位判定处理,返回原本的处理序列,进入图2的步骤s106的处理。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1中,示出了限定于作为主要被摄体的鸟类的脸部为侧向的情况,进行后述的被摄体的动作预测的例子。该动作预测也能参照所述数据库等。因此,通过扩充数据库等,也能按照鸟类脸部的朝向来进行动作预测。

在步骤s204中,相机1的部位判定部11d根据在上述步骤s202、s203的处理中判定出的脸部的位置来判定躯干部位(第2部位)。

在步骤s205中,进行是否能进行躯干部位的判定的确认。此时,在能进行躯干部位的判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6的处理。另外,在无法进行躯干部位的判定的情况下,跳过本处理序列,返回原本的处理序列,进入图2的步骤s106的处理。

在步骤s206,相机1的部位判定部11d将躯干部位的后方、即与脸部所存在的部位在水平方向上处于相反侧的部位判定为腰部,并且将其下侧部位判定为腿部。为了向脸部朝向的方向跃出,需要运动其相反侧的部位,因此重视该部位的监视、监控变得重要。尤其是在脊椎动物的情况下,在脊椎的前部具有头部(包含脸部),在其相反侧具有腿部。

接着,在步骤s207,相机1的部位判定部11d进行是否能进行腿部判定的确认。其中,在能进行腿部判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8的处理。另外,在无法进行腿部判定的情况下,跳过本处理序列,返回原本的处理序列,进入图2的步骤s106的处理。

在步骤s208,相机1的部位判定部11d进行腿部的下部区域和腿部的前端部位的判定。此时,作为特定部位(腿部的下部区域、腿部的前端部位等)的判定处理,例如通过与能够判定的部分的位置差、轮廓、颜色、对比度等的图像解析来进行判定。此后跳过本处理序列,返回原本的处理序列,进入图2的步骤s106的处理。

尤其在舔舐毛皮的情况等时,脸部朝向身体的方向,而在飞起时观看的是飞起的方向,因此会急速离开该场所,张开翅膀朝画面外飞出。根据本发明能够简单地检测出在这种状况下拍摄失败的场景。即,作为从较小的视场角超出的运动(较大运动)的代表例,设想了飞起的动作而进行了说明,而此时作为预兆的动作是在飞起时发力的部分(例如腿部),在多数情况下该部位都处于脸部所朝向的方向的相反侧。其中,在人类的情况下有时会在脸部朝前的状态下上下跳跃,而即便如此也很少会脸部朝下,与脸部的朝向不同的方向的腿部和腰部等会大幅变化。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201,在检测到鸟类以外的物体作为主要被摄体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211的处理时,在该步骤s211中,相机1的部位判定部11d确认主要被摄体是否为猫、即是否检测出猫的脸部(第1部位)。此时,在作为主要被摄体检测到猫脸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2的处理。

在步骤s212,相机1的部位判定部11d将主要被摄体的猫脸部作为特定部位,继续进行此后的判定处理。

即,首先在步骤s213,相机1的部位判定部11d执行猫脸部的侧向判定。该脸部的侧向判定处理与上述步骤s203的处理大致相同。

其中,当进行了脸部的侧向判定时,进入下一步骤s213的处理。另外,在判定为脸部并非侧向的情况下,跳过该特定部位判定处理,返回原本的处理序列,进入图2的步骤s106的处理。

接着在步骤s214,相机1的部位判定部11d根据脸部(第1部位)的位置来判定躯干部位(第2部位)。该处理与上述步骤s204的处理大致相同。

在步骤s205进行是否能判定出躯干部位的确认。该确认处理与上述步骤s205的处理大致相同。

其中,在能判定出躯干部位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6的处理。另外,在无法判定出躯干部位的情况下,跳过本处理序列,返回原本的处理序列,进入图2的步骤s106的处理。

在步骤s206,相机1的部位判定部11d将处于躯干部位的后方、即与脸部所在的部位在水平方向处于相反侧的部位判定为腰部,并且将其下侧的部位判定为腿部。该确认处理与上述步骤s206的处理大致相同。

接着,在步骤s207,相机1的部位判定部11d进行能否判定出腿部的确认。该确认处理与上述步骤s207的处理大致相同。

其中,在能判定出腿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8的处理。另外,在无法判定出腿部的情况下,跳过本处理序列,返回原本的处理序列,进入图2的步骤s106的处理。

在步骤s208,相机1的部位判定部11d进行腿部的下部区域和腿部的前端部位的判定。该确认处理与上述步骤s208的处理大致相同。此后跳过本处理序列,返回原本的处理序列,进入图2的步骤s106的处理。

在摄影设备中,根据由摄像元件取得的图像数据来检测处于图像内的人类的脸部区域而判定为人脸,或识别并判定该判定出的人脸为特定人物的脸部或是笑脸等的技术是已有的。

另外,关于人类以外的生物、动物等,进行脸部检测可通过检测构成脸部的各器官,例如眼睛、鼻子、嘴等的阴影和配置模式等来进行判定。即,鉴于构成各种生物、动物等的脸部的各器官根据各自的生物、动物等的种类不同而不同,近些年来能够通过分析二维图像数据而对各种生物、动物等的种类进行判定。

进而,关于各种生物、动物等,若构成为除了正面的脸部模式之外还将侧脸模式等各种变形形态的脸部模式蓄积于数据库等中,并参照其,则能容易地进行侧脸检测等。

除了这些技术之外,如果具体举例表示,例如较小型的鸟类等能够容易地将其整体收于画面内,因而根据在所取得的图像内所收纳的被摄体的整体像,例如进行躯干形状为独特的流线型形状或特征性动作模式等的模式匹配等,从而能够进行图像内的主要被摄体是否为鸟类的判定。

另外,鸟类等具有较多的例如在驻足状态下身体(翅膀)和脸部频繁动作等特征性动作模式的倾向。由此,通过参照特征性动作模式的数据库并进行模式解析,就能够判定图像内的与鸟类的脸部分相当的图像区域。

进而,如果事先准备好了积攒了在脸部前端配置有均匀色彩的三角形的喙这样的特征性形态的信息等的数据库等,则也能够根据基于模式识别的形态一致度等进行被摄体检测,进行鸟类的侧脸判定处理。

这样,当判定为是作为鸟类的被摄体的脸部模式时,则接着推测脸部的大小(在图像中的占有面积等),并且能够根据脸部的朝向和大小等信息来判定躯干部分的位置。例如能够推断为脸部为侧向的动物的躯干部分大致为横长形状,能够推测出在该运动体的下部存在腿部。另外,在检测出脸部之后检测其大小,能够将以该脸部的大小为基准的具有预定长度的区域、例如具有脸部宽度尺寸的5倍左右的长度尺寸的横长形状的区域推断为躯干部分。此外,例如在检测到脸部时,能够将以该脸部的位置、脸部朝向的方向(视线方向)等作为基准在特定方向、例如相比脸部的位置靠画面下方的区域、即处于脸部朝向的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区域等推断为躯干部分。

无论如何,为了仔细观察进行这样的动作的判定的对象物,减小视场角并监视较大范围对于仔细观察其情形是有利的,然而若对象物进行较剧烈的动作时,存在会超出该较小的视场角的难点。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211的处理中确认到作为主要被摄体并非猫脸时,进入步骤s221的处理。

在步骤s221,相机1无法检测出主要被摄体的种类,因而返回原本的处理序列,进入图2的步骤s106的处理。

这样,从图3的特定部位判定处理返回到图2的处理序列的步骤s106后,在该步骤s106,在图3的处理中进行是否能判定出特定部位的确认。此时,在能够判定出特定部位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7的处理。另外,在无法判定出特定部位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1的处理。

在步骤s107中,相机1以画面中央区域为目标执行ae处理和af处理。此后进入上述步骤s108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1,相机1确认当前设定的变焦状态,确认是否能进行其以上的光学广角化。其中,在可进行广角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2的处理。另外,在不能广角化的情况下进入上述步骤s111的处理。

在步骤s122,相机1通过变焦控制部17进行镜头部15的驱动控制并执行光学系统的广角化处理。这种情况下,所设定的镜头部15的焦距是能够设定的最广角端。而且如上所述,基于此时取得的图像数据而显示的图像就是第2图像。

在步骤s123中,相机1设定切出范围。其中,切出范围指的是相当于第1图像的范围。即,在该时刻,通过上述步骤s122的处理将镜头部15设定为最广角端,摄像范围成为相当于图1所示的符号xw的范围。

于是,希望将在显示部18上显示的视场角范围设成与此前使用者所设定的变焦值、即第1图像相当的视场角范围。此处,该视场角范围是相当于图1所示的符号xt的范围。因此,从实际的摄像范围、即第2视场角数据中切出预定范围进行处理作为第1图像数据,并进行处理以在显示部18上显示与该第1图像数据相当的图像。这是为此进行的切出范围设定处理。因此该切出范围就成为与相当于使用者设定的变焦值的第1图像的摄影范围对应的范围。

在步骤s124中,相机1的部位变化判定部11e进行判定主要被摄体的预定部位的变化的处理。此时,例如检测作为预定部位的腰部下沉的动作或腿部缩起的动作。

在上述步骤s124的处理中检测到腰部下沉的动作或腿部缩起的动作时,进入步骤s125的处理。另外,在未确认到上述动作变化的情况下,进入上述步骤s111的处理。

在步骤s125中,关于对来自摄像部12的数据的读取处理,相机1的读取部11a例如进行帧率的高速化。此后进入步骤s111的处理。并且仅凭进行帧率的高速化,存在例如无法取得适当的曝光等无法维持高画质图像的可能性。因此在读取部11a执行帧率切换处理时,相机1的信号处理控制部11同时进行摄影条件参数中的与曝光设定有关的参数,例如灵敏度设定值和光圈值等的设定变更。

下面简单说明处于通常动作状态的鸟类和猫等开始动作时的情形。图4~图7是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1进行照片摄影时将鸟类等生物作为主要被摄体的情况下的作用的一例的图。另外,图8~图11是表示使用该相机1进行照片摄影时将猫等生物作为主要被摄体的情况下的作用的另一例的图。

在图4~图11中,将符号14a所示的框内的图像作为第2图像(最广角图像)。另外,将符号14b所示的框内的图像作为第1图像(设定变焦图像)。并且,第1图像14b的框根据所设定的变焦值而发生变化。此时的最大范围与第2图像14a为相同范围(最广角范围)。并且在该示例中,将第2图像设为最广角范围,然而也可以按照摄影时的状况进行变更。这种情况下若进一步扩大摄影中的视场角则能期待取得特定效果。

图4所示的状态表示检测到鸟类的脸部部位的状态。图4中,虚线圆所示的符号14c是表示检测到的鸟类的脸部区域的指标。该状态相当于图3的处理序列中步骤s201~s202的处理。此时,可以预先检测脸部的大小信息,将其作为各种位置检测、长度判定的基准,当然也可以代之使用脸部以外的身体部位的大小。

当从图4的状态转移到图5的状态时,作为在画面内检测到的主要被摄体的鸟类进行开始飞起的动作的准备。鸟类从通常动作状态飞起时,能够观察到例如脸部朝向飞起方向(箭头a)、缩紧腿部、腰部下沉的动作(箭头b)等的特征性行为。

此后,从图6的状态到图7的状态,鸟类进行实际飞起的动作。此时,在图6的状态下缩紧的腿部伸展开并且翅膀开始展开,在图7的状态下腿部完全伸直,并且大幅展翅拍动。然后向箭头a方向飞起。此时,作为主要被摄体的鸟类展开翅膀并高速向一个方向(箭头a方向)移动。部位判定部11d具有追随检测到的部位并持续进行检测的功能,因此可以以使得对应于该追踪检测而移动的被摄体的整体像收敛的方式来变更切出范围设定。即,作为切出范围,可以使与基于使用者的设定操作的变焦值相当的第1图像反映部位变化判定部11e的判定结果并对第1图像的切出范围进行移远而略微向广角侧移动。

同样地,图8所示的状态示出检测到猫的脸部部位的状态。在图8中,虚线圆所示的符号14c是表示检测到的猫脸部区域的指标。该状态相当于图3的处理序列中步骤s211~s212的处理。

从图8的状态转移到图9的状态后,作为在画面内检测到的主要被摄体的猫进行开始跃起动作的准备。在猫从通常动作状态跃起时,可观察到例如脸部朝向跃起方向(箭头a)、缩紧后腿腰部下沉(箭头b)等特征性行为。

此后,从图10的状态转移到图11的状态,猫进行实际跃起的动作。此时,在图10的状态下缩紧的后腿开始伸展,在图11的状态下后腿进一步伸展,并且上体也伸展开,朝箭头a方向跃起。

这样,关于鸟类和猫等动作迅速的动物,从图6、图10的各状态转移到图7、图11的各状态后的动作中,被摄体运动的速度非常迅速,因此即使进行基于通常帧率的动态图像摄影,将该期间的预定的1帧作为静态图像取出,也会产生所谓的被摄体抖动,难以可靠地捕捉到运动的瞬间。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1中,如上所述检测摄影中的被摄体转移到急剧动作时的动作,具体例如是脸部朝向飞起、跃起的方向、缩紧腿部腰部下沉等动作(图2的步骤s124的处理)。而且在检测到这种动作时,例如自动进行帧率的高速化设定(图2的步骤s125的处理),以适合于拍摄动作较快的被摄体的设定来继续进行摄影动作。

下面说明预测摄影中的被摄体转移到急剧动作时的动作的处理(图2的步骤s124的处理)的具体手段的例子。

图12a、图12b、图13a、图13b是说明鸟类等动物从通常动作状态起急剧进行运动时的行动变化的典型例的图。其中图12a、图12b是说明鸟类从通常动作状态(第1行动;图12a)开始运动时的第2行动(飞出准备期间:图12b)的图。另外,图13a、图13b是说明鸟类从图12b的状态(准备期间;图13a)起继续进行的第3行动(飞起期间:图13b)的图。并且在图12a、图12b、图13a、图13b中举出鸟类作为动物的具体例来进行说明。

一般在鸟类等从通常动作状态飞起的情况下,作为被摄体在主要移动的方向(图12a、图12b、图13a、图13b的示例中为高度方向)上的变化量存在如下的倾向:伸缩腿部时的移动量δl(图13b)比缩紧腿部腰部下沉时的移动量δh(图12b)显著大。

例如,从图12a的通常动作状态向图12b的状态进行使脸部的朝向对准飞起方向的行动时,若假设脸部的朝向的角度(即相对于水平的脊椎角度)为θb、根据作为被摄体的鸟类的脊椎而规定的背部长度为lb,则能通过δh=(1/2)·lb·tanθb来进行表示。此时可利用脸部的大小来代替背部长度使用。

其中,若θb=45°左右,则δh仅能变化背部长度的一半左右。

另一方面,腿部的长度具有包含从腿根部分到前端部分的长度l1(图13b)。该腿部长度l1例如具有与脊椎长度lb大致同等的长度。另外,也可以使用按照动物类别来分类的数据库等,根据脸部的大小来推断该脊椎长度。

而且如图13b所示,在关节部分,容易从弯曲成完全折叠起来的状态变化为伸展成大致直线状的状态,因此基于腿部伸缩的飞起方向的变化量δl是相当于腿部长度l1的量。并且可以根据脸部的大小来判定该腿部长度。例如可以考虑为脸部大小的3倍左右来进行大概计算。

进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还会存在伸展翅膀的动作等,然而这些动作也具有极为快速的变化量,因此无法通过通常帧率的摄影充分捕捉到。

图14是表示被摄体从通常动作状态起急剧运动的情况下(例如飞起动作时)的被摄体各部位的变化量与变化速度的位移的图表。图14中,在基于通常帧率(fr)的摄影中,在从符号(i)所示的通常动作状态期间(第1行动期间)到符号(ii)所示的飞起准备期间(第2行动期间)之间能够充分应对,然而当到达此后的符号(iii)所示的飞起期间(第3行动期间)时,则不能通过通常帧率来进行捕捉。

这样,在鸟类等刚产生腿部屈伸动作后的时刻,无法通过通常帧率的摄影充分进行捕捉。因此着眼于腿部屈伸动作的紧前面的时刻的动作,例如图12b所示的脊椎角度θb的变化(腰部下沉的动作)和缩紧腿部的动作等特征性动作,构成为检测并判定这种动作变化。为了检测这种动作变化,期望处于能够很好地观察到腰部变化的状况。因此鸟类、猫等被摄体动物为侧向的情况是有效的。因此,在图3的处理序列中,在步骤s203、步骤s213的各处理中使用部位判定部11d来判定主要被摄体处于侧向的情况。

例如,图15是表示作为主要被摄体的动物(本例中为鸟类)处于侧向时,进行各部位的判定和判定各部位的方向时的概念的图。

如图15所示,在以处于侧向的动物(本例中为鸟类)为主要被摄体进行摄影的情况下,关于脸部朝向是否为侧向的判定(图3的步骤s203、步骤s213),例如是鸟类的情况下,可以将大致三角形状的嘴的锐角所朝向的方向(图15的箭头c方向)判定为脸部的朝向。

当这样判定了脸部的朝向时,进行躯干的位置的判定(图3的步骤s204、步骤s214)。躯干位置被判定为轮廓朝着与脸部的朝向(图15的箭头c方向)相反的方向(图15的箭头e方向)连续相连了预定长度的部分(图15的箭头g部位)。此时的“预定长度”的判定还可以使用脸部检测时的脸部大小来进行判定。可以按照脸部大小的3倍左右来进行大概计算。

当这样判定了躯干位置时,接着进行腰部和腿部位置的判定(图3的步骤s206、步骤s216)。将腰部的位置判定为躯干位置的后方(脸部的相反方向;箭头e方向)的部位,将腿部位置判定为腰部位置的下方(图15的箭头d方向)的部位。

并且,关于腰部的位置,像鸟类等那样用双脚步行的动物的情况下,腰部处于躯干后方且大致靠中央的位置处,而猫等这样四条腿的动物的情况下,腰部处于躯干后方的靠端部的位置。另外,在弯曲成腿部状态折叠的情况下,有时难以进行腿部位置的判定(图3的步骤s207、步骤s217)。于是,关于腿部位置的判定,例如如果存在处于躯干下方且轮廓连续相连的部分则将其判定为腿部(图15的箭头f的部位)。其中,特定部位(腿部和腰部的位置等)的判定是通过例如与能够判定的部分的位置差、轮廓和颜色、对比度等的图像解析来进行判定的。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相机1在例如以鸟类、猫狗等小型动物等运动体作为被摄体来进行动态图像摄影时,在被摄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动作缓慢的通常状态时(以下简称为通常动作状态),通过通常的摄影设定执行通常摄影动作。在该通常摄影动作的执行过程中,根据依次取得的图像数据,始终监视作为摄影对象的被摄体的动作,进行摄影对象的被摄体的动作预测。而且在检测到摄影中的被摄体转移到急剧动作时的动作时,自动将相机1的设定进行切换以成为适合于拍摄动作迅速的被摄体的设定(例如开始帧率的高速化、灵敏度和光圈的变更等、与此相伴的摄影参数的变更等),继续进行摄影动作。另外,还对应于动作变化,进行摄影范围的变更。

据此,在动态图像摄影动作的执行过程中,监视被摄体的动作,预测其动作,按照被摄体的动作速度来切换摄影设定进行摄影。因此,这样取得的动态图像即使在其再现时暂时停止,也能够作为不存在被摄体抖动的高画质的静态图像进行观赏。另外,即使从动态图像中将期望的一个图像作为静态图像进行提取并记录,也能够取得不逊于通常的静态图像的高画质的静态图像。进而,除了基于所设定的变焦值的图像之外,还同时记录设定成基于所装配的变焦镜头的最广角端的图像,在提取静态图像时根据最广角端时的记录图像进行处理,不会成为被摄体从画面超出的图像。

并且,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主要被摄体举例示出人类以外的生物、动物等,具体是鸟类或猫等的动作进行说明,然而同样能用于将人类本身作为动作对象的情况。即,在本发明中,通过2种意义来有效使用脸部检测和身体的器官检测。即,能够根据脸部的朝向来判定被摄体发起行动的方向和被摄体注视的对象物。而且根据其方向和对象物预测将会运动的部位,然而此时仍然能够根据脸部的检测结果来得知该部位处于何处。在跳跃等的场景时,身体处于与脸部所朝向的方向不同的方向,该部位追随于身体,能够根据作为图像取得的脸部大小来推测其位置。

因此,若能够提供一种包括对被摄体进行摄像并取得图像数据的摄像部、判定在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内的被摄体的脸部的朝向和大小的部位判定部、监视与所述脸部不同的特定部位并按照其时间变化的判定结果变更摄影条件的控制部在内的摄像装置或控制摄像装置的方法,则能够防止这种失败。

其中,在动作预测中较为重要的身体部位是在与所述部位判定部判定出的所述脸部的朝向相反的方向或不同方向上检测到的所述被摄体的身体部位。另外,在动作预测中较为重要的身体部位是根据所述脸部的大小检测出的所述被摄体的身体部位。由于是向脸部朝向的方向飞出,因此本发明利用在其相反方向的身体部分会显现较大幅度的动作变化的情况。因此不仅扩展视场角,还可以在飞出方向上扩展范围。通过这种可摄像范围的扩大,在进一步判定下面的动作时非常有利,这是不言自明的。

另外,当经常扩大摄影范围式,较小动作的判定当然会变得困难。为了良好地检测出摄影者期望观察的对象物的动作,就必须放大该特定对象物,使得能够仔细观察、判定各个部位如何发生变化,这是不言自明的。因此,在出现大幅动作之前以较小的视场角来确认小幅动作是非常重要的着眼点。

换言之,可以认为提供的是一种根据按照以较小视场角判定出的结果而检测到的脸部的大小和朝向,判定对象物将进行大幅动作,预想该对象物全身的大幅动作的开始,能够捕捉该大幅动作的摄像设备。

即,能够通过较为简单的构成,既考虑到较多摄影者希望简单地拍摄的情况,还能够不会失败地拍摄到摄影失败的场景。这种向画面外的超出在变焦倍率越大或视场角越小时会越成为显著的问题。此处通过动作预测来防止摄影的失败,然而当然不限于此。本发明还是一种能够应用于基于飞出判定的危险预测、警报等、车载等情况下的制动器等的技术。

进而,如果充实词典,则只要能够获悉对象物的图像的特征和大小与动作的模式,通过准备记录了这些内容的数据库,就当然还能够用于昆虫和节足动物以及微生物等脊椎动物以外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图2的处理序列中检测到人类以外的生物、动物等之后,进行镜头部15的光学广角化处理,取得第2图像数据。对此,关于镜头部15的光学广角化处理,还可以例如准备以鸟类或猫等的摄影为主要目的的动作模式,在设定成了该动作模式的时候,执行镜头部15的光学广角化处理来取得第2图像数据,并且进行与紧前面的变焦设定值或该动作模式设定后任意操作指示的变焦值对应的第1图像数据的切出生成处理。

关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说明的各处理序列,只要不违反其性质,就允许步骤的变更。因此,可以对上述处理序列例如变更各处理步骤的执行顺序,或者同时执行多个处理步骤,或者在每次执行一系列处理序列时使各处理步骤的顺序不同。

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和应用。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含了各种阶段的发明,通过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的适当组合,能够提取出各种发明。例如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构成要件中删除某几个构成要件,只要能够解决发明欲解决的课题,取得发明效果,删除了该构成要件后的构成也能够作为发明被提取出来。本发明仅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限定,此外不受任何特定实施方式制约。

本发明不限于数字相机等作为具体针对摄影功能的电子设备的摄影设备,还能够应用于具备摄影功能的其他方式的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录音设备、电子记事本、个人计算机、游戏设备、电视机、时钟、使用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的导航设备等各种具备摄影功能的电子设备。

关于这种摄影方法,能够以程序形式经由网络下载到设备中的情况较多,通过这种方式取得的规格的智能电话等移动设备也当然属于本发明涉及的范围。这种情况下,针对下载的设备而开发的程序、针对下载而制作的设备等,只要是在摄影者拍摄失败的情况下能显示并记录设备辅助性改变视场角和时机而拍摄到的图像的结构,就能判断为使用了本发明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