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式升降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9673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顶式升降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麦克风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吊顶式升降麦克风。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麦克风在使用时,通常为手持移动式使用状态,即使用者手持麦克风使用,或者为地面固定式使用状态,即在地面预先安装麦克风固定支架,然后将卡接在固定支架上端,使用者站在固定支架前使用麦克风,或者将麦克风从固定支架上取下使用。

然而,在地面预先安装麦克风固定支架,而该麦克风固定支架无法移动,占据使用空间,使得妨碍空间活动范围,使用不方便;而且,麦克风固定支架预先安装在底面上,使得布线较为复杂,电源线容易损坏;再者,在不小心的情况下,容易将使用者绊倒,产生安全事故。

有鉴于此,本发明研发出一种克服所述缺陷的吊顶式升降麦克风,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顶式升降麦克风,以使麦克风吊顶式升降安装,占据使用空间较小,使用较为方便。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吊顶式升降麦克风,包括固定板、控制电路板、分度盘、红外感应开关、线轮、连接线、驱动机构和转向滑轮组;控制电路板安装在固定板上,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芯片和光栅,光栅与控制芯片连接;红外感应开关安装在固定板上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分度盘安装在线轮上,分度盘的周缘沿周向等分设置多个穿孔,分度盘的周缘置于光栅中部;线轮以转动方式安装在固定板上,线轮由驱动机构驱使转动,控制芯片控制驱动机构动作;连接线一端缠绕在线轮上,连接线另一端绕经转向滑轮组转向连接麦克风。

进一步,还包括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分别固定在固定板上,线轮通过转动轴安装在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之间。

进一步,分度盘固定在线轮的转动轴上位于线轮上方。

进一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伞齿轮和从动伞齿轮,驱动电机安装在下固定座上,主动伞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转轴上;从动伞齿轮安装在线轮的转动轴上,与主动伞齿轮啮合。

进一步,转向滑轮组包括第一上滑轮、第二上滑轮、第一下滑轮、第二下滑轮和滑轮支架,线轮水平安装在固定板上,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并排水平设置安装在固定板上,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的圆周分别设置线槽;第一下滑轮和第二下滑轮并排竖直设置安装在滑轮支架上,滑轮支架安装在固定板上,第一下滑轮和第二下滑轮的圆周分别设置线槽;连接线另一端绕经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之间的线槽,并由第一上滑轮的线槽牵引至第一下滑轮的线槽,并经第一下滑轮与第二下滑轮之间的线槽穿出,并穿出滑轮支架与麦克风连接。

进一步,线轮与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高度一致,连接线由线轮水平牵引至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之间的线槽;第一下滑轮和第二下滑轮的上端与第一上滑轮和第二上滑轮齐平,连接线由第一上滑轮的线槽水平牵引至第一下滑轮的线槽中。

进一步,还包括止位机构,其包括伸缩挡板、伸缩杆、伸缩弹簧和限位开关,限位开关安装在滑轮支架的底部,限位开关与控制芯片电连接;伸缩杆穿过伸缩挡板以上下移动的方式套接在滑轮支架上,伸缩杆上套接伸缩弹簧,伸缩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滑轮支架上,伸缩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伸缩挡板上。

进一步,在伸缩挡板上设置穿孔,连接线穿出滑轮支架后穿过穿孔与麦克风连接。

进一步,线轮的圆周设置凹槽,连接线一端用螺丝锁固于线轮上。

进一步,控制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向上收起按钮和向下放下按钮,向上收起按钮和向下放下按钮分别与控制芯片电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常将固定板安装在天花板上,当有人位于本实用新型下方时,红外感应开关反馈至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控制驱动机构动作,将麦克风由上往下降到预设高度,降到预设高度后驱动机构停止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将麦克风吊顶式升降安装,占据使用空间较小,使用较为方便。

麦克风降到预设高度后,此时位于下方的使用者可以将麦克风向下拉动调整至合适唱歌的位置,如重新拉动一次麦克风,使其下降至使用者所需的高度,受到外力作用则停止工作。具体可以为:在调整合适唱歌的位置时,第一次为自由拉动,第二次拉动后执行上升动作,当下方一定时间内未检测到使用者时控制芯片驱使驱动机构工作将麦克风收至顶端直至触碰限位开关,向上收起时,当有外力施加,驱动机构停止工作延时一段时间重新恢复工作,当连续多次恢复工作后检测到外力施加时停止工作,将麦克风向下拉动两次恢复正常工作。

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向上收起按钮和向下放下按钮,向上收起按钮和向下放下按钮分别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可根据要求设置感应后将麦克风降下的合适高度,调整至合适高度后长按按钮保持记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二。

标号说明

固定板1 控制电路板2

光栅21 向上收起按钮22

向下放下按钮23 分度盘3

红外感应开关4 线轮5

转动轴51 连接线52

凹槽53 驱动机构6

驱动电机61 主动伞齿轮62

从动伞齿轮63 转向滑轮组7

第一上滑轮71 第二上滑轮72

第一下滑轮73 第二下滑轮74

线槽(711、721、731、741)

滑轮支架75 上固定座81

下固定座82 止位机构9

伸缩挡板91 伸缩杆92

伸缩弹簧93 限位开关94

麦克风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6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吊顶式升降麦克风,包括固定板1、控制电路板2、分度盘3、红外感应开关4、线轮5、驱动机构6和转向滑轮组7。

控制电路板2安装在固定板1上,固定板1通常安装在天花板上。控制电路板2上设置有控制芯片(图中未标示)和光栅21,光栅21与控制芯片连接。红外感应开关4安装在固定板1上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红外感应开关4通常为倾斜安装,以便准确检测是否有使用者位于下方。

分度盘3安装在线轮5上,分度盘3的周缘沿周向等分设置多个穿孔,分度盘3的周缘置于光栅21中部。本实施例中,分度盘3边缘设置有36个等分穿孔,当线轮5转动时分度盘3同步运动,控制电路板2上光栅21检测分度盘3运动的孔位数并记忆。

线轮5以转动方式安装在固定板1上,线轮5由驱动机构6驱使转动,控制芯片控制驱动机构6动作。本实施例中,在安装线轮5时,设置上固定座81和下固定座82,上固定座81和下固定座82分别固定在固定板1上,线轮5通过转动轴51安装在上固定座81和下固定座82之间。分度盘3固定在线轮5的转动轴51上位于线轮5上方,分度盘3与线轮5同步转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电机61、主动伞齿轮62和从动伞齿轮63,驱动电机61安装在下固定座82上,主动伞齿轮62安装在驱动电机61的转轴上。从动伞齿轮63安装在线轮5的转动轴51上,与主动伞齿轮62啮合,驱动电机61通过主动伞齿轮62和从动伞齿轮63的啮合驱使转动轴51连动线轮5转动。

连接线52一端缠绕在线轮5上,本实施例中,线轮5的圆周设置凹槽53,连接线52一端缠用螺丝锁固于线轮5上。连接线52另一端绕经转向滑轮组7转向连接麦克风10。

本实施例中,转向滑轮组7包括第一上滑轮71、第二上滑轮72、第一下滑轮73、第二下滑轮74和滑轮支架75,线轮5水平安装在固定板1上,第一上滑轮71和第二上滑轮72并排水平设置安装在固定板1上,第一上滑轮71和第二上滑轮72的圆周分别设置线槽(711、721)。第一下滑轮73和第二下滑轮74并排竖直设置安装在滑轮支架75上,滑轮支架75安装在固定板1上,第一下滑轮73和第二下滑轮74的圆周分别设置线槽(731、741)。

连接线52另一端绕经第一上滑轮71和第二上滑轮72之间的线槽(711、721),并由第一上滑轮71的线槽711牵引至第一下滑轮73的线槽731,并经第一下滑轮73与第二下滑轮74之间的线槽(731、741)穿出,并穿出滑轮支架75与麦克风10连接。

为使得连接线52牵引较为顺畅,本实施例中,线轮5与第一上滑轮71和第二上滑轮72高度一致,连接线52由线轮5水平牵引至第一上滑轮71和第二上滑轮72之间的线槽(711、721),连接线52水平牵引至第一上滑轮71和第二上滑轮72之间的线槽(711、721),牵引较为顺畅。

同时,第一下滑轮73和第二下滑轮74的上端与第一上滑轮71和第二上滑轮72齐平,连接线52由第一上滑轮71的线槽711水平牵引至第一下滑轮73的线槽731中,并使得连接线52转向为竖直方向。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止位机构9,其包括伸缩挡板91、伸缩杆92、伸缩弹簧93和限位开关94,限位开关94安装在滑轮支架75的底部,限位开关94与控制芯片电连接。伸缩杆92穿过伸缩挡板91以上下移动的方式套接在滑轮支架75上,伸缩杆92上套接伸缩弹簧93,伸缩弹簧93的一端抵靠在滑轮支架75上,伸缩弹簧93的另一端抵靠在伸缩挡板91上。在伸缩挡板91上设置穿孔,连接线52穿出滑轮支架75后穿过穿孔与麦克风10连接。

如图5及图6所示,当执行麦克风10向上收回动作时,麦克风10运动到触碰伸缩挡板91时,伸缩挡板91向上运动触碰限位开关94,控制芯片收到限位开关94信号后停止运动,麦克风10下降后伸缩挡板91被伸缩弹簧93顶回原位。

控制电路板2上还设置有向上收起按钮22和向下放下按钮23,向上收起按钮22和向下放下按钮23分别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可根据要求设置感应后将麦克风降下的合适高度,调整至合适高度后长按按钮保持记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常将固定板1安装在天花板上,当有人位于本实用新型下方时,红外感应开关4反馈至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控制驱动电机61动作,驱动电机61通过主动伞齿轮62和从动伞齿轮63的啮合驱使转动轴51连动线轮5转动,将麦克风10由上往下降到预设高度,降到预设高度后驱动电机61停止工作。

麦克风10降到预设高度后,此时位于下方的使用者可以将麦克风10向下拉动调整至合适唱歌的位置,如重新拉动一次麦克风,使其下降至使用者所需的高度,受到外力作用则停止工作。

具体可以为:在调整合适唱歌的位置时,第一次为自由拉动,第二次拉动后执行上升动作,当下方一定时间内未检测到使用者时控制芯片驱使驱动机构6工作将麦克风10收至顶端直至触碰限位开关94,向上收起时,当有外力施加,驱动机构6停止工作延时一段时间重新恢复工作,当连续多次恢复工作后检测到外力施加时停止工作,将麦克风10向下拉动两次恢复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