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户识别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户识别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开发,为了提高营销活动的效果,提高广告的转化率,无疑都需要得到用户数据,了解用户的偏好,因此传统的IP等方式的用户识别技术被逐渐放弃,互联网信息服务商渐渐地都转向仅为注册用户提供服务,因为注册用户的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个用户的偏好等,具有更少的噪音。
与此相应的,电子支付的普及也带来了金融方面的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子商务服务商、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服务商通常都要求用户实名制,没有实名的用户通常不能够转移其所获得的资金,但是注册用户、尤其是实名用户的虽然解决了一些让服务商头疼的问题,但是其自身的利益却可能受损,数据在网络上传输不可避免地可能会被第三方截获,如果传输的数据中包含用户的登录数目更是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户识别信息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户识别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用户登录表单数据,对其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后,为用户分配动态识别符,并发送至该终端;
将由终端发送的具有所述动态识别符的业务数据作为该用户的业务数据;
按照设定周期更新动态标示符,并将更新后的动态标示符发送至终端。
所述用户登录表单数据中包括第一用户标识和用户密码,所述动态识别符中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动态更新的伪随机数。
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为用户名。
所述将由终端发送的具有所述动态识别符的业务数据作为该用户的业务数据,具体包括:
接收业务数据,并从业务数据中提取终端的网络地址和终端识别信息;
当业务数据中存在动态识别符时,判断该动态标示符与终端的网络地址和终端识别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将由该业务数据作为对应用户的业务数据。
所述按照设定周期更新动态标示符,具体包括:
当动态标示符的存续时间达到设定周期时,追溯第一设定时间间隔内,是否接收到含有该动态标识符的业务数据,若为是,则:
更新动态标识符,并将更新后的动态标示符发送至终端。
所述第一设定时间间隔小于设定周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用户的登录数据仅在第一次验证的时候进行传输,后续传输过程中仅采用动态识别符作为识别用户的凭证,在提高传输效率的同时,也加强了传输的安全性,更好的保护用户的权益。
2)动态识别符中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动态更新的伪随机数,通过添加第二用户标识,可以降低验证的难度。
3)第一用户标识为用户名,用户输入时更加直观。
4)仅在最近存在活动时更新动态标示符,避免用户实际退出时再次发送动态标识符的数据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一种用户识别信息处理方法,对于终端发送的数据,需要定义至用户,从而实现将业务数据对应至用户,而不是终端本身。
如图1所示,包括:
在终端访问时,首先服务端会发送登录用的表单,当终端填写并发送表单后,服务端接收终端发送的用户登录表单数据,对其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后,为用户分配动态识别符,并发送至该终端,
由于用户登录表单数据中包括第一用户标识和用户密码,第一用户标识为用户名,验证过程具体为将用户名与用户密码进行比对,由于,第一用户标识为用户名,用户输入时更加直观,此外,动态识别符中包含第二用户标识和动态更新的伪随机数,通过添加第二用户标识,相比于仅有伪随机数,可以通过检索第二用户标识的方式进行查找相应有效伪随机数,因此可以降低验证的难度。
将由终端发送的具有动态识别符的业务数据作为该用户的业务数据,具体包括:
接收业务数据,并从业务数据中提取终端的网络地址和终端识别信息;
当业务数据中存在动态识别符时,判断该动态标示符与终端的网络地址和终端识别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将由该业务数据作为对应用户的业务数据。
按照设定周期更新动态标示符,并将更新后的动态标示符发送至终端,具体包括:
当动态标示符的存续时间达到设定周期时,追溯第一设定时间间隔内,是否接收到含有该动态标识符的业务数据,若为是,则:
更新动态标识符,并将更新后的动态标示符发送至终端。
由于仅在最近存在活动时更新动态标示符,避免用户实际退出时再次发送动态标识符的数据泄露。
第一设定时间间隔小于设定周期。
用户的登录数据仅在第一次验证的时候进行传输,后续传输过程中仅采用动态识别符作为识别用户的凭证,在提高传输效率的同时,也加强了传输的安全性,更好的保护用户的权益。
其中,设定周期即为动态标示符更新周期,本实施例中设定周期为3600秒,即为一小时,第一设定时间间隔为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