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203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交换机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交换机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推进,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手段被人们广为应用。交换机根据工作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广域网交换机和局域网交换机。广域的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它应用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都具有桥接功能,可以连接一个局域网或一台高性能服务器或工作站。实际上,交换机有时被称为多端口网桥。

现有的交换机的用途广泛,与其相连接的设备的尺寸、网口的设置方式均有不同,经常会出现由于交换机与其相连接的设备的网口位置差别较大,导致需要使用过长的网线、造成浪费现象,或是网线呈现长时间弯折状态,易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交换机和电子设备,能够根据设备网口位置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交换机,包括:一侧设置有多个网口的交换机本体、连接板、调节部和导轨,所述调节部包括安装座、安装板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压块、第二压块、第三压块和滑动槽;

所述导轨通过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交换机本体靠近所述网口的一侧,所述安装座底部设有与所述导轨相匹配的通槽,以使所述调节部通过所述通槽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所述调节装置,所述第三压块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的一侧分别设有贯穿滑动槽的螺杆,螺杆远离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的一端设有螺母;

所述调节部根据网线位置进行调节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以使所述网线进入所述网口。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安装座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板方向平行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一螺钉相匹配,以使所述调节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导轨上。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三压块呈凹字形,所述第二压块呈H形,其中,所述述第一压块的底面在上和所述第三压块的底面在下,所述第一压块、所述第二压块和所述第三压块的内凹侧都设置有压线槽,所述压线槽上设置有橡胶垫。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交换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交换机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蜂鸣器,其中,所述交换机集成电路、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蜂鸣器依次相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获取所述交换机集成电路的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将所述温度信息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在所述温度信息超过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蜂鸣器,以使所述蜂鸣器进行报警。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交换机本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执行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温度信息超过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执行机构,以使所述执行机构执行相应动作,其中,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散热风扇、冷却管、散热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交换机主体顶部的防尘外罩,所述防尘外罩的两条侧边分别设置有条形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呈铅垂状排列,其中,所述防尘外罩呈四棱锥台状。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交换机主体中与所述条形固定片靠近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三螺纹孔通过第二螺钉进行匹配。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交换机主体远离所述调节部是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调节部包括至少三个。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交换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交换机和电子设备,包括一侧设置有多个网口的交换机本体、连接板、调节部和导轨,调节部包括安装座、安装板和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压块、第二压块、第三压块和滑动槽;导轨通过连接板设置在交换机本体靠近网口的一侧,安装座底部设有与导轨相匹配的通槽,使调节部通过通槽滑动设置于导轨上,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调节装置,第三压块设置于安装座上,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的一侧分别设有贯穿滑动槽的螺杆,螺杆远离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的一端设有螺母;调节部根据网线位置进行调节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使网线进入网口,能够根据设备网口位置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中调节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中防尘外罩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标:10-防尘外罩;20-交换机主体;21-第二螺钉;22-网口;30-导轨;40-连接板;51-安装座;511-第一螺钉;512-通槽;52-安装板;53-第一压块;54-第二压块;55-第三压块;56-滑动槽;57-压线槽;58-螺母;59-螺杆;11-固定片;12-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交换机的用途广泛,与其相连接的设备的尺寸、网口的设置方式均有不同,经常会出现由于交换机与其相连接的设备的网口位置差别较大,导致需要使用过长的网线、造成浪费现象,或是网线呈现长时间弯折状态,易损坏的情况。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和电子设备,能够根据设备网口位置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结构示意图之一。

参照图1,交换机包括:一侧设置有多个网口22的交换机本体、连接板40、调节部50和导轨30,调节部50包括安装座51、安装板52和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压块53、第二压块54、第三压块55和滑动槽56;

导轨30通过连接板40设置在交换机本体靠近网口22的一侧,安装座51底部设有与导轨30相匹配的通槽,以使调节部50通过通槽滑动设置于导轨30上,安装座5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52,安装板52上设有调节装置,第三压块55设置于安装座51上,第一压块53和第二压块54的一侧分别设有贯穿滑动槽56的螺杆,螺杆远离第一压块53和第二压块54的一端设有螺母;

调节部根据网线位置进行调节第一压块53和第二压块54,以使网线进入网口22。

具体地,根据与交换机相连接的设备的大小、网口22位置,为网线选择交换机上适当的网口22,以使网线无需长时间弯折或浪费较长的网线;

进一步的,安装座51设置有与安装板52方向平行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第一螺钉511相匹配,以使调节部固定设置于导轨30上。

这里,在调节部移动到目标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一螺钉511相匹配,将调节部固定于导轨30目标位置处,以使交换机与设备通过网线稳固连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压块53和第三压块55呈凹字形,第二压块54呈H形,其中,述第一压块53的底面在上和第三压块55的底面在下,第一压块53、第二压块54和第三压块55的内凹侧都设置有压线槽57,压线槽57上设置有橡胶垫。

这里,压线槽57用于固定网线,压线槽57上设置有弹性橡胶垫,用于保护网线,防止网线受损;

具体地,第二压块54设置于第一压块53与第三压块55之间,通过螺杆59和螺母58的相互匹配,将第一压块53和第二压块54固定设置于滑动槽56上;

其中,根据网线的位置,可以选择将第一压块53与第二压块54于滑动槽56中进行滑动,以使第一压块53与第二压块54或第二压块54与第三压块55想匹配扣合,来达到在适当的高度固定网线的目的,无需使网线长时间处于弯折状态或无需使用过长的网线,造成浪费的现象;

这里,安装座51设置的通槽512与导轨30相匹配即可,并不局限于图2中所示的情况;

进一步的,交换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交换机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蜂鸣器,其中,交换机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蜂鸣器依次相连接;

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获取交换机集成电路的温度信息,并将温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

控制器,用于将温度信息与预设阈值进行比对,在温度信息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发送控制信号至蜂鸣器,以使蜂鸣器进行报警。

这里,控制器为单片机;

进一步的,交换机本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执行机构,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还用于在温度信息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发送控制信号至执行机构,以使执行机构执行相应动作,其中,执行机构包括散热风扇、冷却管、散热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还包括设置于交换机主体20顶部的防尘外罩10,防尘外罩10的两条侧边分别设置有条形固定片11,固定片1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12,第二螺纹孔12呈铅垂状排列,其中,防尘外罩10呈四棱锥台状。

具体地,第二螺纹孔12按照不同高度进行设置,可通过选择不同高度的第二螺纹孔12与第三螺纹孔进行匹配,实现防尘外罩10与交换机主体20呈现不同装配状态的目的,以有效散热;

这里,条形固定片11焊接于防尘外罩10侧边;

进一步的,交换机主体20中与条形固定片11靠近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三螺纹孔,第二螺纹孔12与第三螺纹孔通过第二螺钉21进行匹配。

具体地,可根据交换机主体20内部的温度传感器获知的温度信息、蜂鸣器的告警状态及执行机构的动作状态,选择不同高度的第二螺纹孔12,通过第二螺钉21将所选择的第二螺纹孔12与第三螺纹孔相固定,使交换机主体20与防尘外罩10的装配状态不同,散热效果不同,具体参见图4;

其中,当交换机主体内部的温度越高,可将防尘外罩与交换机主体的间隙设置的越大,便于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交换机主体远离调节部是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

这里,可通过设置在交换机主体上的若干散热孔更加快速地达到散热目的;

进一步的,调节部包括至少三个。

这里,调节部的数目设置可根据交换机主体网口是数量进行设置,并不局限于图1和图4所示,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示范性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交换机和电子设备,包括一侧设置有多个网口的交换机本体、连接板、调节部和导轨,调节部包括安装座、安装板和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压块、第二压块、第三压块和滑动槽;导轨通过连接板设置在交换机本体靠近网口的一侧,安装座底部设有与导轨相匹配的通槽,使调节部通过通槽滑动设置于导轨上,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调节装置,第三压块设置于安装座上,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的一侧分别设有贯穿滑动槽的螺杆,螺杆远离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的一端设有螺母;调节部根据网线位置进行调节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使网线进入网口,能够根据设备网口位置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交换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可以为设备上的特定硬件或者安装于设备上的软件或固件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前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均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