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路由器无线充电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充电设备开始脱离了有线充电的空间限制,能够在用户需要进行充电时随时随地的为设备进行充电。
路由器发射wifi射频信号,通过指纹对比与移动终端建立充电连接,传输能量至移动终端,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充电,同时也保证的其他未知设备的接入,防止其他用户蹭取电费。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以及无线电波式充电。其中,无线电波式充电是发展的较为成熟的技术,类似于早期使用矿石收音机,主要是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的,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到同时能够保证稳定的直流电压。此种方式只需要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可以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的“蚊型”接收器就可实现。
公开号为cn107093917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无线充电路由器,包括:步骤s100监听连入无线网络的各无线终端的当前电量;步骤s200判断是否只存在一台无线终端的当前电量低于预设充电阈值;步骤s300若当前电量低于预设充电阈值的无线终端不只一台,则根据预设充电规则,得到待充电的所述无线终端;步骤s500为待充电的所述无线终端进行无线充电。通过对终端电量的实时监测,路由器能够实时的为终端进行充电,但是,无法保证充电的范围以及安全防护,存在其他未知用户蹭取充电的情况,不利于用户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路由器无线充电的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用户不能随时随地进行充电以及其他未知用户能够蹭取充电的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路由器无线充电的方法,包括步骤:
s1:接收终端的无线充电请求;
s2: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匹配;
s3:若是,则与所述终端连接以进行无线充电。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
判断路由器指纹库中是否有指纹信息,若否,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作为预设指纹。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终端与路由器进行无线通讯的信道信息;
将所述通讯信道值与预设信道值对比,当所述通讯信道值不小于预设信道值时,将最小信道作为无线充电信道;
当所述通讯信道值小于预设信道值时,将最大信道最为无线充电信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还包括步骤:
判断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匹配;
若是,记录所述终端的mac地址;
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充电连接请求,判断所述设备的mac地址是否与记录的mac地址一致,若是,则对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还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终端电量状态信息;
当电量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根据预设的功率输出对终端进行充电;
当电量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与所述终端断开充电连接。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路由器无线充电的系统,包括:
接收请求模块:用于接收终端的无线充电请求;
比对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匹配;
充电模块:用于当所述终端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与所述终端连接以进行无线充电。
进一步的,还包括:
预设模块:用于判断路由器指纹库中是否有指纹信息,若否,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作为预设指纹。
进一步的,还包括:
信道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终端与路由器进行无线通讯的信道信息;
第一信道模块:用于将所述通讯信道值与预设信道值对比,当所述通讯信道值不小于预设信道值时,将最小信道作为无线充电信道;
第二信道模块:用于当所述通讯信道值小于预设信道值时,将最大信道最为无线充电信道。
进一步的,所述比对模块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匹配;
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所述终端的mac地址;
确认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充电连接请求,判断所述设备的mac地址是否与记录的mac地址一致,若是,则对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模块还包括:
电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电量状态信息;
充电单元:用于当电量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根据预设的功率输出对终端进行充电;
充电断开单元:用于当电量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与所述终端断开充电连接。
采用本发明,路由器发射wifi射频信号,通过指纹对比与终端设备连接,用户可以在信号覆盖范围之内随时随地进行充电,同时,加入指纹对比,通过验证用户指纹防止其他未知设备接入,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路由器无线充电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路由器无线充电的系统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路由器无线充电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路由器无线充电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中,采用的无线充电技术原理为无线电波式充电技术,由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做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此种方式只需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可以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的“蚊型”接收器。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路由器无线充电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
s11:接收终端的无线充电请求;
s12: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匹配;
s13:若是,则与所述终端连接以进行无线充电。
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通过与路由器无线连接,进行无线通讯,当用户需要对终端进行充电时,打开终端的充电app,与路由器再建立用于充电的充电信道,通过wifi射频信号,对终端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步骤s11为接收终端的无线充电请求。
具体地,
终端与路由器通过wifi连接,当用户需要给终端进行充电时,打开终端中的无线充电app,点击无线充电,终端通过wifi给路由器发送无线充电请求。
本实施例中,步骤s12为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匹配。
具体地,
路由器接收到无线充电请求后,路由器会给终端发送“请输入指纹”的提示,终端无线充电app接收到提示,提醒用户录入指纹。此时,当用户是第一次使用路由器无线充电,此时路由器指纹库中没有指纹信息,将第一次用户录入的指纹作为预设指纹,存储在路由器指纹库中。将用户输入的指纹与预设指纹做对比,在第一次匹配不成功时再次提示用户录入指纹,当三次不成功时,当天将无法进行无线充电。当匹配成功后,路由器将记录该匹配成功的终端mac地址,作为下一次充电的判断依据,根据申请无线充电设备的mac地址判断是否对该设备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步骤s13为若是,则与所述终端连接以进行无线充电。
具体地,
当用户在终端输入的指纹信息与路由器指纹库中的预设指纹一致时,为了在进行wifi充电的同时还能保持与终端进行正常的无线通讯,无线充电wifi使用单独的充电信道,譬如,当2.4g数据通讯wifi的信道为1至6时,无线充电的wifi工作信道选择13(中心频率为2472mhz),当2.4g数据通讯wifi的信道为7至13时,无线充电wifi的信道选择为1。采用该信道选择方法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少无线wifi对数据通讯wifi的干扰,使无线充电能有较大的充电范围。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路由器无线充电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包括:
接收请求模块21:用于接收终端的无线充电请求;
比对模块22:用于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匹配;
充电模块23:用于当所述终端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与所述终端连接以进行无线充电。
本实施例中,接收请求模块21用于接收终端的无线充电请求。
具体地,
终端通过wifi信号与路由器连接之后,用户可以打开终端的无线充电app,点击无线充电,此时无线充电app将发送无线充电请求至路由器。
本实施例中,比对模块22用于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匹配。
具体地,
路由器接收到无线充电请求后,路由器会给终端发送“请输入指纹”的提示,终端无线充电app接收到提示,提醒用户录入指纹。此时,当用户是第一次使用路由器无线充电,此时路由器指纹库中没有指纹信息,将第一次用户录入的指纹作为预设指纹,存储在路由器指纹库中。将用户输入的指纹与预设指纹做对比,在第一次匹配不成功时再次提示用户录入指纹,当三次不成功时,当天将无法进行无线充电。当匹配成功后,路由器将记录该匹配成功的终端mac地址,作为下一次充电的判断依据,根据申请无线充电设备的mac地址判断是否对该设备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充电模块23用于当所述终端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与所述终端连接以进行无线充电。
具体地,
当用户在终端输入的指纹信息与路由器指纹库中的预设指纹一致时,为了在进行wifi充电的同时还能保持与终端进行正常的无线通讯,无线充电wifi使用单独的充电信道,譬如,当2.4g数据通讯wifi的信道为1至6时,无线充电的wifi工作信道选择13(中心频率为2472mhz),当2.4g数据通讯wifi的信道为7至13时,无线充电wifi的信道选择为1。采用该信道选择方法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少无线wifi对数据通讯wifi的干扰,使无线充电能有较大的充电范围。
本发明采用指纹识别技术,在路由器中存储预设指纹,通过指纹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防止了未知设备与路由器连接进行无线充电,保证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路由器无线充电的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步骤:
s31:接收终端的无线充电请求;
s32:判断路由器指纹库中是否有指纹信息,若否,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作为预设指纹;
s33: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匹配;
s34:获取所述终端与路由器进行无线通讯的信道信息,创建无线充电信道;
s35:获取所述终端电量状态信息;当电量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根据预设的功率输出对终端进行充电;当电量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与所述终端断开充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步骤s31为接收终端的无线充电请求。
具体地,
终端与路由器通过wifi连接,当用户需要给终端进行充电时,打开终端中的无线充电app,点击无线充电,终端通过wifi给路由器发送无线充电请求。
本实施例中,步骤s32为判断路由器指纹库中是否有指纹信息,若否,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作为预设指纹。
具体地
路由器指纹库中需要预存有用于对比的指纹信息,当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时,判断指纹库中是否存有预设指纹,若没有,则将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作为预设指纹,再提示终端再次输入指纹,将再次输入的指纹与该预设指纹进行比对。
本实施例中,步骤s33为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匹配。
具体地,
当确认指纹匹配一致后,路由器获取该终端的mac地址并进行记录,当该终端再次发起充电请求时,通过mac地址直接与该终端进行无线充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步骤s34为获取所述终端与路由器进行无线通讯的信道信息,创建无线充电信道。
具体地,
为了在进行wifi充电时终端还能够进行正常的无线通讯,无线充电wifi使用单独的充电信道,同时也需要满足在不干扰数据通讯的情况下实现较远的传输距离,譬如,当2.4g数据通讯wifi的信道为1至6时,无线充电的wifi工作信道选择13(中心频率为2472mhz),当2.4g数据通讯wifi的信道为7至13时,无线充电wifi的信道选择为1。
本实施例中,步骤s35为获取所述终端电量状态信息;当电量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根据预设的功率输出对终端进行充电;当电量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与所述终端断开充电连接。
具体地,
在电量达到预设阈值时,譬如当电量在90%时,此时将减小路由器的充电输出功率,当终端电量达到100%时,停止充电。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路由器无线充电的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
接收请求模块41:用于接收终端的无线充电请求;
预设模块42:用于判断路由器指纹库中是否有指纹信息,若否,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作为预设指纹;
比对模块43: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与所述预设指纹匹配;
信道获取模块44:用于获取所述终端与路由器进行无线通讯的信道信息;
第一信道模块45:用于将所述通讯信道值与预设信道值对比,当所述通讯信道值不小于预设信道值时,将最小信道作为无线充电信道;
第二信道模块46:用于当所述通讯信道值小于预设信道值时,将最大信道最为无线充电信道;
充电模块47:用于当所述终端指纹信息与预设指纹信息匹配时,与所述终端连接以进行无线充电。
本实施例中,对比模块43还包括判断单元431、记录单元432、确认单元433。
本实施例中,判断单元431用于判断所述终端发送的指纹信息是否与预设指纹匹配。
本实施例中,记录单元432用于记录所述终端的mac地址。
本实施例中,确认单元433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无线充电连接请求,判断所述设备的mac地址是否与记录的mac地址一致,若是,则对终端设备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充电模块47还包括电量获取单元471、充电单元472、充电断开单元473。
本实施例中,电量获取单元471用于获取所述终端电量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充电单元472用于当电量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根据预设的功率输出对终端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充电断开单元473用于当电量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与所述终端断开充电连接。
在用户对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同时,能够同时连接路由器进行无线通讯,通过加入指纹比对,防止了未知设备接入进行充电,导致用户承担其电费的问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