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通信收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964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络通信收发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网络通信收发器,属于网络通信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收发器是信号转换的一种装置。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0498855.6的一种网络通信收发器,该实用新型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通信收发器,其包括控制器、有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卫星通信模块,所述有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卫星通信模块分别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还连接有接口模块。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吗要求,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广阔的应用空间。但该实用新型容易因温度过高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络通信收发器,以解决容易因温度过高而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网络通信收发器,其结构包括接口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壳体、卫星通信模块、控制器、有线通信模块、散热装置、空气过滤装置,所述接口模块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无线通信模块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卫星通信模块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有线通信模块固定连接,所述散热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空气过滤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由散热片、导热板、外框、风扇组成,所述散热片底部与导热板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的内侧与外框固定连接,所述外框与风扇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与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过滤装置由外壳、初滤网、精滤网、活性炭过滤网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由外到内依次设有初滤网、精滤网、活性炭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卫星通信模块由北斗卫星天线、北斗卫星收发器组成,所述北斗卫星天线与北斗卫星收发器固定连接,所述北斗卫星收发器与控制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为铜板。

本实用新型设有散热装置,能够对壳体内部进行散热,防止设备发热导致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空气过滤装置能够防止粉尘的进入,实用性强,具有推广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网络通信收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及空气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接口模块-1、无线通信模块-2、壳体-3、卫星通信模块-4、控制器-5、有线通信模块-6、散热装置-7、空气过滤装置-8、散热片-701、导热板-702、外框-703、风扇-704、外壳-801、初滤网-802、精滤网-803、活性炭过滤网-804、北斗卫星天线-401、北斗卫星收发器-4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网络通信收发器,其结构包括接口模块1、无线通信模块2、壳体3、卫星通信模块4、控制器5、有线通信模块6、散热装置7、空气过滤装置8,所述接口模块1与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设有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与无线通信模块2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5与卫星通信模块4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5与有线通信模块6固定连接,所述散热装置7与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空气过滤装置8与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散热装置7由散热片701、导热板702、外框703、风扇704组成,所述散热片701底部与导热板702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701的内侧与外框703固定连接,所述外框703与风扇704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701与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空气过滤装置8由外壳801、初滤网802、精滤网803、活性炭过滤网804组成,所述外壳801由外到内依次设有初滤网802、精滤网803、活性炭过滤网804,所述外壳801与壳体3固定连接,所述卫星通信模块4由北斗卫星天线401、北斗卫星收发器402组成,所述北斗卫星天线401与北斗卫星收发器402固定连接,所述北斗卫星收发器402与控制器5固定连接。

在进行使用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2、卫星通信模块4、有线通信模块6可实现多种模式数据收发,导热板702吸收壳体3内的热能传递到散热片701,通过风扇704将热气吹出壳体3外,同时壳体3外的冷空气经过空气过滤装置8进入壳体3,从而完成散热。

例如,可用于网络通信,设备使用寿命更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