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251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成为影响电子设备屏占比的重要因素。前置摄像头通常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方;而随着屏占比的增大,电子设备屏幕的上方区域越来越小、甚至部分电子设备已经不存在屏幕的“上方区域”,使得相关技术中的前置摄像头方案无法实施,勉强实施将导致对屏幕显示区域的占用,还会破坏屏幕的整体性、影响电子设备的整体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侧边区域设有开口;

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装配于所述壳体内;

光线传导装置,所述光线传导装置姿态可变地与所述壳体配合组装;当所述光线传导装置切换至第一姿态时,所述光线传导装置可从所述开口移出至所述壳体外部,以将面板侧或背板侧的光线通过所述开口传导至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当所述光线传导装置切换至第二姿态时,所述光线传导装置可从所述开口移入所述壳体内部,以封闭所述开口。

可选的,还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可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相对滑动;

其中,所述光线传导装置装配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光线传导装置可随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相对滑动,以使所述光线传导装置移出或移入所述壳体。

可选的,所述支架通过滑轨与滑块之间的配合,实现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相对滑动。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背板区域设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缺口;所述支架包括:

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与所述光线传导装置实现装配,且所述支架主体可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相对滑动;

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支架主体相连;

其中,所述盖体可在第一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支架主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相对滑动,以将所述光线传导装置切换至所述第一姿态;所述支架可在第二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相对滑动,以将所述光线传导装置切换至所述第二姿态,使所述盖体封闭所述缺口。

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

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用于带动所述光线传导装置,以使所述光线传导装置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相对滑动;

转动部,所述光线传导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动部上,所述转动部可与所述滑动部实现相对转动;其中,当所述转动部朝向所述面板侧转动至第一角度时,所述光线传导装置可将所述面板侧的光线传导至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当所述转动部朝向所述背板侧转动至第二角度时,所述光线传导装置可将所述背板侧的光线传导至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

可选的,所述光线传导装置包括镜面;当所述镜面朝向所述面板侧的光线的入射方向、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方向之间时,可将所述面板侧的光线传导至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当所述镜面朝向所述背板侧的光线的入射方向、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方向之间时,可将所述背板侧的光线传导至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

可选的,所述光线传导装置包括直角棱镜;当所述直角棱镜的斜面朝向所述面板侧的光线的入射方向、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方向之间时,可将所述面板侧的光线传导至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当所述直角棱镜的斜面朝向所述背板侧的光线的入射方向、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方向之间时,可将所述背板侧的光线传导至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

可选的,所述直角棱镜包括等腰直角棱镜。

可选的,还包括: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实现下述功能至少之一:驱动所述光线传导装置实现姿态切换、驱动所述光线传导装置改变通过所述开口传导至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的光线来源;其中,所述光线来源包括所述面板侧的光线和所述背板侧的光线。

可选的,还包括: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至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在接收到前置摄像头启用指令时向所述驱动装置发送第一控制命令,以使所述驱动装置将所述光线传导装置驱动至所述第一姿态、并驱动所述光线传导装置采用所述面板侧的光线作为光线来源,在接收到摄像头关闭指令时向所述驱动装置发送第二控制命令,以使所述驱动装置将所述光线传导装置驱动至所述第二姿态。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线传导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线传导装置与壳体实现相对运动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线传导装置处于的第一姿态时的面板侧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线传导装置处于的第一姿态时的背板侧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沿图5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线传导装置处于的第二姿态时的面板侧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线传导装置处于的第二姿态时的背板侧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对光线传导装置实现驱动控制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光线传导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沿图5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壳体1、屏幕模组2、摄像头模组3、光线传导装置4等结构。壳体1的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可以用于装配摄像头模组3或其他未提及的功能模组。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侧边框11和背板12;该侧边框11可以包括左侧边框111、右侧边框112、顶侧边框113和底侧边框(图中未示出)等,以用于构成电子设备的侧边结构。背板12位于壳体1的背面(即图1所示的左侧),而壳体1的正面(即图1所示的右侧)开放、以使得该壳体1与屏幕模组2进行配合组装。其中,在一实施例中,背板12可与侧边框11呈一体结构;而在另一实施例中,背板12与侧边框11可呈分体式结构,以使得侧边框11与背板12进行配合组装形成该壳体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顶侧边框113上可以设有开口1130;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口1130可以开设于侧边框11上除顶侧边框113之外的其他侧边区域,比如左侧边框111、右侧边框112或底侧边框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线传导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线传导装置与壳体实现相对运动的示意图。如图2-3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支架5,光线传导装置4可以装配于该支架5上,使得该光线传导装置4可与该支架5同步运动,从而通过该支架5实现对该光线传导装置4的姿态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5可以包括如图2所示的滑块50,而壳体1可以包括(例如具体可以位于壳体1所包含的顶侧边框113上)如图3所示的滑轨114,使得支架5可以通过滑轨114与滑块50之间的配合而实现与壳体1之间的相对滑动,并带动光线传导结构4与壳体1之间形成相对运动,进而实现该光线传导结构4的姿态切换。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5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与壳体1之间的相对运动,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线传导装置处于的第一姿态时的面板侧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光线传导装置4处于第一姿态时,摄像头模组3位于壳体1的内部、光线传导装置4从壳体1内部伸出,以将面板侧的光线传导至摄像头模组3,从而将该摄像头模组3实现为前置摄像头。但是,由于光线传导装置4、摄像头模组3等不会占用屏幕模组2的任何空间,因而有助于在电子设备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屏占比,甚至形成全面屏(即电子设备的面板侧完全或基本完全被屏幕模组2的显示区域覆盖)。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线传导装置处于的第一姿态时的背板侧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光线传导结构4(在图5中受到支架5的遮挡)处于第一姿态时,该光线传导结构4可从开口1130移出至壳体1的外部;比如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光线传导结构4通过相对于壳体1向上运动,以使其移出至壳体1的外部。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的背板12可以设有与开口1130连通的缺口120;相应地,支架5可以包括支架主体51和盖体52。其中,支架主体51用于分别配合于光线传导装置4和壳体1,比如支架主体51可与光线传导装置4实现装配,且支架主体51可与壳体1之间形成相对滑动;而盖体52用于配合于缺口120,以实现对该缺口120的开启或封闭。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沿图5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光线传导装置4从壳体1的内部移出后,使得面板侧的光线可以射向该光线传导装置4,比如该面板侧的光线的入射方向为图6所示的从右向左;而在该光线传导装置4的作用下,可改变该面板侧的光线的传导方向,使得该面板侧的光线由“从右向左”变为“从上向下”,从而最终使该面板侧的光线透过开口1130、射向摄像头模组3的镜头,以由该摄像头模组3利用面板侧的光线完成拍摄操作。

那么,通过将壳体1内部的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朝向(比如从下向上)开口1130,即便屏幕模组2上并未开设适配该摄像头模组3的开孔(在相关技术中,面板侧的光线直接透过该开孔并射向摄像头模组3的镜头),仍然能够通过光线传导装置4采集到面板侧的光线,并促使摄像头模组3完成对面板侧的拍摄,即摄像头模组3能够实现相关技术中“前置摄像头”的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光线传导装置4可以包括镜面。当光线传导装置4处于第一姿态时,如图6所示,该镜面可以朝向面板侧的光线的入射方向(呈水平方向,比如从右向左)、摄像头模组3的镜头方向(呈垂直方向,比如从下向上)之间,比如该镜面可与上述的入射方向、镜头方向分别呈45°夹角,使得面板侧的光线能够被该镜面传导至摄像头模组3的镜头。

在另一实施例中,光线传导装置4可以包括直角棱镜,比如等腰直角棱角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当光线传导装置4处于第一姿态时,如图6所示,直角棱镜的斜面朝向面板侧的光线的入射方向和摄像头模组13的镜头方向之间,比如该斜面可与上述的入射方向、镜头方向分别呈45°夹角,以将面板侧的光线传导至摄像头模组3的镜头。

在其他实施例中,直角棱镜还可以采用其他装配方式,而并不一定将斜面朝向面板侧的光线、背板侧的光线。例如,还可以将直角棱镜的第一直角面朝向面板侧的光线、背板侧的光线,使得面板侧的光线、背板侧的光线可以由该第一直角面射入直角棱镜内部后,经过斜面反射至第二直角面,并从第二直角面出射至摄像头模组3的镜头。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线传导装置处于的第二姿态时的面板侧示意图。如图7所示,当光线传导装置4处于第二姿态时,光线传导装置4、摄像头模组3等均位于壳体1的内部,用户从图7所示的面板侧进行查看时,仅能够看到屏幕模组2等,即光线传导装置4、摄像头模组3等不会占用屏幕模组2的任何空间,有助于获得尽可能大的屏占比,甚至形成全面屏。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线传导装置处于的第二姿态时的背板侧示意图。如图8所示,当光线传导装置4处于第二姿态时,支架5可以对开口1130实现封闭;在一实施例中,支架5的支架主体51可以与该开口1130实现规格适配,使得该支架主体51可以恰好填充该开口1130在侧边框11上形成的缺失,而盖体52可以与背板12上的缺口120实现规格适配,使得该盖体52可以恰好填充该缺口120在背板12上形成的缺失,使得侧边框11、背板12均可以在视觉上表现得更加一体化,以保障电子设备的整体美观度。

在图5-8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应于壳体1上形成的开口1130和缺口120,支架5可以呈l型结构,包括位于顶部的支架主体51和位于背板侧的盖体52。一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对盖体52施加从下向上的第一外力,可使该盖体52在该第一外力作用下带动支架主体51与壳体1之间形成相对滑动,以将光线传导装置4切换至第一姿态;换言之,用户可以用手指向上推动盖体52,从而将光线传导装置4从壳体1的内部移出,进而实现对面板侧的光线的传导作用。另一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对支架主体51施加从上向下的第二外力,可使支架主体51在第二外力作用下带动盖体52与壳体1之间形成相对滑动,以将光线传导装置4切换至第二姿态,则支架主体51封闭开口1130、盖体52封闭缺口120;换言之,用户可以用手指向下按压支架主体51,从而将光线传导装置4移入壳体1内部,即收回该光线传导装置4。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对光线传导装置实现驱动控制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伺服电机等驱动装置6,该驱动装置6可以驱动光线传导装置4实现姿态切换。例如,驱动装置6可以直接对光线传导装置4进行驱动、以使得光线传导装置4实现运动和姿态切换;或者,当光线传导装置4可与支架5等其他结构同步运动时,驱动装置6还可以对支架5等其他结构进行驱动、以带动光线传导装置4实现运动和姿态切换。

本公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驱动装置6进行控制。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可以包括如图9所示的控制装置7,比如该控制装置7可以包括电子设备内部的cpu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控制装置7可以连接至驱动装置6,该控制装置7可以在接收到前置摄像头启用指令(比如用户触发电子设备上的物理按键、启用电子设备上的软件功能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时向驱动装置6发送第一控制命令,以使驱动装置6将光线传导装置4驱动至第一姿态,以及该控制装置7可以在接收到摄像头关闭指令(比如用户触发电子设备上的物理按键、启用电子设备上的软件功能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时向驱动装置6发送第二控制命令,以使驱动装置6将光线传导装置4驱动至第二姿态。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控制驱动装置6。例如,电子设备上可以配置有针对该驱动装置6的功能按键(物理按键或虚拟按键),用户可以通过触发该功能按键,控制驱动装置6的驱动逻辑,使其驱动光线传导装置4实现姿态切换。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光线传导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包含支架5时,该支架5可以包括滑动部5a和转动部5b。其中,滑动部5a可与壳体1之间形成相对滑动;例如,滑动部5a上设有滑块50,与图2-3所示实施例相类似的,该滑块50可与壳体1上的滑轨114相配合,使得该滑动部5a与壳体1之间形成相对滑动。

光线传导装置4固定安装于转动部5b上,该转动部5b与滑动部5a转动连接,使得该转动部5b可在滑动部5a的带动下实现与壳体1之间的相对滑动,而该转动部5b进而带动光线传导装置4实现与壳体1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促使该光线传导装置4在第一姿态与第二姿态之间实现姿态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滑动部5a的内部可以形成如图10所示的容置空间501,该容置空间501可用于容纳转动部5b;其中,容置空间501的侧壁可以包括圆孔502,而转动部5b的外壁可以包括凸起503,从而在圆孔502与凸起503之间的配合下,使滑动部5a与转动部5b之间实现相对转动。由于滑动部5a与壳体1之间仅实现相对滑动、不存在相对转动,因而相当于光线传导装置4与壳体1之间实现相对转动。

当光线传导装置4处于第一姿态时,转动部5b可以朝向面板侧转动至第一角度,即光线传导装置4与壳体1之间保持如图6所示的相对位置关系,此时光线传导装置4可将面板侧的光线传导至摄像头模组3的镜头处,使得摄像头模组3实现为“前置摄像头”。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沿图5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当光线传导装置4处于第一姿态时,转动部5b可以朝向背板侧转动至第二角度,即光线传导装置4与壳体1之间保持如图11所示的相对位置关系,此时光线传导装置4可将背板侧的光线传导至摄像头模组3的镜头处,使得摄像头模组3实现为“后置摄像头”。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对转动部5b施加相应的推力,以改变转动部5b与滑动部5a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使得光线传导装置4被调整至如图6或如图11所示的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的驱动装置6可以用于对转动部5b的转动进行驱动。与上文所述的实施例相类似的,一种情况下可由控制装置7对驱动装置6进行驱动控制,另一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的功能按键对驱动装置6进行驱动控制,或者采用其他驱动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公开通过改进电子设备的结构,比如通过采用光线传导装置等结构,可使摄像头模组至少能够实现前置摄像头的摄像功能,并且可以避免占用屏幕模组的面板空间,有助于增大电子设备的屏占比,甚至实现全面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