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6771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大气腐蚀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作为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网的重要组成之一,不仅包括导线,还包括大量用于悬挂绝缘子和导线的输电杆塔等金属构件。当输电线路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时,输电线路中的各金属构件容易发生大气腐蚀,造成输电线路绝缘性能的降低,以及力学强度的降低,从而给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对输电线路中可能发生大气腐蚀的各金属构件进行防护是抑制或减弱大气腐蚀的必要措施,而了解大气腐蚀数据又是有效制定防护措施的必要准备。目前,常采用大气腐蚀监测仪对输电线路安装运行环境中的大气腐蚀状况进行监测,以获得输电线路安装运行环境中的大气腐蚀数据。

但是,由于现有的大气腐蚀监测仪多为自带数据存储功能的手持式设备,其工作时长有限,无法长期连续的对输电线路的大气腐蚀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也无法将其存储的大气腐蚀数据实时传送至用户终端;而且,现有的大气腐蚀监测仪通常以单机形式进行工作,即只能获取一个监测点或同一地点多个监测点的大气腐蚀数据。因此,在对输电线路各种不同安装运行环境的大气腐蚀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时,需要手动记录各大气腐蚀数据,或者将各大气腐蚀监测仪中存储的大气腐蚀数据拷贝汇总,其操作极为不便,也导致大气腐蚀数据的分析评估工作难以高效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以提高大气腐蚀数据分析评估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大气腐蚀监测装置、本地数据收发装置、后台数据服务器以及用户终端;其中,

大气腐蚀监测装置用于采集大气腐蚀数据;

本地数据收发装置与大气腐蚀监测装置连接,用于接收大气腐蚀监测装置采集的大气腐蚀数据,且将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后台数据服务器;

后台数据服务器与本地数据收发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本地数据收发装置传送的大气腐蚀数据,且根据用户终端的数据请求,将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用户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大气腐蚀监测装置、本地数据收发装置、后台数据服务器以及用户终端依次连接;将大气腐蚀监测装置设在输电线路的安装运行环境中时,利用大气腐蚀监测装置采集大气腐蚀数据,并将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本地数据收发装置中,然后通过本地数据收发装置将其接收的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后台数据服务器,便可以使得后台数据服务器在接收到用户终端的数据请求后,能够将其接收的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用户终端,从而实现输电线路大气腐蚀的在线监测以及大气腐蚀数据的实时传送,使得用户能够及时获取大气腐蚀数据以完成大气腐蚀数据的定量分析评估,有利于提高大气腐蚀数据分析评估的工作效率,进而及时合理且因地制宜的对输电线路制定有效的防腐措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大气腐蚀监测装置采集大气腐蚀数据,并将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本地数据收发装置;

步骤2,本地数据收发装置接收大气腐蚀数据后,将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后台数据服务器;

步骤3,后台数据服务器根据用户终端的数据请求,将接收的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用户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本地数据收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二。

附图标记:

1-大气腐蚀监测装置,2-本地数据收发装置,

3-后台数据服务器,4-用户终端,

5-本地数据存储设备,6-数据备份服务器,

21-串口通讯模块,22-数据处理模块,

23-无线通讯模块,24-文件读写模块,

25-时钟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大气腐蚀监测装置1、本地数据收发装置2、后台数据服务器3以及用户终端4;其中,

大气腐蚀监测装置1用于采集大气腐蚀数据;

本地数据收发装置2与大气腐蚀监测装置1连接,用于接收大气腐蚀监测装置1采集的大气腐蚀数据,且将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后台数据服务器3;

后台数据服务器3与本地数据收发装置2连接,用于接收本地数据收发装置2传送的大气腐蚀数据,且根据用户终端4的数据请求,将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用户终端4。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大气腐蚀监测装置1、本地数据收发装置2、后台数据服务器3以及用户终端4依次连接;将大气腐蚀监测装置1设在输电线路的安装运行环境中时,利用大气腐蚀监测装置1采集大气腐蚀数据,并将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本地数据收发装置2中,然后通过本地数据收发装置2将其接收的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后台数据服务器3,便可以使得后台数据服务器3在接收到用户终端4的数据请求后,能够将其接收的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用户终端4,从而实现输电线路大气腐蚀的在线监测以及大气腐蚀数据的实时传送,使得用户能够及时获取大气腐蚀数据以完成大气腐蚀数据的定量分析评估,有利于提高大气腐蚀数据分析评估的工作效率,进而及时合理且因地制宜的对输电线路制定有效的防腐措施。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大气腐蚀监测装置1可以选用各种具有数据输出功能的大气腐蚀监测设备或监测系统,且其数量可以根据输电线路所需监测的安装运行环境的目标数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此外,由于输电线路在大气环境中长期暴露,使得上述大气腐蚀监测装置1也需要对输电线路各种不同的安装运行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因此,将大气腐蚀监测装置1中的供电模块设置为光伏电源模块,便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自发电,以方便大气腐蚀监测装置1在户外的长期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请参阅图2,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本地数据收发装置2包括数据处理模块22,以及分别与数据处理模块22连接的串口通讯模块21和无线通讯模块23;其中,

串口通讯模块21还通过串口线分别与多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1连接,用于将大气腐蚀监测装置1采集的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数据处理模块22;

数据处理模块22用于将串口通讯模块21传送的大气腐蚀数据分类归纳为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是指将大气腐蚀数据被分类归纳之后获得的数据集合;

无线通讯模块23还与后台数据服务器3连接,用于将数据处理模块22分类归纳的所述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传送至后台数据服务器3。

上述串口通讯模块21在通过串口线分别与多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1连接后,主要通过命令-响应的方式从多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1中实时获取大气腐蚀数据。上述无线通讯模块23可以利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简称gprs)、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简称3g)或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rd-generation,简称4g),定周期的将数据处理模块22分类归纳的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远程上传至后台数据服务器3。

为了便于查找输电线路安装运行环境中的大气腐蚀数据,以及便于分析大气腐蚀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请继续参阅图2,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其本地数据收发装置2还包括与数据处理模块22连接的时钟模块25,时钟模块25用于向数据处理模块22分类归纳的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注入时间标记;这样,根据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中注入的时间标记,可以对应了解大气腐蚀数据的获得时间,不仅方便于查找大气腐蚀数据,也方便获悉大气腐蚀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需要补充的是,请继续参阅图2,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其本地数据收发装置2还包括与数据处理模块22连接的文件读写模块24;相应的,数据传输系统中还设有与文件读写模块24连接的本地数据存储设备5;这样,文件读写模块24可以在数据处理模块22工作时,将数据处理模块22分类归纳的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写入本地数据存储设备5,利用本地数据存储设备5就地存储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还可以在数据处理模块22启动或复位时,将本地数据存储设备5中已存储的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调取至数据处理模块22中。本实施例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设置与文件读写模块24连接的本地数据存储设备5,可以利用本地数据存储设备5就地存储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即实现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的本地存储,当需要在本地查看大气腐蚀数据时为其提供方便。

为了提高大气腐蚀数据传送的可靠性,请继续参阅图1,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中,还设有与本地数据收发装置2信号连接的数据备份服务器6;本地数据收发装置2还可以将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数据备份服务器6,以使得数据备份服务器6将其接收的大气腐蚀数据进行备份。这样,利用数据备份服务器6对大气腐蚀数据进行备份,能够保护大气腐蚀数据免受意外的损失,比如在意外删除或覆盖时,可以方便的从数据备份服务器6的备份数据中完成数据还原;当然,如果后台数据服务器因出现硬盘故障而无法进行数据访问,还可以从数据备份服务器6中进行数据提取。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能够可靠的对大气腐蚀数据进行传送,有利于提高其传送可靠性。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实施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利用大气腐蚀监测装置采集大气腐蚀数据,并将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本地数据收发装置;

步骤s2,本地数据收发装置接收大气腐蚀数据,将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后台数据服务器;

步骤s3,后台数据服务器根据用户终端的数据请求,将接收的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用户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使用方法,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请继续参阅图3,为了方便大气腐蚀数据的本地查看以及提高大气腐蚀数据远程传送的可靠性,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本地数据收发装置将大气腐蚀数据传送至后台数据服务器的同时,还将大气腐蚀数据分别传送至本地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备份服务器。这样便可以利用本地数据存储设备就地存储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实现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的本地存储,当需要在本地查看大气腐蚀数据时为其提供方便。而利用数据备份服务器能够对大气腐蚀数据进行备份,以保护大气腐蚀数据免受意外的损失,比如在意外删除或覆盖时可以方便的从数据备份服务器的备份数据中完成数据还原,当然如果后台数据服务器因出现硬盘故障而无法进行数据访问,还可以从数据备份服务器中进行数据提取,从而提高大气腐蚀数据远程传送的可靠性。

需要补充的是,请参阅图4,当分散设在输电线路各种不同的安装运行环境中大气腐蚀监测装置的数量为n个时,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s1包括:

步骤s11,n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按采集周期t采集大气腐蚀数据。

步骤s12,在一个采集周期t内,本地数据收发装置依次向第1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至第n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传送数据请求,且对应接收从第1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至第n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依次反馈的大气腐蚀数据。

具体执行时,在一个采集周期t内,如果本地数据收发装置在向第k(1≤k<n)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传送数据请求后的反馈期t内,接收到第k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反馈的大气腐蚀数据,则本地数据收发装置向第k+1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传送数据请求。而如果本地数据收发装置在向第k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传送数据请求后的反馈期t内,未接收到第k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反馈的大气腐蚀数据,则继续向第k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传送数据请求,在本地数据收发装置向第k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传送三次数据请求后,即在3t的反馈期内仍未接收到第k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反馈的大气腐蚀数据,则视为第k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异常,本地数据收发装置向第k+1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传送数据请求。

需要补充的是,上述采集周期t的时长,大于从本地数据收发装置向第1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发送数据请求开始,至接收第n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反馈的大气腐蚀数据结束的时长。

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s2包括:

步骤s21,本地数据收发装置将接收的大气腐蚀数据,按照采集周期t进行分类归纳,获得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

通常,本地数据收发装置将一个采集周期t内从第1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至第n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接收的大气数据,归纳为一个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需要指明的是,如果第k(1≤k≤n)个大气腐蚀监测装置未能反馈大气腐蚀数据,则其在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中对应的数据位置应标记为异常值。

步骤s22,本地数据收发装置将与采集周期t对应的时间标记,注入对应的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每相邻两次注入时间标记的时间间隔与采集周期t等同。

步骤s23,本地数据收发装置将已注入时间标记的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分别传送至本地数据存储设备、后台数据服务器以及数据备份服务器。

可以理解的是,本地数据收发装置与后台数据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送,以及本地数据收发装置与数据备份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送一般为远程无线传送,可以借助gprs、3g或4g等无线通讯技术进行。另外,本地数据收发装置将已注入时间标记的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传送至本地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备份服务器时,该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通常以文本文件的格式分别对应存储在本地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备份服务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后台数据服务器一般以上述采集周期t作为其更新周期,对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进行更新。通常,后台数据服务器在接收到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的更新周期内,如果有接收到新的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则将新的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替代原有的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完成更新;而如果在3倍的更新周期内,一直未能接收到新的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则认为后台数据服务器与本地数据收发装置之间的通讯断开,需要采用异常值替代原有的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进行提醒。

上述后台数据服务器在接收到用户终端的数据请求后,将接收的大气腐蚀数据结构体对应传送至用户终端,可供用户查阅。用户终端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视其实际需求确定。用户终端的种类也可以有多种选择,示例性的,用户终端可以是搭载有数据查看工具的大型计算机,也可以是安装有数据查看程序的移动电子设备,比如手机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